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控论”再认识——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籍中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烃源作为成藏的首要条件,没有陆相、海相之分,没有地域之别,也没有油藏、气藏的不同。在海相过成熟碳酸盐岩干气区由油系烃源层、煤系烃源层形成的烃源,制约着气藏的形成与展布。其成藏模式除自源型外,更多的是异源型(多为自下而上生运... 烃源作为成藏的首要条件,没有陆相、海相之分,没有地域之别,也没有油藏、气藏的不同。在海相过成熟碳酸盐岩干气区由油系烃源层、煤系烃源层形成的烃源,制约着气藏的形成与展布。其成藏模式除自源型外,更多的是异源型(多为自下而上生运聚成藏)或混源型,在纵向上跨度大且往往具多次成藏史。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勘探经验证实,在天然气上升为主要勘探对象的地层,只有气源量大于散失量才可能成藏,所以,成藏不仅要有丰富的烃源潜量,而且要有高烃潜量值(QHGG),其值一般为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一中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地质勘探 海相地层 油气藏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之钧(著) 本刊编辑部(译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88,共4页
根据中国15个含油气盆地的100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指出,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气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 根据中国15个含油气盆地的100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指出,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气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生烃岩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国北方的侏罗系和石炭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气层,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是中国主要的生油层;大中型气田的储集层主要为陆源层(中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其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体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为裂缝型、风化壳型;油气藏盖层主要为均质泥岩;油气成藏期较晚,绝大多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于新生代,在早古生代地层中仍有相当储量的油气田未被发现。中国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大多数盆地的油气处于开发的早中期,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中型油气田 结构 分布规律 盆地类型 生烃岩 储集层 盖层
下载PDF
我国大中型气田主要气藏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小平 吴欣松 +2 位作者 王志章 熊琦华 杨晓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在深入剖析影响气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及动态参数的基础上 ,确立了气藏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川渝、长庆、塔里木、青海及南海西部五大气区的大中型气藏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型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 ,碎屑岩储层储量多于碳酸盐... 在深入剖析影响气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及动态参数的基础上 ,确立了气藏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川渝、长庆、塔里木、青海及南海西部五大气区的大中型气藏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型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 ,碎屑岩储层储量多于碳酸盐岩储层储量 ,储渗空间以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 ,以不活跃水驱气藏 (Ⅰc类 )和无水弹性气驱气藏 (Ⅱ类 )为主 ,干气气藏储量明显多于凝析气藏和湿气气藏储量 ,气藏压力以正常压力为主 ,未开发和试采气田储量占相当大比例 ,大型和特大型气藏储量具有一定规模 ,中渗中产级别以上气田数量及储量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气藏分类角度来看 ,我国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中型气田 气藏类型 分类 分布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inspiration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glutenite-rich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Sea:An example from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in Huizhou 26 sub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
4
作者 XU Changgui GAO Yangdong +4 位作者 LIU Jun PENG Guangrong LIU Pei XIONG Wanlin SONG Pengl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Huizhou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the geochemical indexes of source rocks were measured,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rphology was restored,the rocks and ...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Huizhou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the geochemical indexes of source rocks were measured,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rphology was restored,the rocks and minerals were characterized microscopically,the measured trap seal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the biomarker compounds of crude oil were extracted,the genesis of condensate gas was identified,and 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were examined.On this basis,the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in the Huizhou 26 subsag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the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high-quality conglomerate reservoirs,the trapping effectiveness of faults,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an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large-and medium-sized glutenite-rich oil and gas fields.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four aspects.First,the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in the Huizhou 26 subsag develops extensive and thick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 subfacies,which have typical hydrocarbon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great oil gener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huge gas expulsion in the late stage",providing a sufficient material basi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Enping Formation.Second,under the joint control of the steep slope zone and transition zone of the fault within the sag,the large-scale near-source glutenite reservoir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with the development scale dominated hierarchically by three factors(favorable facies zone,particle component,and microfracture).The(subaqueous)distributary channels near the fault system,with equal grains,a low mud content(<5%),and a high content of feldspar composition,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spot reservoirs.Third,the strike-slip pressurization trap covered by stable lake flooding mudston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oil and gas preservation,and the NE and nearly EW faults obliquely to the principal stress have the 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uizhou Sag Huizhou 26 subsag PALEOGENE Enping Formation GLUTENITE large-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
下载PDF
大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中期前兆异常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朝明 丁守英 +1 位作者 余华扬 张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通过研究安徽省五河井水位、沪江井井压和流量的观测资料 ,笔者发现了大震前远场中期异常的证据。菲律宾 8.0级地震 ( 1 990年 7月 1 6日 )前 ,五河井 (Δ =2 0 33km)水位的 M2 波的振幅比α和相位差 Δθ ,均有近 1 7个月的低值异常 ;... 通过研究安徽省五河井水位、沪江井井压和流量的观测资料 ,笔者发现了大震前远场中期异常的证据。菲律宾 8.0级地震 ( 1 990年 7月 1 6日 )前 ,五河井 (Δ =2 0 33km)水位的 M2 波的振幅比α和相位差 Δθ ,均有近 1 7个月的低值异常 ;庐江井 (Δ =1 80 0 km)井压和流量均存在近 36个月的低值异常。台湾海峡 7.3级地震 ( 1 994年 9月 1 6日 )前 ,五河井 (Δ =1 1 2 1 km)水位 M2 波α和 Δθ以及庐江井 (Δ =930 km)井压和流量分别有 35~ 36个月低值异常。地震发生时 ,上述低值异常均出现显著的恢复和回跳、同震异常变化。震后 ,所有异常保持高值和正常年变化。从 1 986年 1 2月至 1 997年 6月 ,二井观测资料仅在二次大震前出现同态、同步、同震的异常变化。事实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震 地下流体 中期前照 远场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区带优选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宪斌 张静华 +1 位作者 金惠 袁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 ,5个主要富气盆地的资源探明率只有 9.3 % ,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中西部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有 7种富集成藏模式 ,其中冲断挤压作用是天然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研究分析了前陆盆地各二级构造带大中...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 ,5个主要富气盆地的资源探明率只有 9.3 % ,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中西部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有 7种富集成藏模式 ,其中冲断挤压作用是天然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研究分析了前陆盆地各二级构造带大中型气田类型及分布特点 ,认为冲断带下盘大型构造圈闭群、前渊斜坡岩性尖灭区带与浅层次生气藏、前缘隆起上的断块圈闭群等是前陆盆地有利的天然气富集区带。依据对前陆盆地地质规律深入研究的结果 ,结合目前天然气勘探实际 ,提出了大中型气田富集区带的优选原则 ,并优选了中西部前陆盆地 5个天然气富集区带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中的克依构造带逆冲断裂下盘的膏盐层下部大型构造圈闭群 ,柴达木盆地北缘冲断带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四川盆地川西北前陆凹陷前渊区带的盐井沟—苏马头—龙泉山侏罗系浅层气 ,川西前缘斜坡带的梓潼斜坡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性尖灭区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排、第三排构造带的第三系、白垩系气藏。图 1参 4(曾宪斌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前陆盆地 天然气勘探 勘探区带 优选 天然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领域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3
7
作者 田立新 施和生 +3 位作者 刘杰 张向涛 刘军 代一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0,共9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作为”的勘探信心,提出“立足富洼、聚焦古近系—古潜山、拓展新领域”的勘探理念;加强研究攻关,提出富油洼陷找气新认识,惠州26洼湖相混合型母质“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具有较大天然气资源潜力;提出环惠州26洼“古近系—古潜山”圈闭群具有“近源强势供烃、立体网状输导”成藏模式,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惠州26-6“古近系—古潜山”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突破证实了高成熟富油洼陷找气新方向,揭开了惠州凹陷“古近系—古潜山”勘探新篇章,极大拓展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古潜山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转型 富油洼陷找气 “古近系—古潜山”新领域突破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洛夫 金之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3,18,共9页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 ,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 (泥盆系除外 )均有烃源岩分布 ,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 ,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 ,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 (泥盆系除外 )均有烃源岩分布 ,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 ,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盆地和晚期的前陆盆地、以及中生代的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烃源岩的分布、地质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差别较大。源岩类型有海相碳酸盐岩、泥岩以及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岩、煤系及碳酸盐岩 ,其中以湖相碎屑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中型油气田 主力烃源岩 分布特征 地质时代 盆地类型 岩性 沉积环境
下载PDF
Natural gas origins of large and medium-scale gas fields in China sedimentary basins 被引量:21
9
作者 ZHANG ShuiChang &ZHU GuangYou Research Center of Research Institutes of PetroChina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13,共13页
China sedimentary basins present abundant natural gas resource thanks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settings.Marine highly-mature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widespread coal-measure strata and low temperature Quaternary sali... China sedimentary basins present abundant natural gas resource thanks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settings.Marine highly-mature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widespread coal-measure strata and low temperature Quaternary saline strata,etc.,indicate the wide foreground of China natural gas resources. Up to now,most of the petroliferous basins have been discovered to have wholesale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from Precambrian,Paleozoic,Mesozoic to Cenozoic in the east,the central,the west and the coast of China.These large and medium-scale gas reservoir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hydrocarbon gas with big dry coefficient,tiny non-hydrocarbon,wide carbon isotope distribution and varying origin types,the hydrocarbon gas includes coal-formed gas,oil-formed gas,biogenic gas and inorganic gas, etc.Coal-formed gas is the main type of China natural gas resources,in particular several explored large-scale gas fields(>100 billion cubic meter)of Kela 2,Sulige and Daniudi,etc.,they all belong to coal-formed gas fields or the gas fields consisting mostly of coal-formed gas.Oil-formed gas is also abundant in China marine basins,for example marine natural gas of Sichuan Basin generated from crude oil cracking gas.Primary and secondary biogenic gas fields were discovered respectively in the Qaidam Basin and Western Slope of Songliao Basin.In addition,inorganic gas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China,in particular the Songliao Basin with abundant carbon dioxide accumulation,indicating that the eastern China present larg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inorganic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ORIGIN SEDIMENTARY BASIN large and medium-scale GAS field
原文传递
南海西部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新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长贵 范彩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5,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南海西部近海盆地勘探难度增大,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未获大的突破。2020年,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创新认识,转向领域勘探,在珠江口盆地西部增压型断裂转换带、涠西南凹陷流一段湖底扇、琼东南深水梅山组海底扇...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南海西部近海盆地勘探难度增大,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未获大的突破。2020年,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创新认识,转向领域勘探,在珠江口盆地西部增压型断裂转换带、涠西南凹陷流一段湖底扇、琼东南深水梅山组海底扇等多个领域获得勘探突破。通过对南海西部近海盆地主要凹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阶段及其分布不均衡性的分析,以及对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分布与生烃强度、构造背景、裂隙(断裂)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南海西部近海仍然具备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广阔前景,提出了必须走领域突破之路,明确了大中型油气田勘探必须围绕六大富烃凹陷展开,天然气勘探要优先突破莺-琼盆地的高强度生气中心-优势汇聚背景-垂向裂隙带三元耦合区,原油勘探必须紧抓珠江口西部和北部湾断陷盆地的大型增压型断裂转换带和具有隆起背景的近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近海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突破 断裂转换带 湖底扇 海底扇
下载PDF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钟锴 朱伟林 +3 位作者 薛永安 周心怀 徐长贵 牛成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差异 浅水三角洲 郯庐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海域盆地
下载PDF
复合型盖层在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讨论复合型盖层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复合型盖层不仅具有较强的毛细管、超压和烃浓度封闭能力,而且具有区域分布的特点,是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保护层。它不仅具有较强的封闭各类大中型气田... 在讨论复合型盖层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复合型盖层不仅具有较强的毛细管、超压和烃浓度封闭能力,而且具有区域分布的特点,是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保护层。它不仅具有较强的封闭各类大中型气田的能力,同时,又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各种相态的气源。因此,复合型盖层的存在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油气田 封闭压力 毛细管 油气形成
下载PDF
我国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杨一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通过统计我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得到,断裂输导是我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定义和求取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 通过统计我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得到,断裂输导是我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定义和求取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据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强弱将它们划分为输导能力强、中等和弱三个等级。通过定义和求取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对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据天然气聚集效率的高低将它们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个等级。通过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与盆地类型和天然气聚集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得到盆地类型不同,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不同。天然气聚集效率不同,所需要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断裂 盆地类型 聚集效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断裂输导条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凤君 姜振学 +1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裂谷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和气藏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及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计算,对天然气输导类型及我国裂谷盆地1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 通过裂谷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和气藏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及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计算,对天然气输导类型及我国裂谷盆地1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随着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增大,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增高,反之则降低;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应大于2.0×10-14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大中型气田 断裂输导 聚集效率
下载PDF
An initial discussion on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n formation of coal-formed large-medium sas fields 被引量:5
15
作者 DAI Jinxing, XIA Xinyu, HONG Feng, ZHAO Lin, SUN Dongmin & SHI Xin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Dai Jinx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5期394-404,共11页
The so-called "large-medium gas field" means a gas field with proven reserves equal to or larger than 100×108 m3. Up to 1997, 23 coal-formed great-medium fields are discovered in China, excluding two in... The so-called "large-medium gas field" means a gas field with proven reserves equal to or larger than 100×108 m3. Up to 1997, 23 coal-formed great-medium fields are discovered in China, excluding two in Taiwan Province. Their proven reserves take 50.9% in total natural gas reserves. Therefore, the coal-formed great-medium gas fiel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natural gas reserves and the study of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re are six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coal-formed large-medium gas fields: ( Ⅰ) The generating center of coal-formed gas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Ⅱ) low potential area; (Ⅲ) late pool-forming period; (Ⅳ) traps related to the paleo-uplifits in coal-formed gas area; (Ⅴ) above or between abnormally pressured compartments; (Ⅵ) faulted traps related to coal-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formed GAS large-medium GAS field controlling factor.
原文传递
四川超级含气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16
作者 邓宾 刘树根 +12 位作者 姚根顺 廖芸 张本健 张航 孙玮 吴娟 刘文平 吴伟 李文正 鲁鹏达 王恒 刘重江 张智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6,共23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该盆地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古生界蕴含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7.55%)、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41.30%)、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2.53%);②该盆地古生界已发现20个超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000×10^(8)m^(3)),14个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300×10^(8)~1000×10^(8)m^(3))以及20个中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100×10^(8)~300×10^(8)m^(3)),超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5.5%;③古生界大型隆—坳格局构造沉积分异作用控制影响着该盆地内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和龙潭组/吴家坪组3套优质烃源岩层系的形成与分布。结论认为,晚三叠世以来的陆相盆地演化过程使得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成为上述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成藏期,形成了3个气田群(绵阳—长宁拉张槽周缘带震旦系—下古生界、开江—梁平与蓬溪—武胜拉张槽周缘带二叠系—三叠系、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其合计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10^(12)m^(3),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级含气盆地 超级含油气系统 超大型气田 大中型气田 海相天然气 页岩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生储盖组合类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屿涛 陈一飞 +2 位作者 姚爱国 陶辉飞 郑建京 《中国西部科技》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类型进行研究和划分,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存在间断型、连续型和复合型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当前已发现的陆梁隆起石南油气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气藏、西部隆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气藏和南缘冲...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类型进行研究和划分,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存在间断型、连续型和复合型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当前已发现的陆梁隆起石南油气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气藏、西部隆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气藏和南缘冲断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等气藏,均是间断型的生储盖组合类型;而陆梁隆起东部的石炭系天然气藏是以连续型为主的复合型大中型气藏。最新的勘探结果表明,生储盖组合类型为连续型的气藏是准噶尔盆地下一步寻找大中型气藏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大中型气藏
下载PDF
南海东部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与启示——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为例
18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刘培 熊万林 宋朋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7,共14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型砂砾岩优质储集层发育特性、断裂圈闭有效性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总结南海东部古近系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洼内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早期大量生油、晚期大量排气”的典型倾油型烃源岩排烃特征,为恩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洼内断裂陡坡带与转换带联合控制下近源规模性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有利相带-颗粒组分-微裂缝”三元分级控储特性,等粒、低泥质(含量小于5%)、高含量长石组分及近断裂组合的(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甜点储集层发育;(3)稳定湖泛泥岩封盖下的走滑增压型圈闭是油气保存的必备条件,斜交主应力的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圈效果最优;(4)优质烃源岩-断裂输导/封堵-砂砾岩储集层时空配置共同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低充满带、过渡带和高充满带3个油气聚集单元,且近增压型通源断裂带河道主体区利于规模性油气富集。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规模性富砂砾型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新方向,并实现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惠州26洼 古近系 恩平组 砂砾岩 大中型油气田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永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0-495,共6页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斜坡和大型坳陷盆地中,天然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也起重要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是高压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地热对热盆天然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影响;盆地的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中型气田 天然气 特征 运移 聚集
下载PDF
双波段共孔径相机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婷 朱海燕 +2 位作者 杨子建 张宣智 杨华梅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双波段共孔径相机可兼顾近红外和可见光两者优势,即能保证丰富色彩信息的获取,也可充分利用近红外探测较好的穿雾和高灵敏度弱光探测能力。设计了工作波段为450nm^650nm和750nm^900nm的双波段共孔径相机,其视场角为35°×20... 双波段共孔径相机可兼顾近红外和可见光两者优势,即能保证丰富色彩信息的获取,也可充分利用近红外探测较好的穿雾和高灵敏度弱光探测能力。设计了工作波段为450nm^650nm和750nm^900nm的双波段共孔径相机,其视场角为35°×20°,F数为1.5,采用全球面复杂化双高斯结构。设计结果表明:MTF>0.4(@50lp/mm),系统弥散斑<10μm,畸变<3%,可满足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波段共孔径相机 双高斯结构 大相对孔径 中等视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