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e Analysis and Hot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a Novel Laminated Composite with High-Cr Cast Iron and Low Carbon Steel Prepared by Hot Compression Bonding 被引量:8
1
作者 Zheng-yi JIANG Xing-jian GAO +3 位作者 Sheng-li LI Hong-mei ZHANG Deng-fu CHEN Jian-zhong XU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38-445,共8页
A hot compression bond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to prepare a novel laminated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high-Cr cast iron (HCCI) as the inner layer and low carbon steel (LCS) as the outer layers on a Gleeble 3500 the... A hot compression bond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to prepare a novel laminated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high-Cr cast iron (HCCI) as the inner layer and low carbon steel (LCS) as the outer layers on a Gleeble 3500 ther- momechanicat simulator at a temperature of 950 ℃ and a strain rate of 0. 001 s 1. Interfacial bond quality and hot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the laminate were studied by miero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and mechanical tests. Experi- 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allurgical bond between the constituent metals was achieved under the proposed bonding conditions without discernible defec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erlayer or intermetallic layer along the inter- face. The interfacial bond quality is excellent since no deterioration occurred around the interface which was deformed by Vickers indentation and compression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parallel loading to the interface. After well cladding by the LCS, the brittle HCCI can be severely deformed (about 57 % of redu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crack-free. Thi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of crack sensitivity due to stress relief by soft claddings and enhanced flow property of the HCCI by simultaneous deformation with the L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DING laminated metal composite interface structure hot working high-Cr cast iron
原文传递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及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喆 竺培显 周生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25,共5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研制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的电极材料有着异于单一金属的优异性能,因此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结合湿法冶金用节能型阳极材料...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研制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的电极材料有着异于单一金属的优异性能,因此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结合湿法冶金用节能型阳极材料的研究,阐明了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及研究前景,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金属层状复合板焊接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友宝 李龙 周德敬 《焊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2,69,共5页
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特性及应用,阐述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难点、焊接坡口及焊接标准,总结了不同厚度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方法。指出开发复合薄板及多层金属复合板的焊接技术是未来金属层状复合板焊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推广... 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特性及应用,阐述了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难点、焊接坡口及焊接标准,总结了不同厚度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焊接方法。指出开发复合薄板及多层金属复合板的焊接技术是未来金属层状复合板焊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推广金属层状复合板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状复合板 复合薄板 焊接 焊接方法
下载PDF
热轧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军 李云 +1 位作者 李海涛 高经武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层合板整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但是当层合板总厚度小,弹性模量较低,绝对刚度较小时采用常规测试方法难以获得其准确的界面结合强度.针对具有上述特点的薄层状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即采用胶黏剂将测试试... 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层合板整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但是当层合板总厚度小,弹性模量较低,绝对刚度较小时采用常规测试方法难以获得其准确的界面结合强度.针对具有上述特点的薄层状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即采用胶黏剂将测试试样固定于刚度远大于复合板以及胶黏剂的钢棒上形成对接接头,并对其进行单轴拉伸和四点弯曲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接接头中的胶黏剂固化时,在边缘环状区域内由于气泡的溢出而呈现理想结合状态,因此在该区域内可以承受更高的断裂应力.四点弯曲时高应力出现在该边缘区域内,因而可以测试界面结合强度高于胶黏剂平均拉伸强度的复合板的结合性能.同时由于弯曲时钢棒的弹性模量远高于胶黏剂,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同一均匀材料的分布规律不同,常规的弯曲应力公式不再适用.依据新的变形方式和新的应力分布规律推导了新的弯曲应力公式.并针对两种具有不同界面微结构的Al/Mg/Al热轧复合板为例进行了界面结合强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复合板 界面结合强度 对接接头 四点弯曲
下载PDF
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冷轧变形行为及界面过渡层演变
5
作者 唐延川 许举文 +4 位作者 崔泽云 王文慧 张欣磊 唐兴昌 赵龙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高铍含量的铍铜(Cu-Be)合金时效后抗拉强度可达1400 MPa以上,伸长率却不到5%,呈现显著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严重影响了合金服役的安全可靠性。高强Cu-Be合金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局部应变集中现象是导致其低塑性的根本原因,将层状非均质构... 高铍含量的铍铜(Cu-Be)合金时效后抗拉强度可达1400 MPa以上,伸长率却不到5%,呈现显著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严重影响了合金服役的安全可靠性。高强Cu-Be合金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局部应变集中现象是导致其低塑性的根本原因,将层状非均质构型设计的思想运用于Cu-Be合金,构建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该现象的产生,有望获得高强塑性的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运用塑性变形法制备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简单易行,受到广泛关注。前人对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轧制变形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金属组元方面,对界面过渡层变形规律研究较少。本工作利用真空热压复合及后续冷轧变形的方式制备了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能谱仪(EDS)、显微维氏硬度计对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变形行为及界面过渡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前金属层间界面基本呈平直状,界面结合良好且无裂纹、孔洞等缺陷。当冷轧压下率不超过50%时,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发生不均匀的宏观变形,Cu-Zn层在板材厚度方向的变形量明显大于Cu-Be层和界面过渡层,当冷轧压下率为35%时,界面过渡层的厚度仅减小8.3%,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导致Cu-Be/Cu-Zn界面由平直状态变为波浪状态;当冷轧压下率超过65%时,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内部发生均匀、协调的变形,各层厚度基本按照总冷轧压下率变化。不同冷轧压下率下,显微硬度最高的均为过渡层,其次是Cu-Be层,而Cu-Zn层的显微硬度最低。这是因为在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轧变形过程中,界面过渡层主要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处于显著剪切应力状态,会产生额外的背应力强化。本工作探讨了界面过渡层在Cu-Be/Cu-Zn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合金 层状金属基复合材料 冷轧 界面过渡层 宏观变形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涛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0,25,共5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具有单一金属不具备的某些特殊性能,使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较全面地介绍了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发展动态和主要加工方法,对典型复合材料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金属 层状复合材料 复合技术 轧制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