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解读 被引量:378
1
作者 陈小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共23页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应接受法学的审视。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三个坚持”,重心在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亮点在于通过有效利用...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应接受法学的审视。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三个坚持”,重心在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亮点在于通过有效利用集体与农民财产自身的增值功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突破和创新点在于保障农民有机会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以及赋予农民更多更实际的财产权益。当然,《决定》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解释为独立的经营债权和承包物权而允许设定抵押担保的仅为经营权,以及通过赋予农民房屋所有权处分权能而保留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地分离的制度创新,有待辨析。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观念应是坚持法治原则的底线思维,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权利本位思维,坚持以整体性思考为工具、以构建权利制度为目标的体系化思维;逻辑进路应是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化。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制度框架应包括: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合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成员房屋财产权的处分条件,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法规则,通过立法建立集体成员权制度并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提供依据,还赋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之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权利体系 集体所有权 成员权 集体建设用地
原文传递
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研究 被引量:154
2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 初始取得 物权法
下载PDF
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 被引量:150
3
作者 吴次芳 费罗成 叶艳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8-1722,共5页
当前中国土地整治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少必要和充分的理论准备、理性范式和战略思考。缺乏理论指导的事业发展是带有盲目性的,而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可以为土地整治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理论基础和战略是关系到土地整治系... 当前中国土地整治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少必要和充分的理论准备、理性范式和战略思考。缺乏理论指导的事业发展是带有盲目性的,而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可以为土地整治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理论基础和战略是关系到土地整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惟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才能不断推进土地整治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通过规范分析和逻辑分析,研究表明:土地整治的理论视野应当从实体形态到功能系统;土地整治的理性范式包括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交换理性;土地整治的工程定位应当从项目区到生态农场;土地整治的战略路径应从应急目标到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功能系统 理性范式 生态农场 战略路径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 被引量:147
4
作者 贺雪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5-192,共8页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农民。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最重要制度基础是农民集体土地制度及建立在该制度基础之上的农民集体经济。借鉴同为土地公有制的国有农场经营体制的经验,借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集体...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农民。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最重要制度基础是农民集体土地制度及建立在该制度基础之上的农民集体经济。借鉴同为土地公有制的国有农场经营体制的经验,借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集体土地的生产资料性质,有望同时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细碎化与农民难以组织起来的两大困境,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 土地制度 农民组织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5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5-1203,共9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 分类系统 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 被引量:138
6
作者 姚树荣 周诗雨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9,共16页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化 城乡融合 土地制度
原文传递
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4
7
作者 夏继红 严忠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河岸带生态受到时空、...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河岸带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定义、河岸带功能、河岸带管理、河岸带宽度确定以及河岸带保护技术等方面.河岸带生态受到时空、水文、气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普通的研究方法不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因此生态河岸带的研究应以现代数学、生态学、水力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实现生态河岸的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监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河流 陆地 生态系统 GIS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制度变迁·小城镇发展·中国城市化 被引量:95
8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57,共11页
从制度的层次分析中国城市政策和小城镇战略的背景、依据和局限。提出通过改进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的城市化思路 ,将传统的围绕城市等级规模作文章的学术方向 ,转向如何最大限度改进微观经济要素 (土地、人员 )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土地制度 中国
下载PDF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98
9
作者 李岩 赵庚星 +1 位作者 王瑷玲 张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该文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了由8个经济效益指标、6个社会效益指标和8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该文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了由8个经济效益指标、6个社会效益指标和8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确定评价标准。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土地制度、融资模式与中国特色工业化 被引量:107
10
作者 刘元春 陈金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3,共19页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分析工业化本身,更应该探究它的特殊性及其成因。近20年的工业化进程表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后劲足,同时还伴随着资本深化和金融深化持续进行"这五大特征。现有文献由于对土地要素的忽略,尚...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分析工业化本身,更应该探究它的特殊性及其成因。近20年的工业化进程表现出"规模大、速度快、后劲足,同时还伴随着资本深化和金融深化持续进行"这五大特征。现有文献由于对土地要素的忽略,尚未能够很好地解释当前中国工业化的特色。通过对典型事实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与官员晋升机制、财税制度和金融制度产生了激励相容,从而催生出了一个以"土地引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核心的高效融资模式,使得其成为解释中国特色工业化的关键变量。具体而言:由于在土地征收和出让环节享有双垄断地位,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低价供应土地的措施进行招商引资(土地引资),另一方面又通过享有超高的土地增值收益来为城市建设融资(土地财政),同时土地抵押的杠杆效应不仅放松了地方政府的信贷约束,更是有效缓解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社会的信用饥渴(土地金融)。但近年来出现的房价和土地征收成本的飙升以及土地金融所蕴含的重大风险等现象表明,"以地融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化解过度依赖"以地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融资模式 中国特色工业化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71
11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叶智宣 丁洪建 牟永铭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以杭州市为例,对杭州市及所辖六区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可持续利用度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杭州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面沉降研究的新进展与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83
12
作者 刘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中国近年来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提出淤泥质软土沉降问题、深部土层沉降问题、工程性沉降问题、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严重性和系统性问题、地面沉降引起的全国性防汛能力降低问题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探测技术是中国当前地面沉降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最后指出 ,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 2 1世纪上半叶 ,中国东部的地面沉降问题将更大、更多、更复杂 ,需要认真规划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原因
下载PDF
定量化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60
13
作者 周勇 田有国 +1 位作者 任意 朱海燕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分析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表达方法,特别是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定量化土地评价中的应用。为可持续利...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分析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表达方法,特别是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定量化土地评价中的应用。为可持续利用土地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化 土地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量化表达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以镇赉县为例 被引量:81
14
作者 汤洁 朱云峰 +2 位作者 李昭阳 斯蔼 崔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结合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入手,建立了由19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该地区在1985年和2001年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生态环境安全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安全指数
下载PDF
土地城市化及其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7
15
作者 吕萍 周滔 +1 位作者 张正峰 田卓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28,42,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城市化过程和特性的研究,探索建立土地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度量土地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城市化过程和特性的研究,探索建立土地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度量土地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和土地资本投入变化等方面的因素;利用研究构建的指标对北京市典型城乡交接地带各乡镇的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测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研究结论:土地城市化水平及其度量对于掌握和控制土地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城市化 度量 指标 体系 应用
下载PDF
我国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张正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模式 系统
下载PDF
“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 被引量:77
17
作者 孟鹏 冯广京 +1 位作者 吴大放 张冰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7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多规冲突"产生的根源,探讨"多规融合"的原则,探索"多规融合"系统平台的搭建与体系建设思路。研究方法:针对"多规冲突"的现象,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多规冲突"的... 研究目的:分析"多规冲突"产生的根源,探讨"多规融合"的原则,探索"多规融合"系统平台的搭建与体系建设思路。研究方法:针对"多规冲突"的现象,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多规冲突"的根源;借助"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专家研讨,结合相关研究分析,研究提出"多规融合"的原则和方法。研究结果:(1)"多规冲突"现象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2)产生"多规冲突"的根源是多种规划的制定目标和原则缺乏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考虑;(3)"多规融合"是化解和消除"多规冲突"的一种必然选择和一种重要方式。研究结论:(1)"多规融合"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下的各种规划间的一致且协调的目标与原则;(2)化解"多规冲突"的关键是建设"多规融合"的系统平台和科学体系,重点是构建各种规划必须遵守的控制性指标体系;(3)建议在理清"多规融合"本质属性、核心问题和融合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并完善"多规融合"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规划冲突 多规融合 平台搭建 体系建设
下载PDF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 被引量:70
18
作者 崔宝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0,46,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构建了新的投融资体制。研究结论:天津市"...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和资金的"双闭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构建了新的投融资体制。研究结论: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在城郊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以宅基地换房” 土地 资金
下载PDF
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3
19
作者 周德 徐建春 王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9,共9页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 综述 系统分析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被引量:72
20
作者 张衍毓 陈美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共11页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空间系统认知 空间规划 管理体制 协调机制 编制体系 改革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