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8
1
作者 欧阳志云 王如松 符贵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传统的以因素叠加力特征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已元法适应生态规划发展与应用的要求,本文尝试根据区域发展与资源坏境需求的关系,运用生态位理论,提出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木相结合,...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传统的以因素叠加力特征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已元法适应生态规划发展与应用的要求,本文尝试根据区域发展与资源坏境需求的关系,运用生态位理论,提出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木相结合,运用于桃江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之中,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方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生态适宜度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被引量:167
2
作者 俞孔坚 乔青 +2 位作者 李迪华 袁弘 王思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32-1939,共8页
借助较为成熟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根据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分析,可判断和规划对某种生态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即维护某种生态过程的最小生态用地(包括格局和面积).本研究从土地的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2个方面界定了... 借助较为成熟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根据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分析,可判断和规划对某种生态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即维护某种生态过程的最小生态用地(包括格局和面积).本研究从土地的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2个方面界定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其空间部位.以北京东三乡为例,分析了基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需求的生态用地,得出该区低、中、高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4%、31.1%和48.6%.结果表明,基于关键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是生态用地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东三乡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 被引量:163
3
作者 俞孔坚 王思思 +1 位作者 李迪华 乔青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探讨城市生态底线的科学内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技... 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探讨城市生态底线的科学内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技术,通过对水文、地质灾害、生物、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模拟和分析,判别维护上述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构建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是界定最低安全标准下的景观格局。并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刚性框架,模拟北京城镇扩张格局。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发展格局,用尽可能少的土地,维护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安全格局 生态底线 反规划 北京
下载PDF
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 被引量:161
4
作者 严金明 夏方舟 李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9,共9页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需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的指引。该研究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需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的指引。该研究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分析,揭示了中国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背景,根据土地综合整治战略设计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定位,明确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目标与任务,形成了区域统筹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模式与未来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总体设计构想,并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保障机制设计,从宏观层面上确保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合理制定和妥善实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针对性、前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奠定战略导向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战略规划 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 目标任务 统筹模式 保障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被引量:159
5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关小克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296,共7页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平谷区现状的275个行政村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适度挖潜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进而分析了各区域用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用地调控模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和乡村土地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生态 生态位 农村居民点用地 适宜性评价 综合分区 平谷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17
6
作者 贾克敬 谢俊奇 +1 位作者 郑伟元 蔡玉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15-20,共6页
研究目的 :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 ,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 :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基本工作程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结论 :应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 研究目的 :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 ,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 :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基本工作程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结论 :应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尽快出台相关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程序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13
7
作者 蔡玉梅 郑伟元 +2 位作者 张晓玲 贾克敬 杨枫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75,共9页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战略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07
8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朱鸿儒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0-1188,共9页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敏感性 ARCGIS 区统计 土地利用规划 延安市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75
9
作者 赖力 黄贤金 张晓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56-60,共5页
研究目的:解决我国现有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矛盾,实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土利用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土利用规划中引入环评,重点探讨... 研究目的:解决我国现有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矛盾,实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土利用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在土利用规划中引入环评,重点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体系(内容、程序、指标体系、方法等)。研究结论:引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然之路,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规划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黄杏元 倪绍祥 +1 位作者 徐寿成 高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县为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生产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县为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生产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与运行,可以有效地进行研究区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和为区域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81
11
作者 卞正富 路云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21-28,共8页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 战略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国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逻辑及其规划响应路径 被引量:98
12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改革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 转型
原文传递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5
13
作者 罗罡辉 吴次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合理的建设用地预测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 方法。研究结果:文中的5种预测方法在杭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研究结论:建设用地需求应采取多方 案进行预测,使...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合理的建设用地预测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 方法。研究结果:文中的5种预测方法在杭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研究结论:建设用地需求应采取多方 案进行预测,使规划更具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 预测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
下载PDF
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8
14
作者 王慎刚 张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中外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定义与定位、方法与途径、控制与评价标准3个方面.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当是指:以提高经济社会总体效益为目标,以现有平均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设施为标准,在满足生产生活合... 中外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定义与定位、方法与途径、控制与评价标准3个方面.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当是指:以提高经济社会总体效益为目标,以现有平均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设施为标准,在满足生产生活合理环境水平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国家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规划控制、市场配置、经济制约和审批管制4个方面.控制和评价标准包含利用强度、产出效益以及环境质量3个层次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化利用 透支资源 规划控制 市场配置 利用强度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74
15
作者 夏春云 严金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政策执行评价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评价指标(非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实施 规划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土地利用规划——关于规划修编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62
16
作者 王万茂 张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9-15,共7页
文章从分析规划的本质和特性着手,进而阐述规划修编中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修编思路的构想、规划程序和规划方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土地利用 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法 中国
下载PDF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被引量:72
17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1 位作者 杜官印 纪文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土地利用
下载PDF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被引量:87
18
作者 姜广辉 赵婷婷 +3 位作者 段增强 张凤荣 霍荟阁 谭雪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311,共8页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3-2004年北京山区以及各地貌类型区域耕地质量处于总体提高态势,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耕地布局优化的结果。2004-2015年,北京山区耕地总体质量将继续提高,但总体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出现分异,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质量仍然不断增加,平原区耕地质量则出现了降低现象。未来耕地保护工作中,要把耕地布局优化作为保护与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注意选择新增耕地的立地条件,保证新增耕地质量;并统筹考虑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在不断提高地力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的实施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区域规划 耕地质量 变化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 被引量:69
19
作者 郑振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3-18,共6页
研究目的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以分配指令性控制指标为特征的《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失灵的原因;提出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 研究目的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以分配指令性控制指标为特征的《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失灵的原因;提出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思路。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的内容是把耕地保护放到“五个统筹”的发展观中来,确定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目标;改指令性控制指标为预测性、指导性规划指标;以纠正市场失灵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改目标规划为行动规划;强调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 可持续发展 改革 土地市场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 征地补偿标准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其整治策略 被引量:86
20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6-312,共7页
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的概念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 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的概念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综合评价值,运用指标判别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类型区。研究认为,优先整理区着重推进城镇化引领型的村庄整治模式;重点整理区依据组织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的原则适时推行区域内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优化调整区应以内部挖潜为主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调整;适度整理区在整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挂钩项目优选区应实施整域推进的区域整理模式,实现城乡等级体系重构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的有效结合。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有序整理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指标判别法 整治模式 概念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