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向附加力系作用下的群桩动态反应分析
1
作者 黄瑞强 《中南公路工程》 2007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了较全面亦合理地揭示水平桩基振动特性,在建立桩的动力平衡方程式时均引入了桩顶静轴向力对水平位移影响的二阶偏导项,较为全面的揭示了群桩-分层土系统中各桩间的惯性相互作用效应(文中表征为动力位移相互影响因子)。由数值计算可知... 为了较全面亦合理地揭示水平桩基振动特性,在建立桩的动力平衡方程式时均引入了桩顶静轴向力对水平位移影响的二阶偏导项,较为全面的揭示了群桩-分层土系统中各桩间的惯性相互作用效应(文中表征为动力位移相互影响因子)。由数值计算可知,桩顶轴向力的引入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桩基振动形式,但会具有一定的P-△效应,其存在不仅增大了单、群桩水平变位,而且对基桩动力反应也会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桩相互作用 分层地基 群桩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下卧基岩饱和地基中埋置刚性基础的竖向振动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秀青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39-3746,共8页
基于Biot提出的饱和土波动方程,研究了埋置于单层饱和地基中的有质量的刚性圆柱基础的竖向振动问题。运用Hankel积分变换求解饱和土基本动力方程,并考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的混合边值条件,求得了基础底面和基础侧面的动反力,结合基础振动... 基于Biot提出的饱和土波动方程,研究了埋置于单层饱和地基中的有质量的刚性圆柱基础的竖向振动问题。运用Hankel积分变换求解饱和土基本动力方程,并考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的混合边值条件,求得了基础底面和基础侧面的动反力,结合基础振动的动力平衡方程,得到了基础竖向振动振幅和地基等效动力刚度的表达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下卧基岩饱和地基的等效动力刚度和基础振动振幅都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土层厚度、基础埋深比、基础质量比对埋置基础的竖向振动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饱和地基 刚性埋置基础 竖向振动 基岩
下载PDF
多层软土地基中桩基水平承载计算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越 黄朝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7-192,共6页
针对目前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取值模糊、未考虑黏性土黏聚力引起的表层土水平抗力影响等问题,根据常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在考虑黏性土黏聚力引起的表层土水平抗力影响... 针对目前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中存在的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取值模糊、未考虑黏性土黏聚力引起的表层土水平抗力影响等问题,根据常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在考虑黏性土黏聚力引起的表层土水平抗力影响下,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双层土地基中的桩基水平承载力及变位计算解析通解。基于通解,利用Matlab软件给出了半刚性桩桩顶水平位移及转角的半解析计算式;同时,推导了由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c、φ计算其水平抗力参数的解析式,推求了新的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桩身最大弯矩处深度及最大弯矩值的简化计算式。依托于浙江省一桩基工程案例,运用研究的计算方法,对桩基水平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同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桩的水平承载力检测值进行了验证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推求出的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水平承载力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表层土水平反力 虚拟桩法 抗剪强度指标 解析解 多层软土地基
下载PDF
考虑多层软土地基固结的路堤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瑜 肖世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4,共6页
针对多层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的梯形荷载作用模式,基于Boussinesq理论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以及多层地基的边界条件、连续性条件及初始条件,求解多层地基竖向一维固结方程,进而根据有效应力原理与库伦强度定理,建立地基中任意点处抗剪强度... 针对多层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的梯形荷载作用模式,基于Boussinesq理论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以及多层地基的边界条件、连续性条件及初始条件,求解多层地基竖向一维固结方程,进而根据有效应力原理与库伦强度定理,建立地基中任意点处抗剪强度与点固结度的关系,并将其引入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条分法中,给出了基于Fellenius法、简化Bishop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的考虑地基固结的路堤-地基整体稳定系数及最危险滑面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固结度的增大,稳定系数呈非线性增大,最危险滑面切入地基深度逐渐变小,本文基于简化Bishop法的稳定系数计算值比FLAC 3D软件计算结果平均小6%~7%;在较低的地基固结度时,本文算法计算结果大于现行铁路规范方法,当地基固结度达到90%后,二者较为接近;规范法计算结果偏保守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计算地基固结致滑面强度增长时,忽略了滑面切入地基段相应的地基土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多层软土地基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固结度 稳定系数 最危险滑面
下载PDF
一种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土层地基方法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力农 廖常斌 +2 位作者 王倩 胡海涛 王立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9,共6页
软弱下卧土层直接加固法是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了上部良好土层的力学性能,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同时,避免了大量土方的开挖和堆放,具有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清洁环保等优点.简要介绍了软弱下卧土层直接加固法的受力... 软弱下卧土层直接加固法是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了上部良好土层的力学性能,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同时,避免了大量土方的开挖和堆放,具有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清洁环保等优点.简要介绍了软弱下卧土层直接加固法的受力机理和施工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法加固后基础的沉降、应力分布、桩身压缩沿深度变化、桩土应力比及桩土模量比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加固前的天然地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上部荷载作用下,采用软弱下卧土层直接加固法能有效地减小基础沉降,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土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下卧土层 直接加固法 基础沉降 桩土应力比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有软弱下卧土层时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院光 《山西建筑》 2005年第7期56-57,共2页
分析探讨了一种有软弱下卧土层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 ,同时考虑基底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土的承载力 ,通过一次或两次计算 ,即可得到一般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的最小底面尺寸 ,指出该计算方法既避免了重复验算工作 ,又充分利用了软... 分析探讨了一种有软弱下卧土层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简便计算方法 ,同时考虑基底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土的承载力 ,通过一次或两次计算 ,即可得到一般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的最小底面尺寸 ,指出该计算方法既避免了重复验算工作 ,又充分利用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下卧层 浅基础 地基承载力 基底平均压力最大值
下载PDF
倾斜荷载下桩柱式桥墩受力变形分析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玲 赵明华 赵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了研究倾斜荷载下桩柱式桥墩的受力变形特性,将其视为一工作整体,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自由段视为置于虚拟土层中,根据桩(墩)身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土层情况等将桩柱式结构划分为若干分析单元段,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 为了研究倾斜荷载下桩柱式桥墩的受力变形特性,将其视为一工作整体,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自由段视为置于虚拟土层中,根据桩(墩)身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土层情况等将桩柱式结构划分为若干分析单元段,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轴向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得到任一单元段的位移控制微分方程,并采用幂级数法进行解答。进而根据相邻单元段内力与位移连续条件得到了由柱顶受力与变形条件表示的桩柱式结构任一深度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及剪力的矩阵表达式。通过具体算例将提出的传递矩阵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等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地基成层性对倾斜荷载作用下桩柱式结构体系内力与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埋深对柱顶水平位移、地面处桩身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桩柱式桥墩 传递矩阵法 倾斜荷载 成层地基 WINKLER地基模型
原文传递
分层地基中隧道开挖对邻近刚性桩筏基础竖向影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木林隆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2-1090,共9页
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方法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自由场位移,第二阶段采用层状地基中弹性理论法,计算桩和土,桩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刚性筏板对桩基的约束作用,提出了一套能够分析层状地基中隧道开挖对刚性... 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方法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自由场位移,第二阶段采用层状地基中弹性理论法,计算桩和土,桩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刚性筏板对桩基的约束作用,提出了一套能够分析层状地基中隧道开挖对刚性筏板群桩基础竖向影响的解析方法。将计算结果与离心试验结果及现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其正确性。并首次对层状地基中桩筏基础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桩基变形对遮拦效应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此方法意义明确,层状地基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适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隧道开挖 桩筏基础 弹性理论法 层状地基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发云 陈龙珠 李镜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在均质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积分方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弹性层状理论,推导出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积分方程解答,从而建立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通过数值计算,可求得垫层作用下桩身各点处的... 在均质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积分方程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弹性层状理论,推导出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积分方程解答,从而建立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通过数值计算,可求得垫层作用下桩身各点处的轴力、剪力和位移等主要工程性状,并与典型算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还针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本文方法能够适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混合桩型 复合地基 传递矩阵 工程性状 参数分析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上埋置刚性条带基础动力刚度矩阵求解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泽军 林皋 +1 位作者 周小文 李建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提出了求解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埋置刚性条带基础动力刚度矩阵的精确算法。算法利用空间变换方法求解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表面或内部任意点的动力位移响应,针对开挖基础求解开挖区域内节点群的动力柔度矩阵,最后利用容积算法求... 提出了求解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埋置刚性条带基础动力刚度矩阵的精确算法。算法利用空间变换方法求解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表面或内部任意点的动力位移响应,针对开挖基础求解开挖区域内节点群的动力柔度矩阵,最后利用容积算法求解埋置刚性条带基础动力刚度矩阵。此算法采用精细积分算法求解频率–波数域内层状地基的动力柔度系数,对层状地基的层数和厚度均没有任何限制。此外,算法基于维数较小的矩阵(2×2)运算,数值计算稳定,求解效率较高,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精确性及对横观各向同性多层地基的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层状地基 精细积分算法 埋置刚性条带基础 动力刚度矩阵
下载PDF
上硬下软双层地基上条形基础穿刺深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其一 王青华 王琦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9,共4页
研究目的:为了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土体穿刺深度进行研究,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土体弹塑性破坏理论与ABAQUS二次开发技术,比较完善地分析了上部土层穿刺深度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穿刺深度计算公式。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目的:为了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土体穿刺深度进行研究,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土体弹塑性破坏理论与ABAQUS二次开发技术,比较完善地分析了上部土层穿刺深度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穿刺深度计算公式。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穿刺深度与上部土层厚度呈非线性关系,同时受土体弹性模量、非均匀性、基底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上下土层强度比对上部土层穿刺深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穿刺深度 ABAQUS 二次开发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核电成层覆盖土场地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建波 王继东 朱秀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针对ANSYS软件中缺少等价线性法本构模型的问题,基于等价线性法的计算理论,通过对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成层土地基的动力等价线性法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核电站土基厂址自由场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中。结果表明,本方法合理、有效。
关键词 ANSYS 成层土场地 地震响应分析 等价线性法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连续排水边界双层土一维固结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子烨 翟国君 +1 位作者 梅国雄 吴文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5,共7页
将连续排水边界引入双层饱和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理论.基于该边界,利用积分变换法推导出任意荷载作用下土体有效应力增量的解答,并分别给出了瞬时恒载和正弦波荷载作用下有效应力增量和总沉降的解答.将所得解答退化单层土的情况,并与已... 将连续排水边界引入双层饱和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理论.基于该边界,利用积分变换法推导出任意荷载作用下土体有效应力增量的解答,并分别给出了瞬时恒载和正弦波荷载作用下有效应力增量和总沉降的解答.将所得解答退化单层土的情况,并与已有解答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得解答的可靠性.最后,对正弦波荷载作用下双层土的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渗透性和压缩性更高的半层土一侧的边界的排水能力增强时,土体的总沉降可更快达到稳定状态,但固结前期的最大沉降量更大、起伏波动也更剧烈.此外,加载周期影响土体的最大沉降量,但不影响总沉降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排水边界 正弦波荷载 双层土 一维固结 地基沉降
原文传递
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刚性桩筏基础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纠永志 黄茂松 +1 位作者 木林隆 连柯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9-855,共7页
提出一种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计算方法。基于剪切位移法,采用传递矩阵形式分析了竖向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引入修正桩侧地基模量,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水平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基于层状弹性半空间... 提出一种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计算方法。基于剪切位移法,采用传递矩阵形式分析了竖向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引入修正桩侧地基模量,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水平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基于层状弹性半空间理论,分析了多向荷载下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桩土体系柔度矩阵,得到了多向荷载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以及桩的内力和变形沿桩身分布规律。通过与有限元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修正地基模量的优越性,并对多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筏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力将会引起桩筏基础的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基 桩筏基础 多向荷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切线模量法在分层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清华 杨光华 +2 位作者 孙树楷 姜燕 贾恺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2期6-12,共7页
目前的地基沉降计算主要是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的土层参数,利用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量的计算。但室内试验的参数由于受到取样扰动的影响,与原状土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硬土,由室内试验的压缩模量计算得到的沉降与实际沉降量相差... 目前的地基沉降计算主要是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的土层参数,利用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量的计算。但室内试验的参数由于受到取样扰动的影响,与原状土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硬土,由室内试验的压缩模量计算得到的沉降与实际沉降量相差甚大。切线模量法通过原状土地基的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其参数,对地基不同深度点的原状土根据其应力水平确定出计算点原状土的切线模量,用该切线模量替代压缩模量对地基沉降进行分层总和法计算。对于多层土的地基沉降计算,该文认为也可以用切线模量法进行沉降计算,只要获得各分层土地基土的切线模量法的参数,即可以由切线模量法计算不同深度位置处各土层的切线模量用于代替通常分层总和法的压缩模量,就可以计算多层土地基的沉降。文中通过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的分层土地基的沉降与全硬和全软土地基的沉降对比计算,验证了切线模量法能够反映地基中不同层土体对沉降变化的影响,说明切线模量法可以用于分层土地基的沉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模量法 分层土地基 地基土承载力 沉降控制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上任意形状刚性基础动力响应求解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林青 韩泽军 +2 位作者 林皋 周小文 潘宗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7-1267,共11页
基础动力响应的求解对于更好地理解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求解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内的频域解,对于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尤其是时域解目前较少有相关报道。针对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利用积分变换方法、... 基础动力响应的求解对于更好地理解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求解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内的频域解,对于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尤其是时域解目前较少有相关报道。针对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利用积分变换方法、混合变量技术以及改进相减模型求解得到了任意形状基础动力响应的时域解。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同时针对横观各向同性属性中水平向和竖直向材料参数的不同对时域内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地基的非均质特性对于基础动力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予以考虑,以求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 任意形状基础 积分变换方法 混合变量技术 时域解
下载PDF
成层土地基在强夯作用下的孔压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澍旺 魏芸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强夯法处理地基应用范围较广,但一般认为对饱和度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应谨慎使用.本文依托实际工程,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提出了强夯作用在处理成层土地基时存在"软土核"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强夯法对软土的加固效果.... 强夯法处理地基应用范围较广,但一般认为对饱和度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应谨慎使用.本文依托实际工程,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提出了强夯作用在处理成层土地基时存在"软土核"效应,该效应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强夯法对软土的加固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当软土层厚度小于某一临界值,且其相邻土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时才能产生"软土核".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在高饱和度黏性土地基中合理运用强夯加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冲击荷载 超静孔压 饱和软土 “软土核”效应 成层土地基
下载PDF
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飞 杨俊杰 +1 位作者 宋琦 孙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与H_h/D(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单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H_h/D逐渐增加,当H_h/D超过2.0时... 利用室内半模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极限承载力与H_h/D(持力层厚度与扩大头直径之比)的关系可以看出,单桩的抗压极限承载力随H_h/D逐渐增加,当H_h/D超过2.0时,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再增加,此时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稳定在300.01~303.25 N,是H_h/D=0.5时极限承载力(183.83 N)的1.65倍。扩大头下部土体发生局部压缩-剪切破坏,破坏面从扩大头底面边缘向斜下方扩展,在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达到最大后逐渐向桩内侧收缩;荷载作用越大,地基破坏区域越大,相应的极限抗压承载力也越大;持力层厚度增加,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大,分担的荷载达到稳定需要的桩顶位移也越大,H_h=0.5 D试验扩大头分担的荷载比例稳定时为60%,对应的桩顶位移约为29 mm;桩顶位移达到33 mm后,H_h=1.0~3.0 D试验稳定在63%~65%之间;通过细观颗粒流理论对砂土移动特性的研究发现,持力层厚度从0.5 D增大至2.0 D,破坏面的起始扩展角度从31°增大至42°。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吻合效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分析多层砂土地基扩底桩单桩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基 桩顶位移 持力层厚度 扩底桩 颗粒流理论 半模试验 承载特性 单桩
下载PDF
考虑成层土的储罐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细观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洪波 李水江 +1 位作者 叶永康 符军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9期46-50,共5页
沿海地区软土和吹填土地基分布广泛,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常用于大型储罐的软土地基处理。为了分析成层土的储罐CFG桩周土体的细观力学响应,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研究层状土体中储罐CFG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通过监测得到位移场及各土层孔... 沿海地区软土和吹填土地基分布广泛,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常用于大型储罐的软土地基处理。为了分析成层土的储罐CFG桩周土体的细观力学响应,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研究层状土体中储罐CFG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通过监测得到位移场及各土层孔隙率随离桩距离变化而展现的不同的发展趋势,揭示桩周围不同位置土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部储罐荷载作用下,罐底成层土表层沉降越靠近中心沉降越大,而罐体外部的土体地表有隆起的现象;储罐地基沉降随充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降的蝶形分布更加明显;桩侧土体位移随离桩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桩周围不同位置的土体孔隙率在各层土体初始阶段略有减小,后期变化趋势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层土 CFG桩复合地基 位移场 孔隙率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荷载传递计算方法
20
作者 宋炎 张春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通过对己有各种单桩计算方法的研究总结,建立了单桩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单桩计算方法相比,做了如下改进:(1)桩侧与桩端采用广义荷载传递模型;(2)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 通过对己有各种单桩计算方法的研究总结,建立了单桩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单桩计算方法相比,做了如下改进:(1)桩侧与桩端采用广义荷载传递模型;(2)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3)耦合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因此该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更趋完善,使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多层地基中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计算方法得到完善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广义荷载传递模型 层状地基 Rusch模型 MINDLIN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