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本涛 王振常 +3 位作者 鲜军舫 田其昌 刘中林 兰宝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0例均经过CT检查 ,其中 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 ,其余 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0例均经过CT检查 ,其中 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 ,其余 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CT发现 10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 ,8例并累及岩部和鳞部 ,7例累及中耳 ,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破坏各 2例。CT显示 10例颞骨病变区均呈大块溶骨性破坏 ,轮廓不整 ,8例边缘清楚无硬化 ,伴大的软组织肿块 ,有明显强化 ;MRI发现 5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 ,4例并累及岩部及鳞部 ,3例累及中耳 ,1例内耳膜迷路破坏 ,MRI显示5例颞骨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其中 3例呈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MRI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 ,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对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颞骨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儿 LCH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朗格汉斯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继玲 曹碧兰 +4 位作者 袁伟 陈晓红 刘华庆 杨宪鲁 汪治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D4+,CD8+T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C)及黑素细胞(MC)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2例白癜风进展期患者和9例稳定期患者皮损处CD4+,CD8+T淋巴细胞、LC及MC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D4+,CD8+T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C)及黑素细胞(MC)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2例白癜风进展期患者和9例稳定期患者皮损处CD4+,CD8+T淋巴细胞、LC及MC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对照。结果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D4+,CD8+T淋巴细胞、LC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MC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皮损中LC,CD4+,CD8+T淋巴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其作用模式可能是LC抗原递呈,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破坏或攻击MC,从而引起白癜风患者表皮基底层的MC减少或消失,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黑素细胞
下载PDF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霁 刘鸿瑞 郭丽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肺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观察7例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形态学及S-100、CD68、CD1a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并... 目的 探讨肺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观察7例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形态学及S-100、CD68、CD1a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可见明确郎格汉斯细胞性肉芽肿改变,并可见中等量炎细胞浸润、局灶间质纤维化及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检出情况分别为S-100 7/7、CD68 3/7、CD1a 5/5。结论 临床及影像学检查(X线及CT)怀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应尽早行开胸或胸腔镜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确诊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治疗和控制其发展有很重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S-100及CD1a染色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儿童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附13例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欣 贾万英 杨志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对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造成多脏器损害诊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 分析 13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的LCH的CT表现。局限性LCH 4例 ,广泛性LCH 9例。全部病例均行颅脑、胸... 目的 探讨CT对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造成多脏器损害诊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 分析 13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检查确诊的LCH的CT表现。局限性LCH 4例 ,广泛性LCH 9例。全部病例均行颅脑、胸部、肝、脾CT平扫检查 ,4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 ,颅穹隆骨破坏依次为颞骨 8例、顶骨 3例、枕骨 2例、额骨 1例。CT发现早期骨破坏敏感性高。肿块变化可反映病变由活跃增殖到静止消退的病理过程。下丘脑 垂体轴侵犯影像表现晚于临床。CT可显示LCH不同阶段的肺损害。结论 LCH各脏器损害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部位的典型CT表现可提示诊断 ,同时对辅助LCH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CT 诊断 儿童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160例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许霞 聂秀 +5 位作者 熊文 潘华雄 王威亚 杨群培 廖殿英 刘卫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观察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年龄≥18岁的160例LCH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50例(男、女比例为2.2∶1),中... 目的 观察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年龄≥18岁的160例LCH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50例(男、女比例为2.2∶1),中位年龄33(18~73)岁.160例患者共有222个病变部位,包括骨骼172处(77.5%),淋巴结13处(5.8%),口腔8处(3.6%),皮肤及肝脏各5处(2.2%),眼眶及肺各4处(1.8%),胸锁关节3处(1.4%),消化道、耳及甲状腺各2处(0.9%),肾上腺及舌下腺各1处(0.5%).1个脏器受累150例(93.8%),2个以上脏器受累10例(6.2%).外院临床误诊77例(48.1%),其中骨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纤维结构不良、软骨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及骨肉瘤)28例,骨结核13例,脑膜瘤9例,骨囊肿、慢性骨髓炎及尿崩症各5例,皮肤病及恶性淋巴瘤各4例,皮肤慢性溃疡、慢性中耳炎、肺癌及口腔癌各1例.结论 成人LCH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单系统病灶占绝对优势,多发生于骨骼系统.成人LCH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于延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成年人 误诊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贾延劼 周燕 +1 位作者 杨于嘉 董为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89,共3页
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复习了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的研究进展 ,希望这方面的突破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 分化 胰岛 研究进展 移植 糖尿病
原文传递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58例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许霞 刘卫平 +6 位作者 杨群培 王威亚 廖殿英 赵莎 毕成峰 林莉 闵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 观察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langerin、CD1a及S-100蛋白表达在LC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18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档案资料诊断的258例LCH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回顾... 目的 观察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langerin、CD1a及S-100蛋白表达在LC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18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档案资料诊断的258例LCH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回顾性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1 a、langerin及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58例LCH患者年龄≥16岁或≤2岁的分别为126例(48.8%)和37例(14.3%),其余95例(36.8%)患者的年龄介于二者之间.临床上,258例LCH共有364处病变,其中骨骼病变281处(77.2%),且以颅骨累及为多,有112处(39.9%),其次为淋巴结25处(6.9%)和皮肤14处(3.8%).201例(77.9%)为单系统、单病灶;21例(8.1%)为单系统、多个病灶;26例(10.1%)为多系统、多个病灶;2例(0.8%)为肺LCH,8例(3.1%)不能分类.组织学上,258例LCH共265个样本中均见Langerhans细胞增生,166例(62.6%)见不等量多核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主要的非肿瘤性细胞成分,57例(21.5%)可见嗜酸性脓肿;29例(10.9%)有片状凝固性坏死;124例(46.8%)可见死骨.免疫表型检测,100%(206/206)病例之瘤细胞表达CD1a,S-100蛋白和lang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99.1% (209/211)和98.5%(193/196),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组LCH患者以成年患者为多,多系统病变所占比例较低.在LCH中,langerin、CDla及S-100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la及langerin是LCH诊断必不可少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原文传递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传统分型与Lavin-Osband分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丽娟 师晓东 +2 位作者 王天有 陈静 刘嵘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传统分型无明确标准 ,各型间临床表现多有交叉 ,难以定型。传统分型不能判断临床表现的轻重和预后。而Lavin Osband分级在此方面具有优越性。分析传统分型与Lavin O... 目的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传统分型无明确标准 ,各型间临床表现多有交叉 ,难以定型。传统分型不能判断临床表现的轻重和预后。而Lavin Osband分级在此方面具有优越性。分析传统分型与Lavin Osband分级的相关性 ,并提出后者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2年 11月~ 2 0 0 3年 5月间经诊治的 2 5例LCH患儿 ,对其进行回顾、随访。每一例均采用传统分型和Lavin Osband分级两种方法 ,对每一型的不同分级在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CH临床表现多样 ;传统分型中各型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各型的临床表现多有交叉 ;LCH Ⅰ型 10例 ,分级均为Ⅲ、Ⅳ级 (10 0 % ) ,其中Ⅳ级 8例 (80 % ) ,Ⅰ级、Ⅱ级为 0例 ,属于低型高级 ;LCH Ⅱ型 6例 ,Ⅲ级 3例 (5 0 % ) ,其余分级各1例 (17% ) ;LCH Ⅲ型 4例 ,Ⅰ、Ⅱ级共 3例 (75 % ) ,Ⅲ级 1例 (2 5 % ) ;Ⅳ级均为 0例 ;LCH Ⅳ型 5例 ,Ⅰ级和Ⅱ级共 4例 (80 % ) ,Ⅲ级 1例 (2 0 % ) ,Ⅳ级 0例 ,属于高型低级 ;Lavin Osband分级涉及发病年龄、受累器官数和器官功能 ,综合了传统分型的特点 ,且对疾病严重程度直观分级 ,清楚提示预后。结论 Lav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细胞组织 细胞增生症 LCH Lavin-Osband分级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克拉屈滨治疗儿童难治性高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涛 刘嵘 +6 位作者 李君惠 曹静 张蕾 李娟娟 范玮 钟笛箫 师晓东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5-989,共5页
目的 观察改良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2-CdA+Ara-C)方案(CIP-LCH-2012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高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CIP-LCH-202方案治疗13例多系统LCH(MS-LCH)患儿(年龄<18岁)... 目的 观察改良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2-CdA+Ara-C)方案(CIP-LCH-2012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高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CIP-LCH-202方案治疗13例多系统LCH(MS-LCH)患儿(年龄<18岁),根据2009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LCH诊疗及评估指南进行疗效评价与疾病状态评估;根据2009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公布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版)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13例患儿中10例达到无活动性疾病(NAD)状态;3例在CIP-LCH-2012方案治疗前出现肝硬化,其中2例治疗1个疗程后放弃治疗,1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严重感染,死于感染性休克.所有13例患儿均出现3级血液及淋巴系统不良反应;10例患者出现1级肝胆系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另3例在治疗前存在肝硬化患儿出现2~3级肝胆系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死亡.结论 CIP-LCH-2012方案对儿童难治性高危LCH患者疗效明确,其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骨髓抑制,多可耐受;可考虑作为MS-LCH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及MS-LCH伴有危险器官受累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前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受损,尤其是肝硬化及严重骨髓受累时,应慎用该方案或考虑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儿童 克拉屈滨
原文传递
共聚焦显微镜下干眼症患者角膜形态变化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庆言 陈晓宇 +2 位作者 李晶 杨阳 柯根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改变。方法运用日本Nidek公司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4.0)对正常人群和干眼症患者各50例(100只眼)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细胞的浸润和内皮...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改变。方法运用日本Nidek公司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4.0)对正常人群和干眼症患者各50例(100只眼)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细胞的浸润和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角膜中央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患者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多(t=14.3,P<0.01),少量细胞呈激活状态,上皮下神经纤维明显增粗,走行紊乱,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细胞层面实时、无创观测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的改变,根据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浸润等病理变化直观识别和诊断干眼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镜 干眼症 角膜上皮细胞 神经纤维 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彦 李龙芸 +1 位作者 刘鸿瑞 严洪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提高对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10年来确诊的 5例LCH成年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男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36 8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肺、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肝、脾、淋巴... 目的 提高对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10年来确诊的 5例LCH成年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男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36 8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肺、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肝、脾、淋巴结等多器官病变。LCH肺部病变的典型放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结节影 ,间质纤维化伴多发囊疱形成。有 3例患者行骨X线检查 ,可见低密度骨质破坏灶。全部患者的活检标本均可见异常的郎格汉斯细胞浸润。对 5例患者均予反复全身化疗(激素 +蒽环类细胞毒药物 ) ,化疗对肝、脾、淋巴结、皮肤病变的疗效较好 ,而对肺部病变、中枢性尿崩症、骨损害的疗效较差。结论 LCH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对有尿崩症、特征性骨质破坏和肺部病变的患者应警惕此病 ,并及时行病灶部位的病理学检查 ,确诊后予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尔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多症 LCH 肉芽肿疾病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改良DAL-HX83/90方案治疗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宏胜 李军 +3 位作者 马伴吟 高怡瑾 陆凤娟 钱晓文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
要:目的 为提高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预后,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对DAL-HX 83/90方案进行改良并观察其初步疗效.方法 24例患者按DAL-HX 83/90方案分为A、B、C 3组治疗,再按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 要:目的 为提高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预后,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对DAL-HX 83/90方案进行改良并观察其初步疗效.方法 24例患者按DAL-HX 83/90方案分为A、B、C 3组治疗,再按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随访7~53个月,诱导6周时有效率:90.9%(20/22),化疗结束时有效率94.4%(17/18),复发率22.2%(4/18),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约50%.3例发生明显后遗症.结论 改良DAL-HX 83/90方案初步疗效较好,根据不同组别选用不同化疗强度可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可作为儿童LCH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格罕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车雅敏 王家璧 +3 位作者 左亚刚 晋红中 刘跃华 方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4例CA皮损进行LC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数量变化,并对其中6例标本行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CA皮损表皮内LC分布不规则,少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细胞突...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4例CA皮损进行LC染色,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数量变化,并对其中6例标本行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CA皮损表皮内LC分布不规则,少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细胞突明显减少、缩短或消失,半定量计数显示CA皮损中LC为(13.15±9.42)个,较正常明显降低(P<0.01)。超微结构表明LC中的特征性结构———朗格汉颗粒(LG)不仅数目减少,而且形态也不典型。结论CA皮损中LC形态及数量均发生变化,可能在CA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尖锐湿疣 皮损 免疫组化法 树突状细胞 数量变化 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 正常皮肤 定量计数 超微结构 LC CA 形态 不规则 表皮内 特征性 不典型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王亚琴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可能的机制。方法咪喹莫特治疗前、后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别取同一部位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a的表达,并以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15名正常男性的包皮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可能的机制。方法咪喹莫特治疗前、后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别取同一部位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a的表达,并以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15名正常男性的包皮作为对照。结果光学显微镜及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显示,用药前患者皮损中CD1a+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与用药后皮损及正常皮肤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而用药后患者皮损中CD1a+LC的数量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尖锐湿疣皮损中典型的LC少见,咪喹莫特治疗后,皮损中形态正常的LC增多。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LC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咪喹莫特 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减轻同种异体植皮排斥反应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少根 朱有余 王慧珠 《九江医学》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液局部应用对同种异体植皮的影响 ,并研究其影响机制。方法 :雷公藤甲素液浸泡供皮片后行同种异体移植 ,部分皮片行表皮郎克罕氏细胞 (Lc)计数及琥珀酸脱氢酶定性检测后观察皮片开始排斥时间、平均成活时限及组织...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液局部应用对同种异体植皮的影响 ,并研究其影响机制。方法 :雷公藤甲素液浸泡供皮片后行同种异体移植 ,部分皮片行表皮郎克罕氏细胞 (Lc)计数及琥珀酸脱氢酶定性检测后观察皮片开始排斥时间、平均成活时限及组织学切片。结果 :浸泡过药液的供皮片行同种异体移植后其开始排斥时间推迟 ,平均成活时限延长 ,供皮片的Lc发生了质和量的改变。结论 :雷公藤甲素液 3 3μg/mL 37℃ 3h浸泡供皮片后再异体移植可减轻排异反应 ,其机制可能是Lc功能受抑 ,此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同种异体皮肤移植 郎克罕氏细胞 中药
下载PDF
小鼠胰岛的分离及胰岛移植 被引量:9
16
作者 祁小平 马宝骊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胰岛分离和移植的方法。方法 在Gotoh等所介绍的小鼠胰岛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由原来经胆总管注入胶原酶消化液改为由胆囊注入 ,并在消化液和Ficoll分离液中加入了胰酶抑制剂和BSA。结果 使分离纯化后的胰岛... 目的 研究小鼠胰岛分离和移植的方法。方法 在Gotoh等所介绍的小鼠胰岛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由原来经胆总管注入胶原酶消化液改为由胆囊注入 ,并在消化液和Ficoll分离液中加入了胰酶抑制剂和BSA。结果 使分离纯化后的胰岛产量由原来方法的 41.7± 13.2个提高到了 2 6 6 .5± 32 .1个 (P <0 .0 1) ,活性在 95 %以上 ,除了少量导管外几乎不含腺泡组织。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在肉眼条件下注入消化液 ,而不需要解剖显微镜 ,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成功率 ;避免了整个消化和分离过程中胰酶对胰岛的消化作用 ,提高了得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胰岛移植 细胞分离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源于体外培养胰岛中表达Ngn3的细胞是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的新证据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陆军 秦新裕 +8 位作者 牛伟新 沈坤堂 刘凤林 K.A.Andreoni D.A.Gerber J.H.Fair L.Rice A.Pleasant J.Wang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评估表达Ngn3的细胞对成体胰岛维护和更新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用 6~ 8周龄的C5 7BL/ 6小鼠分离胰岛。胆总管内插管成功后 ,切除胰腺组织并用浓度为 2 5mg/ml胶原蛋白酶V灌注消化。手工拣取胰岛后 ,置于 6 0mm培养皿内 ,每个... 目的 评估表达Ngn3的细胞对成体胰岛维护和更新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用 6~ 8周龄的C5 7BL/ 6小鼠分离胰岛。胆总管内插管成功后 ,切除胰腺组织并用浓度为 2 5mg/ml胶原蛋白酶V灌注消化。手工拣取胰岛后 ,置于 6 0mm培养皿内 ,每个培养皿内含 10~ 12个胰岛 ,用RPMI 16 4 0 (12 5mmol/LHEPES ,5 2mmol/L葡萄糖和 2 %胎牛血清 )培养液培养。用A6抗体 ,胰岛素抗体 ,胰高血糖素抗体 ,Nestin抗体 ,Ngn3抗体和 5′ 溴 2 脱氧尿嘧啶 (5 bromo 2′ deoxy uridine,BrdU)抗体进行胰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在增殖的胰岛细胞中 ,只有不到 15 %的细胞表达Ngn3,其中约有 30 %以上的细胞同时表达A6。在培养的胰岛细胞中存在表达Ngn3的细胞 ,这一结果与其他在胚胎发育和成体胰岛中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培养的胰岛细胞中存在同时表达A6和Ngn3的细胞。A6被认为是可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肝脏前体细胞的标记物。胰岛内表达A6的细胞可能来源于成体胰管 ,并迁移至胰岛内。细胞表达A6的同时表达Ngn3,表明这些细胞在胰岛内可分化为内分泌细胞。结论 培养的胰岛细胞中发现共同表达Ngn3和A6的细胞 ,表明胰岛内的 4种内分泌细胞可能来源于成体胰岛中的同一内分泌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细胞表达 抗体 前体细胞 胰腺 标记物 治疗 成体干细胞 培养皿 内分泌细胞
原文传递
儿童多脏器受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3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方方 高怡瑾 +2 位作者 潘慈 陈静 汤静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分析多脏器受累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S—LCH)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1例MS—LCH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目的分析多脏器受累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S—LCH)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1例MS—LCH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LCH方案(LCH-Ⅱ改良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总体生存率(0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患儿组间EFS及0S差异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31例患儿中男86例,女45例;中位发病年龄3岁(3个月-14岁)。6周诱导治疗后评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好转)为79%(104/131),有危险器官受累者6周治疗后有效率为74%(48/65)。131例患儿3年EFS为(62±5)%,3年0s为(82±4)%。起病时年龄≤2岁、危险器官受累及6周治疗无效是影响LCH预后的重要因素,三组间3年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600、11.583、38.711,P=0.000、0.001、0.000)。对上述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危险器官受累及诱导治疗6周无效是影响MS—LCH患儿生存率的最主要因素(OR:12.352、14.356,P=0.001、0.000),起病时年龄≤2岁不是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13,P=0.207)。131例患儿复发或进展率28%(36/131),中位复发或进展时间为11(1—25)个月,其中有危险器官复发或进展者预后差,3年OS仅为(18±3)%。危险器官受累、6周诱导治疗无效者及较小年龄患儿更易发生病情进展或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747、7.289,Z=3.865;P=0.000、0.007、0.000)。结论危险器官受累及诱导治疗6周疗效不佳是影响MS-LCH患儿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再次诱导治疗可提高此部分患儿的生存率,有效的挽救方案是提高复发或进展患儿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儿童 预后
原文传递
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HRCT表现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素荣 车莉 袁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8-171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肺部HRCT表现,分析其与发病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婴幼儿LCH病例的HRCT资料,依据HRCT表现对患儿分组(间质病变组和结节-气囊组),比较各组发病年龄和病程。结果 HRCT... 目的探讨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肺部HRCT表现,分析其与发病年龄、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婴幼儿LCH病例的HRCT资料,依据HRCT表现对患儿分组(间质病变组和结节-气囊组),比较各组发病年龄和病程。结果 HRCT检查阳性率为86.96%;肺部表现包括肺间质病变、孤立或弥漫性结节及气囊。肺间质病变组与结节-气囊组的中位病程分别为3.0(0.7~12.0)个月和6.0(3.0~24.0)个月,前者病程较后者短(P<0.05)。15例于化疗后复查肺部HRCT,12例恢复正常,2例肺部遗留异常,1例死亡。结论婴幼儿LCH肺部受累的HRCT表现包括肺部间质病变、结节和(或)气囊,病程早期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后期则以结节、气囊为主要特点。肺内未形成弥漫性结节或气囊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儿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和朗格汉斯细胞的改变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刚 王效武 +5 位作者 杨纪忠 郑晓汾 韩玉萍 赵炬伟 侯广平 于花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利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DM)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和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4─1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准备行PRP治疗且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利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DM)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和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4─1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准备行PRP治疗且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的2型DM患者,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SNP和LC的变化,并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值和LC密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LC密度和NFL值,并采用SAS软件的MIXED模型分析重复测量的NFL值和LC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49例。治疗眼接受PRP后部分患者出现SNP神经纤维变细,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区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各观察时间点NFL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9,P=0.004),且PRP治疗前NFL值[(15.5±3.7)mm/mm^(2)]与第2次光凝后1周[(15.0±3.5)mm/mm^(2)]、第3次光凝后1周[(13.4±4.3)mm/mm^(2)]和第4次光凝后1周[(13.5±4.1)mm/m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治疗眼LC密度增加,并以涡状区为中心聚集,成熟LC浸润区伴有SNP神经结构的缺失;各观察时间点LC密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0,P<0.001),且PRP治疗前LC密度[(40±54)cells/mm^(2)]与第3次光凝后1周[(79±91)cells/mm^(2)]、第4次光凝后1周[(98±126)cells/mm^(2)]以及PRP完成后1个月[(87±102)cells/mm^(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眼第4次激光后1周LC密度与其基线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01);且重复测量的NFL值与LC密度呈负相关(p=-0.041)。结论:PRP多次光凝可以导致LC密度增加;成熟LC可以导致SNP神经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光凝 朗格汉斯细胞 角膜共焦显微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