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跳跃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乔雷 董朝 +1 位作者 张楠 马斌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规律。方法:将301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侧颈部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侧颈部淋巴结跳跃转移组和阴性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临床病理之间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规律。方法:将301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侧颈部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侧颈部淋巴结跳跃转移组和阴性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灶>2cm、腺叶多发、多灶、突破被膜、B超血流信号、钙化点、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癌组织内沙砾体、主要癌灶位于腺体峡部及上极、气管前/旁淋巴结阳性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癌灶>2cm、癌灶总直径>2cm、B超可见钙化点、癌组织内沙砾体、主要癌灶位于腺叶上极、中极与淋巴结跳跃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腺叶多发、多灶、癌组织内沙砾体、上极和中极癌灶是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跳跃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段文冰 张璐璐 +4 位作者 刘义刚 王燕红 唐闻 张瀚月 刘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504例PTC手术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央区淋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504例PTC手术标本,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央区淋巴转移中男性(47.58%)、年龄<45岁(43.49%)、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6.20%)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男性(32.26%)、肿瘤最大径>1 cm(26.08%)、多发病灶(28.6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2.28%)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73%)、双侧病变(33.0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病变位置(单/双侧)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个淋巴结转移中肿瘤最大径>1 cm(14.35%)、伴钙化(24.2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35%)及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8.30%)、双侧病变(17.78%)的患者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望成为临床术前或术中诊断PTC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BRAF^(V600E)基因突变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霖杰 王少新 +2 位作者 李永金 张勇 蒋明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基因突变高危因素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80例行甲状腺全...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基因突变高危因素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80例行甲状腺全切并行侧颈淋巴结清扫的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石蜡病理切片BRAF^(V600E)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为基因突变组(A组)及基因未突变组(B组),术前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探究术后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在BRAF^(V600E)已基因突变患者中,按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侧颈淋巴结转移组(C组)和侧颈未转移组(D组),分别进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肿瘤外侵、肿瘤多灶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经BRAF^(V600E)基因测序中50例有突变(A组)以及30例未突变(B组),术前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肿瘤位置、多灶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侧颈淋巴结转移(60%)明显高于B组(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BRAF^(V600E)基因突变的50例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C组年龄≥55岁的12例(24%)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P=0.03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伴侧颈淋巴结转移存在20例(40%)(P=0.011)、肿瘤位置位于中上份的侧颈淋巴结转移19例(38%)(P=0.049)、肿瘤直径≥7.5 mm出现侧颈转移19例(38%)(P=0.021);而性别、是否存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肿瘤外侵、多灶性情况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侧颈淋巴结转移,且患者年龄<55岁、肿瘤直径≥7.5 mm、肿瘤位于中上份、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存在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乳头状癌 BRAF^(V600E)基因突变 侧颈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范若鑫 李竹瑶 卢秀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侧区淋巴结穿刺(FNA)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年龄在18岁及以下的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8枚颈部侧区淋巴结行FNA细胞学检查及F...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侧区淋巴结穿刺(FNA)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浓度对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年龄在18岁及以下的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8枚颈部侧区淋巴结行FNA细胞学检查及FNA-Tg浓度测定。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绘制FNA-Tg浓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1枚,未转移7枚。FNA细胞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2.93%,特异度为57.14%,约登指数为0.401。根据FNA-Tg浓度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为55.1μg/L,此时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85.71%,约登指数为0.784。FNA细胞学联合FNA-Tg(55.1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57.14%,约登指数为0.547。联合法灵敏度高于FNA细胞学(χ2=4.170,P=0.041),但与FNA-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480)。结论:FNA-Tg诊断儿童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界值可选55.1μg/L。FNA细胞学联合FNA-Tg可提高儿童PTC患者术前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儿童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乌云图 金山 +1 位作者 刘友胜 勇宏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行PTC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LNM阳性组(75例)、LNM阴性组(31例)。探讨性别、年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侵犯被膜、多灶性、肿瘤腺体内分布、肿瘤直径、CLNM数目、CLNM率等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LNM强度对颈侧区LNM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0.087)、肿瘤位置(P=0.249)、肿瘤腺体内分布(P=0.219)、肿瘤直径(P=0.224)与颈侧区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犯被膜(P=0.030)、多灶性(P=0.031)、CLNM数目(P=0.022)、CLNM率(P=0.001)与颈侧区LNM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数目和CLNM率增加与颈侧区LNM呈正相关;当CLNM数目≥4或(和)CLNM率≥20%时,颈侧区LN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被膜、多灶性是颈侧区LNM的危险因素;当CLNM强度:转移数目≥4枚或(和)转移率≥20%时,建议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直径1 cm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15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艺微 王圣应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灶直径1 cm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淋巴结转移(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头... 目的分析原发灶直径1 cm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淋巴结转移(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155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原发灶>1 cm并伴LLNM的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性别、年龄、术式、原发灶数目、最大径、位置、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数、转移比例及转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影响因素。结果155例PTC最大径(19.67±8.15)mm,共清扫中央区淋巴结1933枚,转移比例91.61%(142/155),转移率50.77%±29.14%;共清扫侧颈淋巴结5371枚,转移率14.44%±9.89%。III区、IV区LNM发生比例分别为70.97%、60.10%,阳性率分别为19.51%、17.07%。43例发生侧颈单区转移,其中23例为单区寡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率与LLNM率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0.28,P=0.000)。性别(P=0.022)、年龄(P=0.038)、病灶数(P=0.025)、病灶最大径(P=0.002)、有HT(P=0.000)是CLNM率的独立影响因素。LLNM率仅与病灶最大径有关(P=0.040)。侧颈单区转移仅与有无HT相关(P=0.034);有HT(OR=3.515,P=0.008)、单病灶(OR=3.217,P=0.047)是发生单区寡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直径>1 cm的PTC病例,LLNM以III区、IV区为转移最高发、最早发区域;LLNM率与CLNM率呈正相关。侧颈单区转移易在有HT患者中发生,当病灶为单灶时,更易出现单区寡转移,对此类患者应重视术前精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淋巴结转移 单区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7
作者 张梦夏 赵玮 +4 位作者 郭雪冉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加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20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相关检查指标的关系。寻找年龄和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并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2.9%(27/209)。临床病理及术前检查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年龄、肿瘤病灶位置、肿瘤直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P=0.003)、超声下结节直径大小(OR=0.874,P=0.003)、肿瘤位于上部位置(OR=2.874,P=0.035)、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OR=0.118,P=0.044)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OR=0.287,P=0.013)是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为38.5岁、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对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最大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38.5岁、肿瘤位于上部位置、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超声提示结节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易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本研究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PTC发生跳跃性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跳跃性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延仲 杨睿 +1 位作者 吴红吉 郑海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总结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的标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CLND)的指征和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近年来有关MTC颈侧... 目的总结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的标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CLND)的指征和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近年来有关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临床上M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LCLND的指征既有共识也有争议,MTC的LCLND也同样充满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接受预防性LCLND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诊断MTC的淋巴结转移各有优劣,核医学方法虽有效但价格昂贵,细针穿刺同样是诊断MT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目前降钙素水平、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仍是是评估MTC进行预防性LCLND的重要指征,而相关指征应用尚未达成统一,许多学者更推荐综合考量各种指征来评估MTC是否进行预防性LCLND。结论MTC的LCLND在目前已有的共识基础上需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规范,预防性LCLND的重点应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尚婷 许泳康 +4 位作者 周燕 苏国义 斯岩 吴飞云 许晓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丁朦燕 李予林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200-2202,2209,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1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观察术后LLNM发生情...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舟山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1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观察术后LLNM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LLNM组与无LLNM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术后LLNM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PTC患者中术后LLNM 87例(39.91%),无LLNM 131例(60.09%)。LLNM组与无LLNM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灶形态、病灶边界和病灶微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LNM组患者肿瘤最大径>1 cm、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病灶存在血流信号比例均高于无LLN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1 cm、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甲状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和存在血流信号均为PTC患者术后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C患者LLNM发生率较高,其中肿瘤较大、单侧多发病灶、肿瘤位于腺叶上极、病灶侵犯被膜和病灶存在血流信号为术后LLN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健斐 卜锐 +3 位作者 刘小艳 张幸 丁昱 章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CLNM)术前诊断的超声特征,评价其在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C手术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CLNM)术前诊断的超声特征,评价其在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C手术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并获得126枚淋巴结超声检查资料。经术后病理证实,81枚为PTC转移性淋巴结,45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观察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US、CEUS及联合应用对PTC患者LCLNM的术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淋巴门消失或偏移、皮质回声为非均匀低回声、内部存在团状高回声及钙化,血流类型多表现为周围型和混合型,血流分级多为Adler2级和3级,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多表现为向心型和Ⅱ型,其次见于Ⅲ型;US与CEUS联合应用对于诊断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US或CEUS单独应用。结论术前US与CEUS联合应用能提高PT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可以在临床上为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前制定淋巴结清扫术及手术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造影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一帆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0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9年1月在该院普外科住院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80例,讨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情况等因素对淋巴结转... 目的分析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9年1月在该院普外科住院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80例,讨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情况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共18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0.6%(55例),男性、年龄低于55岁、肿瘤横径>5 mm、被膜外侵犯、多中心性癌、双侧腺叶癌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淋巴结,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关,仅与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多中心性癌、双侧腺叶癌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横径>5 mm、被膜外侵犯、双侧腺叶癌,中央区清扫是必须的治疗手段。若患者肿瘤横径>5mm、被膜外侵犯、多中心性癌,除了双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术后仍需要I131等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中对应该重点关注侧颈部淋巴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传灼 任明 +2 位作者 孟达理 王平 王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 Ctn)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MTC的临床病理资料,按颈侧区有无淋巴结转移分...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 Ctn)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MTC的临床病理资料,按颈侧区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研究Ctn值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颈侧区转移组MTC直径更大(P=0.004),血清Ctn(P=0.000)和癌胚抗原(P=0.003)更高,肿瘤多发比率(55.56%vs 13.79%,P=0.004)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高(77.78%vs 37.93%,P=0.015)。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tn(P=0.036)升高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17)是颈侧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Ctn截点为300.9 ng/L时,其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94.4%,特异性是62.1%,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808。结论 血清Ctn升高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M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tn可作为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降钙素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颈外侧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凡 周天晗 +6 位作者 陆凯宁 潘婷 倪烨钦 赵玲倩 姜可成 张煜 罗定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0-740,共11页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颈外侧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MTC患者颈外侧转移性淋巴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按照纳...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颈外侧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MTC患者颈外侧转移性淋巴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经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样本量、范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估计均值和标准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变量比值比(OR)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两者95%置信区间(CI),采用Egger法和Begg法评估文献发表偏倚。研究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1254955)。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有患者1424例,发生颈外侧淋巴结转移543例(38.13%)。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4,95%CI:1.29~2.09,Z=4.06,P<0.01),肿瘤直径不小于1 cm(OR=5.09,95%CI:2.43~10.67,Z=4.31,P<0.01),肿瘤多灶性(OR=2.55,95%CI:1.79~3.61,Z=5.22,P<0.01),肿瘤被膜侵犯(OR=7.80,95%CI:4.84~12.55,Z=8.46,P<0.01),肿瘤腺外侵犯(OR=9.46,95%CI:5.66~15.81,Z=8.58,P<0.01),转移性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OR=23.58,95%CI:9.44~58.87,Z=6.77,P<0.01),术前降钙素水平升高(SMD=1.17,95%CI:0.67~1.67,Z=4.56,P<0.01),超声下病灶边缘不光整(OR=4.32,95%CI:2.43~7.68,Z=4.99,P<0.01)及超声下病灶形态不规则(OR=6.81,95%CI:3.64~12.73,Z=6.01,P<0.01)是MTC患者发生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不小于45岁(OR=1.22,95%CI:0.65~2.29,Z=0.62,P>0.0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升高(SMD=0.95,95%CI:–0.48~2.38,Z=1.30,P>0.05)以及超声下钙化(OR=1.28,95%CI:0.75~2.18,Z=0.92,P>0.05)与MTC患者颈外侧转移性淋巴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男性、肿瘤直径不小于1 cm、肿瘤多灶性、肿瘤被膜侵犯、肿瘤腺外侵犯、转移性中央淋巴结、术前降钙素水平升高、超声下病灶边缘不光整以及超声下病灶形态不规则的MTC患者发生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建议行颈外侧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颈外侧淋巴结转移 META分析 临床特征 超声影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4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于伟明 钱俞彤 +3 位作者 郭倩囡 朱玥 谭浪平 张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初次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45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初次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45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中,男女比例为1.25∶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9人(64.4%),颈外侧区淋巴结15人(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肿瘤直径≥1.9 cm、肿瘤侵犯被膜/腺体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4个的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直径是影响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本文中MTC的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对于肿瘤直径≥1.9 cm、肿瘤侵犯被膜、颈中央区淋巴结考虑多发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前更应充分评估患者侧颈区淋巴结以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侧颈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及其切点值探讨
16
作者 杨琦 安媛 +2 位作者 丁泽恩 施常备 杨胜利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B-WFTg)、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C)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FNAB-WFTg切点值。方法对2021—2022年我院就诊的PTC患者70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qu...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B-WFTg)、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C)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FNAB-WFTg切点值。方法对2021—2022年我院就诊的PTC患者70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NAB-WFTg、FNAB-C及二者联合诊断PTC患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NAB-WFTg的最佳切点值。结果以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FNAB-WF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000,P<0.001);ROC曲线分析得到FNAB-WFTg最佳切点值为4.205 ng/mL,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0%,约登指数0.7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884~0.989,P<0.05)。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FNAB-WFTg、FNAB-C单独或联合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494,P<0.05),且当FNAB-WFTg的切点值为4.205 ng/mL时,二者联合诊断的一致性更好(Kappa=0.73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FNAB-WFTg与FNAB-C联合显著增加了可疑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且当FNAB-WFTg切点值为4.205 ng/mL时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淋巴结转移 细针穿刺细胞学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王秋程 程文 +2 位作者 温欣 李洁冰 聂春磊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高频超声表现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LCLNM)间的关系。方法对449例患者的633个PTC结节进行分组。有LCLNM的为转移组,有9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高频超声表现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LCLNM)间的关系。方法对449例患者的633个PTC结节进行分组。有LCLNM的为转移组,有91例患者共135个结节;无LCLNM的为无转移组,有358例患者共498个结节。所有结节的病理及有无LCLNM、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Central cervical lymph nodule metasta-sis,CCLNM)均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多发、直径>1 cm、微钙化多发( d<2 mm)、混合型血流(内部及边缘血流增多)、纵横比<1、CCLNM、侵犯甲状腺包膜均与LCLNM相关(P<0.05),PTC位于上极易发生LCLNM(P<0.017)。多因素分析显示微钙化多发、纵横比<1、CCLNM、侵犯甲状腺包膜和结节位于甲状腺上极同时出现是LCLNM的危险因素(P<0.005,OR=1.626,2.644,0.479,2.579)。结论高频超声可精确描述甲状腺癌结节声像图表现,这些表现对术前提示侧颈区有无侧颈区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高频超声 超声图像
下载PDF
FNAC-Tg检查诊断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8
作者 陈振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FNAC-Tg)检查诊断甲状腺癌(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5例(淋巴结97枚)可疑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所... 目的: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FNAC-Tg)检查诊断甲状腺癌(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5例(淋巴结97枚)可疑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FNAC与FNA-Tg、病理学组织检查及结果判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FNAC、FNAC-Tg诊断结果。同时计算FNAC-Tg与FNAC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FNAC、FNAC-Tg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85例(淋巴结97枚)可疑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4枚,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3枚。FNAC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65,P<0.05)。FNAC-Tg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97,P<0.05)。FNAC-Tg检查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NAC检查(P<0.05)。结论:FNAC-Tg检查诊断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及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较高,与病理学组织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有利于准确评估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细针穿刺细胞学 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模型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时晶晶 丁金旺 +4 位作者 彭友 张煜 潘钢 周力 叶柳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风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住院并接受侧颈改良式淋巴结清扫的5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风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住院并接受侧颈改良式淋巴结清扫的5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分为跳跃性转移组及非跳跃性转移组,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PTMC出现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评价其预测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541例PTC中PTMC占30.68%(166例),166例PTMC中共计174侧颈侧区淋巴结纳入研究,出现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24.71%(43/174)。统计分析显示PTMC患者的初诊年龄>40岁、单侧病灶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6枚与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相关(Wals值分别为5.150、3.940、6.726,P值均<0.05),构建的数学模型(Y=-2.915+0.896×初诊年龄+0.854×单双侧+1.040×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对预测PTMC出现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6.05%,特异性为46.56%(Z值=4.970,P<0.05)。结论以年龄>40岁、单侧病灶、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构建的数学模型对预测PTMC出现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 跳跃性侧颈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喉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以及预后生存情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翰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24-25,共2页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以及疾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外科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并且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以及疾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外科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并且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两组临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颈部复发、疾病预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中研究组经药物及淋巴结清扫治疗后,患者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降低,同时患者在疾病预后生存率(P=0.014)、复发率(P=0.025)方面,较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喉癌治疗中,应用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有效避免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降低颈部疾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发挥临床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复发 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预后生存 喉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