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滑坡基本地质模型 被引量:32
1
作者 晏鄂川 刘广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滑坡基本地质模型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综合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 ,从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 ,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 ,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 ,... 滑坡基本地质模型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综合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 ,从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 ,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 ,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 ,可以建立滑坡具体地质模型体系。滑坡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为其分析、计算、评价与监测预报奠定模式基础 ,并有助于对滑坡活动的全面抽象掌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体组构 地质模型 动力成因 变形 运动 发育阶段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在陇南滑坡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唐永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2-160,共9页
本文认为甘肃陇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是以新构造运动为主导、差异性地貌为条件,并在一定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新构造运动的活跃期,是滑坡作用的形成与兴旺期,但为泥石流作用的间歇期.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期,在温和气候环境下为泥石流作用... 本文认为甘肃陇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是以新构造运动为主导、差异性地貌为条件,并在一定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新构造运动的活跃期,是滑坡作用的形成与兴旺期,但为泥石流作用的间歇期.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期,在温和气候环境下为泥石流作用的活跃期,同时也是滑坡作用的最终完成期.在干凉气候下,为黄土沉积的加速期.泥石流的沉积作用具明显的旋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新构造运动 地貌
下载PDF
滑坡变形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昆 张松林 +1 位作者 刘祖强 杨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5-798,共4页
基于3D GIS技术,结合一个具体的滑坡变形监测工程实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和等高线构建了滑坡体三维模型;对于mm级的变形,通过放大和橡皮筋动画技术,在三维空间再现了滑坡的微观变形过程。
关键词 滑坡 位移矢量 可视化 橡皮筋动画
下载PDF
国道212线福津河段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帆宇 刘高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因处于复杂而特殊的地质环境,国道212线新改线大(岸庙)姚(渡)中的福津河段滑坡非常发育,表现为集中性、规模大、两岸不对称性和严重性等显著特征。分析和研究表明,与所有滑坡一样,本段滑坡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构造运动和新...  因处于复杂而特殊的地质环境,国道212线新改线大(岸庙)姚(渡)中的福津河段滑坡非常发育,表现为集中性、规模大、两岸不对称性和严重性等显著特征。分析和研究表明,与所有滑坡一样,本段滑坡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上述显著的分布和发育特征主要受控于新构造运动、地震和千枚岩层产状及其与山坡坡度的组合关系。研究结果为本段新建和改建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性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特征 滑坡 成因分析 河段 国道 新构造运动 地质环境 不对称性 地形地貌 环境因素 地质构造 综合作用 地层岩性 组合关系 岩层产状 改建公路 研究结果 集中性 严重性 指导性 山坡 地震
下载PDF
海底滑坡块体运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家钢 修宗祥 +1 位作者 申宏 江凤鸣 《海岸工程》 2012年第4期67-78,共12页
海底滑坡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海底地质灾害。其一旦发生,破坏后的块体可以高速运移至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远,能够对影响区域内的海洋油气生产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海洋工程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海底滑坡研究领域... 海底滑坡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海底地质灾害。其一旦发生,破坏后的块体可以高速运移至数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远,能够对影响区域内的海洋油气生产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海洋工程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海底滑坡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简要介绍分析与海底斜坡失稳后块体运动有关的调查方法、数值模拟以及物理实验等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以期为我国今后海底滑坡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滑坡 块体运动 碎屑流 流变模型 鼓式离心机
下载PDF
老鹰岩滑坡成因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裴向军 郝永峰 +1 位作者 张军新 袁进科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年第4期28-32,共5页
老鹰岩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大型岩质滑坡,滑坡纵长450 m,最大展宽430 m,体积约1 500×104m3。滑坡掩埋了一座中型水电站,造成20余人死亡,巨大的滑体堆积厚达100余米的滑坡坝,形成了汶川震区库容量仅次于唐家山的第二大堰塞湖。强... 老鹰岩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大型岩质滑坡,滑坡纵长450 m,最大展宽430 m,体积约1 500×104m3。滑坡掩埋了一座中型水电站,造成20余人死亡,巨大的滑体堆积厚达100余米的滑坡坝,形成了汶川震区库容量仅次于唐家山的第二大堰塞湖。强震触发形成老鹰岩滑坡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后缘震动拉裂阶段。老鹰岩滑坡后缘为一突兀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力放大效应明显,震动拉裂沿长大结构面形成了一个陡峭、粗糙,与重力作用下呈光滑、有一定弧形的后缘拉裂面迥异的边界。②摩擦阻力降低、滑体溃滑阶段。地震动力的持续作用,地震波不断在滑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得滑面处摩擦阻力迅速降低,进而岩体内"锁固段"剪断,滑体顺层面高速下滑。③滑体高速流动堆积阶段。规模巨大的滑体,冲入姜巴沟,并对沟两侧的山体产生强烈的铲刮,高速碎屑流受到黄洞子沟左侧山体强力阻挡后折返,并震动堆积形成堰塞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老鹰岩滑坡 成因机制 运动特征
原文传递
海底滑坡链式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年廷凯 沈月强 +1 位作者 郑德凤 雷得浴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7-1675,共19页
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已步入深远海域,面临的深海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尤以海底滑坡最为典型,一旦发生将会形成链式灾害,严重危害水下基础设施的安全。本文聚焦“滑坡形成→运动演化→冲击设施”这一链式灾害过程,首先梳理了不同触发因... 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已步入深远海域,面临的深海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尤以海底滑坡最为典型,一旦发生将会形成链式灾害,严重危害水下基础设施的安全。本文聚焦“滑坡形成→运动演化→冲击设施”这一链式灾害过程,首先梳理了不同触发因素作用下海底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而论述了海底滑坡的运动过程及不同演化阶段的判识标准,分析了滑坡运动演化过程中环境水与土体的耦合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中小尺度运动演化过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当前海底滑坡运动演化过程试验模拟技术和原位监测手段的适用范畴与技术瓶颈;进一步地,针对滑坡冲击海底管缆等水下基础设施问题,评析了海底滑坡冲击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和研究手段。最后,指出当前海底滑坡链式灾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海底滑坡地质灾害链的模拟、预测和预警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滑坡 触发机制 运动演化 水-土耦合作用 冲击水下设施
下载PDF
再论高速滑坡的“闸门效应”及其运动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峻龄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3-27,104,共6页
作者曾在1989年提出关于高速滑坡形成机制的一种解释———“闸门效应说”,此后,又进行了这方面的模型试验,并在滑坡预报研究中监测到焦家村滑坡的变形过程,二者均证明“闸门效应说”是正确的,本文对此做了简要介绍。本文还据... 作者曾在1989年提出关于高速滑坡形成机制的一种解释———“闸门效应说”,此后,又进行了这方面的模型试验,并在滑坡预报研究中监测到焦家村滑坡的变形过程,二者均证明“闸门效应说”是正确的,本文对此做了简要介绍。本文还据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指出,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高速滑坡滑体的运动既可以表现出滑动特征,也可以很快转化成碎屑流表现出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形成机制 运动特征 闸门效应 滑坡
下载PDF
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伟锋 黄润秋 裴向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6-885,共20页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滑坡体运动-堆积特征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对滑坡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了再现滑坡的破坏和运动过程,应用...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滑坡体运动-堆积特征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对滑坡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了再现滑坡的破坏和运动过程,应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1)通过对滑坡擦痕、标志性地物、滑坡堆积体植被、坡表块石倾向、滑坡裂缝、以及其他滑坡典型运动特征调查与分析研究,确定了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运动速度、运动特征值等滑坡运动特征参数,并系统地论述了滑坡扬尘、滑坡气浪、滑坡舌前缘岩性混杂堆积带以及滑坡碎屑流等典型运动-堆积现象的形成机理;(2)滑坡运动过程物理模拟试验表明,大光包滑坡破坏运动过程中存在前缘锁固段岩体剪断迸射、滑坡气浪、滑坡扬尘和"急刹车效应"等地质现象,且滑坡运动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3)大光包滑坡的运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即:快速启动→高速滑动→"急刹车"制动→拆离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运动过程 急刹车效应 物理模拟 滑坡擦痕
下载PDF
二维滑坡滑距预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克亮 张亚国 李同录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7,共7页
本文基于Kyoji Sassa滑坡运动模型的假设,即运动的滑坡满足牛顿流体运动方程,滑体内只存在侧压力,滑坡体积保持不变,能量损失只产生于滑面处的滑动摩擦,推导了二维滑坡运动模拟微分公式。将微分公式转化为差分公式,用VisualBasic语言编... 本文基于Kyoji Sassa滑坡运动模型的假设,即运动的滑坡满足牛顿流体运动方程,滑体内只存在侧压力,滑坡体积保持不变,能量损失只产生于滑面处的滑动摩擦,推导了二维滑坡运动模拟微分公式。将微分公式转化为差分公式,用VisualBasic语言编写出二维滑坡运动模拟程序。以陕西省延安市延炼原油山黄土滑坡为例,根据滑前地形,通过现场钻探揭示滑面,选择滑带土残剪试验测得的残余摩擦角作为视摩擦角,进行滑动模拟,结果与实际滑坡接近。最后以此滑动模型预测该滑坡南侧不稳定斜坡滑动的距离,对边坡滑动破坏后的危害范围做出预测。本文为滑坡滑距预测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视摩擦角 运动模型 滑动模拟 滑距预测
下载PDF
新疆叶城“7.6”特大灾害性泥石流应急科学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桂胜 尚彦军 +1 位作者 曾庆利 杨长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2016年7月6日凌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玉赛斯(六村)发生滑坡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灾害,造成36人死亡、6人失踪、7户民房被完全毁坏,其余数十间房屋和大量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现场调查研究表明:(1)此次灾害性泥石流形成过程为:降... 2016年7月6日凌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玉赛斯(六村)发生滑坡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灾害,造成36人死亡、6人失踪、7户民房被完全毁坏,其余数十间房屋和大量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现场调查研究表明:(1)此次灾害性泥石流形成过程为:降雨→土质滑坡→滑坡堰塞坝→堰塞湖→堰塞坝溃决→泥石流;(2)9#土质滑坡堰塞坝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溃决,溃口洪峰流量达977.8 m^3/s,形成堰塞坝溃决型泥石流,致使1#土质滑坡堰塞坝发生串联溃决,其溃决洪峰流量为459.2 m^3/s;(3)泥石流断面流速为4.51-6.51 m/s,断面流量为443.2-524.7 m^3/s,泥石流堆积扇最大长度283.9 m,最大宽度234.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城县 滑坡堰塞坝 灾害性泥石流 形成过程 运动特征
下载PDF
两龙滑坡特征及转化泥石流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樊晓一 王成华 乔建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6-158,共3页
从两龙滑坡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根据滑坡在滑动过程的特征,将滑坡的运动特征划分为主滑区、流化区和流动区。分析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地质灾害提出减灾防灾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两龙滑坡 运动特征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风振影响下乔木坡地暴雨型浅层滑坡演化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缪海波 王功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0,共11页
强对流或台风等极端天气下乔木坡地发生浅层滑坡灾害往往是暴雨和强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皖南山区一处暴雨型浅层滑坡——畈章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除暴雨外风荷载也有可能促进滑坡的启动。为揭示该滑坡启动与... 强对流或台风等极端天气下乔木坡地发生浅层滑坡灾害往往是暴雨和强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皖南山区一处暴雨型浅层滑坡——畈章组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表明,除暴雨外风荷载也有可能促进滑坡的启动。为揭示该滑坡启动与破坏后这一完整运动过程的演化机制,首先基于无限斜坡模型分析了实际降雨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然后对取自于滑坡体内乔木根系周围和滑动面附近的两种土样利用DPRI型环剪仪,分别开展了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和自然排水残余剪切试验。结果表明:①降雨入渗引起滑动面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并导致稳定性的降低是畈章组滑坡启动的直接原因;②乔木根系周围的饱和土在风振作用产生的动剪切荷载下易形成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并导致浅表层的局部失稳滑动,增加了畈章组滑坡整体破坏的可能性;③滑动面土体的残余强度具有强烈的“正速率效应”,从而控制了畈章组滑坡启动后不会表现出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与现场调查结论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暴雨协同风振作用下富乔木坡地浅层滑坡的预警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降雨入渗 风振 孔隙水压力 残余强度 滑坡运动 乔木坡地
下载PDF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冲击阶地易侵蚀层过程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念秦 张宁 段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2,共9页
为探讨泾阳南塬地区黄土滑坡的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以及在运动过程中对阶地易侵蚀基层破坏迹象的产生机理。以泾阳南塬西庙店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勘探查明其运动特征,运用颗粒流离散元法模拟滑坡运动过程、机理。结果表明:滑... 为探讨泾阳南塬地区黄土滑坡的高速远程的运动特征以及在运动过程中对阶地易侵蚀基层破坏迹象的产生机理。以泾阳南塬西庙店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勘探查明其运动特征,运用颗粒流离散元法模拟滑坡运动过程、机理。结果表明:滑坡运动过程中,滑体对阶地易侵蚀基层的冲击刮铲作用显著,宏观上表现为滑坡前缘地层隆起与逆冲剪断。滑坡滑动产生的振动作用使阶地粉土发生液化,液化后的粉土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沿上覆土体导水通道涌出,形成显著的“涌砂”现象。滑坡运动全过程历时84 s,滑体颗粒最大运动速度36.2 m/s,最大运动距离253.2 m,具有典型的“高速”、“远程”特征。分析得到2点结论:①泾阳南塬典型高速远程黄土滑坡运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置换的加速阶段(0~2.9 s)、滑覆铲刮的减速阶段(2.9~5.7s)与堆积推覆的慢速波动阶段(5.7~84 s);②滑体速度场变化特征明显,也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加速阶段(0~2.9 s)、减速阶段(2.9~5.7 s)以及慢速波动阶段(5.7~8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颗粒流 泾阳南塬 滑坡运动
下载PDF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向龙 龙建辉 张玲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4-241,共8页
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隧道时,时常会遇到由于隧道洞口的施工造成上覆黄土发生蠕滑,使隧道因滑坡滑动而产生变形、开裂等病害,造成隧道无法正常运行。基于上述问题,通过收集黄土地区已发生的隧道洞口滑坡资料,选取6组典型案例分析该类型... 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隧道时,时常会遇到由于隧道洞口的施工造成上覆黄土发生蠕滑,使隧道因滑坡滑动而产生变形、开裂等病害,造成隧道无法正常运行。基于上述问题,通过收集黄土地区已发生的隧道洞口滑坡资料,选取6组典型案例分析该类型滑坡的诱发因素与形成条件,结合地质结构模型对隧道洞口滑坡的变形发展过程和运动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隧道洞口开挖对上覆黄土的影响规律,确定隧道在滑坡体中的受力模式,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对该规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地区隧道洞口滑坡多发生于黄土塬梁地区,坡脚常有冲沟存在,滑坡体主要为第四系风积黄土与马兰黄土,其中人工扰动与降雨入渗为滑坡主要诱发因素。诱发机理为隧道施工坡脚出现邻空面,坡体内部开挖,造成坡体应力重分布,同时坡体在降雨条件下降低了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根据诱发原因,滑坡的破坏机理与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隧道开挖应力调整、蠕滑剪切与拉裂、变形加速阶段和坡体失稳。有限元数值模拟案例也很好地反映了滑坡体内的变形场、应力场及破坏区分布,且隧道与滑坡的空间位置关系控制滑坡的性质和规模,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类似的隧道洞口滑坡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隧道洞口 滑坡 滑移特征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数据的滑坡SPH粒子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波 谢谟文 胡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6-2705,共10页
针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在滑坡模拟中建立粒子模型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数据的粒子排列与插入方法。根据该方法,建立了滑坡SPH粒子模型及相关粒子生成程序,进一步以结合摩尔-库仑破坏准则的SPH宾汉流体模型... 针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在滑坡模拟中建立粒子模型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数据的粒子排列与插入方法。根据该方法,建立了滑坡SPH粒子模型及相关粒子生成程序,进一步以结合摩尔-库仑破坏准则的SPH宾汉流体模型为核心,实现了运用SPH方法模拟滑坡破坏后三维运动的过程。该SPH模型在对唐家山滑坡的模拟中得到了验证,并预测了金坪子滑坡破坏后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基于GIS空间数据的滑坡SPH粒子模型具有可行性与良好的适用性。以GIS数据库为基础,开展滑坡灾害的模拟研究,将大大提高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仿真分析,为滑坡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地理信息系统(GIS) 空间数据 滑坡 粒子模型 运动过程
下载PDF
Multitemporal UAV-based photogrammetry for landslid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n a large area:a case study in the Heifangtai terrac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7
17
作者 XU Qiang LI Wei-le +2 位作者 JU Yuan-zhen DONG Xiu-jun PENG Da-l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8期1826-1839,共14页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on-demand-flying ability,and the capacity for obtaining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s,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photogrammetry is widely used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single landsl...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on-demand-flying ability,and the capacity for obtaining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s,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photogrammetry is widely used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single landslides,but its effectiveness for landslid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n a large area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The Heifangtai terrac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a loess terrace that is extremely susceptible to irrigation-induced loess landslides.This paper used UAV-based photogrammetry for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images spanning over 30 months for landslid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 terrace with an area of 32 km^2.Dense and evenly distributed ground control points were established and measured to ensure the high accuracy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sults.The structure-from-motion(Sf M)technique was used to convert overlapping images into orthographic images,3D point clouds,digital surface models(DSMs)and mesh models.Using multitemporal differential mesh models,landslide vertical movements and potential landslides were detected and monito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ombination of UAV-based orthophotos and differential mesh models can be used for flexible and accurat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potential loess landslides in a lar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oess Plateau landslide detection landslide monitoring Differential mesh model Vertical movement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内排土场浅层破坏与运动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永东 王雪冬 +2 位作者 孙延峰 王翠 刘光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31-4442,共12页
降雨条件下内排土场易产生侵蚀和浅层滑坡,揭示浅层滑坡启动与运动特征是内排土场浅层滑坡机理研究的基础。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内排土场浅层破坏特征。在考虑实际非饱和浸润层的... 降雨条件下内排土场易产生侵蚀和浅层滑坡,揭示浅层滑坡启动与运动特征是内排土场浅层滑坡机理研究的基础。以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内排土场浅层破坏特征。在考虑实际非饱和浸润层的基础上,推导改进的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和内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程,并划分边坡稳定系数对雨水入渗深度的敏感程度阶段。借助离散元方法(MatDEM),构建降雨入渗与浅层滑坡模型,模拟内排土场降雨入渗和浅层滑坡的全过程,并从动力学角度探究浅层滑坡的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条件下,内排土场坡面侵蚀从溅蚀凹槽到径流或面流。随着雨水的进一步入渗,浸润峰以上土体开始整体失稳并呈浅层破坏特征。越趋于饱和的无黏性土体越易呈现颗粒流且越早滑动,从而表现为侵蚀现象。根据雨水入渗深度,内排土场稳定系数的变化可划分为高敏感、敏感削弱和低敏感3个阶段。降雨前期雨水主要以入渗为主,但随着雨水入渗深度的逐渐加深,水分运移路径也逐渐加大,降雨后期雨水的入渗速率也逐渐减低。浅层滑坡时,内排土场各层土体均呈现出运动速度迅速增加,并保持短时的快速运动,然后逐渐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滑坡表层、前缘土体的运动速度始终比底层、后缘高,滑动期间由势能转换来的大部分动能被滑带附近的摩擦所消散。持续的降雨会产生新的饱和层和浸润层进而使浅层滑坡持续发生。可以添加化工材料到坡表土来增加表层土黏性,进而降低浅层滑坡中的坡面侵蚀规模。应以较缓坡度对内排土场边坡进行堆积,这会有效地在浅层滑坡过程中降低滑坡体的动能积攒且增加滑坡体间的摩擦损耗。获得的内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浅层滑坡运动特征可为内排土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排土场 降雨入渗 浅层滑坡 运动特征 MatDEM
下载PDF
偏转型滑坡滑动与堆积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运会 樊晓一 +1 位作者 王海瓜 杨海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2,74,共6页
高速远程滑坡不仅具有运动机理复杂、危害大、发生突然等特点,而且滑坡在运动中经历了斜坡加速、坡脚碰撞、偏转持速效应、减速堆积的过程。通过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岩土体类型、偏转角和下垫面对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试验... 高速远程滑坡不仅具有运动机理复杂、危害大、发生突然等特点,而且滑坡在运动中经历了斜坡加速、坡脚碰撞、偏转持速效应、减速堆积的过程。通过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岩土体类型、偏转角和下垫面对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滑坡体的运动距离受控于岩土体类型,随着偏转角的增大,滑坡运动距离减小,最大堆积厚度增加,同时偏转角对滑坡体有明显的颗粒筛分现象。下垫面摩擦类型对滑坡运动参数具有明显的作用,影响滑坡体最终的堆积形态。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滑坡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及堆积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颗粒级配 偏转角 下垫面 滑坡运动
下载PDF
太大公路徐家寨滑坡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永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介绍了颗粒离散元的分析原理,以太(原)—大(连)路堑滑坡为实例,构建了计算模型;各种属性不同的颗粒间划分出了节理。用此模型对该滑坡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预测,对整体的变形、不同部位的位移和应力等运动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 介绍了颗粒离散元的分析原理,以太(原)—大(连)路堑滑坡为实例,构建了计算模型;各种属性不同的颗粒间划分出了节理。用此模型对该滑坡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预测,对整体的变形、不同部位的位移和应力等运动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粉质黏土区系拉裂引起的下滑,下部碎石土区因挡墙损坏而产生滑动,拉应力变化不大;指出了在该滑坡存在2个滑动面,为治理工作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滑坡 运动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