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城区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7
1
作者 王金达 刘景双 +2 位作者 于君宝 王春梅 王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对沈阳市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土壤中全铅含量为26~2910.60mg/kg,平均为199.72mg/kg,是对照(33.30mg/kg)的6倍,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22.15mg/kg)的9倍;沈阳市区灰尘中铅浓度范围为19.58~2809.90mg... 对沈阳市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土壤中全铅含量为26~2910.60mg/kg,平均为199.72mg/kg,是对照(33.30mg/kg)的6倍,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22.15mg/kg)的9倍;沈阳市区灰尘中铅浓度范围为19.58~2809.90mg/kg,平均为220.06mg/kg,是对照(37.97mg/kg)的5.8倍;沈阳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分布空间差异大,局部污染比较严重,灰尘中铅与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铁西区铅浓度最高,其次是和平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交界处以及大东工业区;土壤和灰尘中铅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与距地表的距离也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沈阳市 土壤 灰尘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对铅吸收、分配的差异及机理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建国 李坤权 +5 位作者 张祖建 陆小龙 余碧玉 蔡一霞 杨建昌 朱庆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1-294,共4页
为探究水稻不同品种对Pb吸收积累的差异及机理 ,以 2 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 (系 )为材料 ,采用盆栽方法 ,研究了Pb在水稻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及在籽粒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 ,Pb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 ,但品种间的这种差异与品种... 为探究水稻不同品种对Pb吸收积累的差异及机理 ,以 2 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 (系 )为材料 ,采用盆栽方法 ,研究了Pb在水稻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及在籽粒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 ,Pb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 ,但品种间的这种差异与品种类型关系不明显 ;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时期 ,Pb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不同 ;各器官Pb浓度按根、茎、叶、穗、籽粒的顺序大幅度下降 ,分配到籽粒中的Pb比例很低 ;根与茎 ,茎与叶片、穗 (抽穗期 )、籽粒P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根与叶、穗 (抽穗期 )、籽粒 ,叶与穗 (抽穗期 )、籽粒的Pb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性大多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不同品种抽穗期叶片与成熟期籽粒间的Pb含量达显著正相关 ;Pb在稻米加工各产物中的分布很不均匀 ,稻谷经脱壳及精加工 1次 (2min)后 ,精米Pb含量仅为籽粒总含Pb量的 32 .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分配 水稻
下载PDF
土壤pH、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对镉、铅竞争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3
3
作者 林大松 徐应明 +1 位作者 孙国红 戴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515,共6页
采用一次平衡法(振荡16h)研究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以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为代表)对Cd2+、Pb2+在水稻土上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吸附Cd2+、Pb2+的主要因素,土壤对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量随pH值... 采用一次平衡法(振荡16h)研究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以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为代表)对Cd2+、Pb2+在水稻土上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吸附Cd2+、Pb2+的主要因素,土壤对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土壤pH值为5.0和6.5时,对Cd2+、Pb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大。当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Pb2+的吸附均降低,与对照相比,分配系数Kd,Cd、Kd,Pb分别下降54% ̄64%和36% ̄52%;土壤去除非晶质氧化铁后,Kd,Cd、Kd,Pb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32% ̄45%和15% ̄33%。有机质和非晶质氧化铁对Cd2+、Pb2+的选择性为:Pb2+>Cd2+。当土壤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均去除后,土壤吸附Cd2+、Pb2+量不但未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Kd,Cd、Kd,Pb明显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竞争吸附 分配系数 含水氧化物 有机质
下载PDF
药用植物中铅的形态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军 李先恩 +1 位作者 王涛 沈忠耀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以麦冬、北沙参和地黄为对象,用分级离心和逐级浸取方法研究了铅在根、叶的分布及在药用部分的形态。结果表明,根部超过90%及叶部大于80%的铅位于细胞壁上;药用部分中65%以上是活性较低的醋酸和盐酸提取态。实验结果是铅特性及铅在植物... 以麦冬、北沙参和地黄为对象,用分级离心和逐级浸取方法研究了铅在根、叶的分布及在药用部分的形态。结果表明,根部超过90%及叶部大于80%的铅位于细胞壁上;药用部分中65%以上是活性较低的醋酸和盐酸提取态。实验结果是铅特性及铅在植物体内迁移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形态 分布 植物监测
下载PDF
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斌 丁桑岚 《重庆环境科学》 1998年第4期53-55,共3页
我们对干线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含量与离公路边沿的距离符合高斯衰减分布模型。通过比较在正常速度行驶和怠速行驶路段的模型参数,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公路 土壤 分布规律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铅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玉萃 李保华 吴明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8-425,共8页
研究铅在国道附近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大气中铅浓度与汽车流量成正比,而与风速、温度等相关性不明显;距公路越近,土壤及小麦中铅的含量越高,含量与距离呈一定的负相关性,5m及60m为其转... 研究铅在国道附近大气-土壤-小麦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大气中铅浓度与汽车流量成正比,而与风速、温度等相关性不明显;距公路越近,土壤及小麦中铅的含量越高,含量与距离呈一定的负相关性,5m及60m为其转折点;铅在土壤中由上向下及在小麦体中由根向茎、穗的迁移较小;小麦各器官中铅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穗>茎>籽。叶片、穗尚可从大气中直接吸收部分铅。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中,各器官积累铅量不同,其积累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土壤 小麦 生态系统 分布 迁移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对土壤铅累积的影响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湘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研究株洲地区公路交通尾气排放对路边土壤铅累积的影响 ,以株洲地区周围的 3条公路为研究样区 ,对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 .研究表明 :路边土壤中重金属铅有显著的累积 ,与株洲地区全区背景均值相比 ,三研究... 为研究株洲地区公路交通尾气排放对路边土壤铅累积的影响 ,以株洲地区周围的 3条公路为研究样区 ,对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 .研究表明 :路边土壤中重金属铅有显著的累积 ,与株洲地区全区背景均值相比 ,三研究样区路边土壤表土总铅含量均严重超标 ,说明土壤正受到铅污染 ,污染源主要为汽车尾气 ;土壤表土总铅含量分布格局是 :同一公路地带 ,先随距公路的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高后随距离呈渐减趋势 ;土壤铅累积程度与车流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 土壤 累积 分布格局 机动车尾气
下载PDF
铅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化学形态特征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劼 于明革 +2 位作者 陈英旭 傅晓萍 段德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1-896,共6页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茶树品种龙井43和迎霜不同器官的Pb含量,及其在根系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两个品种茶树根系的形态特征不同;龙井43新叶中Pb含量随营养液Pb浓度...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茶树品种龙井43和迎霜不同器官的Pb含量,及其在根系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两个品种茶树根系的形态特征不同;龙井43新叶中Pb含量随营养液Pb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而迎霜的变化不显著.两个品种茶树根系亚细胞中Pb的含量分布及结合形态均存在差异,低浓度Pb处理下,龙井43根亚细胞组分(除可溶物质外)中Pb含量均低于迎霜;而高浓度Pb处理下,龙井43根亚细胞组分(除细胞壁外)中Pb含量均高于迎霜;龙井43根中醋酸(HAc)提取态的Pb含量比例最高,其他化学形态的高低顺序为NaCl提取态>HCl提取态/H2O提取态>乙醇提取态;而迎霜根中NaCl提取态Pb成分比例最高,其他化学形态的高低顺序为HAc提取态>HCl提取态/H2O提取态>乙醇提取态.迎霜对Pb毒害的耐受能力强于龙井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化学形态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国内外铅锌矿资源及分布概述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明超 李景朝 +3 位作者 李鹏远 梁婉娟 郑啸 孙克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1-45,103,共6页
铅锌主要用于机械、冶金、电气、军工、化学、医药及轻工业等行业领域,是用途广泛的金属元素。世界范围内铅锌矿资源丰富,除南极洲外,在全球50多个国家均有分布。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铅锌矿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厘清当前国内外铅锌矿的资源... 铅锌主要用于机械、冶金、电气、军工、化学、医药及轻工业等行业领域,是用途广泛的金属元素。世界范围内铅锌矿资源丰富,除南极洲外,在全球50多个国家均有分布。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铅锌矿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厘清当前国内外铅锌矿的资源概况和分布特征,为推进铅锌矿资源相关的勘查、开发及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资源概况 分布特征 中国 世界
下载PDF
不同重金属在烤烟中的累积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徐照丽 吴玉萍 +1 位作者 杨宇虹 邓建华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了重金属Hg、As、Pb在烤烟中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烤烟对Hg、As、Pb的耐受力较强;Hg抑制K326根系的生长,Pb、As对K326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和烟株累积总量多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处理下,... 研究了重金属Hg、As、Pb在烤烟中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烤烟对Hg、As、Pb的耐受力较强;Hg抑制K326根系的生长,Pb、As对K326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和烟株累积总量多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处理下,3种重金属的含量在根系中最高;在相同的处理下,重金属在烟叶各部位的含量按大小顺序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分配在根系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不断降低;按重金属元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排序为Hg>As>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AS PB 烤烟 累积 分配特征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复合污染下重金属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婷 南忠仁 +3 位作者 王胜利 武文飞 廖琴 王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Cd和Pb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菜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外源Cd/Pb污染后,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发生了变化,以可交换态(EXC)响应最大,Cd、Pb的赋存形态分别以碳酸盐... 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Cd和Pb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菜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外源Cd/Pb污染后,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发生了变化,以可交换态(EXC)响应最大,Cd、Pb的赋存形态分别以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态(FMO)和碳酸盐结合态(CAB)为主;一定浓度范围内的Cd/Pb复合胁迫能促进油菜的生长,油菜根系和茎叶的Cd、Pb含量均随着Cd/Pb复合胁迫水平的升高而持续增加。茎叶中的Cd含量远远高于根系,Pb含量反之。油菜可将更多的Cd从根系转移至茎叶,而将更多的Pb滞留在根系中;对油菜根系吸收Cd最重要的形态为可交换态(EXC)和碳酸盐结合态(CAB),而对茎叶吸收Cd以及油菜吸收Pb贡献最大的则为碳酸盐结合态(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布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铅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叶类蔬菜铅吸收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顺安 陈春 +4 位作者 郑向群 梁军锋 刘潇威 沈跃 李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564,共9页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铅的方法,测定分析了这些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Pb含量及其与两种叶菜(苋菜和空心菜)Pb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粒径大小对于Pb在土壤中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粒级Pb含量为71.3~2245.4mg·kg-1,根据各粒级组分分布,可计算出2~0.5mm粒级Pb含量占全量的比例为1.21%~28.96%,0.5~0.25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1.98%~22.15%,0.25~0.05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3.29%~38.41%,0.05~0.002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4.94%~68.17%,<0.002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2.30%~56.50%。Pb在红壤等14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径减少大致呈递增趋势,黏粒组的团聚体普遍呈现出Pb富集现象;在潮土等8种土壤中,Pb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趋势,在黏粒组和粗砂组团聚体中都出现富集现象。此外,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氧化铁等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b的富集系数有显著作用。粉粒组团聚体中Pb含量与叶菜类蔬菜Pb的吸收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叶菜 分布 吸收 相关性
下载PDF
pH值对包气带土壤吸附铅和汞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金艳 王金生 +2 位作者 孙福丽 滕彦国 葛晓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本文测定了北京西郊4组不同包气带土壤中铅和汞的含量,探讨了pH值变化对铅和汞在土壤样品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汞和铅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逐步增大,随后降低,pH值与分配系数关系曲线为单峰曲线.汞在砂壤土、轻壤土... 本文测定了北京西郊4组不同包气带土壤中铅和汞的含量,探讨了pH值变化对铅和汞在土壤样品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汞和铅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逐步增大,随后降低,pH值与分配系数关系曲线为单峰曲线.汞在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中的分配系数Kd值在0~160mL/g之间,当pH值为10左右时,Kd值最大为160mL/g;铅的分配系数远大于汞,当pH值介于6~10之间时,铅在上述土壤中的Kd值为16 800~29 50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城市土壤铅污染的分布特征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碧云 陈玉成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
城市土壤铅污染可能会导致人体铅中毒,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分析南京、香港、广州、杭州、沈阳、成都几个城市的土壤铅分布特征:交通干线两侧、闹市区、广场、老工业区、居民区铅污染较为严重,而公园、风景区铅污染比较轻,得... 城市土壤铅污染可能会导致人体铅中毒,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分析南京、香港、广州、杭州、沈阳、成都几个城市的土壤铅分布特征:交通干线两侧、闹市区、广场、老工业区、居民区铅污染较为严重,而公园、风景区铅污染比较轻,得出我国城市土壤铅污染的成因,主要是车辆的含铅尾气排放所致,并且提出相应的城市土壤铅污染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分布特征 治理措施
下载PDF
改良剂对4种木本植物的铅锌耐性、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永华 张富运 +2 位作者 吴晓芙 梁希 袁斯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52-3859,共8页
本研究以4种耐铅锌木本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泡桐(Paulownia)和苎麻(Boehmeria)为材料,在不同改良剂浓度下(CK组:100%铅锌矿渣±少量磷肥、改良一:85%铅锌矿渣±10%泥炭土±5%菌肥... 本研究以4种耐铅锌木本植物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泡桐(Paulownia)和苎麻(Boehmeria)为材料,在不同改良剂浓度下(CK组:100%铅锌矿渣±少量磷肥、改良一:85%铅锌矿渣±10%泥炭土±5%菌肥±少量磷肥、改良二:75%铅锌矿渣±20%泥炭土±5%菌肥±少量磷肥),进行了耐性木本植物富集与转移能力以及Pb、Zn在4种木本植物不同部位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4种植物种植后基质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低于种植前,夹竹桃与苎麻改良一与改良二之间差异不显著,泡桐改良二效果显著优于改良一,栾树改良一效果显著优于改良二;4种植物地上部对Pb、Zn的富集系数都比较低,但具有较高的转移系数,适当的基质改良有利于提高植物对Pb、Zn的富集与转移能力.2Pb、Zn在4种植物各部位的亚细胞分布以细胞壁组分和可溶性组分为主,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组分中分布较少;与CK组相比,两改良组使可溶性组分对Pb的滞留作用和细胞壁对Zn的滞留作用在增强.3Pb在植物各部位的化学形态以盐酸、氯化钠和乙醇提取态为主,其他化学形态含量极少;Zn则以残留态、盐酸、醋酸、氯化钠、水和乙醇提取态这6种形态存在,且都具较高分配比例.与CK组相比,两改良组使植物各部位活性较弱的Pb的化学形态比例减少,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增加;Zn则是根部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增加,地上部活性较强的化学形态比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铅锌 耐性植物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成渝高速公路旁土壤铅污染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晓荣 查红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研究公路交通尾气排放对路边土壤铅累积和分布的影响,并评价其污染程度,在成渝高速公路某段下风侧3个断面内分别采集了水平和垂直土壤样品,用碘化钾-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水平方向距离公... 为研究公路交通尾气排放对路边土壤铅累积和分布的影响,并评价其污染程度,在成渝高速公路某段下风侧3个断面内分别采集了水平和垂直土壤样品,用碘化钾-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水平方向距离公路4 m处土壤铅含量最高,总体分布呈先增后减趋势,128 m处铅含量已接近背景浓度;垂直方向上0-5 cm表层土壤铅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以下各层,0-20 cm范围内铅含量向下逐渐减少,20 cm以下趋于稳定.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该地区表层土壤个别采样点处受到轻微或中等铅污染,其余采样处未受铅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布 高速公路
下载PDF
中国部分城市空气环境铅含量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邹天森 张金良 +4 位作者 陈昱 王慢想 潘丽波 王先良 魏复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描述我国城市空气环境铅含量的水平和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机在CNKI、万方、维普、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和搜集2000~2012年间发表的关于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文献,剔除重复后,按照拟定的标准进行筛... 为描述我国城市空气环境铅含量的水平和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机在CNKI、万方、维普、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和搜集2000~2012年间发表的关于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文献,剔除重复后,按照拟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共有69篇文献纳入分析研究,涉及30个省/市共42个城市,有效样本数大于5489个.空气环境铅含量均以PM10的监测结果计(以下同,包括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其加权平均值为(256.5±192.0)ng/m3,其中,18个城市(占42.96%)空气中的铅含量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年均限值(272.5ng/m3),其平均值为(551.0±350.3)ng/m3;湖南长沙、广东韶关、辽宁沈阳、江西永修、陕西西安和辽宁葫芦岛6个城市(占14.3%)的空气环境铅含量超过季均限值(545.0ng/m3),其铅含量分别为554.4,637.0,638.8,764.1,1018.6,1721.2ng/m3.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环渤海圈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环境铅含量较高;我国北方城市空气环境铅含量在冬春季相对较高,是夏秋季节的1.2~1.9倍,东南沿海城市空气环境铅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的数据分析显示自2003年以来,空气中的铅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空气环境铅含量较高,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PM10 含量 分布
下载PDF
不同茶园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元值 韩文炎 +2 位作者 马立锋 阮建云 方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土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外源铅 形态分布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不同铅吸收特性小麦Pb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素勤 程海宽 +5 位作者 景鑫鑫 周志云 孙晓雪 师振亚 张彪 赵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848-2856,共9页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小麦百农160和偃展4110体内Pb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变化,为Pb低积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对Pb吸收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百农160和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以Pb(NO3)2作...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小麦百农160和偃展4110体内Pb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变化,为Pb低积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对Pb吸收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百农160和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以Pb(NO3)2作为铅源,分别设置0(对照)、100和800 mg?L-1共3个处理水平,胁迫4周后,收获并测定小麦生物量、Pb亚细胞分布及化学提取态含量,分析比较2种铅吸收特性小麦Pb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特征。【结果】100 mg?L-1Pb胁迫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百农160和偃展4110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4.78%和2.66%。800 mg?L-1Pb胁迫下,小麦生长受到抑制,百农160和偃展4110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5.66%和38.60%。此外,2种小麦根冠比的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当介质中Pb的浓度从100增至800 mg?L-1后,百农160根冠比无明显变化,而偃展4110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由0.71增至0.81。Pb胁迫4周后,百农160茎叶和根系中的Pb含量均低于偃展4110。就亚细胞分布而言,2种小麦体内Pb主要存在于细胞壁和细胞液中,其合量占小麦体内Pb总量的72%—86%。当介质中Pb浓度从100 mg?L-1增至800 mg·L-1后,偃展4110根细胞壁和细胞液中Pb所占比例降低8%,茎叶这一比例降低4%,而百农160根中这一比例增加了9%,茎叶则增加了1%。就Pb的化学提取态而言,小麦体内(茎叶和根系)Pb以难溶性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为主,两者占总和的67%—85%,氯化钠提取态含量次之,占总和的6%—18%,乙醇提取态、去离子提取态和残渣态含量较低,3种形态占总和的8%—16%。此外,100和800 mg?L-1Pb胁迫下,百农160根中活性较强的乙醇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Pb含量均低于偃展4110。然而,2种小麦茎叶中活性态合量特征与根中有所不同,100 mg?L-1 Pb处理下,百农160茎叶活性态合量低于偃展4110,当胁迫增至800 mg?L-1Pb时,2种小麦茎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量 亚细胞分布 化学提取态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作用下桉树对铅的耐受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廖妤婕 谈宇 +1 位作者 付旺 王维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3-639,共7页
通过盆栽桉树幼苗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从Pb在桉树不同部位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角度,研究了桉树对Pb的耐受机制。结果表明Pb主要富集在桉树根部(65%-84%),在根、茎和叶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其次在可溶... 通过盆栽桉树幼苗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从Pb在桉树不同部位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角度,研究了桉树对Pb的耐受机制。结果表明Pb主要富集在桉树根部(65%-84%),在根、茎和叶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其次在可溶组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没有改变Pb在植物中亚细胞分布的格局,但在高Pb处理(200 mg/kg,400 mg/kg)时增大了根部细胞壁组分和叶片可溶组分的分配比例,说明AMF可以增强细胞壁滞留作用和液泡区隔化作用。随土壤中Pb浓度的增加,桉树根部Pb的乙醇提取态的分配比例逐渐减少,而醋酸提取态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在高Pb处理时以醋酸提取态为主(40%)。高Pb处理时接种AMF,可以促使植物体内的Pb从活性较强的提取态向活性较弱的提取态转化。因此,根部固持作用、细胞壁滞留作用、液泡区隔化作用及弱活性结合态增加作用,是AMF作用下桉树耐Pb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桉树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