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
17
1
作者
彭晋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中国传统建筑“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先”皆源于传统伦理规范——礼。笔者将“礼”梳理为礼俗、礼法和祭礼三个层面,进而分别论述了礼俗与“内外有别”、礼法与“尊卑有序”、祭礼与“宗庙为先”的关联。
关键词
礼俗
礼法
祭礼
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
宗庙为先
传统伦理规范
传统建筑
伦理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思想解析
2
作者
向达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沈家本是清末的著名法学家,修律大臣,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的代表。在清末修律的争论中,沈家本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法律思想。其核心即学习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以改造中国传统的以礼为纲的法律体系...
沈家本是清末的著名法学家,修律大臣,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的代表。在清末修律的争论中,沈家本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法律思想。其核心即学习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以改造中国传统的以礼为纲的法律体系,主张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民刑分立、司法独立、改良监狱、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对少年犯实行惩治教育、大力实行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等,对中国法学的近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修律
旧律
资产阶级法律思想
礼法之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居丧婚嫁”礼法观念的不同看两晋文学创作的转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叶珊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7-24,共8页
"居丧不婚"作为儒家传统礼法,历代大多遵从此制,而两晋却常有"冒丧婚嫁"之事出现,并针对此进行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由于西晋"以礼制情"观与东晋"缘情制礼"观的截然不同,两晋士人对待"...
"居丧不婚"作为儒家传统礼法,历代大多遵从此制,而两晋却常有"冒丧婚嫁"之事出现,并针对此进行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由于西晋"以礼制情"观与东晋"缘情制礼"观的截然不同,两晋士人对待"居丧婚嫁"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这种特殊的现象背后积淀着时人的社会心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观念,也影响到两晋文学创作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礼法
儒学
文学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荀子的“统类”思维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涛
刘周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5-17,共3页
"统类"在古代多解为纲纪、条例,但在荀子那里"统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统"即为谋求精通、领悟先王之道的精神原则而奉行的一种统贯性思维,其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以求其根本;"...
"统类"在古代多解为纲纪、条例,但在荀子那里"统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统"即为谋求精通、领悟先王之道的精神原则而奉行的一种统贯性思维,其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以求其根本;"类"则要求依"统"所得之法义精神随应时代变革推出新的秩序规范,并保证其有效性、适应性。"统类"在本质上是荀子为了避免儒家王道礼法陷入僵化而确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统类”
礼法
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乱世中的反思——荀子法思想辨析
5
作者
胡尚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71-74,共4页
作为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儒学走入困境之时挺身而出,为儒家思想的生存与发展谋得新的出路。荀子吸收了早期法家关于法的运用方法,重视一定的客观原则。而后,在价值追求中延续并创新了儒家的总体精神,提出发展一个君主专制...
作为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儒学走入困境之时挺身而出,为儒家思想的生存与发展谋得新的出路。荀子吸收了早期法家关于法的运用方法,重视一定的客观原则。而后,在价值追求中延续并创新了儒家的总体精神,提出发展一个君主专制下的以法为衡量的官僚制度。荀子将礼的阐释与法精神的吸收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构建全新的礼法体系,为儒家学说开辟出新的前进道路。荀子为实现国家稳定富强提出以法作为手段和工具来维护礼的价值,默然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可为当下国家政治和法律秩序的建构与社会的良性运转提供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民间法律规则考析——以“书约”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梁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3,共13页
传统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和敬惜字纸的风俗,这两点恰好使爱书、护书成为众多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的必书条款。明清时期藏书业发达,涉及藏书和书籍流通的家法族规、行业规约大量出现,并形成"书约"这种现象。一些以藏书为业的...
传统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和敬惜字纸的风俗,这两点恰好使爱书、护书成为众多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的必书条款。明清时期藏书业发达,涉及藏书和书籍流通的家法族规、行业规约大量出现,并形成"书约"这种现象。一些以藏书为业的个人、家族逐渐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关于爱书、护书的一般义务规定提升为单独和专业性的善藏、善守之约,在藏书业界也出现书籍收藏、流通等方面的合约规定。"书约"的出现,丰富了民间法律规则的形式和内涵,是考察民间"公""私"观念的独特视角。在近代私权观念传播大环境下,众多私人封闭式藏书楼却纷纷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转型。"书约"开始退出民间法律规则体系,被更具开放性、公益性、现代性的图书章程制度取代,当中的"化私为公",也是民间法律规则向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约
民间法律规则
礼法
章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中国人礼法观念的历史变迁
7
作者
邢红飞
《南京农专学报》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中国人礼法观念变迁的大致线索是从礼治 ,到法治 ,到礼法结合 ,德法并治。从法的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国人礼法观念变迁的过程 ,明确“德法并治”
关键词
中国人
历史变迁
礼
法
法治
礼治
德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主法辅:荀子视域下的“法”思想
8
作者
宁俊伟
阎诗燃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22,共6页
先秦儒家学派,从先师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国以礼”,通过“礼治”“德治”而使国家安定,到荀子提出“援法入礼”“隆礼至法”,通过赋予“礼治”之新意涵而寻求“正理平治”。荀子继承孔子“礼”之根本价值,但为迎合时代之需,对法家...
先秦儒家学派,从先师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国以礼”,通过“礼治”“德治”而使国家安定,到荀子提出“援法入礼”“隆礼至法”,通过赋予“礼治”之新意涵而寻求“正理平治”。荀子继承孔子“礼”之根本价值,但为迎合时代之需,对法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借鉴。荀子提出的“礼法”思想丰富了“礼”的意涵,增大了“礼”的外在规范性,将传统儒家之内在、绵柔之“礼”变为外在、刚硬之“礼法”。荀子之“法”是以儒家传统礼学思想为基底并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而存在,荀子之“法”绝非法家之“法”义,亦非儒家“礼”之传统义,而更具注重儒学治世理论之实用性,在为儒家探求治世之道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法
礼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犯罪学研究的法理视野
9
作者
卜安淳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12,共5页
犯罪学理论是要讨论关于犯罪的道理。我们讨论违法犯罪,不能仅考虑刑事法,首先必须考虑民事法、行政法。仅以刑事法规定什么是犯罪,人们可能普遍不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和正当的。刑事犯罪是严重违犯民事法规定或行政法规定的行为,刑事...
犯罪学理论是要讨论关于犯罪的道理。我们讨论违法犯罪,不能仅考虑刑事法,首先必须考虑民事法、行政法。仅以刑事法规定什么是犯罪,人们可能普遍不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和正当的。刑事犯罪是严重违犯民事法规定或行政法规定的行为,刑事法源于民事法和行政法。制刑必须定律,必须严格标准,律就是标准。有法律就有犯罪,纪律、政策之类制定出来让人们遵守的规范都是法律。预防犯罪非专职可行,必须全社会综合治理。惩罚犯罪非专职不可,必须是专门机构的专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法理
礼法
刑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法时代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抉微
10
作者
张伟
张颖
《民间法》
2021年第4期284-297,共14页
民间法律规则体系包含宗法族规、乡规民约、地方立法和少数民族法规。其中宗法族规和乡规民约渊源于礼俗文化,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受到名门望族和官员士大夫的推崇,旨在约束宗族成员和乡邻百姓;地方法规和少数民族法规渊源于国家律令,在...
民间法律规则体系包含宗法族规、乡规民约、地方立法和少数民族法规。其中宗法族规和乡规民约渊源于礼俗文化,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受到名门望族和官员士大夫的推崇,旨在约束宗族成员和乡邻百姓;地方法规和少数民族法规渊源于国家律令,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法规是国家律典在地方施行的具体表现形式,以稳定地方秩序为首要目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趋向,都与家国礼法的需求相一致,并丰富和延展着中华法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
民间法律规则体系
宗法族规
乡规民约
地方法规
原文传递
荀子的礼法之治——解析荀子政治伦理思想中“儒”与“法”互补与融合
11
作者
路强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74-78,共5页
在儒家的思想脉络中,荀子一直显得较为另类,特别是在其政治伦理中所体现出的"隆礼重法",在政治实践中的"杂以王霸",使其思想显示出典型的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且,荀子也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总结者,他将"儒"与&...
在儒家的思想脉络中,荀子一直显得较为另类,特别是在其政治伦理中所体现出的"隆礼重法",在政治实践中的"杂以王霸",使其思想显示出典型的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且,荀子也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总结者,他将"儒"与"法"结合起来审视社会现实,并且提出更为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分析并诠释荀子思想的这种独特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理念,并寻求有益于当代政治发展的思想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政治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讼”卦管窥西周法制思想
12
作者
崔瑞
《理论界》
2013年第8期89-91,共3页
"讼卦"是《易经》第六卦,主要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法制实践与法制思想。本文尝试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讼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西周时期的法制现象进行评析,以此梳理彼时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讼卦
礼法
人治
原文传递
计量之道:度量衡与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展开——以礼法概念为中心
13
作者
胡荣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3-53,共11页
作为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思维认知发展的成果,度量衡在促进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人类思维认知尤其是计量思维的发展,并对早期中国国家治理内容的设置及人际关系的整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度量衡因其所具有的标准统...
作为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思维认知发展的成果,度量衡在促进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人类思维认知尤其是计量思维的发展,并对早期中国国家治理内容的设置及人际关系的整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度量衡因其所具有的标准统一性、权力独占性等特点,成为建构早期中国礼法概念的一种意象原型,内化于中国礼法概念之中。而且,早期中国思想家普遍认为度量衡乃是"圣人循道"而治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度量衡作为国家体制的象征性符号。从这一线索出发,可以发现荀子与黄老学说乃至法家的政治哲学之间展开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政治哲学
礼法概念
度量衡
计量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代的早期家庭教育
14
作者
严正道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9-132,142,共5页
由于唐代统治者用法令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女的权力法律化,使得早期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胎教理论的提出,是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一大进步,表明唐人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统治者打破门第观念,实行科举取士的用人政策...
由于唐代统治者用法令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女的权力法律化,使得早期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胎教理论的提出,是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一大进步,表明唐人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统治者打破门第观念,实行科举取士的用人政策,则是促进早期家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六朝以来沿袭下来的士族礼法教育外,增加了科举教育和文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胎教理论
科举教育
礼法教育
文学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
17
1
作者
彭晋媛
机构
华侨大学建筑系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摘
中国传统建筑“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先”皆源于传统伦理规范——礼。笔者将“礼”梳理为礼俗、礼法和祭礼三个层面,进而分别论述了礼俗与“内外有别”、礼法与“尊卑有序”、祭礼与“宗庙为先”的关联。
关键词
礼俗
礼法
祭礼
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
宗庙为先
传统伦理规范
传统建筑
伦理内涵
Keywords
etiquette
and
custom
law
and
discipline
of
rite
sacrifice
offering
distinction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
priority
in
rank,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must
be
the
first
分类号
TU-8 [建筑科学]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思想解析
2
作者
向达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基金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信仰文化与中国当代信仰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12XKS026
+1 种基金
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主体研究--以法学和伦理学为视角>
项目编号:11JK0050
文摘
沈家本是清末的著名法学家,修律大臣,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的代表。在清末修律的争论中,沈家本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法律思想。其核心即学习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以改造中国传统的以礼为纲的法律体系,主张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民刑分立、司法独立、改良监狱、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对少年犯实行惩治教育、大力实行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等,对中国法学的近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沈家本
修律
旧律
资产阶级法律思想
礼法之争
Keywords
Shen
Jiaben
Revising
law
the
Old
law
Bourgeois
law
Thought
the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Dispute
分类号
DF08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居丧婚嫁”礼法观念的不同看两晋文学创作的转变
被引量:
1
3
作者
叶珊彤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7-24,共8页
文摘
"居丧不婚"作为儒家传统礼法,历代大多遵从此制,而两晋却常有"冒丧婚嫁"之事出现,并针对此进行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由于西晋"以礼制情"观与东晋"缘情制礼"观的截然不同,两晋士人对待"居丧婚嫁"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这种特殊的现象背后积淀着时人的社会心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观念,也影响到两晋文学创作发生转变。
关键词
两晋
礼法
儒学
文学转变
Keywords
The
Jin
Dynasties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The
Confucianism
Literary
Convers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荀子的“统类”思维及其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崔涛
刘周松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摘
"统类"在古代多解为纲纪、条例,但在荀子那里"统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统"即为谋求精通、领悟先王之道的精神原则而奉行的一种统贯性思维,其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以求其根本;"类"则要求依"统"所得之法义精神随应时代变革推出新的秩序规范,并保证其有效性、适应性。"统类"在本质上是荀子为了避免儒家王道礼法陷入僵化而确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
荀子
“统类”
礼法
王道
Keywords
Hsun
Tzu
"Unifying
Classes"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kingly
way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乱世中的反思——荀子法思想辨析
5
作者
胡尚
机构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71-74,共4页
文摘
作为战国后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儒学走入困境之时挺身而出,为儒家思想的生存与发展谋得新的出路。荀子吸收了早期法家关于法的运用方法,重视一定的客观原则。而后,在价值追求中延续并创新了儒家的总体精神,提出发展一个君主专制下的以法为衡量的官僚制度。荀子将礼的阐释与法精神的吸收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构建全新的礼法体系,为儒家学说开辟出新的前进道路。荀子为实现国家稳定富强提出以法作为手段和工具来维护礼的价值,默然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可为当下国家政治和法律秩序的建构与社会的良性运转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当代价值
Keywords
Xunzi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contemporary
value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民间法律规则考析——以“书约”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梁健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3,共13页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新认识中华法系"(13AFX003)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法律文化研究传播协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文摘
传统社会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和敬惜字纸的风俗,这两点恰好使爱书、护书成为众多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的必书条款。明清时期藏书业发达,涉及藏书和书籍流通的家法族规、行业规约大量出现,并形成"书约"这种现象。一些以藏书为业的个人、家族逐渐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关于爱书、护书的一般义务规定提升为单独和专业性的善藏、善守之约,在藏书业界也出现书籍收藏、流通等方面的合约规定。"书约"的出现,丰富了民间法律规则的形式和内涵,是考察民间"公""私"观念的独特视角。在近代私权观念传播大环境下,众多私人封闭式藏书楼却纷纷向现代公共图书馆转型。"书约"开始退出民间法律规则体系,被更具开放性、公益性、现代性的图书章程制度取代,当中的"化私为公",也是民间法律规则向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书约
民间法律规则
礼法
章程
Keywords
Shuyue
nongovernmental
law
s
and
regulations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分类号
DF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中国人礼法观念的历史变迁
7
作者
邢红飞
机构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
出处
《南京农专学报》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文摘
中国人礼法观念变迁的大致线索是从礼治 ,到法治 ,到礼法结合 ,德法并治。从法的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国人礼法观念变迁的过程 ,明确“德法并治”
关键词
中国人
历史变迁
礼
法
法治
礼治
德治
Keywords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government
by
law
ruling
morally
and
legally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D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主法辅:荀子视域下的“法”思想
8
作者
宁俊伟
阎诗燃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22,共6页
文摘
先秦儒家学派,从先师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国以礼”,通过“礼治”“德治”而使国家安定,到荀子提出“援法入礼”“隆礼至法”,通过赋予“礼治”之新意涵而寻求“正理平治”。荀子继承孔子“礼”之根本价值,但为迎合时代之需,对法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借鉴。荀子提出的“礼法”思想丰富了“礼”的意涵,增大了“礼”的外在规范性,将传统儒家之内在、绵柔之“礼”变为外在、刚硬之“礼法”。荀子之“法”是以儒家传统礼学思想为基底并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而存在,荀子之“法”绝非法家之“法”义,亦非儒家“礼”之传统义,而更具注重儒学治世理论之实用性,在为儒家探求治世之道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荀子
法
礼法
Keywords
Xuncius
law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犯罪学研究的法理视野
9
作者
卜安淳
机构
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12,共5页
文摘
犯罪学理论是要讨论关于犯罪的道理。我们讨论违法犯罪,不能仅考虑刑事法,首先必须考虑民事法、行政法。仅以刑事法规定什么是犯罪,人们可能普遍不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和正当的。刑事犯罪是严重违犯民事法规定或行政法规定的行为,刑事法源于民事法和行政法。制刑必须定律,必须严格标准,律就是标准。有法律就有犯罪,纪律、政策之类制定出来让人们遵守的规范都是法律。预防犯罪非专职可行,必须全社会综合治理。惩罚犯罪非专职不可,必须是专门机构的专门工作。
关键词
犯罪学
法理
礼法
刑律
Keywords
Criminology
Legal
Principle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Criminal
law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法时代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抉微
10
作者
张伟
张颖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民间法》
2021年第4期284-297,共14页
文摘
民间法律规则体系包含宗法族规、乡规民约、地方立法和少数民族法规。其中宗法族规和乡规民约渊源于礼俗文化,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受到名门望族和官员士大夫的推崇,旨在约束宗族成员和乡邻百姓;地方法规和少数民族法规渊源于国家律令,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法规是国家律典在地方施行的具体表现形式,以稳定地方秩序为首要目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趋向,都与家国礼法的需求相一致,并丰富和延展着中华法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礼法
民间法律规则体系
宗法族规
乡规民约
地方法规
Keywords
the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the
System
of
Folk
Legal
Rules
the
Patriarchal
Rules
the
Village
Regulation
and
Sgreement
the
Local
Legislation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荀子的礼法之治——解析荀子政治伦理思想中“儒”与“法”互补与融合
11
作者
路强
机构
山西省社科院哲学所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74-78,共5页
文摘
在儒家的思想脉络中,荀子一直显得较为另类,特别是在其政治伦理中所体现出的"隆礼重法",在政治实践中的"杂以王霸",使其思想显示出典型的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且,荀子也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总结者,他将"儒"与"法"结合起来审视社会现实,并且提出更为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当今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分析并诠释荀子思想的这种独特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理念,并寻求有益于当代政治发展的思想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政治伦理
Keywords
Xun
Zi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Political
ethics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讼”卦管窥西周法制思想
12
作者
崔瑞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法律系
出处
《理论界》
2013年第8期89-91,共3页
文摘
"讼卦"是《易经》第六卦,主要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法制实践与法制思想。本文尝试在还原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对"讼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西周时期的法制现象进行评析,以此梳理彼时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讼卦
礼法
人治
Keywords
"Song
Hexagrams"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rule
of
man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计量之道:度量衡与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展开——以礼法概念为中心
13
作者
胡荣明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3-53,共11页
文摘
作为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思维认知发展的成果,度量衡在促进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人类思维认知尤其是计量思维的发展,并对早期中国国家治理内容的设置及人际关系的整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度量衡因其所具有的标准统一性、权力独占性等特点,成为建构早期中国礼法概念的一种意象原型,内化于中国礼法概念之中。而且,早期中国思想家普遍认为度量衡乃是"圣人循道"而治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度量衡作为国家体制的象征性符号。从这一线索出发,可以发现荀子与黄老学说乃至法家的政治哲学之间展开的脉络。
关键词
早期中国
政治哲学
礼法概念
度量衡
计量思维
Keywords
the
early
China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concept
of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measurement
quantitative
thinking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代的早期家庭教育
14
作者
严正道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所
出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9-132,142,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李绅及其诗歌研究"(项目号:12SA133)的研究成果
文摘
由于唐代统治者用法令将直系长辈教育子女的权力法律化,使得早期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胎教理论的提出,是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的一大进步,表明唐人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统治者打破门第观念,实行科举取士的用人政策,则是促进早期家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六朝以来沿袭下来的士族礼法教育外,增加了科举教育和文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关键词
家庭教育
胎教理论
科举教育
礼法教育
文学教育
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antenatal
train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education
aristocracy
law
and
discipline
rite
education
literature
education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彭晋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思想解析
向达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居丧婚嫁”礼法观念的不同看两晋文学创作的转变
叶珊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荀子的“统类”思维及其意义
崔涛
刘周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乱世中的反思——荀子法思想辨析
胡尚
《西部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清民间法律规则考析——以“书约”为例
梁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简论中国人礼法观念的历史变迁
邢红飞
《南京农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礼主法辅:荀子视域下的“法”思想
宁俊伟
阎诗燃
《晋中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犯罪学研究的法理视野
卜安淳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礼法时代的民间法律规则体系抉微
张伟
张颖
《民间法》
2021
0
原文传递
11
荀子的礼法之治——解析荀子政治伦理思想中“儒”与“法”互补与融合
路强
《晋阳学刊》
CSSCI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讼”卦管窥西周法制思想
崔瑞
《理论界》
2013
0
原文传递
13
计量之道:度量衡与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展开——以礼法概念为中心
胡荣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唐代的早期家庭教育
严正道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