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NSE、SOD、NO、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宏侠 付铁娟 +1 位作者 白信花 张淑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ET(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 3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 0例,常规治疗组2 3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第7天、第14天...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ET(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 3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 0例,常规治疗组2 3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第7天、第14天、第30天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第30天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第7天、第14天检测NSE的浓度,SOD的活力,NO、ET的含量。结果 两组NIHSS评分第14天、30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5 )。Barthel指数比较第30天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治疗组NSE浓度下降,SOD活力升高,NO、含量降低(P<0 .0 5 )。治疗组第14天ET含量降低(P<0 .0 5 )。两组治疗后呼吸、脉搏、血钾等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促进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NSE ET Barthel指数评分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NIHSS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恢复 治疗组 血浆内皮素 SOD活力 亚低温治疗 无不良反应 改善预后 对照组 含量 治疗后 面积 浓度
下载PDF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爱国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索造成外伤性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最佳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不同治疗分组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增容扩血管组和普通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因... 目的探索造成外伤性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最佳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不同治疗分组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增容扩血管组和普通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增容组脑梗塞发生率低于限液组,非手术组脑梗塞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发生后超早期给予干预治疗效果好。结论早期限制液体的入量、高颅压、低灌注及血管牵拉损伤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面积脑梗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德 黄志红 +3 位作者 陆敏丽 梁仔 曹传越 张彩华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51-152,1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初期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15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初期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15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0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1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临床诊断此病并利于患者尽快接受救治,对保障其疗效、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塞 多层螺旋CT 临床诊断效果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金属基质蛋白酶的影响及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孟云 朱言亮 《中国医药》 2015年第9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的影响及其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大面积老年脑梗死患者1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的影响及其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大面积老年脑梗死患者1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40滴/min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1、28 d和3个月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检测血清MMP-1、MMP-2和MMP-9水平,于治疗后28 d和3个月评估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两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收缩峰流速比值均无明显改变,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7、14、21、28 d和3个月大脑中动脉Vm[对照组:(27±10)、(28±13)、(30±13)、(35±12)、(36±9) cm/s比(24±8)cm/s,观察组:(27±5)、(35 ±8)、(39±l1)、(45±10)、(46 ±9) cm/s比(24±7)cm/s]和颈内动脉末端Vm[对照组:(40±13)、(41±8)、(43±13)、(44±13)、(45±10) cm/s比(35±l4)cm/s,观察组:(41±10)、(45±9)、(49±14)、(54±l2)、(55±9) cm/s比(34±8)cm/s]、治疗后14、21、28 d和3个月平均血流量(Qm)[对照组:(6.8±2.3)、(7.2±2.1)、(7.6±2.4)、(8.0±1.7)ml/min比(6.2±1.8) ml/min,观察组:(7.6±2.4)、(8.1±1.2)、(8.8±1.4)、(9.0±1.2) ml/min比(6.5±1.3) ml/min]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14 d起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 d、21 d、28 d和3个月脉动指数(PI)明显改善(1.41 ±0.27、1.21±0.44、1.11±0.21、1.03 ±0.17、1.10±0.21比1.75 ±0.36,均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大面积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金属基质蛋白酶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强 孙鑫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794-796,817,共4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10月在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按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制定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另加安宫牛黄丸治...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10月在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按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制定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另加安宫牛黄丸治疗。2组疗程为28 d。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后14 d、28 d,观察并比较2组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观察并比较2组血清NSE(神经元烯醇化酶)及S-100b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 d,2组的GCS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28 d,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SE及S-100b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改善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意识状况,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损害,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大面积脑梗死 安宫牛黄丸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春梅 陈兴财 +1 位作者 陶建青 颜玮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1-253,258,共4页
目的探讨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生存组88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1、脂联素水平及代谢参数,并对各... 目的探讨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生存组88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1、脂联素水平及代谢参数,并对各变量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血浆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均<0. 05)。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HbA1c、hs-CRP、HOMA-IR呈负相关(P均<0. 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 <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HbA1c、脂联素是血清网膜素-1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APACHEⅡ评分、网膜素-1、hs-CRP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网膜素-1的表达可能受到糖脂代谢和疾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素-1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营养护理在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
7
作者 王颖 付红 +1 位作者 李慧 林舒畅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 ... 目的:探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 h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48 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各组康复指标、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食、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LB、PA、TF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2周各指标均提高,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加速患者的康复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大面积脑梗死 康复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OD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敏 何文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1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1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NSE浓度和SOD活力。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NSE浓度降,SOD活力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脉搏、血钾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大面积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疗效探讨
9
作者 王开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20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早期通过营养泵强化营养治疗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治疗组(强化营养组)30例和...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早期通过营养泵强化营养治疗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治疗组(强化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自制匀浆膳组)30例。比较入院时及2周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强化营养治疗组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通过营养泵强化肠内营养治疗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优化血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面积脑梗死 营养泵 强化肠内营养 感染性并发症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脱水治疗疗效评价
10
作者 李军 《大医生》 2020年第16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评估将脱水治疗措施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 目的分析评估将脱水治疗措施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以及脱水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前后水电解质改善情况、肾功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前,对比两组患者水电解质改善情况、肾功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水电解质等相关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功能水平等相关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脱水治疗措施具有确切效果,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脱水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疏肝解郁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姜守军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16例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16例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评分,治疗1个月、3个月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anadian neurological function rating scale,CNS)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 38%,对照组为74. 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C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结论:疏肝解郁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后患者抑郁治疗效果,有助于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抑郁症 疏肝解郁汤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晶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3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两组围术期均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颅内压水平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急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配合精细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GOS分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并发症 GOS分级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及早期诊疗策略(附25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金让 尚增强 +4 位作者 胡如 武春辉 李涛 郭兴 董海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1期27-29,共3页
归纳2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案的受伤机制、就诊时间、血肿类型、年龄等因素,统计分析影响较大的高危因素,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寻求早期诊治策略,使患者能于有效治疗"时间窗"内得到诊治。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颖 梁立志 +3 位作者 潘笛笛 程哲 束汉生 胡元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21-04收治的5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21-04收治的5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2018-01—2019-09患者行手术治疗者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2019-09以来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基础疾病、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年龄、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梗死面积大小、入院时是否静脉溶栓、术前是否脑疝、是否机械取栓等是否影响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脑疝、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C)、房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糖尿病、年龄是预后不佳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手术方式治疗后的生存率及有效率较后者明显增加。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后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预防脑疝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间接血运重建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疗效及对VCAM-1、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勇 郑慧军 +1 位作者 刘彪 谢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1394-1397,1402,共5页
目的观察醒神活血通腑方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患... 目的观察醒神活血通腑方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血压、抗凝剂、血糖管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常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昏迷的疗效以及VCAM-1、IL-10、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59.5%(25/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CAM-1、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VCAM-1、IL-10、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神活血通腑方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昏迷 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6
作者 唐国文 曾盛 林世泳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4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痊愈及显著进步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依达...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4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痊愈及显著进步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塞 依达拉奉 吡拉西坦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17
作者 宋英 孙智宏 +1 位作者 韩光 赵保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谢启约 耿俊山 +3 位作者 谢佳固 李红伟 侯庆宇 王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4期8-10,23,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47例,入选患者均在发病内12小时入院,且进行急诊头CT平扫检查,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进行头部CT平扫和增...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47例,入选患者均在发病内12小时入院,且进行急诊头CT平扫检查,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进行头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并在入院7d后再次进行头部CT平扫检查,观察和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和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陈旧性脑梗死病灶,12例患者出现局灶性改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发病24-48h对患者再次进行头CT平扫检查结果发现,47例患者均存在大面积脑梗死,其中2例发现出血转化,剩余的45例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其中11例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加强。针对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在1周内复查头CT平扫发现15例出血性转化,其中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患者占绝对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增强CT扫描造影剂外渗在复查CT梗死灶内均出现高密度改变。全部病例中发现出血转化17例(36.17%),其中经增强CT扫描可预测的出血性转化11例,预测准确度73.3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发作时早期应用头CT平扫基础上的增强CT扫描检查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脑出血转化,有助于快速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增强CT扫描 出血转化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詹霞 蒋东晓 +1 位作者 孙新虎 周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续使用21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连续使用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5%、9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1 d后,两组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P-PL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血浆LP-PLA2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丁苯酞软胶囊 大面积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原文传递
不同阶段大面积脑梗死头颅CT、MRI检查影像学征象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文 张建军 +1 位作者 潘宁 郭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22-23,34,共3页
目的分析头颅CT、MRI检查不同阶段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征象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查影像学结果。结果头颅CT、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73.61%... 目的分析头颅CT、MRI检查不同阶段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征象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查影像学结果。结果头颅CT、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73.61%、95.83%。MRI检查的检出率显著优于头颅CT检查(P<0.05)。头颅CT检查急性期可见病灶区密度降低,呈大片状稍低密度影,皮髓质密度无改变,边界不清晰;14例可见病灶区脑池、脑沟消失及脑组织水肿等占位效应。亚急性期患者脑组织水肿缩小,占位效应明显变弱,病灶边界清晰,呈低密度;慢性期CT示低密度影空腔,其范围较前两期缩小,且边界清晰。MRI检查急性期示T_(1)WI、T_(2)WI呈低、高信号,FLAIR序列上可见大片状及条片状稍高信号影或片状等信号影。亚急性期T_(1)WI序列呈稍高信号,T_(2)WI序列呈高信号,且信号均匀。慢性期T_(1)WI、T_(2)WI也分别呈低信号、高信号。结论头颅CT与MRI均可有效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MRI检出率优于CT,更能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CT MRI 影像学征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