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urist p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s:a case study of terraced paddy fields in Noto Peninsula,Japan 被引量:5
1
作者 CHEN Bixia QIU Zhenmian NAKAMURA Koj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1880-1892,共13页
Man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and represent the living landscapes shaped over time through intensive and continuous human cultivation. Ter... Man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and represent the living landscapes shaped over time through intensive and continuous human cultivation. Terraced paddy fields are being re-evaluat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multiple functions they fill beyond only rice cultivation, particularly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of Japan. Since the 1990 s, terraced paddy fields have been considered a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of Japan and, at the same time, multi-stakeholder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hroughout Japan to reverse the increasing abandonment of terraces. Shiroyone Senmaida is an outstanding cultural landscape and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in Noto Peninsula, Ishikawa Prefecture, which was designated through an initiative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pilot site in 2011.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ourist preference for terraced paddy field landscapes to contribute to future policy making toward improv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 key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tourists visiting toenjoy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re also concerned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farming methods and preferred to maintain the naturalness of the landscape. Respond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s and greater concern for the biological and traditional farming knowledge aspects of the rice terraces were also more inclined to favor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Tourists preferred to maintain the naturalness and rur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ndica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excessive tourist facilities would cause the landscape to deteriorat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surroundings, including rural settlements, hills, and forests, should also be conserved together with the scenic terr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aesthetics landscape naturalness Terraced land Traditional farming Tourist preference
下载PDF
土地伦理与土地美学的诗性阐释——评生态散文《沙乡年鉴》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茂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生态关联的生态散文。作品以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描述了沙乡荒野中的各种生命样态,记叙了作家在沙乡农场的生活体验,表现了独特的土地伦理思想和土地美学观念。《沙乡年鉴》是作家...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生态关联的生态散文。作品以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描述了沙乡荒野中的各种生命样态,记叙了作家在沙乡农场的生活体验,表现了独特的土地伦理思想和土地美学观念。《沙乡年鉴》是作家土地伦理思想与土地美学观念的诗性阐释,对当代人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多·利奥波德 生态散文 《沙乡年鉴》 土地伦理 土地美学
下载PDF
自然·时空·体验——大地艺术的禅宗美学表现
3
作者 曹晓寰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95-205,232,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末,大地艺术在美国产生。大地艺术的直接源流是稍早出现的偶发艺术、激浪派、极简主义,这些运动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禅宗美学意味。作为这些运动间亲缘性基础的禅宗,与20世纪禅宗西传及“禅学热潮”背景密切关联。禅宗的“自... 20世纪60年代末,大地艺术在美国产生。大地艺术的直接源流是稍早出现的偶发艺术、激浪派、极简主义,这些运动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禅宗美学意味。作为这些运动间亲缘性基础的禅宗,与20世纪禅宗西传及“禅学热潮”背景密切关联。禅宗的“自然”观、“空”“悟”“不二之法”内容,创造性地反映在大地艺术中,大地艺术在自然观、时空观、体验性方面有着明显的禅宗美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艺术 禅宗美学 自然观 时空观 体验性
下载PDF
土地利用审美价值的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805-17807,17810,共4页
基于土地利用美学的视角,分别对耕地、林地、草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审美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索,以期为土地利用决策和管理提供美学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 土地利用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民俗之舟“旱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筱平 卢辉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9-82,共4页
"旱船"是我国民间传统民俗表演项目之一,也是民俗体育和民俗舞蹈的重要内容.从体育美学角度分析认为:旱船运动具有美好的寓意、鲜明的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表演动作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该项运动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以及... "旱船"是我国民间传统民俗表演项目之一,也是民俗体育和民俗舞蹈的重要内容.从体育美学角度分析认为:旱船运动具有美好的寓意、鲜明的表演形式以及独特的表演动作等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该项运动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以及美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船 体育美学 特征
下载PDF
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 被引量:16
6
作者 钱静 《规划师》 2003年第12期36-39,共4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许多传统工业基地衰落,甚至沦为弃置地。这些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工业弃置地的再生潜力、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许多传统工业基地衰落,甚至沦为弃置地。这些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工业弃置地的再生潜力、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技术美学的嬗变、历史地段的扩展和极简艺术、大地艺术的思想对工业弃置地的景观再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弃置地 技术美学 景观再生 历史地段 城市化
下载PDF
将美学与景观艺术融入污染土地治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晓笛 李发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中国当前的污染土地治理实践中,修复工作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仅关注污染清除的治理活动,未能考量场地整体景观的优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考虑景观系统优化及品质提升的污染场地修复将大大提升土地的综合价值,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修复活... 在中国当前的污染土地治理实践中,修复工作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仅关注污染清除的治理活动,未能考量场地整体景观的优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考虑景观系统优化及品质提升的污染场地修复将大大提升土地的综合价值,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修复活动与再利用模式,可以起到景观增值、促进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推动引领科学研究的作用。污染土地修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都可以有美学及景观艺术的介入,包括修复与整治方案的制定阶段、修复技术选择阶段、修复过程的美学管理与修复后的景观塑造。从长远看,在污染土地治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重视场地修复工作的美学建设与景观恢复问题,处理好各利益方之间的关系,使和谐的人文之美与先进的修复技术相融合,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污染土地治理 景观 艺术 美学 融合
下载PDF
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以黄土高原矿区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程纪元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杨博宇 张嘉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和移植研究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依托,构建了由要素评价和系统评价组成的嵌套式评价体系。通过解构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m,VMS)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视觉资源管理系统(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VRM)、联邦公路局视觉影响评估系统(visual impact assessment,VIA)、复田景观评价、园林景观美学评价等成熟的视觉评价体系,结合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五元共轭”理论,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黄土高原矿区的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所有指标共计21项,即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相关指标8项、植被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7项、景观重现相关指标6项。各项指标完成了定性、半定量化释义,修正了“岩貌、地形地貌、湖泊、毗邻景观”4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土地复垦美学评价不可忽略主观因素影响,应注重景观美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表现得更具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黄土高原区 土地复垦美学 平朔矿区 视觉评价
下载PDF
风景区道路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亦锋 《规划师》 2005年第5期73-75,共3页
风景区道路是景观审美中重要的构图要素。风景区道路规划应科学处理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注重道路本身的“自然”及其与周围风景相接的“自然”,注重路线、审美景观、图像景观的选择。
关键词 风景区 美学意义 构图要素 景观审美 辩证关系 科学处理 道路规划
下载PDF
塞缪尔·贝克特的“无人之地”
10
作者 陈淑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塞缪尔·贝克特试图以主客体的“非关系”解决主客二元论带来的主体对客体的遮蔽问题,恢复主体对世界的感受的真实性以及客体形象的真实性。主客体关系是贝克特长久探索的文学问题。通过考察从主客体关系的崩溃到主客体之间“非关... 塞缪尔·贝克特试图以主客体的“非关系”解决主客二元论带来的主体对客体的遮蔽问题,恢复主体对世界的感受的真实性以及客体形象的真实性。主客体关系是贝克特长久探索的文学问题。通过考察从主客体关系的崩溃到主客体之间“非关系”确立的过程,可以发现贝克特试图以“无人之地”开创二元对立之外的空间,以缺席即在场的方式恢复物的真实存在,以对非关系的失败表达书写对分崩离析的世界之真实感受。这样的艺术才能洞穿遮蔽现实的面纱,展现人类真实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贝克特 “无人之地” 非关系 失败美学
下载PDF
当代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以当代“大地艺术”为桥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悦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艺术 中国传统美学 自然美学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的陆上丝绸之路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泉 《城市学刊》 2018年第5期37-42,共6页
新世纪以来,以高洪雷、韩子勇、叶舟、雪漠、刘亮程、王族、沈苇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以散文的艺术形式书写陆上丝绸之路,寻觅昔日中外文化交流的轨迹,探寻沿线人们的信仰变迁,突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同时,他们把丝路沿线人们的... 新世纪以来,以高洪雷、韩子勇、叶舟、雪漠、刘亮程、王族、沈苇为代表的中国作家以散文的艺术形式书写陆上丝绸之路,寻觅昔日中外文化交流的轨迹,探寻沿线人们的信仰变迁,突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同时,他们把丝路沿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动植物的传奇纳入自己的思辨范围,实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话。书写陆上丝绸之路的散文直面人情的冷暖与西部环境的恶化,凸显了人性主题与生态美学的意蕴,构建起独特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 人与自然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试论当代冰雪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顺辉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5-50,共6页
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获得,使我国寒地冰雪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各类冰雪文化运动、冰雪艺术竞赛和冰雪景观工程层出不穷。与大量冰雪实践相比,作为冰雪文化重要内容的冰雪景观艺术和设计理论发展却相对缓慢。论文在梳理冰雪景观文化和总... 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获得,使我国寒地冰雪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各类冰雪文化运动、冰雪艺术竞赛和冰雪景观工程层出不穷。与大量冰雪实践相比,作为冰雪文化重要内容的冰雪景观艺术和设计理论发展却相对缓慢。论文在梳理冰雪景观文化和总结冰雪景观实践基础上,尝试提出当代冰雪景观设计的四个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冰雪文化 体验美学 艺术教育 特色景观设计
下载PDF
《绿满荆楚》的史学美学新闻学意蕴
14
作者 蔡华东 《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2期49-55,共7页
湖北日报大型系列报道《绿满荆楚》是湖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第一次全面、深入地展示、报道全省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林地型保护区。作为新闻决策案例,回溯这一大型报道的缘起、实施及社会反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新闻工作... 湖北日报大型系列报道《绿满荆楚》是湖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第一次全面、深入地展示、报道全省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林地型保护区。作为新闻决策案例,回溯这一大型报道的缘起、实施及社会反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贴近生活,扎根民众,也要坚持历史意识和美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满荆楚 湖北日报 自然生态 历史学 美学 新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