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淇县宋庄东周墓地M4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移洪 鲁红卫 +4 位作者 祝贺 韩朝会 贾连敏 高振龙 张明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F0002,I0001-I0006,F0003,共17页
河南淇县宋庄M4是1座春秋晚期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墓葬形制为"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有殉人与殉牲现象,且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和陶器,为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淇县宋庄 东周墓地 M4 春秋晚期
原文传递
四川成都双元村春秋墓M180、M185发掘简报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天佑 陈云洪 +3 位作者 杨颖东 寇小石(绘图) 汪美蓉(绘图) 刘祥(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F0002,I0001,共12页
2016年3月~2018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白江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成都市北部的青白江区大弯镇共抢救性清理274座东周墓葬。其中M180、M185两座墓葬为船棺墓,共出土陶罐、尖底盏、器盖等各类陶器24件,铜敦、剑、戈、矛、钺、斤... 2016年3月~2018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白江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成都市北部的青白江区大弯镇共抢救性清理274座东周墓葬。其中M180、M185两座墓葬为船棺墓,共出土陶罐、尖底盏、器盖等各类陶器24件,铜敦、剑、戈、矛、钺、斤、凿等铜器33件。两墓年代为春秋晚期,丰富的随葬品为释读巴蜀图符的性质及探讨东周时期古蜀社会、文化变革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双元村 春秋晚期 船棺墓
下载PDF
浙江德清县独仓山及南王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正标 陈元甫 +1 位作者 孙荣华 许慈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6-58,共13页
These tombs lie in the center and north of Deqing County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Taihu Lake, and altogether 11 mounds were excavated on Ducang and Nanwang hills. The mounds are made oval or round in plan, arrange... These tombs lie in the center and north of Deqing County 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Taihu Lake, and altogether 11 mounds were excavated on Ducang and Nanwang hills. The mounds are made oval or round in plan, arranged in lines along the hill ridges, and raised distinctly on the surface.They contain burials in stone chambers or those without such furniture; the latter can further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classes, such as the stone-framed, stone-bedded and on-the-ground types. No human skeleton and coffin were found in the tombs. The funeral objects include proto-porcelain, hard pottory with impressed pattern and a small amount of plain hard pottery and clay one. In date the tombs can be roughly assigned to the time from the early Western Zhou to the late Spring-and-Autumn period. With the variety of burial forms, the importance of some remains and the exquisiteness of numerous grave goods, the discovery 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 for studying in depth the regionalization, periodization and burial custom of mounded tombs,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proto-porce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土墩墓群 出土器物 历史文化 丧葬习俗
原文传递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的两座春秋墓葬
4
作者 王京燕 崔俊俊 +1 位作者 郭彪 夏宏茹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7,F0002,F0003,共26页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丰富了晋系青铜器的内容,对研究春秋中晚期青铜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北墓地 春秋中期 春秋晚期 青铜器
原文传递
河南南阳市华鑫苑小区M124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宏杰 宋煜辉 +2 位作者 付建刚 潘洁 王磊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7,I0004-I0006,共9页
2005年3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华鑫苑住宅小区的建设,对该处进行了考古工作。M124为1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保存完好,出土随葬品16件,包括陶、铜、玉器,其中铜器12件。该墓主人为男性,身份地位应为不低于士大夫... 2005年3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华鑫苑住宅小区的建设,对该处进行了考古工作。M124为1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保存完好,出土随葬品16件,包括陶、铜、玉器,其中铜器12件。该墓主人为男性,身份地位应为不低于士大夫一级的贵族。墓葬的年代应属于春秋晚期早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华鑫苑小区 M124 铜器墓 春秋晚期
原文传递
湖北郧县乔家院春秋殉人墓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凤春 黄旭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50,99-101,共26页
乔家院墓地位于郧县西部山区,东距郧县县城约40公里。墓地座落在汉江上游南岸的台地上。北与郧西县的天河口隔江相望。现隶属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墓地中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2°51′30″、东经110°23′20″。海拔高程为165... 乔家院墓地位于郧县西部山区,东距郧县县城约40公里。墓地座落在汉江上游南岸的台地上。北与郧西县的天河口隔江相望。现隶属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墓地中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2°51′30″、东经110°23′20″。海拔高程为165~22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县乔家院墓地 春秋晚期 楚墓 殉人 青铜器
原文传递
安徽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葬 被引量:24
7
作者 阚绪杭 周群 钱仁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45,I0012-I0014,共10页
为带封土和阶梯式墓道的圆形竖穴土坑墓,发现了许多独特而复杂的遗迹现象。随葬品非常丰富,包括各类铜器、彩绘陶器、几何硬纹陶器、漆木器以及玉、石器等。铜器铭文表明墓主人应是"钟离国君柏",时代大致为春秋中晚期。此墓... 为带封土和阶梯式墓道的圆形竖穴土坑墓,发现了许多独特而复杂的遗迹现象。随葬品非常丰富,包括各类铜器、彩绘陶器、几何硬纹陶器、漆木器以及玉、石器等。铜器铭文表明墓主人应是"钟离国君柏",时代大致为春秋中晚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钟离国的历史以及淮夷文化的地域特征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双墩一号墓 春秋中晚期 钟离国
原文传递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及其年代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岑 韩汝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85,共6页
前言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在云南考古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首次发掘于1957年3、4月间,是在拓宽剑湖出口的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当时出土了14件铜器。计有镰、钺、刀、锥、夹、钩、饰片各1件,凿、镯各2件... 前言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在云南考古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首次发掘于1957年3、4月间,是在拓宽剑湖出口的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当时出土了14件铜器。计有镰、钺、刀、锥、夹、钩、饰片各1件,凿、镯各2件,以及斧3件;另外还发现1件石质钺范。由于同时还伴出有大量石器。研究者认为该遗址属于“铜石并用文化”。当时因条件有限,“清理工作做得较草率,清理结束后,也未做详细整理研究,仅发表了一则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口遗址 铜器 制作技术 春秋晚期
原文传递
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葬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长青 余江安 +2 位作者 胡胜 饶华松 刘新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53,I0010-I0012,共10页
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是在2006年12月30日偶然发现的。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田野工作于2007年1月6日正式开始,至10月25日基本结束。目前,墓葬... 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是在2006年12月30日偶然发现的。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田野工作于2007年1月6日正式开始,至10月25日基本结束。目前,墓葬出土文物的清理工作还在继续。现将该墓发掘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初步认识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李洲坳 土坑竖穴墓 春秋中晚期
原文传递
楚王(今頁)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志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6,共10页
一 楚系铜器中,有关楚王(今頁)的讨论曾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楚王(今頁)先前仅见于楚王(今頁)钟。此钟为钮钟,螺形枚,篆间与钮上饰斜角对夔纹,鼓部饰象鼻对夔纹。
关键词 金文 楚王(今頁)楚王(今頁)钟 楚灵王熊虔 春秋中期偏晚
原文传递
牺首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爱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91,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江淮和皖南沿长江地区,一种造型独特且形态基本一致的铜牺首鼎在多个地点出土,令人瞩目。因此,在讨论江淮等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进程中,牺首鼎及其所标志的族群与文化自不能为我们所忽略。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牺首鼎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群舒文化
原文传递
云南石寨山文化与越南东山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崇安 《考古学集刊》 2018年第1期149-188,共40页
云南石寨山文化和近邻的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时代相近和文化关系紧密的东亚南部区域民族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通过对两者文化因素的比较,可知它们都是以铜鼓、羊角钮钟和钺为主要礼器组合,且都有相似的铜兵器、农具、日用器等,也有相似... 云南石寨山文化和近邻的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时代相近和文化关系紧密的东亚南部区域民族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通过对两者文化因素的比较,可知它们都是以铜鼓、羊角钮钟和钺为主要礼器组合,且都有相似的铜兵器、农具、日用器等,也有相似的火葬、船棺葬等葬俗,多表现出复合性和多样性的族群文化特征。两者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自独有的陶器群组合以及典型铜器,分别代表不同的族群集团和地域色彩。通过对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比较可知,在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晚期,石寨山文化对东山文化一直都具有持续的影响,这意味滇、越自西向东的河流沿线,很久以前就是滇、越各民族进行频繁交流与融合的渠道。从文化源流来说,东亚南部以铜鼓和羊角钮钟为核心组合的上古族群的青铜文化,起源于云南石寨山文化,而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吸收了云南石寨山文化的成分再创造的青铜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石寨山文化 越南 东山文化 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吉林双辽市后太平青铜时代墓地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会丽 赵殿坤 +4 位作者 隽成军 李丹 宫运学 邵海波 孙殿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8,I0008-I0010,共16页
2007年,在吉林双辽市后太平墓地清理了37座竖穴土坑墓,均未见葬具,个别墓内有生土二层台。小墓长仅2米余,大墓长达5米以上。多数墓葬为多人二次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青铜器、骨角器等1000余件,以陶器最具特色。这批墓葬的年代为... 2007年,在吉林双辽市后太平墓地清理了37座竖穴土坑墓,均未见葬具,个别墓内有生土二层台。小墓长仅2米余,大墓长达5米以上。多数墓葬为多人二次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青铜器、骨角器等1000余件,以陶器最具特色。这批墓葬的年代为西周至春秋晚期,为研究辽河流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双辽市 后太平墓地 青铜时代 白金宝文化 西周至春秋晚期
原文传递
辉县琉璃阁墓地的年代及性质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100,共12页
旧辉县城外文昌阁当地俗称为“琉璃阁”,附近发掘的墓地也因此而得名。琉璃阁墓地屡有重要发现,1935年清理一座积石积炭墓,1936年发掘了著名的甲、乙墓,1937年又清理大墓6座、中小型墓44座以及车马坑4座,后来郭宝钧先生根据笔记对材料... 旧辉县城外文昌阁当地俗称为“琉璃阁”,附近发掘的墓地也因此而得名。琉璃阁墓地屡有重要发现,1935年清理一座积石积炭墓,1936年发掘了著名的甲、乙墓,1937年又清理大墓6座、中小型墓44座以及车马坑4座,后来郭宝钧先生根据笔记对材料进行了介绍[1]。1950~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琉璃阁、固围村发掘了一批大中小型墓葬叫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阁墓地 墓葬 春秋晚期早段至战国中期早段 魏卿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M4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曾令斌 熊燕 +8 位作者 艾玲莉 郝勤建 项章 杨红 高隽 谭竹青 黄凤春 郭长江 陈晓坤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5,F0002,F0003,共15页
2011年9月,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随州市文峰塔发掘了一座残墓,墓葬尽管被破坏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物。根据器物的形制及特点判断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偏早,根据规模推定其为曾侯(月與)墓葬。墓... 2011年9月,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随州市文峰塔发掘了一座残墓,墓葬尽管被破坏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物。根据器物的形制及特点判断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偏早,根据规模推定其为曾侯(月與)墓葬。墓中所出一件编钟尤为重要,钟铭中有"左右楚王,弗讨是许"一语,为曾即随说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文字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州文峰塔 春秋晚期 编钟 曾国 随国
原文传递
兢之定铜器群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镇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9,145,146,共10页
澳门出现的一组楚器,数量大。组合比较完整,且大多数铸有铭文,是近年来楚国青铜器的一次重要发现,它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楚王世系、青铜器铸造,以及楚国与少数部族之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根据其形制、纹饰以及铭文... 澳门出现的一组楚器,数量大。组合比较完整,且大多数铸有铭文,是近年来楚国青铜器的一次重要发现,它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楚王世系、青铜器铸造,以及楚国与少数部族之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根据其形制、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其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后段。盘、匜的作器者楚王酓(熊)恷,金文首次出现,亦不见于史书。经考证熊恷就是楚平王熊居,恷、居一名一字。您读为休,休,息止也。居,也有止息之义。名与字意义相因。鼎、簋、豆、鬲的作器者競之定是楚国的一位封君。盘、匜是楚平王所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兢之定 春秋晚期 楚王酓恷 楚平王 封君 秦戎 洛之戎
下载PDF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下载PDF
南阳发现蔡侯申簠 被引量:10
18
作者 乔保同 李长周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44号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两件蔡侯申簠。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对蔡侯申簠的制作时间以及蔡与楚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器应是蔡昭侯为蔡申联姻赠送给蔡女的陪嫁礼物,其时间应在公元前518年到公元前506年。
关键词 南阳 蔡侯申铜篮 春秋晚期 媵器
原文传递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东区2015~2016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改伟(绘图) +6 位作者 王云涛(绘图) 刘孟孟(绘图) 胡瑞(绘图) 赵静(绘图) 吴业恒 马占山(照相) 高虎(照相)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0,110,F0003,共20页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2015~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徐阳墓地东区清理出西周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墓葬和陪葬车马坑等遗迹23处,主体遗存以春秋中晚期墓葬及陪葬车马坑为主,出土了一批西周、东周时期遗物。车...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2015~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徐阳墓地东区清理出西周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墓葬和陪葬车马坑等遗迹23处,主体遗存以春秋中晚期墓葬及陪葬车马坑为主,出土了一批西周、东周时期遗物。车马坑和部分墓葬中均有放置大量的马牛羊头蹄现象。根据墓地位置、出土遗物特征和葬俗分析,徐阳墓地东区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春秋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陆浑戎存在关联,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阳墓地 东区 西周中晚期 春秋中晚期 陆浑戎
原文传递
安徽蚌埠钓鱼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娟 杨玉璋 +3 位作者 张义中 程至杰 张钟云 张居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3-405,共13页
通过对安徽蚌埠钓鱼台遗址2014~2015年度考古发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该遗址龙山时代晚期及西周春秋时期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炭化植物种子主要包括水稻(Oryza sativa)、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 通过对安徽蚌埠钓鱼台遗址2014~2015年度考古发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该遗址龙山时代晚期及西周春秋时期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炭化植物种子主要包括水稻(Oryza sativa)、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大豆(Glycine max)5种农作物以及其他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酸模属(Rumex)等植物种子,此外还发现了少量来自栎属(Quercus)、菱属(Trapa)和枣属(Ziziphus)等植物的硬果核壳.实验结果显示,该遗址龙山时代晚期农作物有水稻和粟两种,并可能开始种植大豆.量化统计结果表明,水稻是遗址最主要的农作物,粟的比重相对较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农作物除水稻和粟外,还发现了小麦、大豆和黍,从而形成新的"五谷俱全"的作物结构,其中水稻仍然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但小麦异军突起,其地位仅次于水稻,粟类作物和大豆处于从属地位.综合分析本地区同时期其他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该地区龙山时代晚期和西周春秋时期,淮河干流南北的农业结构有明显差异,淮河以北的黄淮平原上水稻与旱地作物在农业结构中的比例相近,而在淮河以南地区,水稻占据明显的优势.同时,不同纬度位置考古遗址的农作物结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水稻的比重自纬度较高的皖北地区到纬度较低的淮河以南不断上升,而粟、黍和小麦这些作物的比重则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应与不同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不同直接相关.此外,从该地区目前发现的小麦遗存来看,龙山时代晚期,小麦已在鲁南山地以南的山前地带分布,至岳石文化时期,传播至黄淮平原北部,且最迟不晚于西周早中期,小麦的分布已跨过淮河干流,传播至江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台遗址 龙山时代晚期 西周至春秋时期 炭化植物遗存 稻-旱兼作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