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格劳秀斯、荷兰殖民帝国与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 |
章永乐
|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2
|
重构天下文明图景——晚清春秋公法观再审视 |
孙磊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从契约到条约看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影响 |
顾微微
徐慎丽
|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4
|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 |
徐国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5
|
论反国际恐怖主义法 |
陈工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2006 |
1
|
|
6
|
论美军羁押虐待“敌方战员”的政治后果 |
王运祥
曾学慧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6 |
0 |
|
7
|
《万国公法》丁译本研究 |
袁斌业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9 |
0 |
|
8
|
网络攻击中国家自卫权行使的法律思考 |
吴佳芮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9
|
浅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对国际法的挑战 |
寇婧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0
|
20世纪初国际法与中华民族对外语言系统重塑 |
吴元元
|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1
|
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新思考 |
陈俊熹
|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2
|
从岛陆到洋面:明清时期中朝对黄海北部海界认知及演进 |
高志超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3
|
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新发展 |
胡佳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4
|
《万国公法》中的法律译词研究 |
王婷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5
|
永久和平的理念与制度:从“万民法”到国际立宪主义 |
张允起
|
《北大政治学评论》
|
2018 |
0 |
|
16
|
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西方法律全球化观念的历史渊源探寻 |
严存生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17
|
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 |
刘铭盛
贾海涛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10
|
|
18
|
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马振东
周海民
楼鹏影
柯卫
|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2
|
|
19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国籍法——纪念《大清国籍条例》颁布100周年 |
严海玉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0
|
概述中日战争时期的国籍变更 |
王静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