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在腹泻病中地位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时全 黄新明 +5 位作者 李朝阳 范玉珍 陶琼 杨杰 毕景芳 丁业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全面了解腹泻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 ,以及研究该菌感染在腹泻病中的地位。方法 :本地医院送检的腹泻病人标本 ,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学、血清学等一系列微生物学鉴定 ,分别确定引起腹泻病的各种病原菌及其对抗... 目的 :全面了解腹泻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 ,以及研究该菌感染在腹泻病中的地位。方法 :本地医院送检的腹泻病人标本 ,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学、血清学等一系列微生物学鉴定 ,分别确定引起腹泻病的各种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14 2份腹泻病人的标本中 ,检出肠道病原菌 199株 ,阳性率为 17 43 % ,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 14 3例 ,占 71 86% ,居首位。男、女感染人数分别占 12 0 3 %和 13 5 5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4 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共 2 3个血清型 ,其中O86∶K61K62 、O2 9∶K?和O8∶K40 K47血清型最为多见 ,分别占 5 0 0 %、2 2 5 8%和 47 62 % ;自腹泻病人标本中分离到 2株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 :本地腹泻病人标本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居首位 ,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查清了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以及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为制定腹泻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 ,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是一种新的腹泻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病原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业荣 时全 +4 位作者 李朝阳 范玉珍 杨杰 赵本海 黄新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68-971,957,共5页
目的探讨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来自本市医院肠道门诊,水源水为本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血清学试验等微生物学鉴定确定致泻大... 目的探讨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来自本市医院肠道门诊,水源水为本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血清学试验等微生物学鉴定确定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结果定点、定时采集1080份水源水,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149株,分属23个血清型,EPEC中以O86∶K61K62最为多见,O128∶K67次之;EIEC中以O29∶K分离菌株数最多,O28∶K73次之;ETEC中以O8∶K40K47最为常见,O6∶K15次之;同一时期自1142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致泻大肠埃希菌143株,分属23个血清型,EPEC中以O86∶K61K62检出率最高,O142∶K86次之,EIEC中以O29∶k最为多见,O28∶K73次之,ETEC中以O8∶K40K47分离菌株数最多,O6∶K15次之;先后自腹泻病人粪便和水源水中分离到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比较同一时期自腹泻病人和水源水标本中检出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发现两者除极个别外,血清型分布几乎完全相同,两者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中均是分别以O86∶K61K62、O29∶K O8∶K40K47血清型最为常见,表明腹泻病人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与水源水污染有密切关系,为制定相应的腹泻病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填补了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的一项空白,提示临床医生在腹泻病防治工作中,同时也要关注生化学变异的腹泻病原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腹泻病人 分布规律 致泻大肠埃希菌 对照研究
下载PDF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文明明 韩美玲 +3 位作者 李卫宁 李迎慧 张海龙 杨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43-146,149,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3~2014年门急诊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了解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的成效。方法2013~2014年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急诊采集了1719名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3~2014年门急诊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了解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的成效。方法2013~2014年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急诊采集了1719名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对其中451份水样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荧光PCR检测。沙门菌检测由标本直接接种改为用增加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增菌培养,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在171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原菌143株[阳性率为8.3%(143/1719)],其中沙门菌76株,占53.1%(76/14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株,占32.2%(46/143),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5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2株、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8株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副溶血弧菌19株,占13.3%(19/143);志贺菌2株,占1.4%(2/143)。检测到两种病原菌(沙门菌+EPEC)混合感染病例一例。在451份水样便标本中,有189份检出一种或两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为41.9%(189/451),其中诺沃克病毒91份,占48.1%(91/189),轮状病毒79份,占41.8%(79/189),星状病毒10份,占5.3%(10/189)和肠道腺病毒9份,占4.8%(9/189)。有4份标本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星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检出致病菌和病毒混合感染10例。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后阳性率由0.6%(17/2627)提高到4.4%(76/1719),χ2=67.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改进检测方法,降低漏检率,对完善当前腹泻病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沙门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副溶血弧菌 诺沃克病毒 轮状病毒
下载PDF
2014年北京市密云县腹泻患者病原菌监测结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巍巍 冯宝立 +2 位作者 郑兰紫 蒋会婷 周国营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18期2473-24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腹泻患者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为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以密云县医院和密云县中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分析腹泻致病菌流行特...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腹泻患者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为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以密云县医院和密云县中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分析腹泻致病菌流行特征。结果共监测腹泻患者330例,分离致病菌44件,分离阳性率为13.3%,其中德尔卑沙门菌3株,都柏林沙门菌9株,鼠伤寒沙门菌8株,副溶血弧菌阳性14件,产毒大肠埃希菌9株,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1株,志贺菌阳性0件;2014年3—8月主要以沙门菌为主,并于5月达到高峰;副溶血性弧菌主要集中在5—8月检出,于7月达到高峰;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6~2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11.1%)和26~54年龄组(阳性率为18.5%)。结论该县在5—8月期间,应针对中青年饮食习惯,加强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腹泻疾病的主动监测,且采取更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沙门氏菌 副溶血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氏菌
原文传递
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朝阳 丁业荣 +3 位作者 时全 范玉珍 杨杰 赵本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 调查致泻大肠埃希菌在不同年限、不同季节、不同水源水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菌型分布特点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区 3个主要饮用水源各设 5个采水点 ,每点分上、中、下游间隔10 0m各采集 1份水样 ,每月 1... 目的 调查致泻大肠埃希菌在不同年限、不同季节、不同水源水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菌型分布特点 ,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区 3个主要饮用水源各设 5个采水点 ,每点分上、中、下游间隔10 0m各采集 1份水样 ,每月 1次 ,连续 5年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 ,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学、血清学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检测水源水 10 80份 ,分离到致泻大肠埃希菌 14 9株 ,阳性率为 13 80 % ,河水、塘水的检出率分别为 13 6 1%和 14 17% ,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0 6 2 ,P >0 0 5 )。 14 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 2 3个血清型 ;2 0 0 0年 5月份在河水中检出 1株H2 S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 8∶K67。结论 检测结果揭示了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规律及菌型分布特点 ;发现了产H2 SPEECO12 8∶K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致泻大肠埃希菌 分布规律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产H_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业荣 杨杰 +3 位作者 范玉珍 时全 李朝阳 赵本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 ,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不同血清型的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 ,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 ,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不同血清型的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 ,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 ,初步判定后 ,报送国家权威实验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鉴定并命名。〔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水源水中分离的 5株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 ,经全面鉴定后 ,其中 4株为EPECO12 8∶K67,1株为ETECO2 5∶K19。〔结论〕产H2 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使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为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 ;该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 血清型 微生物学鉴定 腹泻病 食物中毒 水源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