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丹平 刘拓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11期19-24,共6页
分析了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地面及地下车站区间三种不同敷设方式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入口、风道风亭同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以广州地铁1、2号线和机场快... 分析了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地面及地下车站区间三种不同敷设方式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入口、风道风亭同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以广州地铁1、2号线和机场快轨为例,着重讨论了风亭的景观。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及与周围建筑物整体的连续性是风亭和周围环境融合的基本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环境景观 风亭
下载PDF
传统聚落乡土公共建筑营造中的生态智慧--以云南省腾冲市和顺洗衣亭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成 王璐璐 +1 位作者 李骁 肖大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0,共6页
作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地方生活经验与生态科学价值。有关乡土建筑的生态适应性文献多数集中在对传统聚落整体以及居住建筑的研究上面,而对其他广泛分布的乡土建筑类型几无涉及。以云南省... 作为传统聚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地方生活经验与生态科学价值。有关乡土建筑的生态适应性文献多数集中在对传统聚落整体以及居住建筑的研究上面,而对其他广泛分布的乡土建筑类型几无涉及。以云南省腾冲市和顺洗衣亭乡土公共建筑为例,通过对村民自行搭建的洗衣亭之尊重自然和朴素营建技艺的剖析,探讨乡土公共建筑所富含的生态营造智慧,以期丰富与深化对乡土建筑的多样性认知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土公共建筑 生态智慧 洗衣亭 和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中“亭踞山巅”的再认识:作用、文化与观念变迁 被引量:16
3
作者 顾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83,共6页
无论是根据历史文献还是现有遗存,"亭踞山巅"在传统园林中非常常见,然而当代研究对此常有质疑或忽略。针对这种现象及反差,研究"亭踞山巅"旨在获得一系列的历史性认识。从大量命名及文献中可以看到,山巅之亭的作用... 无论是根据历史文献还是现有遗存,"亭踞山巅"在传统园林中非常常见,然而当代研究对此常有质疑或忽略。针对这种现象及反差,研究"亭踞山巅"旨在获得一系列的历史性认识。从大量命名及文献中可以看到,山巅之亭的作用主要是观景场所,而非被观对象。根据深入历史语境下的当代研究,山巅之亭所反映的"自然"与"人工"之间的文化内涵,是自然景物与人工营造之间的连续一体、和谐共存、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并非人工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矛盾。根据对晚明园林的研究,"画意"成为造园叠山的宗旨,以及因为张南垣的影响力,使得形式构图及尺度问题变得突出,从而一直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假山 亭阁 自然 画意
下载PDF
2010年世博主题馆植物墙的设计和核心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子易 胡永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世博主题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其场馆的生态建设是令世人关注的焦点。作为主题馆最直观、最生动的生态载体,主题馆东西两侧6000余m2的生态墙建设无疑是本届世博会的一大创举。介绍世博主题馆植物墙的设计背景与"绿色&... 世博主题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其场馆的生态建设是令世人关注的焦点。作为主题馆最直观、最生动的生态载体,主题馆东西两侧6000余m2的生态墙建设无疑是本届世博会的一大创举。介绍世博主题馆植物墙的设计背景与"绿色"理念,着重论述专为植物墙配套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载体模块、环保型介质、适生植物和日常养护。世博植物墙创新的绿化技术,彰显世博主题的景观效果和低碳生态,成为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博 主题馆 植物墙 设计 核心技术 植物建筑一体化
下载PDF
结“亭”组景的旷奥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滨谊 赵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3,共7页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中"旷奥原型--"凌阻峭"与"抵丘垤"的2类空间感受。研究发现:秉承"游所之往""风景求中"的价值取向,借助空间形态与序列组织调节游-息节奏、实现意境塑造,正是风景旷奥思想的"初心"。在与后来的造园组景、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美之间,旷奥追求虽有间断但初心未变,对此"亭"功不可没。"亭"作为园林组景基本要素逐渐转化为中国园林典型的文化意象符号,作为实现风景旷奥初心的"结亭组景",逐渐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的主题母语,开启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序列的新天地。进一步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与湖北2019园博园灵犀园为例分析探讨了旷奥理论结"亭"组景结合现代条件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不忘初心,与古为新,弘扬优秀的中华风景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旷奥 组景 风景园林感应
下载PDF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被引量:6
6
作者 史丽秀 贾瀛 刘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5,共5页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域性景观 中国馆 自然景观 人为景观
下载PDF
基于文字与文献研究的“亭”风景审美探源
7
作者 吴静子 冯倩瑶 赵大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词与词义,发现“亭”自魏晋时期开始体现出风景建筑的特征,隋唐至宋代发展更为兴盛。通过研究以揭示蕴含于其中的风景审美内容与风景审美方式,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理念,为实践中国古代风景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风景审美 风景建筑 亭名
下载PDF
颐和园治镜阁复原设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龙 高大伟 缪祥流 《中国园林》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治镜阁是清代乾隆盛期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重要点景建筑,后荒废,在晚清曾有重修的设想,未果,目前仅存遗址。通过对遗址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和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梳理、对比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片断,同时综合清漪园时期诸点景楼... 治镜阁是清代乾隆盛期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重要点景建筑,后荒废,在晚清曾有重修的设想,未果,目前仅存遗址。通过对遗址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和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梳理、对比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片断,同时综合清漪园时期诸点景楼阁的形象和乾隆皇帝标新立异的造园风格,得出治镜阁的整体形象。完成了复原初步设计,拓展了世界记忆文化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利用方向,为同类清代皇家建筑复原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颐和园 治镜阁 复原 样式雷图档
下载PDF
浅析园林景亭施工做法
9
作者 郭庆安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园林景观之中,兼具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建筑物,如亭子、楼台和阁楼等,统称为园林建筑。园林景亭提供了一个人们可以歇息、防晒和躲避雨水的空间,有时也作为具有纪念价值和具有标志意义的结构存在。园中景观常配建亭子,为林间常见之构... 在园林景观之中,兼具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建筑物,如亭子、楼台和阁楼等,统称为园林建筑。园林景亭提供了一个人们可以歇息、防晒和躲避雨水的空间,有时也作为具有纪念价值和具有标志意义的结构存在。园中景观常配建亭子,为林间常见之构筑。亭子的选址应当选择风光旖旎之处,以便让前来小憩的游客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同时亦需考虑亭子本身成为园林中的一幅佳作,往往在园林景观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亭子的造型、规模、色调和选材等,需与临近的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论文着重探讨园林景亭的施工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亭 施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杭州市中山公园亭建筑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联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国内对民国时期亭建筑的研究甚少,杭州中山公园内迄今为止仍留存有不少该时期的完整遗珠,它们独特且具韵味,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勘测基础上,分析理法、形制等特征,认为研究对象理法多承古制,形制上体现出... 国内对民国时期亭建筑的研究甚少,杭州中山公园内迄今为止仍留存有不少该时期的完整遗珠,它们独特且具韵味,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勘测基础上,分析理法、形制等特征,认为研究对象理法多承古制,形制上体现出传统复兴式、西方折中主义和现代主义形式三种明显的建筑风格,同时具有武人特征且相当推崇实用主义。这是当时设计者的新尝试,也是时代性、民族性与科学性并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筑特征 民国时期 亭建筑 中山公园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康复功能——以沧浪亭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童蔡萍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文章基于现代景观应具备的美化环境,给人们身心健康带去积极影响等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思想,从"养体劳形""赏心悦目""淡泊清心""澄怀观道"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以沧浪亭为例,挖掘... 文章基于现代景观应具备的美化环境,给人们身心健康带去积极影响等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思想,从"养体劳形""赏心悦目""淡泊清心""澄怀观道"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以沧浪亭为例,挖掘古典园林中的康复功能。探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康复养生理念以及对人们身心健康启示,对中国现代康复景观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康复景观 养生 沧浪亭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路径探讨——以浙江嘉兴落帆亭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思琦 王欣 王祎洁 《风景园林》 2023年第4期123-129,共7页
【目的】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物质实体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关联与精神统一阐发肤浅的问题,为此进行基于遗产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路径探究。【方法】以浙江省嘉兴市落帆亭名胜为例,通过叠加比对落帆亭、杉青闸、大运河... 【目的】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遗产物质实体与文化之间的价值关联与精神统一阐发肤浅的问题,为此进行基于遗产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路径探究。【方法】以浙江省嘉兴市落帆亭名胜为例,通过叠加比对落帆亭、杉青闸、大运河的历史信息以及初步复原平面图,还原落帆亭名胜的历史样貌。【结果】将落帆亭文化遗产的有机生成过程分为运河作用与功能催生、事件发生与人文点染、风景建设与文化认同3个阶段,并总结出其生成机制。根据历史样貌与生成过程研究,对落帆亭文化遗产分别提出针对遗产本体和针对遗产生成机制的保护策略。【结论】揭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点保护需要尊重遗产的历史发展规律,重视遗产所在地的地方风土与遗产的相互作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遗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保护 真实性与完整性 复原 大运河 落帆亭
下载PDF
主客观数据融合的热点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丛昕 丁绍刚 +2 位作者 王小文 王晗 张清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79,共6页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典园林 园亭 景观意象 游客感知
下载PDF
“天一阁”园林及“一法多式”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嘉丽 王欣 +1 位作者 林清清 吕东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0-144,共5页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天一阁”被写仿的现象分析七阁借助“一法多式”有效处理“园之异宜”的兴造,探索“法与式”的演化过程、内在动因及对传统造园传承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天一阁 藏书楼园林 写仿 一法多式
下载PDF
尘世蓬瀛--山东济宁荩园小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可知山东济宁荩园原为画家戴鉴别墅"椒花村舍",始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左右,有村舍小圃、方池假山及冷淘轩等亭台楼阁,道光十八年(1838年)归富绅李澍,遍植牡丹,建筑改建,但由外向内园圃、假山、... 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可知山东济宁荩园原为画家戴鉴别墅"椒花村舍",始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左右,有村舍小圃、方池假山及冷淘轩等亭台楼阁,道光十八年(1838年)归富绅李澍,遍植牡丹,建筑改建,但由外向内园圃、假山、方池台榭与桥亭的空间布局未变,呈现出中国早期园囿的台榭营筑模式和尘世蓬瀛的空间意象特征,园林艺术价值很高。园主戴鉴沿运河至江南常州、镇江、扬州的长年游历及园中反映扬州园林风格的漏空花墙,使荩园成为江南造园技术沿大运河向北传播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荩园 画家戴鉴 冷淘轩 方池台榭
下载PDF
嘉兴烟雨楼“江湖地”风景名胜营造研究
16
作者 张思琦 王欣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 风景园林 “江湖地” 烟雨楼 城市风景名胜
下载PDF
《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 傅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理论精妙,文字晦涩,虽经众多专家注释、研究,仍有个别词句难以理解,"陆云精艺"就是一例。陆云,是著名文学家,但未有文献证明陆云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艺。从陆云及其作品入手,认为"...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理论精妙,文字晦涩,虽经众多专家注释、研究,仍有个别词句难以理解,"陆云精艺"就是一例。陆云,是著名文学家,但未有文献证明陆云具有高超的建造技艺。从陆云及其作品入手,认为"陆云精艺"存在疑义,并根据《园冶》存在错字的事实,推测"陆"为文字之误。通过文献查找,提出"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并根据文献中对陵云阁的描述,论述其的可能,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陆云 陵云阁 建造技艺
下载PDF
地铁上盖附属物与城市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广州地铁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薇 陈明峰 唐坚 《隧道建设》 2010年第S1期249-253,共5页
分别对城市景观以及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上盖附属物(风亭、出入口)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本文不对高架车站进行叙述),并详尽阐述在地铁上盖附属物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尊重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为前提,将历史素材、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机... 分别对城市景观以及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上盖附属物(风亭、出入口)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本文不对高架车站进行叙述),并详尽阐述在地铁上盖附属物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尊重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为前提,将历史素材、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之一,并提出在设计中应进行延续与创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地铁上盖附属物 地铁附属物 车站出入口 风亭
下载PDF
颐和园造园艺术的转变——以昙花阁到景福阁的变迁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龙 吴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从乾隆朝清漪园到光绪朝颐和园的变迁过程中,万寿山东麓景福阁所在位置上曾出现过2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六角星形三重檐的昙花阁与单层三卷歇山顶的景福阁,以及一个未实施的单层六角星形的设计方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焚毁前... 从乾隆朝清漪园到光绪朝颐和园的变迁过程中,万寿山东麓景福阁所在位置上曾出现过2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六角星形三重檐的昙花阁与单层三卷歇山顶的景福阁,以及一个未实施的单层六角星形的设计方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焚毁前的一张历史照片和重修时期相关样式雷图档,对三者的造型、空间功能和题名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它们之间在园林文化和艺术创作上的差异,揭示了颐和园造园艺术风格的转变,说明了这一转变与历史盛衰、文化观念以及功能需求之间的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清漪园 昙花阁 景福阁 造园艺术 转变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Pavilion in Garden Landscape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小龙 王俊晓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7期97-99,共3页
Pavilion is a significant architectural compon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a rest space for people appreciating garden views,but also play a particular aesthetic role due to its flexibl... Pavilion is a significant architectural compon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a rest space for people appreciating garden views,but also play a particular aesthetic role due to its flexible architectural forms.In this study,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construction laws of pavil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were specifically analyzed,and it was believed that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pavilions on the basis of diversified cultural orientations.Cultural orientations are mainly to show natural functions,enhance personal quality and create poetic atmosphere.In addition,diversified styles reflect different aesthetic tastes,which should be dealt with based 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that is to say,regional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fully understood;the location of pavilion should be properly designed;pavilion design should be put into the general layout of garden.Therefore,pavilion requires not only rich styles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s,but also full consideration about coordinated components(such as color and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which can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ts functions and 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EN landscape pavilion CULTURE AESTH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