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雪芬 郑有飞 +3 位作者 王春乙 陈怀亮 任振和 邹春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化,并从多年数据库中计算出逐年晚霜冻害发生强度和发生天数。由于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序列较短,影响了大尺度小麦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的分析,因而提出了冬小麦发育期资料推算方法;对计算出的近50年晚霜冻害资料进行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以发现晚霜冻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高发区频率超过40%,且在20世纪7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发生强度和天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生强度较重区对应着发生天数较多区的趋势,且前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后者;晚霜冻害发生强度的重发区分布在豫东南和豫西南,轻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及豫西部分地区,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16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2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发生天数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北部和豫西南边界,少发区在豫东北及豫西南中部,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着准4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3年和准6—7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下载PDF
兰州市园林树种晚霜冻害与国槐霜前疏枝桩橛萌蘖现象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2018年4月5日,兰州市发生晚霜冻害。观察记录到市区内52种(品种)园林树种遭受冻害,受害器官及其受害程度、当年坐果能力受损程度因树种而异;春发嫩枝全部受冻干枯的树木均能再次发芽抽生新枝,重建枝冠叶幕;所见豆科树种绝大多数遭受冻害... 2018年4月5日,兰州市发生晚霜冻害。观察记录到市区内52种(品种)园林树种遭受冻害,受害器官及其受害程度、当年坐果能力受损程度因树种而异;春发嫩枝全部受冻干枯的树木均能再次发芽抽生新枝,重建枝冠叶幕;所见豆科树种绝大多数遭受冻害;霜前疏枝的国槐植株大量发生桩橛萌蘖现象。分析认为,受害树木再次发芽、霜前疏枝国槐植株桩橛萌蘖均为冻害消除顶端优势所致。进而提出形成层屏蔽模型,圆满解释了原发顶端优势形成与作用机制,以及树木萌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国槐 桩橛萌蘖 顶端优势
下载PDF
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永峰 胡新 +3 位作者 钟秀丽 吕国华 任德超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246-4256,共11页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死穗率、残穗率、残穗指数和减产率等晚霜冻害评价指标。基于商丘市一农户麦田内100个采样点(以5 m间隔定点)的小麦产量、冻害考察以及土壤肥力测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地统计学、系统聚类、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穗数、实际产量和晚霜冻害评价指标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其与小麦发育进程、返青期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死穗率是影响穗数的关键因子,呈负效应。影响实际产量的因子是残穗指数、死穗率和残穗率,3个因子均呈负效应,值越大,实际产量越低,其中残穗指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53)。影响减产率的因子为死穗率、残穗率和残穗指数,3个因子均为正效应,值越大,减产率越高,其中死穗率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26)。晚霜冻害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冻害程度相近的样点在局域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在所有冻害评价指标中,减产率的空间集聚性最强(Moran’s I=0.5538)。冻害分区结果表明,随着冻害程度加深,穗数和实际产量显著降低(P<0.05);死穗率增幅最大(达271.3%),其次是残穗率和残穗指数(分别为36.4%和31.8%),它们共同成为导致减产率大幅攀升(增幅达132.1%)的因素;冻害程度最重的区域几乎连片分布,空间集聚性明显。小麦发育进程和返青期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明显,与晚霜冻害具有一定空间关联性。土壤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与冻害指标之间达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前期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冻害程度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田尺度 晚霜冻害 空间分区 发育进程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晚霜冻易发时段冠层内最低气温分布及估算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红杰 倪永静 +6 位作者 任德超 杜克明 葛君 朱培培 赵敬领 武永峰 胡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86-795,共10页
利用2016年和2017年3月中旬-4月下旬两次典型低温过程中,冬小麦田间不同高度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晚霜冻易发时段冬小麦冠层内最低气温出现高度及其变化规律,构建基于150cm高度处气象因子和地表0cm温度的冠层内最低气温估算模型。结... 利用2016年和2017年3月中旬-4月下旬两次典型低温过程中,冬小麦田间不同高度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晚霜冻易发时段冬小麦冠层内最低气温出现高度及其变化规律,构建基于150cm高度处气象因子和地表0cm温度的冠层内最低气温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与150cm高度相比,两次典型低温过程中0℃以下气温在冠层高度附近出现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且温度更低;(2)最低气温总是出现在4/5冠层高度附近,并在2:00-6:00时段,尤以5:00左右发生频率最高;(3)冠层内最低气温与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不同高度气温、不同土壤深度地温的相关性也通过了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地温的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冠层内最低气温与150cm高度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以及0cm地温的偏相关系数大小排序表现为,气温>风速>地温>相对湿度;利用以上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函数的冠层内最低气温估测模型,其估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达到0.967,均方根误差为0.915。说明基于气象台站常规观测数据构建冠层内最低气温估测模型具备一定可行性,可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 冬小麦 晚霜冻害 冠层内最低气温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关联的冬小麦晚霜冻害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虹晖 武永峰 +1 位作者 宋吉青 杜克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为探究河南省冬小麦实际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选取1964-2014年1-3月SPI和1月1日-霜冻日有效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前期水分和热量因子,气温日较差距平、日照时数距平、平均相对湿度距平、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距平为冻害发生时气象... 为探究河南省冬小麦实际晚霜冻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选取1964-2014年1-3月SPI和1月1日-霜冻日有效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前期水分和热量因子,气温日较差距平、日照时数距平、平均相对湿度距平、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距平为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将实际霜冻与气象霜冻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对不同程度冻害进行K-mea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64-2014年河南省气象冻害发生频率(0.64)高于实际冻害发生频率(0.52)。气温日较差距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冻害发生前期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充足(占比83.33%);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前期水分条件较弱、热量条件较缺乏(占比64.3%)。冻害发生时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干燥,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大且日照时数偏长(占比61.11%);重度实际冻害发生当日偏湿润、霜冻日与前一日最低气温差较大、气温下降幅度偏小且日照时数偏短(占比71.42%)。研究结果说明实际冻害与气象冻害存在明显差异,气象因子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冻害发生。实际冻害形成与前期水分条件不足有关;轻度实际冻害多为辐射型冻害,而重度实际冻害多为混合型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洋洋 贺利 +6 位作者 任德超 段剑钊 胡新 刘万代 郭天财 王永华 冯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8-462,共15页
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代谢的影响,构建综合生理指数精确评价冻害程度,对农业减损增效和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弱春性的偃展4110和兰考198以及半冬性的郑麦366和丰德存21为材料,在低温处理前1周进行灌水和不灌水处... 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代谢的影响,构建综合生理指数精确评价冻害程度,对农业减损增效和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弱春性的偃展4110和兰考198以及半冬性的郑麦366和丰德存21为材料,在低温处理前1周进行灌水和不灌水处理,于雌雄蕊分化期将盆栽小麦移至低温模拟室进行低温处理,分别为正常(CK)、–2℃(T1)、–4℃(T2)、–6℃(T3)、–8℃(T4)和–10℃(T5)。在处理结束后第2天测定小麦生理指标和荧光参数,在成熟期收获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分和低温胁迫及其互作对小麦拔节期生理指标及荧光参数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温胁迫加重,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含量及荧光参数qp、Fv/Fm和Fv/Fo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特征,但MDA含量则相反。灌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温胁迫对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低温对半冬性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测定参数转化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且反映了88.55%的原始信息,并构建出冻害生理综合指数(FIPCI)。聚类分析热图显示的颜色越深,生理指标响应程度越大。依据生理指标聚类热图及FIPCI值将冻害划分为5个级别,且其与产量损失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损失率自T3温度开始差异较大,不灌水和灌水处理分别降低了30.4%~44%和21.0%~29.2%。同一水分条件下,产量损失率在品种间差异为LK198>YZ4110>ZM366>FDC21,半冬性品种低于弱春性品种。综合聚类热图和各处理产量,未受冻(CK)和轻度冻害(T1)的产量损失率低于10%,中度冻害(不灌水的T2、灌水的T2和T3)的产量损失率为10%~30%,重度冻害(不灌水的T3、灌水的T4)的产量损失率为30%~50%,特重度冻害(不灌水的T4和T5、灌水的T5)的产量损失率高于50%。可见,低温前灌水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生理指标 荧光参数 主成分分析 综合生理指数
下载PDF
山西省核桃晚霜冻害及预防补救措施 被引量:7
7
作者 武彦霞 田鑫 +2 位作者 李夏媛 薛福亮 乔永胜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第1期51-52,共2页
山西省是全国核桃主产省份之一,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倒春寒危害给山西的核桃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文章介绍了近几年山西核桃受冻情况,给出了晚霜冻害预防及灾后补救措施。
关键词 山西 核桃 晚霜冻害
下载PDF
山西晋中地区避晚霜核桃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阳 史高川 +1 位作者 王晋峰 田鑫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山西核桃主产区晚霜冻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宜山西栽培的避晚霜核桃品种尤为重要。【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各资源结果母枝顶芽及侧芽萌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产量、气象... 【目的】近年来,山西核桃主产区晚霜冻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宜山西栽培的避晚霜核桃品种尤为重要。【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各资源结果母枝顶芽及侧芽萌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产量、气象数据、物候期对抗晚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对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核桃资源圃中80份普通核桃种质资源进行冻害调查,筛选出了受冻害影响较小的3个品种‘秋香’‘西岭’‘fh1号’。进一步研究表明,‘秋香’和‘西岭’在山西晋中核桃主产区均表现出较强的避晚霜能力。【结论】‘秋香’和‘西岭’可作为山西晋中地区避晚霜核桃品种进行栽培推广,强调减轻晚霜对区域核桃经济林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冻害 物候期 避晚霜品种
下载PDF
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绥林 李洋 +3 位作者 李琰 张赟齐 齐建勋 侯智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 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理变化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系统(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3个方面,JrPAL、JrJAZ、JrGRAS、JrICE1、JrCBF/JrDREB1、JrCOR、JrWRKY、JrDHN、JrGST和JrPUB等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低温胁迫的诱导。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挖掘核桃应对晚霜危害的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危害 低温胁迫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山东省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源 赵红 +1 位作者 李曼华 鹿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5期310-316,共7页
为了研究山东省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山东省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1年逐年冬小麦拔节期、拔节—抽穗期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农业气象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该省冬小麦拔节期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按照作物霜冻害等... 为了研究山东省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山东省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1年逐年冬小麦拔节期、拔节—抽穗期逐日最低气温资料,运用农业气象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该省冬小麦拔节期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按照作物霜冻害等级标准同时结合山东实际,制定山东省冬小麦拔节期间霜冻害标准,按此标准对霜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山东省冬小麦常年拔节期在3月27日—4月18日,平均在4月6日,拔节期在时间分布上有提前的趋势。区域分布上,鲁西南最早进入拔节期,其次是沿胶莱河两岸从莱州湾到胶州湾地区,最迟的是半岛东部。冬小麦逐日进入拔节期的概率随日序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霜害温度出现的累积概率随拔节盛期后日序变化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山东省霜冻概率高的区域在从莱州湾,沿胶莱河两侧,至胶州湾、半岛西部和潍坊的东部。鲁西北西部、半岛东部由于拔节期较晚,鲁南部分地区由于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霜冻危害的概率均较小。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霜害的分布规律,对于霜害的防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拔节期 晚霜冻 时空分布 正态分布 霜害温度指标
下载PDF
Sentinel-2宽波段光谱指数预测拔节后受冻冬小麦减产率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爱萍 马浚诚 +3 位作者 武永峰 胡新 任德超 李崇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5-2232,共8页
冬小麦拔节期后的晚霜冻害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决定了应对冻害采取分区措施。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宽波段光谱指数预测区域冬小麦减产率,对灾情评估和生产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霜冻试验,以光谱重采样将... 冬小麦拔节期后的晚霜冻害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决定了应对冻害采取分区措施。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宽波段光谱指数预测区域冬小麦减产率,对灾情评估和生产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霜冻试验,以光谱重采样将ASD FieldSpec■3光谱辐射计获取的冠层反射率模拟为Sentinel-2传感器对应的波段反射率。采用19个已有光谱指数和以3种形式(简单比值、简单差值、归一化)组合构建的光谱指数构建冬小麦减产率线性回归模型。在每种形式中,筛选出决定系数排名前三的宽波段光谱指数作为候选指数。以商丘地区自然霜冻事件为契机,以Sentinel-2卫星数据计算候选指数,利用地面采样点的实测减产率验证候选指数精度。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冬小麦冠层反射率在近红外区呈降低趋势,在可见光区和短波段红外区呈升高趋势;(2)重采样前后反射率数据计算的19个已有光谱指数中,大部分指数与减产率呈显著相关(p<0.001)。筛选出的12个候选光谱指数预测冬小麦减产率的线性回归精度较好,在校正集和验证集中的决定系数均高于0.631;(3)Sentinel-2卫星数据计算的候选光谱指数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包含波段B9的3个光谱指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9个光谱指数通过极显著性检验(p<0.001)。基于波段B8,B8a和B12组合的2个光谱指数(B8a-B12和B8-B12)精度较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43和0.49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8.510%和8.971%。该研究构建光谱指数B8a-B12和B8-B12符合简单差值形式,是预测冬小麦减产率宽波段光谱指数的最佳组合。研究成果揭示了冬小麦幼穗发育期冠层反射率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表明Sentinel-2宽波段光谱指数预测冬小麦减产率有良好的精度,在霜冻后区域尺度上的冬小麦减产率预测具有可行性,对于不同地区霜冻灾害的措施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光谱重采样 Sentinel-2 遥感 减产率
下载PDF
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剑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了解葡萄种质资源的抗晚霜表现,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晚霜发生后3 d,对中国野生葡萄17种或变种的56个株系、美国野生葡萄6种的8个株系及17个栽培品种(系)共81份葡萄种质资源抗晚霜冻害表现进行自然鉴定。【结果】... 【目的】了解葡萄种质资源的抗晚霜表现,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晚霜发生后3 d,对中国野生葡萄17种或变种的56个株系、美国野生葡萄6种的8个株系及17个栽培品种(系)共81份葡萄种质资源抗晚霜冻害表现进行自然鉴定。【结果】中国野生葡萄中,毛葡萄、桑叶葡萄、瘤枝葡萄、华东葡萄表现为避霜;燕山葡萄、麦黄葡萄、麦黄复叶葡萄高抗;蘡薁葡萄高抗或抗;陕西葡萄、小复叶葡萄、菱叶葡萄抗;山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刺葡萄、秦岭葡萄种内存在抗性差异,既有高抗或抗的株系,也有不抗或极不抗的株系;裂叶刺葡萄'宁强-6’极不抗。美国野生葡萄中,冬葡萄为避霜;美洲葡萄、甜冬葡萄高抗;河岸葡萄、峡谷葡萄和沙地葡萄抗。栽培品种中,欧亚种品种'无核白’高抗',早玫瑰'’早金香'’绯红’抗',无核紫'’新郁'’京秀’不抗;欧美杂种'巨峰’高抗',藤稔'’早生高墨'’京优'’木星’和'海王星’抗;欧山杂种'00-1-10’为避霜',00-1-5’高抗',北醇’和'左优红’不抗。【结论】中国野生葡萄、栽培品种抗晚霜表现具丰富多样性,美国野生葡萄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葡萄种质资源对晚霜抗性表现与冬季抗寒性表现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晚霜 冻害 抗性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鲜食葡萄冻害调查及补救措施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俊 姚淑然 +3 位作者 于祎飞 李春雨 侯玉娜 周超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4期29-32,共4页
晚霜冻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2020年4月21—23日,在我国华北平原连续3 d的低温冻害对葡萄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了解本次冻害的发生范围、程度和特点,降低灾害对葡萄产业造成的损失,以石家庄地... 晚霜冻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2020年4月21—23日,在我国华北平原连续3 d的低温冻害对葡萄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了解本次冻害的发生范围、程度和特点,降低灾害对葡萄产业造成的损失,以石家庄地区的佐美葡萄园为例,对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夏黑’的抗晚霜能力强于‘阳光玫瑰’,且避雨栽培模式也非常有利于降低葡萄的晚霜冻害。并针对葡萄的受害程度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为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地区 鲜食葡萄 晚霜危害 补救措施
下载PDF
春季晚霜冻害对青海省贵德地区果树生产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14
作者 顾文毅 刘小利 祁银燕 《青海科技》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晚霜冻害对果树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晚霜冻害 地方特色果树 危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核桃晚霜冻害后更新复壮技术研究
15
作者 武静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中林1号、辽宁1号和孝核1号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处理,研究其对核桃晚霜冻害后的更新复壮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回缩处理的核桃树每枝萌发长枝平均数、1年生枝平均粗、平均冠幅、当年挂果量和第2年挂果量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回缩处... 以中林1号、辽宁1号和孝核1号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处理,研究其对核桃晚霜冻害后的更新复壮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回缩处理的核桃树每枝萌发长枝平均数、1年生枝平均粗、平均冠幅、当年挂果量和第2年挂果量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回缩处理核桃树树高小于其他2个处理,但冠幅大于其他2个处理,空膛现象得到改善。此外,处理1、处理2及时剪去了霜冻后核桃树的病枝、枯枝,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率。因此,核桃树受冻后回缩枝条,及时剪除病枝、枯枝,对其新梢生长、树冠恢复、空膛改善、提高挂果量以及降低病害发生率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晚霜冻害 更新复壮 回缩枝条
下载PDF
榆林仁用杏晚霜冻害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树根 王怀彪 周飞梅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根据陕北榆林仁用杏分布的地理特征和区域气候特点设立了4个试验点,从观测仁用杏物候期与气象条件变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仁用杏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有效预防措施,提出采用灌水(GS)或用植物防冻剂100倍液灌根(ZW1)措施可推迟仁用杏花期3~... 根据陕北榆林仁用杏分布的地理特征和区域气候特点设立了4个试验点,从观测仁用杏物候期与气象条件变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仁用杏晚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有效预防措施,提出采用灌水(GS)或用植物防冻剂100倍液灌根(ZW1)措施可推迟仁用杏花期3~4d,能有效避开春季晚霜冻害,提高座果率;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可以为熏烟法提供具体的实施时间,减轻冻害,促进丰产;从而为仁用杏的丰产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晚霜冻害 防治技术 措施
下载PDF
春性小麦的晚霜冻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国芳 张伯桥 +1 位作者 金银根 吴荣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8年第3期38-42,共5页
晚霜冻在长江下游对春性品种小麦扬麦158、扬麦5号会造成冻害,暖冬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春性小麦会因受到冻害而减产。受冻后的扬麦158有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减产幅度比扬麦5号小。长江下游10月下旬初播种的春性小麦高产... 晚霜冻在长江下游对春性品种小麦扬麦158、扬麦5号会造成冻害,暖冬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春性小麦会因受到冻害而减产。受冻后的扬麦158有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减产幅度比扬麦5号小。长江下游10月下旬初播种的春性小麦高产稳产,冬春镇压能预防与减轻早播麦的晚霜冻害,冻害后补肥有利于提高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春性小麦 防治
下载PDF
晋北仁(肉)用杏晚霜冻害与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效珍 鲁宇星 +2 位作者 李子龙 贾利芳 张建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基于19722018年山西省阳高县气象观测站数据、2018年杏园小气候资料和19952018年杏晚霜冻害资料,分析了晋北仁(肉)用杏晚霜冻害与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计算了积温与减产率的相关关系,逐小时气温与逐小时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 基于19722018年山西省阳高县气象观测站数据、2018年杏园小气候资料和19952018年杏晚霜冻害资料,分析了晋北仁(肉)用杏晚霜冻害与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计算了积温与减产率的相关关系,逐小时气温与逐小时风速、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当日最低气温与当日0106时最小相对湿度、当日0106时10 min平均风速、前一日14时气温、前一日10 min最大风速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阳高县杏树萌动期至盛花期、萌动期至幼果期的积温分别以2.564、3.241℃·d·a^(-1)的速率逐年增加。积温与减产率呈正相关,逐小时气温与逐小时风速、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当日最低气温与当日0106时最小相对湿度、当日0106时10 min平均风速、前一日14时气温、前一日10 min最大风速的偏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与前一日14时气温的>与当日0106时最小相对湿度的>与当日0106时10 min平均风速的>与前一日10 min最大风速的。由于阳高气象观测站与杏园区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阳高县气象观测站气温较杏园气温高。晋北黄土高原高寒区春季4月纬度每抬高1°,气温降低3.1℃;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气象因子 地理环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榆阳区大扁杏生产中晚霜冻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虹霞 鲁周民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34-36,共3页
在对榆阳区大扁杏早春晚霜冻害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大扁杏开花、生长、结果习性规律,从预测预报、园址选择、品种选育、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避免或降低大扁杏晚霜冻害程度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榆阳区 大扁杏 晚霜冻害 原因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周口市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晓晴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2期40-41,5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周口市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灾害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周口市小麦生育期资料及低温过程、小麦发生晚霜冻害的年份及危害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周口市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灾害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周口市小麦生育期资料及低温过程、小麦发生晚霜冻害的年份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当地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霜冻害 发生特点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