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的本质新论——“刑法法益侵害说”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治 彭科 萨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2-95,共4页
犯罪及其本质问题,一直就是刑法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任何一门学科,其研究出发点都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科学而明晰的概念范畴基础上。出于这一理论,我们首先界定了本论的犯罪概念,在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演绎出了犯罪的本... 犯罪及其本质问题,一直就是刑法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任何一门学科,其研究出发点都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科学而明晰的概念范畴基础上。出于这一理论,我们首先界定了本论的犯罪概念,在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演绎出了犯罪的本质是“刑法法益侵害”这一理论,并分析了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利益 法益 危害性
下载PDF
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建军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随着独立的环境法益的提出 ,首先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的环境刑法未充分重视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进行了价值分析 ,并认为应当赋予自然环境以人格的权利。其次 ,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角度对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密切相关的行政... 本文随着独立的环境法益的提出 ,首先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的环境刑法未充分重视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进行了价值分析 ,并认为应当赋予自然环境以人格的权利。其次 ,从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角度对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密切相关的行政从属性理论进行了评判 ,认为只有突破功利的价值观和绝对的行政从属性 ,才能反映环境要素的固有存在 ,才是公正的环境刑法。最后 ,在以上前提下对我国环境刑法在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刑法保护方面进行了新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益 刑法保护 法哲学 环境刑法 刑事责任
下载PDF
刑法保护社会信用的应然立场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尤广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社会信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发展逐渐具有独立意义与价值及坚实的道德与制度基础。其先后经历了三次阶段性演进,分别是以“交往”为核心要义的个人信用、以“交换”为核心要义的经济信用和以“共同”为核心要义的社会信用。现代... 社会信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发展逐渐具有独立意义与价值及坚实的道德与制度基础。其先后经历了三次阶段性演进,分别是以“交往”为核心要义的个人信用、以“交换”为核心要义的经济信用和以“共同”为核心要义的社会信用。现代社会赋予社会信用以社会治理功能,使其成为了国家制度规则与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会信用作为刑法法益来保护,既是因为风险社会促使交往风险转化为制度风险,信赖关系已丧失确定性基础,也是因为信息社会推动人格数据化与行为模式预测,社会信用数据面临滥用失控困境。审视刑法保护现状可知,刑法应当确立次序位阶理念与协同治理理念来保护社会信用法益,并根据社会信用的逻辑结构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对信赖关系、信用价值尺度与信用环境进行针对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刑法保护 刑法法益
下载PDF
关于刑法“公民个人信息”独立法益地位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暐 余少威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前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这种理解使得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无法臻至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远超于公民个人权利表现形式,多种价值增幅下的公民个人信息应该要受到刑法的独立性保... 目前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这种理解使得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无法臻至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远超于公民个人权利表现形式,多种价值增幅下的公民个人信息应该要受到刑法的独立性保护。通过对现行理论"公民个人信息权利说"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财产化说"的批判与继承,尝试构建"公民个人信息"独立法益理论。通过该理论,一方面可以对公民个人权利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兼顾合法拥有公民个人信息的非信息主体的利益,同时在独立法益存在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考虑对现有刑法条文予以整理和补充,使之系统化、体系化,从而赋予公民个人信息在刑法层面上的更多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公民权利 刑法法益 犯罪独立 财产化
下载PDF
经济法与市场经济——对现代经济法的一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兴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4-57,共4页
 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政府干预失灵的特定历史下产生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学科。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干预的约束和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同时,现代经济法法益保护也具...  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政府干预失灵的特定历史下产生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学科。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干预的约束和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同时,现代经济法法益保护也具有双重性:既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经济个体私利的保护,实现社会公益和个体私益的最大协调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市场经济 产生条件 法益保护
下载PDF
论基层法官的法律续造
6
作者 石东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8-94,共7页
成文法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法律文字有时不能涵括被寻求的个案规范,其本质上决定了司法裁判必须是有创意的活动,并积极参与逐步自我实现的法秩序之发展及续造。乡土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 成文法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法律文字有时不能涵括被寻求的个案规范,其本质上决定了司法裁判必须是有创意的活动,并积极参与逐步自我实现的法秩序之发展及续造。乡土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在形成及发展个案规范时,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续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续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续造 法益衡量 逻辑程式
下载PDF
嫖宿幼女罪的理性思考
7
作者 李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8-129,共2页
刑法中嫖宿幼女罪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备受争议,主张废除者认为这项罪名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在犯罪构成及逻辑关系上相互矛盾,但坚持存续论的学者则以本罪与强奸罪是法条竞合,本罪保护的法益特殊性为由予以反驳。嫖宿幼女罪以保护社会秩序... 刑法中嫖宿幼女罪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备受争议,主张废除者认为这项罪名与奸淫幼女型强奸罪在犯罪构成及逻辑关系上相互矛盾,但坚持存续论的学者则以本罪与强奸罪是法条竞合,本罪保护的法益特殊性为由予以反驳。嫖宿幼女罪以保护社会秩序为其法益根基,但以金钱换取幼女性交,将幼女贴上"卖淫女"的标签,对于幼女身心健康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嫖宿幼女罪 法益保护 法定刑 废除
下载PDF
法益视野下低保权利和低保权力的衡平发展——以浙江省农村低保制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福学 吴怡旖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77-83,共7页
近年来,农村低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村民的怨愤情绪也同比上升,其根源在于低保制度推进过程中的单一行政命令模式和对低保权利的保障不足。因此,要促使农村低保制度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保障和加强民众低保权利,动员社会力量积极... 近年来,农村低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村民的怨愤情绪也同比上升,其根源在于低保制度推进过程中的单一行政命令模式和对低保权利的保障不足。因此,要促使农村低保制度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保障和加强民众低保权利,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形成对低保权力的有效制约;促使低保立法由传统的命令管制法向现代利益衡平法转型,明晰管理机构的低保权力,求得低保权利和低保权力的衡平发展,以提高民众的满意度,促进农村低保制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农村低保 低保权利 低保权力
下载PDF
法益性权利:权利认识新视域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开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 权利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为权利人享有权利所带来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确切的范围,同时也为其他主体不侵害该权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警戒线。但法益性权利概念表明,在权利与社会观念相冲突、权利设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政策选择性保护和限制等场合下,权利也会蜕变为实质上的法益,权利的保护也可能会表现为“弱保护”。研究法益性权利问题有利于廓清权利损害赔偿的灰色地带,拓展权利救济的视域,从而促进权利保护制度的体系建构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权利 法益性权利 民法法益 法益
原文传递
正当防卫与法确证 被引量:27
10
作者 克劳斯.罗克辛 王德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德国刑法通说认为,正当防卫的根据是二元的正当防卫概念,即个人权利的保护原则和社会权利的法确证原则,但此概念当前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对。正当防卫的根据之一是个人保护原则。在此语境中,该理论也有助于法确证,亦即减少不法侵害的一般... 德国刑法通说认为,正当防卫的根据是二元的正当防卫概念,即个人权利的保护原则和社会权利的法确证原则,但此概念当前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对。正当防卫的根据之一是个人保护原则。在此语境中,该理论也有助于法确证,亦即减少不法侵害的一般预防目的和社会和平秩序的维护。对正当防卫权进行社会伦理限制的根据是法确证利益的削弱,法确证原则由此获得了不同于个人保护原则的独立意义。以此方式,保护利益的超越被设定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个人保护原则 法确证原则 法确证利益的削弱
下载PDF
环境法益学说初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廖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6-59,69,共5页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环境法益新说———环境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刑法的法益是比较适宜的,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体系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发展对人类永续繁衍、发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球性以及其被衡量方式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益 环境法益学说 环境生态法益
下载PDF
《物权法》语境下的城市规划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纵波 《国际城市规划》 2007年第6期127-133,共7页
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强化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将"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使征收权的前提条件。以体现"公共利益"和"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城市规划必将成为相关问题和矛盾争论的焦点。从西... 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强化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将"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使征收权的前提条件。以体现"公共利益"和"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城市规划必将成为相关问题和矛盾争论的焦点。从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公共利益"不但体现在政府对私有土地行使征收权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政府对私有土地利用自由的限制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出发点的回顾,以及中美对公共利益解读的对比,探索《物权法》的颁布对城市规划实践的影响,展望城市规划未来所必须应对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物权法 公共利益 司法判例 强制权 美国
下载PDF
论刑法第201条逃税罪初犯免责的法益保护——兼论逃税案司法实践程序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铁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5-72,共8页
逃税罪保护法益的确定,不仅关涉到逃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确定,也关涉到逃税罪行政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的问题。从逃税案司法程序实践模式入手,结合刑法第201条条文设置的逻辑性,深入探索逃税罪初犯免责的法益保护问题,可以发现... 逃税罪保护法益的确定,不仅关涉到逃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确定,也关涉到逃税罪行政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的问题。从逃税案司法程序实践模式入手,结合刑法第201条条文设置的逻辑性,深入探索逃税罪初犯免责的法益保护问题,可以发现:逃税罪行政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界定涉及的多是程序问题,而不是实体理论问题;逃税罪初犯免责条款具有宣示性,是在逃税行为与逃税罪之间搭起的“金桥”,即告诫行为人不要实施实际减少国家税收的行为,其保护法益属于虚置法益;逃税罪刑事责任程序应严格贯彻行政程序优先原则,即未经税务机关查处和处罚的逃税案件不能启动司法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第201条 法益保护 实践模式 违法性 逃税罪
下载PDF
黄宗羲定律、利益集团及税费改革——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瀚文 尚长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的税费改革和黄宗羲定律怪圈形成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农民税负不断加重的深层原因在于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农民对于税负转嫁无力抵抗,被动承担。针对目前的税费改革以及对改革的质疑,指出要解决“三农”问...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的税费改革和黄宗羲定律怪圈形成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农民税负不断加重的深层原因在于利益集团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农民对于税负转嫁无力抵抗,被动承担。针对目前的税费改革以及对改革的质疑,指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通过改变现存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真正地保护农民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黄宗羲定律 利益集团 农民协会
下载PDF
秩序法益对合同诈骗罪的限定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晓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9,共9页
秩序法益在合同诈骗罪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其在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中具有独立的功能性地位。经济合同和人身专属性合同的区分,以及商主体和自然人个体的区分,虽然能够为两罪的界分以及“两头骗”案件的定性提供一定的标准,但这... 秩序法益在合同诈骗罪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其在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中具有独立的功能性地位。经济合同和人身专属性合同的区分,以及商主体和自然人个体的区分,虽然能够为两罪的界分以及“两头骗”案件的定性提供一定的标准,但这只是在经验层面对秩序法益外延的类型归纳,无法排除反证情况的存在。从“让交易主体按照自己意愿从事销售、购买等活动”的市场本质出发,秩序法益的核心内涵应是“市场主体对市场交易活动的自主参与自由”;在具体适用合同诈骗罪的时候,应将“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自由以及对市场交易活动的自主参与自由”具体融入到构成要件的判断中,发挥秩序法益的限定功能,避免“对合同要求仅流于形式”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法益 合同诈骗 交易主体 自主参与自由
下载PDF
法律利益标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恰当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澍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在行政诉讼中存在两种实质性的原告资格标准,即法律利益标准和事实利益标准。我国应当依据现有和未来的国情选择和构建自己的标准。法律利益标准是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恰当选择。
关键词 利益标准 资格标准 行政诉讼 原告 法律 实质性 国情
下载PDF
执法规范化视角下警察执法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效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2-56,共5页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Ⅲ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Ⅲ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消极抵制、袭警等严重威胁警察执法安全的行为,使得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唯有从加强执法规范的角度出发,以健全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执法,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提高警察自身防范能力和完善武器装备配备为切入点,提高警察执法安全防控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确保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法规范化 人民警察 执法安全 执法权益
下载PDF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之检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那英剑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7,共3页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结合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公平性、社会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讨论。按比例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有悖税法的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经济规律,从而无法达到所追...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结合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公平性、社会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讨论。按比例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有悖税法的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经济规律,从而无法达到所追求的法定税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 征收 存款利息所得税 检讨 公平性原则 经济分析 经济规律 税收目的 经济性 社会性 税法 法定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之“优良政体”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向东 张旭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政体与宪法是同义的,认为优良的政体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法治为基础,用法律规范、制约政治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是一种“混合”政体,集中了“君主制”、“贵...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政体与宪法是同义的,认为优良的政体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法治为基础,用法律规范、制约政治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是一种“混合”政体,集中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优点,并使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体 法治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论强奸罪中的欺诈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关于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行为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根据等价性原则,基于欺诈而发生的性交构成强奸罪仅限于以下三种情况:(1)欺诈致使被害人对什么是性行为或者性行为的发生完全没有认识;(2)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的... 关于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行为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根据等价性原则,基于欺诈而发生的性交构成强奸罪仅限于以下三种情况:(1)欺诈致使被害人对什么是性行为或者性行为的发生完全没有认识;(2)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的自然属性有认识,但是,欺诈导致被害人对影响性行为法律属性的关键因素产生了错误认识;(3)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有认识,但是,由于欺诈,被害人误以为不得不在生命健康权与性自主权之间做出选择,这种欺诈具有类似于暴力、胁迫程度的强制性,因此,也应该构成强奸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价性 事实错误 动机错误 法益错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