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幅面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诊断激光驱动飞片全场速度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寿先 温伟峰 +4 位作者 袁树云 陈光华 刘俊 彭其先 李泽仁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184,共7页
研制了一套分幅面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用于飞片完整性、速度分散性和平面性的诊断。在线成像VISAR基础上,用更小的条纹常数实现更高的速度分辨,同时用光电分幅相机取代扫描相机记录干涉条纹图像,实现多个时刻全场速度的测... 研制了一套分幅面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用于飞片完整性、速度分散性和平面性的诊断。在线成像VISAR基础上,用更小的条纹常数实现更高的速度分辨,同时用光电分幅相机取代扫描相机记录干涉条纹图像,实现多个时刻全场速度的测量。所研制的面成像VISAR具有5μm的空间分辨和15m/s的速度分辨能力。用其测量了激光驱动铜膜或铝膜飞片的速度场,给出了多个时刻的全场速度分布,从中可以清晰看出飞片的演化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分幅面成像VISAR技术可以为激光驱动飞片平面性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有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光学测量 全场速度 面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激光驱动飞片 干涉条纹 分幅面成像
原文传递
同时线成像和分幅面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测速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寿先 雷江波 +5 位作者 陈光华 刘俊 温伟锋 袁树云 彭其先 李泽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0,共6页
研制了一套线面同时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用于激光驱动飞片速度场时空分辨测量。将传统VISAR改为成像干涉结构,用变像管扫描相机和高速光电分幅相机分别记录作为信号载体的梳状干涉条纹,实现靶面一条线上各点速度历史和多个... 研制了一套线面同时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用于激光驱动飞片速度场时空分辨测量。将传统VISAR改为成像干涉结构,用变像管扫描相机和高速光电分幅相机分别记录作为信号载体的梳状干涉条纹,实现靶面一条线上各点速度历史和多个时刻二维靶面上所有点速度的测量。所研制的线面同时成像VISAR具有小于10μm的空间分辨和约15m/s的速度分辨能力,线成像VISAR时间分辨小于50ps,面成像VISAR曝光时间小于5ns。用其测量了激光驱动带约束刀口铝膜飞片的速度场,给出了高时空分辨全场速度分布,从中可以清晰看出飞片的演化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线面同时成像VISAR将是各种飞片产生技术及相应加载手段中全场速度诊断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速度 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激光驱动飞片 干涉条纹 扫描相机 分幅相机
原文传递
激光驱动飞片的线面成像VISAR测速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寿先 彭其先 +5 位作者 雷江波 温伟峰 陈光华 刘俊 袁树云 李泽仁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3,共5页
以激光驱动飞片速度场诊断为例,展示线面同时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技术在超高速碰撞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传统VISAR改为成像干涉结构,用变像管扫描相机和高速光电分幅相机分别记录作为信号载体的梳状干涉条纹随时间的变化,... 以激光驱动飞片速度场诊断为例,展示线面同时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技术在超高速碰撞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传统VISAR改为成像干涉结构,用变像管扫描相机和高速光电分幅相机分别记录作为信号载体的梳状干涉条纹随时间的变化,实现靶面一条线上各点速度历程和多个时刻二维靶面上所有点速度相对分布的测量。所研制的线面同时成像VISAR具有10μm的空间分辨和约15m/s的速度分辨能力。用其测量了激光驱动铝膜飞片的速度场,直观给出飞片的演化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线面同时成像VISAR技术可以为激光驱动飞片、超高速碰撞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有效比对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速度 成像VISAR 激光驱动飞片 干涉条纹 扫描 分幅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会霞 杨昆 +2 位作者 王匀 王霄 周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2-129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成形方法——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微成形技术,结合飞片速度模型和加载压力模型阐述了成形机理,利用10μm厚的铝箔进行了初步成形实验。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成形后的锅箔表面光滑,并且与模具的贴合程度较高,表现出... 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成形方法——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微成形技术,结合飞片速度模型和加载压力模型阐述了成形机理,利用10μm厚的铝箔进行了初步成形实验。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成形后的锅箔表面光滑,并且与模具的贴合程度较高,表现出很好的成形精度。考察了激光能量对铝箔成形深度的影响。通过表面轮廓形貌测量仪检测发现,成形深度受激光能量的影响比较大。在光斑直径为1mm,单脉冲激比能量为25~40mJ时,铝箔成形深度随激光能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加,单脉冲激光能量在45~50 mJ时,铝箔由于破裂成形深度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做成形 激光驱动飞片 金属箔板
原文传递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加载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霄 杨昆 +4 位作者 刘会霞 王匀 李保春 高传玉 周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69-1574,共6页
介绍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方法。采用激光驱动飞片的Gurney模型,计算得出功率密度0.64 GW/cm^2时,10μm厚的铝飞片速度可达到250 m/s,碰撞压力为1.9 GPa,是约束模型下激光诱导压力的3倍左右。表明激光驱动飞片加载的成形能... 介绍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方法。采用激光驱动飞片的Gurney模型,计算得出功率密度0.64 GW/cm^2时,10μm厚的铝飞片速度可达到250 m/s,碰撞压力为1.9 GPa,是约束模型下激光诱导压力的3倍左右。表明激光驱动飞片加载的成形能力显著高于激光直接冲击;采用LS-DYNA软件数值模拟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铝箔微成形过程,发现冲击载荷下飞片应力、速度变化的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机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驱动飞片 加载机制 金属箔板成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霄 杨昆 +3 位作者 刘会霞 王匀 李保春 沈宗宝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探讨了一种利用激光驱动飞片微塑性成形的新技术,介绍了激光驱动飞片代替激光冲击加载的原理和特点,设计并完成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铝箔成形的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成形铝箔的表面质量优异,利用形貌仪测量发现成形深度与激光光斑能... 探讨了一种利用激光驱动飞片微塑性成形的新技术,介绍了激光驱动飞片代替激光冲击加载的原理和特点,设计并完成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铝箔成形的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成形铝箔的表面质量优异,利用形貌仪测量发现成形深度与激光光斑能量分布一致,通过实验得到了激光能量与成形深度的关系。采用适合高压高应变率的Johnson-Cook模型,利用LS-DYNA软件模拟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铝箔微成形,模拟结果能够比较好地解释试验现象,证实了数值模型的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激光驱动飞片 数值模拟 金属箔板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会霞 杨昆 +4 位作者 王霄 王匀 李保春 高传玉 周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5-869,共5页
分析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机理,结合激光驱动飞片模型和高速碰撞动力学理论,得到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时工件的应变率高达10^6~10^7S^-1,并给出了飞片加载的速度范围。从冲击温升、相变、位错密度等方面阐述了... 分析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机理,结合激光驱动飞片模型和高速碰撞动力学理论,得到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时工件的应变率高达10^6~10^7S^-1,并给出了飞片加载的速度范围。从冲击温升、相变、位错密度等方面阐述了高压高应变率下成形的特点,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技术能够提高金属箔板的成形能力,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实现了10μm厚铝箔的激光驱动飞片加载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激光驱动飞片 应变率 金属箔板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软模微弯曲成形方法
8
作者 张迪 王霄 +4 位作者 顾春兴 沈宗宝 杜道忠 马友娟 刘会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274-280,共7页
为了研究激光驱动飞片加载软模微弯曲成形,提出的激光驱动飞片加载软模微弯曲成形方法是在脉冲激光冲击波压力下,利用软模作为柔性冲头作用于金属箔板使工件成形。实验中使用Innolas Gmbit公司生产的Spitlight 2000 THG脉冲激光器作... 为了研究激光驱动飞片加载软模微弯曲成形,提出的激光驱动飞片加载软模微弯曲成形方法是在脉冲激光冲击波压力下,利用软模作为柔性冲头作用于金属箔板使工件成形。实验中使用Innolas Gmbit公司生产的Spitlight 2000 THG脉冲激光器作为激光源,聚氨酯橡胶薄膜作为软模,采用德国LPKF-ProtoMat-C60型雕刻机在印刷电路板上加工出深度为115 μm的U型槽模具特征,在厚度为30 μm的铜箔板上冲击成形U型凹槽。对工艺参数(激光能量、软模厚度)对成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及对采用飞片和软模组合作用于工件与采用飞片直接作用于工件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飞片和软模作用于工件能够增大工件的最大成形深度,而且能够提高该技术的成形能力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微弯曲成形 软模 激光驱动飞片 金属箔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