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北下光荣矿区铅锌矿床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匡文龙 刘新华 +2 位作者 陈年生 余沛然 陈新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湘西北洛塔矿田下光荣矿区中的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的南津关组、分乡组及红花园组中,层控特征明显。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矿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硫质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的海水硫酸盐。大气降水等组成的含矿热卤水在地下流动的过... 湘西北洛塔矿田下光荣矿区中的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的南津关组、分乡组及红花园组中,层控特征明显。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矿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硫质主要来源于同沉积的海水硫酸盐。大气降水等组成的含矿热卤水在地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断萃取地层中的金属成份,并在温度降低的同时,沉淀富集金属物质成份,有用组份主要以氯的络合物方式进行搬运,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为108~197℃,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型低温热液矿床。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改造则决定了矿床的现今分布格局和矿体的赋存状态及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球化学 层控铅锌矿床 后期改造 下光荣矿区 湘西北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油气赋存条件分析及选区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念发 赵红格 +2 位作者 陈红 张维 赵新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6-530,共5页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厚逾万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生、储、盖等条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但在中新生代该区海相地层广泛遭受了多期次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的改造,大部分地区改造强烈,部分地区已被剥蚀殆尽...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厚逾万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生、储、盖等条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但在中新生代该区海相地层广泛遭受了多期次不同形式不同强度的改造,大部分地区改造强烈,部分地区已被剥蚀殆尽,这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条件有明显影响和破坏。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地区如南京拗陷等地,仍然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海相地层 后期改造 改造盆地 油气聚集成藏
下载PDF
再论印支期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金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118-119,共10页
龙门山位于中国地质构造东、西交界部位,印支期褶皱冲断成山后,由于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叠加、改造和掩盖,印支龙门山的原貌难以恢复,因而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为澄清该问题,依照盆山耦合规律,侧重研究了四川盆地内的钻井、地震资料,结... 龙门山位于中国地质构造东、西交界部位,印支期褶皱冲断成山后,由于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叠加、改造和掩盖,印支龙门山的原貌难以恢复,因而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为澄清该问题,依照盆山耦合规律,侧重研究了四川盆地内的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山区构造形迹及其演化规律,再次探讨了印支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的关系。结论认为:①须下盆沉积物源与印支早期活动有关,印支早幕秦岭缝合隆升,提供物源在包括与泸州古隆起所夹海滨堆积,诺利期末,松潘—甘孜地区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先后封闭、缝合,极其强烈对冲挤压产生的合力推向稳定陆块边缘形成龙门山逆冲推覆带;②安县运动褶皱冲断形成巍峨高耸的龙门山,该运动是龙门山印支期的主要造山幕;③须上盆具规模宏大的磨拉石冲积扇联扇体系,并表现为北强南弱的活动特征;④造山运动后经历了较长的构造稳定期,以剥蚀夷平和缓慢湖进沉积为主,侏罗纪前不存在"印支末期运动";⑤须上盆、须下盆是两个性质不同且"反扣"的盆地,各自控制其油气成藏的有利领域,其中须下盆以陆缘转变后的川西坳陷为主,须上盆则以盆中湖沼及入湖河流砂体配置条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龙门山 古特提斯洋 对冲挤压 合力分支 磨拉石 后期改造 反扣盆地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西部查桑地区结构及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8 位作者 魏永佩 任战利 赖绍聪 陈刚 郑孟林 赵政璋 叶和飞 李永铁 李庆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3-602,共10页
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揭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和垂向分层的结构、构造特征。该区总体由两(东部)、三(西部)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推覆叠置而成,其... 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揭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和垂向分层的结构、构造特征。该区总体由两(东部)、三(西部)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推覆叠置而成,其间又被数条近南北向断裂分割为若干个断块。各块带出露地层时代、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有较大差别。在查桑段及邻区,地壳中上部有两个低阻层,所在的深度分别为15±5km和约40km之下。壳内上部低阻层主要分布在查桑段及其以南,为各块体总体向北运动和逆掩叠覆之底部主拆离推覆面,该区各南倾大断裂均向下收敛并交会到该层。下部低阻层的展布超出了查桑段,向北已达北羌塘坳陷,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更为广阔。此南北分带、多块叠置的结构和复杂多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仅孤零零地出现在双湖—绒马之间,不具区域意义。其形成与该区东、西两侧中生代始存在的近南北向转换断层和晚古生代可能曾发育有裂谷之背景密切相关。该区段挤压变形和叠覆隆升,始于早白垩世羌塘盆地反转期;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碰撞遂继续向北推挤,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及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查桑地区 结构构造 推覆叠置 后期改造 地理物理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及对油气赋存成藏的影响
5
作者 秦阳 杨丽华 刘池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43-1759,共17页
中国大陆由多个块体拼接而成,结构复杂而不均一,经历了多幕次构造运动,活动性强。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中国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这是中国沉积盆地有别于世界其它盆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油气作为流体矿产,后期改造对油气赋存、成藏... 中国大陆由多个块体拼接而成,结构复杂而不均一,经历了多幕次构造运动,活动性强。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中国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这是中国沉积盆地有别于世界其它盆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油气作为流体矿产,后期改造对油气赋存、成藏和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后期改造是研究盆地演化、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1998年召开的“改造型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讨会”,推动和引发了我国油气业及学术界对盆地后期改造、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勘探诸方面的研究和关注。笔者等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后期改造和改造型盆地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综述了后期改造、改造盆地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常规油气赋存—成藏的影响、晚期成藏—定位和对非常规油气特殊影响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改造 改造盆地 油气赋存 晚期成藏—定位 中国
下载PDF
云南景洪曼养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6
作者 罗仕丽 唐晨 张桂银 《云南地质》 2013年第3期343-346,351,共5页
曼养铁矿赋存于古近系基性偏碱性火山碎屑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喷溢中基性熔岩含铁,构成铁矿原始矿源层。火山期后及构造热液叠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矿,属火山喷流沉积岩浆活动+后期气液改造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火山岩型磁铁矿 中基性熔岩 后期叠加改造 古近纪 云南景洪曼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