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劳秀斯、荷兰殖民帝国与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章永乐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9,193,共17页
自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在西方学术界与舆论界获得了“国际法之父”乃至“和平主义者”的形象。然而,遵循“帝国与国际法”的学术路径进行语境化解读,可以发现格劳秀斯对“自然法”与“万民法”的书写具有强烈的荷兰国家利益本位色彩,并... 自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在西方学术界与舆论界获得了“国际法之父”乃至“和平主义者”的形象。然而,遵循“帝国与国际法”的学术路径进行语境化解读,可以发现格劳秀斯对“自然法”与“万民法”的书写具有强烈的荷兰国家利益本位色彩,并且随着荷兰殖民实践的推进而不断调整。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之形象的重塑,受到美国精英鼓吹、荷兰民族主义以及国际法职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格劳秀斯文本“去语境化”的阅读,格劳秀斯与荷兰殖民主义之间的关联被忽略乃至抹去。在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学者有必要通过对国际法思想家思想文本与语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揭示国际法思想叙事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从而增强独立自主的中国主体意识,积极推动当代国际法秩序朝着更为公正的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劳秀斯 国际法史 万民法 帝国理由 国际法秩序
原文传递
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晚清春秋公法观再审视
2
作者 孙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4,共9页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 《万国公法》所引发的晚清经世儒者对西方国际法的争论,值得从文明与国际法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春秋公法观蕴含的文明主体性尤其值得重视。以康有为、唐才常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公法观,致力于以儒家普遍主义的仁学构建公法基础,援引《春秋》中的“性法”和“例法”,从仁义法的层面对西方国际法的强权主义展开批判。以廖平和宋育仁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公法观,以《周礼》济《公羊》之穷,援引《周礼》中的人伦与政教观,致力于构建以此为基础的家国天下逐级扩展的伦理性世界秩序。宋育仁以此对以个体权利和功利为本的西方国际法所导致的公法不公的危机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批判。晚清春秋公法观是现代中国国际法书写中最具有文明主体意识的先行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春秋公法观 康有为 廖平 国际法
下载PDF
从契约到条约看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微微 徐慎丽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6-41,共6页
国际法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备的体系,但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并非由一些国际法学者凭空杜撰出来的,它与国内法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国际法是在借鉴国内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形成... 国际法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备的体系,但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并非由一些国际法学者凭空杜撰出来的,它与国内法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国际法是在借鉴国内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法的诸多规则中,都有私法理念的遗迹,反映出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条约 约定必须遵守 相对效力原则 情势根本变更 私法理念
下载PDF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国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对李维时代罗马的万民法、战争法、随军祭司法以及三者关系的研究 ,可以展现罗马私法以外的罗马跨民族关系公法。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包括神法和人法两个方面 ,随军祭司法属于前者 ,它主要调整以誓言的遵守为核心的战和事务 ;万民法和战... 对李维时代罗马的万民法、战争法、随军祭司法以及三者关系的研究 ,可以展现罗马私法以外的罗马跨民族关系公法。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包括神法和人法两个方面 ,随军祭司法属于前者 ,它主要调整以誓言的遵守为核心的战和事务 ;万民法和战争法属于后者。在这个意义上的万民法是使节地位法 ,涉及使节不受侵犯原则、使节不得实施敌对行为原则、侵害使节的后果、使节于战时在敌邦的居留权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法 罗马法 李维时代 跨民族法 万民法 战争法 随军祭司法 古代罗马 神法 人法
下载PDF
论反国际恐怖主义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工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从客观基础、形成发展过程两个方面论述国际法将形成新的分支,即反国际恐怖主义法。目前反国际恐怖主义法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的国际法学界已经对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涉及到的重大国际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当然对这... 从客观基础、形成发展过程两个方面论述国际法将形成新的分支,即反国际恐怖主义法。目前反国际恐怖主义法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的国际法学界已经对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涉及到的重大国际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当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恐怖主义 反国际恐怖主义法 国际法 新分支
下载PDF
论美军羁押虐待“敌方战员”的政治后果
6
作者 王运祥 曾学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民族积怨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就当前国际社会出现的“越反越恐”的局面而言,在造成其不断恶化的诸多潜在的因素中,本文作者认为,美国在攻打阿富汗、伊拉克之后,美国军人在关塔那摩等地未经司法程序而长期羁押... 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民族积怨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就当前国际社会出现的“越反越恐”的局面而言,在造成其不断恶化的诸多潜在的因素中,本文作者认为,美国在攻打阿富汗、伊拉克之后,美国军人在关塔那摩等地未经司法程序而长期羁押大批所谓的“敌方战员”,并且对其身心加以折磨的做法是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从负面激化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原有的民族矛盾;其次是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所言,它刺激了大批有强烈逆反心理的穆斯林青年随时准备加入恐怖组织并不惜以个人生命为代价而去从事恐怖活动的决心;再有是促成了具有强烈逆反心理的伊斯兰民众在形成了客观上使本·拉登等一大批恐怖组织头目可以长期潜藏并继续不断地策划恐怖活动的社会生存空间。为此,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反恐形势,来探讨在押人员的人权保护的意义,这无疑有助于避免由此而引发的恐怖活动进一步泛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俘 国际恐怖主义 伊斯兰民族 国际法 政治后果
下载PDF
《万国公法》丁译本研究
7
作者 袁斌业 《钦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6-72,80,共8页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在我国法律界广为人知,围绕该译本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仍然有待补充完善。因此,可立足于该译本的翻译始末、译者的政治意图和译者的善意,并运用译述、改译省略相结合、增译等三种典型而可...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在我国法律界广为人知,围绕该译本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仍然有待补充完善。因此,可立足于该译本的翻译始末、译者的政治意图和译者的善意,并运用译述、改译省略相结合、增译等三种典型而可行的翻译方法,通过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所呈现的社会历史意义等进行相应的阐述和论证,以此为相似翻译提供参照并丰富我国法律词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亨利·惠顿 丁韪良
下载PDF
网络攻击中国家自卫权行使的法律思考
8
作者 吴佳芮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现有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网络攻击呈现出新的动向,在军事领域可能危及一国安全,传统国际法秩序面临挑战。基于此,我国必须在遵守国际准则的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卫权。重视网络安全国内立法,积极推动国际网络安全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开展网... 现有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网络攻击呈现出新的动向,在军事领域可能危及一国安全,传统国际法秩序面临挑战。基于此,我国必须在遵守国际准则的基础上正确行使自卫权。重视网络安全国内立法,积极推动国际网络安全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开展网络安全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的自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网络攻击 武装行为 自卫权行使
下载PDF
浅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对国际法的挑战
9
作者 寇婧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9.11”恐怖事件后,美国的国家战略发生转移,制定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推行反恐战争。这既是对现存国际法律秩序的挑战,也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关键词 “先发制人” 军事战略 国际法
下载PDF
20世纪初国际法与中华民族对外语言系统重塑
10
作者 吴元元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0-46,共7页
国际法不是一门政治性学科,但它强调国家观念,以及将"君"和"国"明显区分的方法,具有潜在的政治性含义,客观上具有引导20世纪初中国内部政治力量的趋向发生变化,国权的重要性超过君权,对外方式从忠君爱国转向保家卫... 国际法不是一门政治性学科,但它强调国家观念,以及将"君"和"国"明显区分的方法,具有潜在的政治性含义,客观上具有引导20世纪初中国内部政治力量的趋向发生变化,国权的重要性超过君权,对外方式从忠君爱国转向保家卫国的意义。这也使得民间对主权的理解,逐渐呈现出从现代国家和现代民族层面考量,不同于朝廷和官府从中央集权制度分析的特征。中华民族对外价值观和对外话语系统随之发生重建,其核心是国家和民族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国权 独立 重权轻利 世界观
下载PDF
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新思考
11
作者 陈俊熹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经历了漫长的“争论”后在国际法的部分领域得以确立并呈现出扩张趋势。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个人作为国际法上的主体与国家主权、主体范围、主体判断标准、主体权利义务等问题以及正确认识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经历了漫长的“争论”后在国际法的部分领域得以确立并呈现出扩张趋势。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个人作为国际法上的主体与国家主权、主体范围、主体判断标准、主体权利义务等问题以及正确认识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确立个人在国际法部分领域的主体地位,扩张其权利义务,为个人提供在国际法中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和谐有序的国际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国际法 主体地位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从岛陆到洋面:明清时期中朝对黄海北部海界认知及演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志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6,共16页
明清时期中朝官民在黄海北部海域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使双方对该海域的海界有了日渐明晰的认知。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无论是志书亦或航海官员,中朝双方的这一认知均主要集中于黄海北部海域"岛陆"的归属上。为保障岛屿安全进行... 明清时期中朝官民在黄海北部海域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使双方对该海域的海界有了日渐明晰的认知。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无论是志书亦或航海官员,中朝双方的这一认知均主要集中于黄海北部海域"岛陆"的归属上。为保障岛屿安全进行的水师巡洋和由此形成的内海、外洋的区分,使洋面界域有了模糊认知,但相较"岛陆",该海域"水空间"部分仍保持"公共水资源"属性。近代以来随着中朝海疆危机的加深和海洋资源依赖性的增强,洋面归属问题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双方据《万国公法》将领海从"公共水资源"中剥离出来,并以《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作为对方渔民在各自领海从事渔业活动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岛屿归属 海界 《万国公法》
原文传递
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新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国际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全球恐怖主义等国际犯罪问题。传统的国际法...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国际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全球恐怖主义等国际犯罪问题。传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面对以上问题显得苍白无力,其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传统国际法基本原则 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
下载PDF
《万国公法》中的法律译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文章从《万国公法》法律术语的输入、法律术语翻译的选择与调试、法律术语翻译的文化心理及本土回应,即输入、传播、接受三个层面剖析《万国公法》翻译的动机、策略和中国传统法学思想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本,对中... 文章从《万国公法》法律术语的输入、法律术语翻译的选择与调试、法律术语翻译的文化心理及本土回应,即输入、传播、接受三个层面剖析《万国公法》翻译的动机、策略和中国传统法学思想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本,对中西法律术语和概念进行梳理,以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从而为《万国公法》的法学、翻译、语言文化的跨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公法》 法律术语翻译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
下载PDF
永久和平的理念与制度:从“万民法”到国际立宪主义
15
作者 张允起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年第2期27-44,共18页
本文意图梳理永久和平的理念与制度,追溯其渊源及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考察现状,展望未来。内容涉及西方古代“世界国家”与“万民法”的关系、中世纪“上帝之城”到“世界帝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近代主权国家与“万国法”的内在关联,以... 本文意图梳理永久和平的理念与制度,追溯其渊源及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考察现状,展望未来。内容涉及西方古代“世界国家”与“万民法”的关系、中世纪“上帝之城”到“世界帝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近代主权国家与“万国法”的内在关联,以及康德、罗尔斯、哈贝马斯、康有为、萧公权等中西学人对国际立宪主义知识系统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和平 万民法 世界国家 万国法 国际立宪主义
原文传递
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西方法律全球化观念的历史渊源探寻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严存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81,共7页
西方的法律大同观念由来已久 ,它经历了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法律全球化几个发展阶段。而在这些不同阶段 ,西方人对法律大同的具体理解是有差异的 ,这些概念记载了其中的异趣 ,也反映了他们在这个问题认识上的曲折过程。研究这些概... 西方的法律大同观念由来已久 ,它经历了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法律全球化几个发展阶段。而在这些不同阶段 ,西方人对法律大同的具体理解是有差异的 ,这些概念记载了其中的异趣 ,也反映了他们在这个问题认识上的曲折过程。研究这些概念 ,探索法律全球化观念的思想渊源 ,这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涵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万民法 世界法 法律全球化 历史渊源
下载PDF
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铭盛 贾海涛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1-65,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借用海外华人力量和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战略手段。当前,我国调整和修改国籍法,有限度或有针对性地实行双重国籍政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社会 国籍政策 中国国籍政策
下载PDF
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振东 周海民 +1 位作者 楼鹏影 柯卫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63-69,共7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等途径来消除和预防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法 双重国籍 血统 出生地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国籍法——纪念《大清国籍条例》颁布100周年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海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共7页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20世纪初,受国内外移民潮和局势变化以及《万国公法》影响的清政府,以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法律为蓝本,参照中国传统律例,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部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和颁...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20世纪初,受国内外移民潮和局势变化以及《万国公法》影响的清政府,以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法律为蓝本,参照中国传统律例,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部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和颁布是中国成文国籍法史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国籍条例 朝鲜移民 “间岛”问题 东南亚华侨 万国公法
原文传递
概述中日战争时期的国籍变更
20
作者 王静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国籍不仅在确定不同国家的居民的政治法律地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及对外交往程度的重要途径。民国时期是国籍法几经修订、日益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中日战争对民国时期的国籍变更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分三个... 国籍不仅在确定不同国家的居民的政治法律地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及对外交往程度的重要途径。民国时期是国籍法几经修订、日益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中日战争对民国时期的国籍变更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分三个阶段:战争前夕(1931—1937)、傀儡政权时期(1938—1945)、战后初期(1945—1949),分析中日战争时期的国籍变更问题,以此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论述中日战争对国籍法修订及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籍 国籍法 变更 日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