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32
1
作者 王梅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22-27,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模型,对工业内部不同行业企业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定量化评价结果并结合 昆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产业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研究结果:昆山 市未来一段时间内... 研究目的:构建模型,对工业内部不同行业企业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定量化评价结果并结合 昆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产业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研究结果:昆山 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导向是大力发展电子及相关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促进食品、服装、皮革、金属发展;适当抑 止纸制品、化工、交通、塑胶行业扩张;适当引进机械生产。研究结论:必须根据各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值的大小 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产业调整和制定鼓励和抑制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产业调整导向 统计分析 评价单元
下载PDF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被引量:71
2
作者 张国坤 邓伟 +2 位作者 张洪岩 宋开山 李恒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120,共10页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利用新开河流域33年(1969-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4期的空间数据(1969年、1979年、1992年、2001年),合成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通过图谱分析来了解新开...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利用新开河流域33年(1969-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4期的空间数据(1969年、1979年、1992年、2001年),合成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通过图谱分析来了解新开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去33年期间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大幅度增加,其净增面积1357.2km2,占流域总面积超过32%,其主要来源于草地、沙地、沼泽地、林地;沙地变化有所起伏,占流域总面积不低于23%,虽然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流域的草地沙化、耕地沙化还比较严重;草地大幅度减少,其净减面积1582.6km2,占流域总面积由36.2%缩减为18.5%,其主要来源于开垦草地为耕地、草地退化成沙地、沼泽地、盐碱地以及草地改造种植林地;居民地、盐碱地呈增加趋势,湿地、林地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新开河 土地利用 图谱单元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69
3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1 位作者 姚小薇 杨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以国土空间分区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国土空间分区的内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中国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资料总结与归纳。研究结果:(1)提出以县级行政区为主体,乡镇组团、保护... 研究目的:以国土空间分区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国土空间分区的内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中国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资料总结与归纳。研究结果:(1)提出以县级行政区为主体,乡镇组团、保护区等为辅助的国土空间分区评价单元划分方式;(2)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对国土空间进行多功能表达并阐述分区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3)制定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省和区域国土空间分区技术路线。研究结论:解决了如何划分评价单元、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路线等国土空间分区的基本问题,研究成果可为省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区域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分区 评价单元 指标体系 概念 方法
下载PDF
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世东 郭徵 +1 位作者 陈秋计 张合兵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66,共5页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限综合评价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鹤壁市第八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极限综合评价法 评价单元 评价因子
原文传递
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桂华 徐樵利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30,共9页
本文通过对比农用土地的评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特点和意义。根据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多宜性与主宜性相结合等原则,确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依据、项目及其分级标准。具体结合武汉市实情,先以局部地貌与地表组成... 本文通过对比农用土地的评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特点和意义。根据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多宜性与主宜性相结合等原则,确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依据、项目及其分级标准。具体结合武汉市实情,先以局部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差异为依据,划分了不同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素,并采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值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将各主要因子按等级模糊量化,通过模糊加权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值,依据一定的分等体系,划分各单元土地质量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单元 评价体系 城市建设用地 质量等级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小流域地块单元划分与汇流网络计算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高焕 刘俊卫 朱会义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地块单元是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 ,探讨地块尺度的水沙运移关系对强化小流域空间管理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论述地块单元的特点、作用和功能的基础上 ,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地块单元的划分、参数... 地块单元是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 ,探讨地块尺度的水沙运移关系对强化小流域空间管理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论述地块单元的特点、作用和功能的基础上 ,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地块单元的划分、参数组织、地块属性的确定及信息提取方法 ,并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管理、水土流失计算、生产潜力评估、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 ,开发了小流域地块汇流网络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单元 汇流网络 水土保持 地理信息系统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小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高焕 朱会义 +3 位作者 蔡强国 甘国辉 Ferko Csillag Virginia Maclaren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介绍的小流域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 ,以地块为基本操作单元的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与GIS的集成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管理、查询、更新、处理、模型分析和输出等多种功... 本文介绍的小流域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 ,以地块为基本操作单元的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与GIS的集成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管理、查询、更新、处理、模型分析和输出等多种功能。分析模型与GIS集成的基本单元是地块 (landunit) ,在地块上实现模型参数的提取与传递、模型计算及显示与分析。在分析各种集成方式的基础上 ,选取了动态连接库及其扩展方式 ,实现了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规划模块与GIS的紧密集成 ,以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模型 GIS 集成 地块 小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Geo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use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被引量:26
8
作者 YE Qinghua LIU Gaohuan +6 位作者 TIAN Guoliang CHEN Shenliang HUANG Chong CHEN Shupeng LIU Qingshen CHANG Jun SHI Yan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11期1008-1024,共17页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LUCC) stud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LUCC) stud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for geo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model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es in G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upu methodology of land-use change and names the basic synthetic unit of 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Tupu unit. Tupu unit is the synthetic unit for geo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space·attribute·process”features and composed of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ographic unit and temporal unit. Based on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4 stages of land-use change in 1956, 1984, 1991, and 1996, a series of Tupu on land-us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are created and studied in the paper, which includes 3 temporal units of spatial-temporal Tupu, process Tupu of land-us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a series of “arisen”Tupu, “arisen”process Tupu and pattern Tupu on land-use changes in the last 40 years by remapping tables of a reclassifying system. There are 3 methods of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change that are used to disclose change processes of land-use spatial conversion in YRD, such as spatial query and statistics, order of Tupu units by area and land-use conversion matrix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processes, we analyz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each Tupu above in various temporal units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pattern Tupu in the last 40 years by dynamic Tupu units. Tupu analysis on regional land-use is a promising trial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spatial pattern of dynamic process”and “temporal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in LUCC research. The geo-information Tupu methodology would be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 on integrated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n geo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information Tupu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and-use changes Tupu unit
原文传递
Effect of land price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housing prices:Evidence from cross-county analyses in China 被引量:15
9
作者 WANG Shaojian WANG Jieyu WANG Y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725-740,共16页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housing prices in China using a 2,872-county dataset of housing prices in 2014.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demand,supply,and market,are ...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housing prices in China using a 2,872-county dataset of housing prices in 2014.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demand,supply,and market,a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a housing price model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and prices on housing prices.The relative impacts of land prices on housing prices at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levels are then analyzed using the geo-graphical detector technique.Finally,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land prices on housing prices is discussed.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Housing prices have a pyra-mid-ranked distribution in China,where higher housing prices are linked to smaller urban populations.(2)Land prices are the primary driver of housing prices,and their impacts on housing prices vary over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levels.To be specific,the effect of land prices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urban districts of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3)The internal influ-ence mechanisms for land prices driving housing prices are:topographic factors,urban con-struction level,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high-quality public service resources,and the tertia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evel.The urban land supply plan(supply policies)is the in-trinsic driver that determines land prices in cities;through supply and demand,cost,and market mechanisms,land prices then impact housing pr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ing prices land prices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ounty unit China
原文传递
城镇土地定级网格单元的合理确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善根 龚定勇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满足分值计算的精度要求出发,推导出网格单元大小的数学表达式,由计算确定单元大小。通过实例验证,认为它比经验值确定的单元大小更合理。
关键词 土地定级 网格单元 因素因子分值 城镇土地
下载PDF
Tupu methods o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n land use change:a case stud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14
11
作者 YEQinghua TIANGuoliang +5 位作者 LIUGaohuan YEJingmin YAOXin LIUQingsheng LOUWeiguo WUShug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UCC study nowaday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UCC study nowaday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integr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es of land-us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which is supported by ERDAS and ARC/INFO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1) concept models of Tupu by spatial-temporal integration on land-use change, whose Tupu unit is synthesized by "Spatial·Attribute·Process" features and composed of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ographical unit and temporal unit; (2) data sources and handling process, where four stages of spatial features in 1956, 1984, 1991, and 1996 are acquired; (3) integration of series of temporal-spatial Tupu, reconstruction series of "Arising" Tupu,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Tupu and the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 Tupu on land-use change by remap tables; (4) Pattern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change in YRD during 1956-1996; and (5)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Pattern Tupu analysis by dynamic Tupu units. The various landform units and seven sub-deltas generated by the Yellow River since 1855 are different. The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in the paper is a promising try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spatial pattern of dynamic process" and "temporal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 in LUCC research. The Tupu methodology would be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 on integrated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n Geo-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information Tupu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land-use changes Tupu unit
下载PDF
大同市南郊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及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青霞 陈焕伟 周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88-192,共5页
本研究以中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计算了大同市南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单价,结合该区1987年和2002年Landsat TM/ETM+影像分类数据,借助Fragstats和ENVI软件支持进行了矩形单元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模拟,然后采用... 本研究以中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计算了大同市南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单价,结合该区1987年和2002年Landsat TM/ETM+影像分类数据,借助Fragstats和ENVI软件支持进行了矩形单元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模拟,然后采用ENVI的波段运算功能、分类功能进行大同市南郊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及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大同市南郊区1987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正生态服务区面积大于负生态服务区面积,但生态服务质量等级都不高。1987年平原区生态服务质量好于山丘区,2002年山丘区生态服务质量好于平原区。大同市南郊区从1987年至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增加区面积大于减小区,且以轻度增加为主。平原区生态服务增加区面积小于山丘区,生态服务减小区面积大于山丘区。平原区生态服务增加区面积小于减小区面积;山丘区生态服务增加区面积大于减小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矩形单元 空间模拟 空间分布 空间变化
下载PDF
基于GIS的秦安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划分 被引量:12
13
作者 蔡立群 张兴嘉 董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4-230,共7页
将数字化好的秦安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生成耕地资源评价单元,并分别对评价单元数据层中实体面积小于7 000、15 000m2的小多边形进行合并及不合并多边形,从而对三种不同的小多边形合并方法产生的评价单元分别... 将数字化好的秦安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生成耕地资源评价单元,并分别对评价单元数据层中实体面积小于7 000、15 000m2的小多边形进行合并及不合并多边形,从而对三种不同的小多边形合并方法产生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以实体面积小于15 000 m2合并多边形得到的评价单元,由于评价单元面积较大,致使地貌类型作为评价因子的贡献率较小,从而影响评价结果,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合并多边形得到的评价单元,由于评价单元过小,定点测到的数据空间插值后不能具体到很小面积的区域上,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结论:地貌类型作为重要的参评因子及研究区域地域面积大小共同决定评价单元面积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单元 3S技术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桂华 徐樵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按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将武汉市区土地划分为7类22亚类;以22亚类为评价的基本单元,结合武汉市实情,选取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因子的权值和主要因子;用模糊加权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得分... 按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将武汉市区土地划分为7类22亚类;以22亚类为评价的基本单元,结合武汉市实情,选取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因子的权值和主要因子;用模糊加权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值,依此划出武汉市土地质量的五个等级.武汉市区土地大部分为质量较好的二等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武汉市 土地类型
下载PDF
Design of a spatial sampling scheme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crop acreage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被引量:10
15
作者 WANG Di ZHOU Qing-bo +1 位作者 YANG Peng CHEN Zhong-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96-2106,共11页
Information on crop acreage is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national food polices and economic planning. Spatial sampl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 Information on crop acreage is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national food polices and economic planning. Spatial sampl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provides an efficient way to estimate crop acreage at the regional scal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require that the sampling units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crop acreage contain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In this study, using Dehui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we used a thematic crop map derived from 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5) imagery, cultivated land plot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on the level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two crop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 Moran's/, a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unit size, there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Moran's / varied from 0.49 to 0.89), irrespective of the sampling unit size. When the sampling unit size was less than 3000 m, the stratification design that used crop planting intensity (CPI) as the stratification criterion, with a stratum number of 5 and a stratum interval of 20% decrease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to almost zero for the maize and rice area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within each stratum.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wo crop acreages. Compared with CPI, there was still a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acreag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ampling unit planting intensity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ground slope
下载PDF
论城镇土地定级网格法合理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峰 李雪燕 邵战林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93-97,共5页
从满足单元内部因素作用分值差值精度要求出发,对定级精度原则作了分析,并通过实例数据计算确定网格单元最大允许边长,以阐述如何合理运用网格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做法,对计算机系统定级网格大小确定作出了合理鉴定,本方法对土地定级... 从满足单元内部因素作用分值差值精度要求出发,对定级精度原则作了分析,并通过实例数据计算确定网格单元最大允许边长,以阐述如何合理运用网格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做法,对计算机系统定级网格大小确定作出了合理鉴定,本方法对土地定级系统建设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定级 土地定级 单元确定 网格法
下载PDF
河北省邢台市工业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红 张正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2-289,共8页
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业用地整治潜力,是工业用地规划编制和整治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推动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用地整治潜力是各种工业用地利用状态要素改善能力的... 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业用地整治潜力,是工业用地规划编制和整治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推动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用地整治潜力是各种工业用地利用状态要素改善能力的集合。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提高工业用地的生产性、保证生产稳定性、保证经济可行性、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性和保证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工业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指标的量化,并构建了工业用地整治潜力的模糊评价模型。同时,根据统计资料与实地调查资料,运用GIS分析方法,对河北省邢台市工业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评价,将潜力分为3个级别,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工业用地不同地块整治潜力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模糊推理 工业用地 整治潜力 评价指标 评价单元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单元划分体系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军 《矿山测量》 2016年第3期61-64,88,共5页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可以科学地确定复垦区域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为便于复垦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对复垦方向相同、主要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一致的损毁单元进行归类,确定损毁土地的复垦单元,根据各复垦单元分别进行土地复垦设计和投...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可以科学地确定复垦区域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为便于复垦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对复垦方向相同、主要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一致的损毁单元进行归类,确定损毁土地的复垦单元,根据各复垦单元分别进行土地复垦设计和投资估算。本文以我国华北某技改煤矿土地复垦为例,分析、探讨了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单元划分体系,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指导复垦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复垦单元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的平原旱作农区土地平整单元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星耀 潘瑜春 +3 位作者 唐秀美 邱贺 刘玉 任艳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1-307,共7页
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量和投资都占整个项目的很大比例,平整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平整单元区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该文提出通过空间聚类划分平整单元区的方法,并基于工程量、... 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量和投资都占整个项目的很大比例,平整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平整单元区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该文提出通过空间聚类划分平整单元区的方法,并基于工程量、平整度和单元区斑块规则度构建了用于确定最佳分区数及其平整单元区分布的目标函数。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平整单元区划分并计算相应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分区数的增加工程量逐渐降低、分区间高程差升高,平整度下降、分区形状指数减小规则度升高,目标函数值随分区数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据目标函数的低谷可确定最优分区数目;相对于经验法,空间聚类法的工程量下降24%,高程极差下降11%,对于平整后项目区的平整工程量和平整度有较大地改善,但分区斑块形状指数增大11%,分区规则性降低,因此在实践中可将空间聚类法划分结果作为基础,再依靠专家经验对方案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2种方法各自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空间聚类 土地平整 平整单元区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庄少勤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的试点单位,杨浦区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本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杨浦区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的试点单位,杨浦区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本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杨浦区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集约节约 土地利用 模范试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