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ddy-Permitting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Its Preliminary Evaluation 被引量:71
1
作者 刘海龙 张学洪 +2 位作者 李薇 俞永强 宇如聪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5-690,共16页
An eddy-permitting, quasi-global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LICOM (LASG/IAP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 An eddy-permitting, quasi-global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LICOM (LASG/IAP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with a uniform grid of 0.5? × 0.5? is established. Forced by wind stresses from Hellerman and Rosenstain (1983), a 40-yr integration is conducted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being restored to the Levitus 94 datase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nual mean climatology of the LICOM control run shows that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can be well reproduce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ICOM control run and a parallel integration of L30T63, which has the same framework but a coarse resolution, is also made to con?rm the impact of resolution 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On account of the reduction of horizontal viscosity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LICOM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not only the intensity of the large scale circulations, but also the magnitude and structure of 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and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 grid size, the pathway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ow (ITF) is better represented in LICOM than in L30T63. The transport of ITF in LICOM is more convergent in the upper layer. As a consequence, the Indian Ocean tends to get warmer in LICOM. The poleward heat transports for both the global and individual basins are also signi?cantly improved in LICOM. A decompose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ransport due to the barotropic gyre, which primarily stands for the barotropic e?ect of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king the di?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permitting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large-scale circulation
下载PDF
“雅安天漏”研究 Ⅰ:天气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彭贵康 柴复新 +1 位作者 曾庆存 宇如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地形条件所致,降水特多,夏季暴雨频繁,历来素有“天漏”之称。本文基于大量的“雅安天漏”(区域暴雨)个例资料,从气候、大尺度环流、物理量合成、地形作用和中尺度系统等方...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地形条件所致,降水特多,夏季暴雨频繁,历来素有“天漏”之称。本文基于大量的“雅安天漏”(区域暴雨)个例资料,从气候、大尺度环流、物理量合成、地形作用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无漏”是在青藏高原东坡特定的地形作用下产生的特殊降水现象,其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点,“夜雨”显著,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物理量结构等方面,都有异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的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 天气分析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影响因素与提升模式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黄福华 蒋雪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9,共10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追踪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消费者以及相关专家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点,文章从物流规模、物流损耗、物流费用和物流滞销四个方面构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生鲜农产品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追踪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消费者以及相关专家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点,文章从物流规模、物流损耗、物流费用和物流滞销四个方面构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生鲜农产品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售价、运输综合费用、仓储综合费用、订单响应时间、销售量、总批量、滞销量及损耗量,但生鲜农产品各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通过系统把握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规模化定制、共同物流及流通方式变革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模式。最后,从政府规制、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效率 规模化定制 共同物流 流通方式变革 灰色关联模型
下载PDF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房静 彭骏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采用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200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20... 采用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200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两种雨型是西少东多、东西部一致偏少。(2)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是盆西多雨年的环流背景。(3)乌拉尔山、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地区的高脊偏强,贝加尔湖一线以南直到盆东附近地区上空为槽区,东亚中高纬地区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是盆东多雨年的环流背景。(4)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显著不同,是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盆地 夏季降水 年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雁 丁一汇 马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重点分析了 1999年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集中期大尺度环流特征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认为该期间发生的持续性暴雨是在一种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1)副高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西进、滞留、东撤.这一特征... 重点分析了 1999年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集中期大尺度环流特征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认为该期间发生的持续性暴雨是在一种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1)副高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西进、滞留、东撤.这一特征与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副高活动直接影响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路径及降水强度;(2)华北高压坝的建立有利于切变线北侧维持偏东风气流,对锋区的稳定起重要作用;(3)高原南侧生成的低涡在沿切变线东移过程中逐渐加强,使梅雨锋中的对流活动加剧,降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大尺度环流 长江中下游地区 降水强度 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路径
下载PDF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Summer and its Influence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辉 孙淑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21-933,共13页
Using the relative vorticity averaged over a certain area, a new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s proposed to avoi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heights i... Using the relative vorticity averaged over a certain area, a new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s proposed to avoi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heights in the previous indices based on geopotential height. The years of extreme westward and eastward extension of SH using the new index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defined by height index. There exist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large-scale circulation between the eastward and westward extension of SH under the new definition,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the circulation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but also the flow in the lower latitudes. It seems that when the SH extends far to the east (west), the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tronger (weaker) and established earlier (later). In addition, there exists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H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A remark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area appear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ndicating that when the SH extends westward (eastward), the precipitation in that region increases (decreas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gion is found in South China, showing the decrease of rainfall when the SH extends westwar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infall is heavier when the SH retreats eastward. However, the anomalous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H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The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index of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H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China shows that a large area of positive values, higher than 0.6 in the center, covers the whole of North China, even extending eastward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 Islands when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o do the correlation calculation. This means that when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H withdraws eastward in summer, the temperature over North China is higher. On the other hand, when it moves westward, the temperature there is lower. This coul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the 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large-scale circulation RAINFALL TEMPERATURE
下载PDF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类型与中国汛期大尺度旱涝的分布 被引量:38
7
作者 赵俊虎 封国林 +2 位作者 杨杰 支蓉 王启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31,共11页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和脊线指数的距平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出南北两条雨带;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正常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多;上述3种情况下西伸脊点越偏西,降水范围越大。此外,通过计算1951—2010年各年夏季降水实况与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属年份夏季降水合成的距平相关系数,发现同一类型下各年夏季降水与其合成分布总体相似,说明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中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此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9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距平分别进行合成,对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脊线 西伸脊点 汛期降水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1981-2000年四川夏季暴雨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栋 顾雷 蒋兴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利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1981—2000年逐日降雨量资料和ECMWF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近20 a发生在四川夏季的22次典型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夏季暴雨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轴向分布性和区域移动性特征。西伸的西太... 利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1981—2000年逐日降雨量资料和ECMWF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近20 a发生在四川夏季的22次典型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夏季暴雨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轴向分布性和区域移动性特征。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上东进的伊朗高压及高原东部的弱高压、活跃的孟加拉低压和影响四川北部的中高纬长波分裂的低压槽共同作用形成了四川暴雨发生阶段的特殊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有利于西南支孟加拉湾水汽和南海水汽输送在四川盆地形成低层辐合,同时在高层形成西南—东北的轴向急流辐合带,水汽输送散度负的大值区即为暴雨发生的主要落区。此外,四川北部在两高压相夹下,有利于高纬度大尺度的两高一脊环流调整产生的弱槽携带冷空气影响四川盆地,形成高层弱冷干与低层强暖湿的强垂直对流不稳定。对比40 a四川夏季平均环流可知,导致四川夏季暴雨发生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极为显著,具体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到110°E附近,青藏高原西侧伊朗高压偏北、青藏高原高层南压高压偏东,而高原低层有弱高压,四川北部冷槽显著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尺度环流 合成分析 “鞍”型背景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itudinal Mov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辉 孙淑清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China rainfall data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of NOAA from 1951-2000, the features of the anomalous longitudinal po...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China rainfall data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of NOAA from 1951-2000, the features of the anomalous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SHWP) in 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and associated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are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WP and SST and the eastern Asian winter monsoon is also investigated. Associated with the anomalous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HWP in 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the flow patterns in both the middle and lower latitudes are different.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greatly influence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When the SHWP is in a west position (WP), the South China quasi-stationary front is stronger with more abundant precipitation there. However, when the SHWP is in an east position (EP), a weaker front appears with a shortage of precipitation there. There exists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SHWP and SST in the tropical regio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can be found both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and the Indian Ocean. This means that the higher (lower) SST there corresponds to a west (east) position of SHWP. This close relationship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preceding autumn and winter.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ppears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acific and lar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also occur in the preceding autumn and winter. A stronger eastern Asian winter monsoon will give rise to cooler SSTs in the Kuroshio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s and it corresponds to negative SST anomaly (SSTA)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and positive SST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winter and the following spring. The whole tropical SSTA pattern, that is, positive (negative) SSTA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and negative (positive) SST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s favorable to the WP (EP) of SH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Sea Sur- face Temperature (SST)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下载PDF
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的罕见暴风雪过程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蔡丽娜 隋迎玖 +3 位作者 刘大庆 王爽 刘伟 王天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3-700,共8页
冬季温带气旋强烈的发展会带来大范围严重的暴风雪天气。针对2007年3月3—5日一次气旋爆发性发展所造成的暴雪、大风和低能见度给辽宁省的交通,特别是航空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旋移动路径和强度、水汽条件、冷暖空气活... 冬季温带气旋强烈的发展会带来大范围严重的暴风雪天气。针对2007年3月3—5日一次气旋爆发性发展所造成的暴雪、大风和低能见度给辽宁省的交通,特别是航空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旋移动路径和强度、水汽条件、冷暖空气活动及多种物理量场,对这次气旋的强烈发展及其相关联的垂直环流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的强斜压性和其所伴随的冷、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平流层高位势涡度的下传促进了气旋的强烈发展;气旋中心附近最强的上升运动区基本上是上下垂直的;高、低空急流及相关的高、低空散度场和垂直运动构成了气旋所伴随的强大次级环流;沈阳地区强暴风雪的产生与气旋的强烈发展、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及气旋内部垂直运动的强弱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爆发性气旋 大尺度环流 物理诊断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黎娟 罗玲 +1 位作者 张兴强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5,共9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根据特定区域涡度值,定义描述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的指标,并利用该指标研究了6月副高东西位置变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指标不仅避免了由于高度的逐年升高而引起的副高逐年西进的年代际变化,而且能很好地反...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根据特定区域涡度值,定义描述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的指标,并利用该指标研究了6月副高东西位置变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指标不仅避免了由于高度的逐年升高而引起的副高逐年西进的年代际变化,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大尺度环流场的特征;副高偏西年,赤道西风减弱,越赤道气流减弱,南海夏季风偏弱,江南和华南地区南风增强,其东侧负涡度发展,引导副高西伸,长江流域被副高北侧异常西南风控制,有利于雨带在此维持,降水偏多易涝。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变化的周期分析表明,6月副高西伸指数最强的周期信号为2、4、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东西位置 大尺度环流 降水
下载PDF
2021年7月河南极端暴雨过程概况及多尺度特征初探 被引量:22
12
作者 梁旭东 夏茹娣 +17 位作者 宝兴华 张霞 王新敏 苏爱芳 符娇兰 李浩然 吴翀 于淼 胡皓 杨俊 刘璐 徐洪雄 祝从文 刘伯奇 胡宁 王晓芳 陈国民 陈丽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7-1011,共15页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气象观测站最大6日累积降水量为1122.6 mm(鹤壁市),最大小时雨强高达201.9 mm(郑州市),突破了中国内陆小时雨强历史纪录.利用气象雨量站、探空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气象观测站最大6日累积降水量为1122.6 mm(鹤壁市),最大小时雨强高达201.9 mm(郑州市),突破了中国内陆小时雨强历史纪录.利用气象雨量站、探空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极端暴雨概况和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西南季风将南海的水汽向西北太平洋输送并经由热带气旋“烟花”向北抽吸,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经“烟花”北部的偏东低空急流和异常偏北偏强的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东南气流向河南输送;这条异常的东进河南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接力水汽输送通道导致河南可降水量正异常.(2)对流层高层,河南位于短波槽前辐散区;对流层低层,河南及附近为低涡或倒槽影响,这些均有利于低层大气的辐合和上升.此外,伏牛和太行等山脉对水汽的汇聚和对低层偏东或东南气流的抬升有作用.(3)副热带高压和异常偏强的大陆高压连成“高压坝”,阻碍了中高纬度冷空气南下,郑州极端暴雨发生在暖湿层深厚的环境场中,降水系统呈现低质心热带型雷达回波特征.在郑州降水最为集中的2日内,新生对流不断从东南、南或西南方向并入团状的对流主体,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河南 大尺度环流 中尺度对流 热带气旋
原文传递
川渝盆地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权亮 倪长健 万文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7-594,共8页
利用川渝盆地18个观测站1955—2008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 OLR资料,分析了川渝盆地东、西部多雨年和少雨年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 利用川渝盆地18个观测站1955—2008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 OLR资料,分析了川渝盆地东、西部多雨年和少雨年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区域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且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周期也有一定的差异。(2)在川渝盆地西部多雨年,500 hPa高度上北半球欧亚地区两脊一槽型环流发展,孟加拉湾的低气压有利于水汽从西南方向输送到我国,同时南亚高压西部增强,使得川渝盆地西部和我国河套地区降水偏多。而在川渝盆地东部多雨年,东亚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有利于我国东部冷空气南下,配合副热带高压西伸,南亚高压东部减弱,我国中部地区和川渝盆地东部降水偏多。(3)前期春季OLR场特征对后期夏季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的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川渝盆地西部多雨年,印度洋到孟加拉湾整个地区前期春季OLR减小,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有利于水汽输送到川渝盆地西部地区。而川渝盆地东部多雨年,从南海向我国的水汽输送增强,盆地东部地区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盆地 夏季降水 大尺度环流 OLR
下载PDF
辽宁初夏降水大尺度环流影响因子及2012年初夏异常多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辑 房一禾 +1 位作者 李菲 胡春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4-1122,共9页
利用辽宁省50站1961—2012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初夏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引起2012年辽宁初夏降水异常偏多的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对流层不同高度... 利用辽宁省50站1961—2012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初夏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引起2012年辽宁初夏降水异常偏多的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对流层不同高度上大尺度环流系统相互配合是造成辽宁初夏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2012年辽宁初夏的4次主要降水过程对应的环流形势基本相同,200 hPa高空急流在东北以西上空出现气旋式分支现象;500 hPa上亚洲中纬地区受两槽两脊控制,东北地区上空是槽区,对应明显的位势高度负距平;850 hPa风场和整层水汽通量场上,东北地区上空均为气旋式环流;多雨年200 hPa高空急流出现分支现象,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偏强;500 hPa亚洲中纬地区受两脊一槽控制,东北地区上空是槽区,对应位势高度负距平;850 hPa风场在东北地区上空表现为气旋式环流。这表明东北地区上空对流层从低到高,都受一个深厚的低值系统控制;各层环流情况均表明:东北冷涡这一深厚的冷性涡旋系统是2012年辽宁初夏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初夏降水 大尺度环流 东北冷涡
下载PDF
海南岛秋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冯文 周玲丽 +1 位作者 肖潺 符式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海南岛18个市县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0年海南岛秋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汛期降水分布形态与华南其他各区存在差异性,双峰结构不明显,随...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海南岛18个市县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0年海南岛秋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汛期降水分布形态与华南其他各区存在差异性,双峰结构不明显,随着暴雨级别的提高,暴雨日分布形态的单峰现象愈加显著,峰值出现在秋汛期内。秋汛期降水在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尤其是10月上半月内,不同级别的降水逐候分布均出现了急剧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降水高值区出现在海南岛中-东部,整体均呈一致的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态势。9月中旬后,华南至南海北部地区处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尺度冷暖系统交汇激烈,高低空天气系统的有利配置导致区域性强降水频频出现在这一时期。其中,南海北部低空风场的走向和风速的差异,及南亚高压的位置变化是10月上半月内降水出现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低空偏东强风带在南海北部的出现和逐候加强是秋汛期内最显著的环流特征。多个极端降水个例的环流分析也显示,强劲的低空急流是秋汛期特大暴雨的天气学特征中最显著的强信号,急流的存在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入和辐合抬升条件,是触发秋汛期极端降水的关键原因。秋汛期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通量值随季节的推进经历了偏南单中心-南北双中心-偏北单中心的演变。输送水汽的气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支流,澳大利亚-印尼一带的偏南越赤道气流,大陆冷高压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特大暴雨发生期间,南亚高压的主体多位于南海北部,相对气候平均态而言,东亚西风槽偏强,副高偏北偏强,偏东低空急流强劲,造成暴雨增幅的水汽主要来自大陆冷高压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秋汛期 降水 大尺度环流 偏东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卢秋珍 胡邦辉 +2 位作者 王学忠 苏宏琛 张惠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 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台风 频数 年代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因子
下载PDF
黑河流域降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海燕 王可丽 +1 位作者 江灏 于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归纳总结了黑河流域降水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两个方面.在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整个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上游祁连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已有不少工作;在降水影响因子研究方面... 归纳总结了黑河流域降水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两个方面.在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整个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上游祁连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已有不少工作;在降水影响因子研究方面,对上游祁连山区地形与降水的关系研究在逐步开展;水分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流域降水的关系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流域的气候特征、降水分布情况及降水的地形影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全面、深入地研究黑河流域降水机理奠定了基础,但仍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地研究:1)与大尺度环流系统变化有关的水汽来源及输送对黑河流域降水的影响;2)与地形有关的局地因子对黑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降水 气候变化 局地影响因子 大尺度环流 地形
下载PDF
盛夏川渝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卜庆雷 彭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0-627,共8页
基于我国160个测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盛夏川渝盆地(下称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1951-2007年该盆地西部盛夏降水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而盆地东部有弱的增加趋势。盆地盛夏最... 基于我国160个测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盛夏川渝盆地(下称盆地)东、西部旱涝并存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1951-2007年该盆地西部盛夏降水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而盆地东部有弱的增加趋势。盆地盛夏最主要的雨型是西少东多型、东西部一致偏少型,东西部一致偏多型出现频率最低。盆地西涝东旱年7~8月,长江中下游降水显著偏少,华南、河套和华北降水显著偏多;盆地西旱东涝年7~8月,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降水显著偏多,华南、河套和华北的降水明显偏少。盆地西涝东旱年7~8月,高层南亚高压整体偏强偏北,在盆地东部、江淮、黄海、日本海一线显著加强、且东伸;中层乌拉尔山附近的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高压脊组成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偏北,盆地西部通常位于西太副高西北边缘附近,盆地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则往往受西太副高主体的控制。盆地西旱东涝年7~8月,高层南亚高压总体偏弱偏南,在青藏高原东侧我国江淮、日本海、黄海一线明显减弱西缩;中层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西太副高偏南,盆地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位于西太副高北侧、西北侧边缘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盆地 盛夏旱涝 大尺度环流 西太副高
下载PDF
辽宁盛夏降水大尺度环流及2010年降水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辑 李菲 +1 位作者 胡春丽 林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6-1085,共10页
利用1961 2010年辽宁省5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盛夏辽宁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物理诊断分析,并对2010年盛夏主汛期辽宁降水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强... 利用1961 2010年辽宁省5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盛夏辽宁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物理诊断分析,并对2010年盛夏主汛期辽宁降水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北抬以及低空偏南急流带来的水汽和动力抬升作用,是造成2010年盛夏降水异常偏多的大尺度环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降水异常 大尺度环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7-9月登陆华南台风气候变化特征及大尺度环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才 罗小莉 +2 位作者 张成扬 肖志祥 孙红梅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1期1-6,10,共7页
采用1949-2015年上海台风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大气环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积雪等资料,对7-9月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TC(不含热带低压)和台风TY(含台风及台风以上的热带气旋)的气候变... 采用1949-2015年上海台风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大气环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积雪等资料,对7-9月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TC(不含热带低压)和台风TY(含台风及台风以上的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7-9月登陆华南TC及TY频数均有微弱的上升趋势,且年际变化显著,但TC和TY年际变化和准十年波动变化并不总是一致,尤其是近10a来登陆华南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加的趋势。7-9月登陆华南的TC占登陆中国的一半以上,并且有约3/4是来自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从登陆华南TC的区间分布特征来看,以中路最多,西路次之,东路最少。亚洲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西,登陆华南TY偏多,反之亦然。TC偏多(少)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偏强偏东)。TC偏多年110oE以东引导气流出现的反气旋式和气旋式环流对较TC偏少年偏西,反气旋环流南部的东风异常一直延伸到华南地区东部,这样的东风引导气流异常有利于引导热带气旋登陆华南。另外,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积雪偏多、华南气温偏高及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的情况下也均有利于台风登陆华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华南 台风 气候变化 大尺度环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