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3
1
作者 肖笃宁 赵羿 +1 位作者 孙中伟 张国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5-84,共10页
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外界的干扰作用,其显著变化具有3种典型类型。本文对景观格局的研究,采用了几种计测指标:(1)各类嵌块体的数目和面积大小;(2)嵌块体的转移矩阵;(3)嵌块体的优势度指数;(4)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沈... 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外界的干扰作用,其显著变化具有3种典型类型。本文对景观格局的研究,采用了几种计测指标:(1)各类嵌块体的数目和面积大小;(2)嵌块体的转移矩阵;(3)嵌块体的优势度指数;(4)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沈阳西部景观在经历了30年的变化后,变得更加破碎,出现了较多的块状和岛状嵌块体。景观基质发生了改变,城市化现象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但由于人口的剧增,人均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荒地开发殆尽,这预示着土地承载能力的饱和与危机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空间格局 景观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市近20年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健生 罗可雨 赵宇豪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5-1738,共14页
基于深圳市1996—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方法探究了深圳市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主要景观类型转移和建筑用地扩张模式,最后使用Binary Logit模型考察了市级和区级建筑用地景观扩张的主要驱... 基于深圳市1996—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方法探究了深圳市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主要景观类型转移和建筑用地扩张模式,最后使用Binary Logit模型考察了市级和区级建筑用地景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96—2015年,深圳市建筑用地景观优势性逐步增强,面积增加15.81%,以蔓延式(61.9%)和填充式(36.27%)扩张为主;②1996—2006年为城市化快速扩张期,建筑用地扩张呈集中开发形态,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增加,城市扩张中心略微向北部和东部移动,2006—2015为城市化低速过渡期,景观破碎化加剧,城市扩张重心向北部和西部偏移;③在市级尺度上,GDP密度和人口密度对建筑用地景观扩张有显著正影响,生态控制线、高程、坡度和至道路的距离有着显著负影响。每单位生态控制线范围、坡度的增加分别将使建筑用地景观扩张的机会比率将平均减少到原来0.8168倍、0.8841倍。各驱动因素表现出区域和尺度差异性,GDP对宝安区、南山区和坪山区,人口增长对宝安区、龙华区,以及交通可达性对大鹏新区、龙岗区驱动分别最为突出。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科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转移 景观扩张指数 驱动因素 城市化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1 位作者 陈安平 崔海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42,共7页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 遥感 转移概率 土地覆盖
下载PDF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黎聪 李晓文 +2 位作者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71-1578,共8页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演变 景观指数 转移矩阵 衡水湖
原文传递
盘锦市湿地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监测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伟东 杨冬 +2 位作者 李恩宝 赵泉华 张亚男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65,79,共7页
针对近年来盘锦市湿地动态变化信息相对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运用景观生态学及转移矩阵模型进行湿地变化分析的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决策树分类技术支持下,实现光谱特征、环境特... 针对近年来盘锦市湿地动态变化信息相对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运用景观生态学及转移矩阵模型进行湿地变化分析的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决策树分类技术支持下,实现光谱特征、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等多特征融合,完成研究区三期湿地信息提取。通过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实验提取结果满足湿地动态变化监测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从空间格局、景观格局及空间演变特征上,对盘锦市湿地变化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供盘锦市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湿地 遥感 缨帽变换 景观分析 转移矩阵 变化监测
原文传递
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剑 胡立辉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8,共5页
梳理历史文献和以往研究成果,综合"三山五园"地区核心园林鼎盛时规模以及外围环境涵盖的范围,划定了"三山五园"地区的四至范围。搜集了多张历史地图,并结合同时期文献完善地图信息,根据地形图统一坐标和比例尺,予... 梳理历史文献和以往研究成果,综合"三山五园"地区核心园林鼎盛时规模以及外围环境涵盖的范围,划定了"三山五园"地区的四至范围。搜集了多张历史地图,并结合同时期文献完善地图信息,根据地形图统一坐标和比例尺,予以改绘。将景观划分为古典园林、水体、农田、林地、建筑、道路、其他7个类型,分析4个代表年份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相互转化情况,揭示"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变迁的过程与驱动力,为园林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山五园”地区 景观 变迁
下载PDF
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文珊 《中国园林》 2003年第8期26-30,共5页
文化地景研究,是一门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科学。地景建筑涉及人类整体的环境,以规划、设计、施工,合理而技巧地解决空间课题,提供人类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地景建筑专业一直以来无法定位在单一学科范畴,因为它并非只是表象的地形外貌,而是... 文化地景研究,是一门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科学。地景建筑涉及人类整体的环境,以规划、设计、施工,合理而技巧地解决空间课题,提供人类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地景建筑专业一直以来无法定位在单一学科范畴,因为它并非只是表象的地形外貌,而是一种文化再现的形式,是文化反映的现象。通过论述地景与文化的关联、文化地景意涵、地景研究过往,以及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普通地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差异中,探求文化议题的地景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在21世纪全球化潮流中,为地景于文化性与地域性的方向中寻找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地景 文化资产 地域性 历史景观
下载PDF
鹤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霞 廖圣东 廖其芳 《热带地理》 200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以鹤山市1988、1995和2001年的TM影像为基本资料,在ERDAS、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景观缀块信息,并从缀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同时对1988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变化转... 以鹤山市1988、1995和2001年的TM影像为基本资料,在ERDAS、ARC/INFO和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景观缀块信息,并从缀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同时对1988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变化转移矩阵,以分析景观格局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鹤山市景观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不同缀块类型间各有其变化特点,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动态 缀块 景观指数 变化转移矩阵 鹤山
下载PDF
两个时期福建省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庆红 吴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2-776,共5页
以2000年7幅Landsat7 ETM+影像和2009年12幅ALOS AVNIR-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转移矩阵,对福建省滨海湿地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09年福建省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减... 以2000年7幅Landsat7 ETM+影像和2009年12幅ALOS AVNIR-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转移矩阵,对福建省滨海湿地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09年福建省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44 296.6 hm2,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增加了31 583 hm2,滨海湿地面积共减少了12 713.6 hm2;红树林、水田、库塘和盐田的保留率较低,滨海湿地大面积向非湿地转移,天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移;边缘密度指数升高、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深;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转移过程所占比重最大,整体转移过程以水产养殖和非湿地为优势转出类型,说明了随着滨海地区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强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是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滨海湿地 福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循环演进模式和变迁 被引量:14
10
作者 夏宇 陈崇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意境是建立在意象思维方式之上使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意"相互交融的中国园林最高审美追求。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提出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循环演进模式。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园林意境创作与感知表现... 意境是建立在意象思维方式之上使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意"相互交融的中国园林最高审美追求。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提出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循环演进模式。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园林意境创作与感知表现为"物"和"意"间的输出、输入和反馈的循环演进模式。这种模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物"与"意"及其输出途径与输入方式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意境"的变迁,通过对变迁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在现代社会的背景探讨园林意境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意象思维 意境 模式 变迁
下载PDF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837,共9页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林河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动态 景观转换 GIS FRAGSTATS
下载PDF
集成灰色分析和元胞自动机用于景观动态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晖 白杨 +1 位作者 李国彦 杨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27-6238,共12页
针对景观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特点,采用灰色局势确定邻域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用于模拟和分析景观生态动态变化。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元胞自动机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中国云南省怒江流域中段作为... 针对景观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特点,采用灰色局势确定邻域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用于模拟和分析景观生态动态变化。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元胞自动机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中国云南省怒江流域中段作为实例,确定影响元胞转换规则的三因素主要有元胞邻域的聚集程度,土地适宜程度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根据景观这一类复杂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其权重随地理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同时用Monte Carlo法考虑了模拟时转换的随机性。通过计算显示模拟未来发展的情景总的趋势是符合实际的,不但模拟了微观的景观单元的自组织机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而更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灰色分析 景观 动态模拟 转换规则
下载PDF
受损沙地生态系统景观变化分析——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海江 程维明 龙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3-1072,共10页
生态系统变化会引起景观结构及格局的改变,而景观格局及其演化可以作为评价环境变化的指标。为了揭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变化特征,该文使用陆地卫星(Landsat 5、7)的TM/ETM+资料及地面调查数据来分析沙地景观变化特征。通过计算机监... 生态系统变化会引起景观结构及格局的改变,而景观格局及其演化可以作为评价环境变化的指标。为了揭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变化特征,该文使用陆地卫星(Landsat 5、7)的TM/ETM+资料及地面调查数据来分析沙地景观变化特征。通过计算机监督分类,获得了研究区1987和2000年景观类型数据,研究区的景观类型有草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灌木林及水体。通过对两期景观数据的基本特征、变化检测及转移矩阵分析发现:1)从1987到2000年,草原、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在减少,斑块破碎,而流动沙地显著增加,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同时斑块相互联合形成两条流动沙带;2)类型转移上,草原转为沙地,固定沙地主要转为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以绝对优势转为流动沙地,水体转为流动沙地及草原;3)变化监测显示,流动沙地增加面积远远大于减少的面积,而草原、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呈现相反趋势,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也不尽相同。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地生态系统已经退化比较严重,特别是流动沙带的出现,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景观格局 沙漠化 变化检测 转移矩阵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史年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义中 戴茜 曹栋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3,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借鉴传统的园林分类观点,以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为主,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进行系统梳理,重在文献资料的征引,同时配以考古发现,以期向读者翔实地展示该时期的园林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 转折期 年表 类型 考古
下载PDF
东北地区湿地遥感监测与景观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6,共7页
分析东北地区湿地的时空变迁特点,可为东北地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湿地资源、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1975年MSS遥感图像、2013年CBERS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目... 分析东北地区湿地的时空变迁特点,可为东北地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湿地资源、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1975年MSS遥感图像、2013年CBERS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中解译出东北地区湿地信息;引入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景观格局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地区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4 769.9 km^2、河流湿地面积减少6 753 k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2 017.4 km^2;非湿地与湿地各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沼泽湿地向非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非湿地向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湿地重心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36.5 km,其中,人工湿地重心向北偏东方向迁移354.7 km、沼泽湿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261.4 km。景观格局分析显示,东北地区湿地总体向破碎化、多样化与不规则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监测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重心迁移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诗琪 周振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周敏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4-93,共10页
巢湖流域的防洪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成为水利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于合理制定该流域未来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求巢湖流域地区景观变化规律,该文使用ArcGIS10.5、Fragstat... 巢湖流域的防洪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成为水利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于合理制定该流域未来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求巢湖流域地区景观变化规律,该文使用ArcGIS10.5、Fragstats4.2及SPSS软件,采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巢湖流域2000—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完成了对巢湖流域近20年来总体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空间演化与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和林地作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大,且二者变化幅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研究区内景观总体的均衡度不断降低,向着不规则化、破碎化趋势发展,景观类型多样性呈现出降低的态势。根据上述结论,针对巢湖流域未来规划提出限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植被覆盖率等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巢湖流域 转移矩阵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Did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form at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被引量:7
17
作者 Xin Wang Gang Hu +10 位作者 Yoshiki Saito Guanzhong Ni Han Hu Ziying Yu Jingping Chen Mi Wang Xiaoping Yuan Lei Wang Zhenbo Hu Junsheng Nie Baotian P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5期1603-1610,M0004,共9页
The incision of the Sanmen Gorge mark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but its timing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to the late Pleistocene(~0.15 Ma),and the suggested forcing mechanisms vary from t... The incision of the Sanmen Gorge mark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but its timing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to the late Pleistocene(~0.15 Ma),and the suggested forcing mechanisms vary from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Here,we report sedimentologic,geochronologic,and provenance data from a drill core near the Sanmen Gorge,the last gorge along the main course of the Yellow River.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ical river channel deposits,with detritus from the Ordos Block in the upstream regions,started to accumulate in the Sanmen Gorge at~1.25 Ma.When integrated with river terrace evidence from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the results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 fin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occurred at~1.25 Ma,consistent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MPT).We propose that the accelerated lowering of eustatic sea level during the MPT may play as important a role as tectonism in driving the birth and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landscape evolution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Tectonic-climate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石漠化治理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盼盼 肖华 陈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16-2324,共9页
【目的】揭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为优化示范区土地景观格局、石漠化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典型喀斯特高原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0年ETM和2015年OLI的遥感影像,采... 【目的】揭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为优化示范区土地景观格局、石漠化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典型喀斯特高原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0年ETM和2015年OLI的遥感影像,采用3S技术与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其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撒拉溪示范区主体景观是耕地,其次是灌木林地;景观转移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草地和建设用地转化,2010年,分别占耕地转出量的73.31%和24.75%;至2015年,分别占79.80%和19.99%;景观类型水平上,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破碎度不断加大,草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度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除未利用地外,景观斑块形状均趋于复杂化;景观整体水平上,近10年示范区景观向破碎化、复杂化、离散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结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城镇化建设及土地撂荒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石漠化治理 毕节 贵州
下载PDF
2000-2020年莒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庄华 高涛 +4 位作者 王靖伟 张梦虹 姜鹏 冯中萍 赵丽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274-278,共5页
以莒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类重心转移等研究方法对地类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变化不大;地类... 以莒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地类重心转移等研究方法对地类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变化不大;地类转换主要表现在耕地流向建设用地和水域,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转为耕地;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林地和水域重心向东南偏移,未利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区域整体景观和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聚集度增强,林地、草地景观优势度下降、聚集度增强,水域的破碎度增大、景观优势度增强,建设用地在聚集度增强的同时形状变得更加复杂及不规则,未利用地景观格局指数基本未变。研究结果可以为莒县土地规划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转移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变化分析 莒县
下载PDF
浅析复合型商业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毅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5期43-43,72,共2页
结合设计实例,从优化城市空间和商业内外部空间的过渡关系,在商业景观中引入自然因素与自然体验以及引入文化概念等方面论述了商业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以期设计出多样性、丰富性的复合型商业景观空间。
关键词 商业景观 过渡空间 自然因素 文化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