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朱治州 钟业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0-1530,共11页
采用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转移方向,采用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价值量评价法定量计算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 采用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转移方向,采用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价值量评价法定量计算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归因解释。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林地变化相对稳定,水域变化先增后减,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且保留率最高,耕地为其主要转化来源,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林地,水域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1990、2000、2010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 644.26、2 639.53、2 615.49和2 569.88亿元,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价值下降最多,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区域的贡献率最大,Ⅲ、Ⅳ等级的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Ⅰ、Ⅱ等级,且城市规模越大,经济价值越占主导地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以太湖和巢湖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的特征,其受到坡度、高程、土壤类型、人口等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丽萍 张锐波 +2 位作者 陈兆云 黄慧青 金培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46,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异常明显。为了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及人为活动对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动态的影响,以杭州市西郊的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区,选择混交林、竹林、和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坡地,进行了坡地三维空间采样和室内...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异常明显。为了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及人为活动对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动态的影响,以杭州市西郊的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区,选择混交林、竹林、和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坡地,进行了坡地三维空间采样和室内N,P,K含量的测定。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得以下结论:(1)坡耕地土壤N,P,K的绝对含量最高,空间变化以5 cm土层波动最大;竹林地则以10 cm土层波动明显,混交林地空间分布规律性高;(2)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地中N,P,K养分从坡顶到坡底总的趋势是呈递减状态,其中坡耕地递减强度最大;(3)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N,P,K含量空间动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人为活动方式、强度、频率和深度不同所致;(4)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的总趋势与坡面汇流和土壤侵蚀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坡地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黑龙江省分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雁雁 王红梅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自然条件较优越并且开发潜力较大的一个省;应用评价系数法和特尔菲法对该省13个市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系数的分级标准将13个市地分成3个土地利用现状区,找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弱点,明确了为促进区域经... 黑龙江省是我国自然条件较优越并且开发潜力较大的一个省;应用评价系数法和特尔菲法对该省13个市地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系数的分级标准将13个市地分成3个土地利用现状区,找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弱点,明确了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区的发展方向应为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提高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现状 评价系数法 分区
下载PDF
一种基于Google Maps的土地利用信息发布平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煜 李向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2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前常见的Web地图服务仅支持浏览和查询,不支持矢量数据的发布。文章提出一种基于Google Maps的WebGIS构建方法,支持多种浏览器的矢量数据互操作及空间分析。针对郑州市土地利用信息发布需求,采用B/S架构,借助Google Maps API和AJAX技... 目前常见的Web地图服务仅支持浏览和查询,不支持矢量数据的发布。文章提出一种基于Google Maps的WebGIS构建方法,支持多种浏览器的矢量数据互操作及空间分析。针对郑州市土地利用信息发布需求,采用B/S架构,借助Google Maps API和AJAX技术,实现了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平台。该平台响应速度快,面向多种用户,支持数据共享,能更好的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及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MAPS 土地利用 信息发布 JSON
下载PDF
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霞 马淑玲 +1 位作者 刘侠 苑金环 《山东国土资源》 2008年第2期24-26,30,共4页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关键词 城乡用地结构 用地布局 分析 禹城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茅河乡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雅丽 杨剑 黄梅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雅安市名山县茅河乡为研究区域,基于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0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田、林地、果园、茶园、居民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分布较少,... 以雅安市名山县茅河乡为研究区域,基于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0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田、林地、果园、茶园、居民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分布较少,在其余的海拔段内较大;所有的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GIS 茅河乡
下载PDF
重庆“转户农民”退地情况调查与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廖玉姣 《西部论坛》 2012年第4期27-33,共7页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处置,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转户农民"①自愿退出土地的比率较低。影响"转户农民"退地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配套政策未及时跟上、历史遗留问题、现行政策欠完善、土...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处置,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转户农民"①自愿退出土地的比率较低。影响"转户农民"退地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配套政策未及时跟上、历史遗留问题、现行政策欠完善、土地利用未明确、改革资金周转困难等。"转户农民"退出土地,利于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利于其在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利于缓解改革财政压力;而农民转户不退地,可能形成"城乡三元"人口结构,使农村、农业发展陷入僵局,也会阻碍下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宣传,尽快落实户改配套政策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现行户改政策和退出土地利用政策,拓展改革资金来源,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并允许"转户农民"退回农村,消除其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转户农民 转户居民 转户退地 退地补偿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收益分配 社会保障 改革财政压力
下载PDF
洛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冰琰 李帆 《山西建筑》 2014年第3期15-16,共2页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对洛阳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三种优化配置方案。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优化体系,使用灰色关联...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对洛阳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三种优化配置方案。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优化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择优方法对三种方案进行选择,得到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配置 灰色线性规划
下载PDF
西宁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甜 周伟 郑泽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7-171,共5页
为了解西宁市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演变和分异规律,以推进西宁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等定量指标的历史趋势法以及Voronoi图、景观格局指数等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用地变化进行了... 为了解西宁市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演变和分异规律,以推进西宁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等定量指标的历史趋势法以及Voronoi图、景观格局指数等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用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0年共增加307.83万m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逐年减少,从2000年的153.96m2减少到2009年的147.56m2;大通县、湟中县的农村居民点为集群分布,湟源县为均匀分布,中心城区为随机分布;从用地规模或分布特征看,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都有很大的整理潜力,尤其是城中区破碎程度高,大通、湟中县内部斑块的差异性也很大,有必要结合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分布特征 西宁
下载PDF
RS技术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以广西省岑溪市为例
10
作者 谢玉凤 余正洪 +1 位作者 张佳 陈佳 《四川建材》 2016年第2期266-267,共2页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对城乡规划、民生经济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岑溪市遥感影像,借助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在ArcGIS平台,提取了土地分类状况。利用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分析了各类型土地的空间位置分布,并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后期的土地规划与...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对城乡规划、民生经济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岑溪市遥感影像,借助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在ArcGIS平台,提取了土地分类状况。利用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分析了各类型土地的空间位置分布,并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后期的土地规划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位置分布
下载PDF
耕地利用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杨孝翠 马秋禾 +2 位作者 薛意盟 冯彦磊 孟万利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第8期83-86,共4页
以河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各市耕地利用状况。结合河南省各地级市的GDP,分析耕地利用对GDP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以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为基础,应用邻域法和哈夫模型法划分河南的... 以河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各市耕地利用状况。结合河南省各地级市的GDP,分析耕地利用对GDP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以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为基础,应用邻域法和哈夫模型法划分河南的发展强弱区域。结果表明,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关系密切,中心城市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耕地利用 空间分布 区域经济 邻域法 哈夫模型
下载PDF
RS和GIS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以广西龙州县为例
12
作者 张佳 曾涛 谢玉凤 《四川建材》 2016年第5期179-180,共2页
土地资源调查是通过勘察手段对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调查。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对科学规划国土非常必要,同时对城乡规划、民生经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运用RS和GIS技术[1],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为研究区域,采... 土地资源调查是通过勘察手段对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进行调查。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对科学规划国土非常必要,同时对城乡规划、民生经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运用RS和GIS技术[1],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为研究区域,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2015年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解译。利用BEM数据对各类型土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规划和使用情况做简单的建议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德泉小流域规划旱作区土地利用的探讨
13
作者 王树广 王龙英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介绍德泉小流域旱作区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 水资源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简萍 李阳兵 王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8-1139,共12页
探讨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对峰丛洼地区进行土地管理及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Google earth高清影像(0.5 m分辨率)和30 m×30 m 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地形分布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土... 探讨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对峰丛洼地区进行土地管理及生态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Google earth高清影像(0.5 m分辨率)和30 m×30 m 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地形分布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4个典型峰丛洼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具有显著的层次特点:居民点、水田、水浇地、旱地及工矿用地在低地形梯度区域具有分布优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在中高地形梯度上具有优势。(2)随地形梯度增加,4个研究区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低地形位上,王家寨>后寨河>花江>茂兰,在中高地形位上,王家寨>花江>后寨河>茂兰。由于峰丛洼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决定了4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典型峰丛洼地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地形梯度 分布指数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山坡地利用及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保文 赵力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2-24,92,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对该区自然条件及山坡地土地利用特点、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山坡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汉源县耕地利用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6
作者 周佳松 夏建国 龙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84-88,91,共6页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耕地质量的国家利用等别,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来探究汉源县耕地利用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汉源县耕...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耕地质量的国家利用等别,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来探究汉源县耕地利用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汉源县耕地质量状况较好,耕地利用等别主要分布在7~11等,7~8等为高等质量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27%;9~11等为中等质量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9.73%;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唐家乡、富春乡、九襄镇等乡镇,中等地各个乡镇均有分布。②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全局Moran’s I指数为0.648947,汉源县耕地质量有显著空间集聚性,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汉源县中部有低—低的低值聚集区和四周有高—高的高值聚集区2个显著相关性区域,高—低聚集区和低—高聚集区零星分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调整和补划基本农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管理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等别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汉源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