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48
1
作者 董刚 刘宏伟 陈义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火焰传播速度没有影响 ,C2 化学在富油时会提高传播速度。对 N化学反应的计算分析表明 ,在不同当量比条件下 ,NOx 可由不同含 N物质所组成 ,调整 CH+N2 =HCN+N的速率常数可改变 NOx 的生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预混火焰 化学动力学机理 N化学 火焰结构 传播速度 C2化学 氮氧化物 甲烷空气
下载PDF
坡面薄层水流流动型态与侵蚀搬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吴普特 周佩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4,39,共7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次对发生在坡面上部及细沟之间的薄层水流流动型态与侵蚀搬运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薄层水流仍属层流范畴,雨滴打击未能增加其紊动,该文定义它为搅动层流,其流态为超临界流,它是通过推移运动完成其侵蚀搬...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次对发生在坡面上部及细沟之间的薄层水流流动型态与侵蚀搬运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薄层水流仍属层流范畴,雨滴打击未能增加其紊动,该文定义它为搅动层流,其流态为超临界流,它是通过推移运动完成其侵蚀搬运的。同时,坡面产生的泥沙是接触质,只要水流的拖曳力大于泥沙颗粒与坡面之间摩擦力,它就会沿坡向前滑动,进而输出坡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水流 搅动层流 接触质
下载PDF
螺旋扭曲椭圆管层流换热与流阻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孟继安 李志信 +1 位作者 过增元 魏澍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对螺旋扭曲椭圆管内的层流换热与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给出了努谢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表明螺旋扭曲椭圆管可较大程度地强化层流换热,其流阻增加较小,同功耗下的强化传热评判指标可达2~4。将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 对螺旋扭曲椭圆管内的层流换热与流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给出了努谢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表明螺旋扭曲椭圆管可较大程度地强化层流换热,其流阻增加较小,同功耗下的强化传热评判指标可达2~4。将螺旋扭曲椭圆管换热器应用于炼油装置中,节能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扭曲椭圆管 强化传热 层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流体力学中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被引量:41
4
作者 严导淦 《物理与工程》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文章从宏观上分析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着重阐述流体力学中理想流体和压强的概念以及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分布规律.文章介绍了流体的定常运动及流线、流量和总流的概念,给出了连续性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总流伯努利... 文章从宏观上分析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着重阐述流体力学中理想流体和压强的概念以及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分布规律.文章介绍了流体的定常运动及流线、流量和总流的概念,给出了连续性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总流伯努利方程,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文章还介绍了实际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强 理想流体 流管 流线 总流 连续性方程 定常流动 渐变流 水头损失 雷诺数 层流、湍流
下载PDF
微反应器在化学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兆利 张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7,共8页
微反应器是微型化学反应系统,具有换热和传质效率高、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易于放大、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和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这些特点使得微反应器在缩短反应时间、大幅度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产品收率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微... 微反应器是微型化学反应系统,具有换热和传质效率高、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易于放大、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和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这些特点使得微反应器在缩短反应时间、大幅度提高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产品收率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微反应器也存在易堵塞,催化剂负载、微通道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反应器技术,回顾了微反应器的特点,重点探讨微反应器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以及微反应器在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讨论了微反应器目前存在的诸多挑战。微反应器目前是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前沿和热点方向,分析表明微反应器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潜力改变化学化工前景。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认识微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以及微通道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机理,将微反应器技术引入更广泛的反应体系中,加强微反应器的集成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微通道 微尺度 层流 安全
下载PDF
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设计方法改进 被引量:35
6
作者 曾晓晶 同登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解决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设计问题,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对油藏中流体在水平井内的流动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基于范子菲等人提出的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钻井费用以及石油价格对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设计的影响,得到计算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 为解决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设计问题,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对油藏中流体在水平井内的流动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基于范子菲等人提出的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钻井费用以及石油价格对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设计的影响,得到计算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的新模型。同时,在范氏模型中引入产能计算误差的概念,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水平段长度、井内流量、井筒粗糙程度、流体黏度、油藏渗透率、井筒直径对水平井产量及产能计算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确定的油藏,影响水平井产量及产能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段长度、井筒粗糙度、井筒直径;对于特定的水平井,影响水平井产量及产能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流体黏度、油藏渗透率和井内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最优长度 层流 紊流 摩擦损失 压差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单杆输电塔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世村 孙炳楠 +1 位作者 楼文娟 叶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高耸单杆输电塔结构风致响应较大的特点,进行了气动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以研究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响应.模型分不挂导线和挂导线两种情况,分别测定了在模拟紊流流场中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响应,以及在均匀流场中的气动系数,在此基础... 针对高耸单杆输电塔结构风致响应较大的特点,进行了气动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以研究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响应.模型分不挂导线和挂导线两种情况,分别测定了在模拟紊流流场中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响应,以及在均匀流场中的气动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最大加速度、最大位移、横风向与顺风向响应的比例以及导线的阻尼作用大小等数据,可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此外,在时域内用三角级数叠加法和Newmark法,在频域内用功率谱积分法,分别对该结构的风致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试验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模型 风洞试验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高德利 鲜保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117,共5页
煤层裂缝系统由众多不同类型的裂纹组成,原始裂纹与应力变化产生的新裂纹形成网状结构。煤层气多分支井增产机理在于实现广域面的效应,可以大范围地沟通煤层裂隙系统,扩大煤层降压范围,降低煤层水排出时的摩阻,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 煤层裂缝系统由众多不同类型的裂纹组成,原始裂纹与应力变化产生的新裂纹形成网状结构。煤层气多分支井增产机理在于实现广域面的效应,可以大范围地沟通煤层裂隙系统,扩大煤层降压范围,降低煤层水排出时的摩阻,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根据流体管路串联和并联原理,建立了层流和紊流条件下的分支井眼长度与直径的约束方程,推导出多分支井身结构协调方程,建立了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设计出2类紊流型和3类层流型的多分支井身结构模型,可用于煤层气田多分支井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分支井 流体管路 层流 紊流 井身结构 设计模型
下载PDF
甲烷-空气-稀释气的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阎小俊 蒋德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介绍并分析了甲烷 -空气 -稀释气混合气在定容燃烧弹内进行火花点火预混层流燃烧的试验结果。通过对马克斯坦长度和马克斯坦数的测量研究了火焰拉伸对燃烧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克斯坦数的数值仅仅与未燃气性质和初始条件相关 ,而与... 介绍并分析了甲烷 -空气 -稀释气混合气在定容燃烧弹内进行火花点火预混层流燃烧的试验结果。通过对马克斯坦长度和马克斯坦数的测量研究了火焰拉伸对燃烧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克斯坦数的数值仅仅与未燃气性质和初始条件相关 ,而与火焰的发展无关。同时在总结试验和计算数据的基础上 ,得到了计算甲烷 -空气 -稀释气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表明 ,对于甲烷 -空气混合气 ,压力对层流火焰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甲烷-空气-稀释气 层流燃烧特性
下载PDF
ZL201合金半固态成形的AnyCasting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平 康浩 +2 位作者 史立峰 路贵民 崔建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0-884,共5页
采用AnyCasting软件模拟研究了模具内浇口尺寸、压射速度等因素对半固态ZL201合金触变压铸充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铸温度640℃,模具温度200℃~240℃,内浇口厚度11mm,低速阶段的压射速度0.1 m/s,高速阶段的压射速度1 m/s,在充型60... 采用AnyCasting软件模拟研究了模具内浇口尺寸、压射速度等因素对半固态ZL201合金触变压铸充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铸温度640℃,模具温度200℃~240℃,内浇口厚度11mm,低速阶段的压射速度0.1 m/s,高速阶段的压射速度1 m/s,在充型60%时进行速度切换,半固态浆料将以层流方式充填型腔,模拟结果与实际符合很好.半固态压铸件经T5处理后,硬度(HV)可达到1166 MPa,高于常规压铸件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1合金 半固态 内浇口 充型速度 层流 硬度
下载PDF
水流冲刷沉积物生成泥石流的条件及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兆印 张新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1-301,共11页
在铺满卵石的陡槽上释放不同浓度、不同流量的泥浆或清水,观测卵石在泥浆流作用下的运动,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K(=rqJ)大于某临界值K_c时就会发生泥石流,但这个临界值K_c随波相泥浆浓度而变。泥石流... 在铺满卵石的陡槽上释放不同浓度、不同流量的泥浆或清水,观测卵石在泥浆流作用下的运动,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K(=rqJ)大于某临界值K_c时就会发生泥石流,但这个临界值K_c随波相泥浆浓度而变。泥石流龙头由大卵石组成,在不断摩擦和碰撞中翻滚着推进,消耗大量动能,同时控制着后续流不离散。后续流液相流速显著大于龙头,不断把能量输送到龙头,维持龙头运动。大卵石在运动中受到液相流的推动力较大,而受到的碰撞阻力较小,比龙头运动的快。因而大卵石逐渐集中于龙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水流 沉积物 运动规律
下载PDF
大陆下地壳流动:渠流还是层流?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德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和模拟资料证明大陆岩石圈存在壳内流层,目前创建了渠流和层流两种假说来解释大陆下地壳的流动规律和流动机理。渠流模式是指厚地壳、高地势的造山带或高原中、下地壳低粘度物质在地貌负荷的侧向... 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和模拟资料证明大陆岩石圈存在壳内流层,目前创建了渠流和层流两种假说来解释大陆下地壳的流动规律和流动机理。渠流模式是指厚地壳、高地势的造山带或高原中、下地壳低粘度物质在地貌负荷的侧向压力梯度或剥蚀作用驱动下从山根向外侧向扩张。笔者在研究青藏高原的基础上于1992年提出的层流模式是指在大陆边缘俯冲板片脱水熔融和大陆内部地幔柱(枝)底辟上隆的热动力及其相关的重力驱动下的盆山地壳物质循环系统,盆地热软化下地壳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层流向相邻的山根,盆地地壳减薄,造山带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物质带动深层变质岩向上运动,热-重力派生的垂直主应力形成热隆伸展的变质核杂岩和低角度拆离断层,隆升的山体在重力势能作用下侧向扩张,盆山边界形成逆冲推覆和滑覆构造,同时遭受强烈的剥蚀作用,造山带源粗碎屑沉积物快速堆积在盆缘受下地壳拖曳的壳内有限俯冲坳陷带内。渠流构造和层流构造在大陆板内变形、中下地壳韧性挤出、造山带的挤压和伸展同步转换、中深变质岩的韧性变形及剥露过程、部分熔融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在发育背景、产出部位、流层边界、流层规模、流动型式、流动体制、流动方向、流动物质、流动效应、流动时间、驱动力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异。渠流构造基本上可作为层流构造时空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层流的驱动力是热能和重力,而不是地表剥蚀作用和山体负荷作用。从全球角度来看,层流只是地球多级物质循环流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层流 渠流 循环流 盆山耦合 青藏高原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ag Torque in Single-plate Wet Clutch 被引量:26
13
作者 YUAN Shihua PENG Zengxiong JING Chongb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1-97,共7页
Reduction of drag torque is one of important potentials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Exist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ag torque was not accurate to predict the decrease after oil film shrinking because of the di... Reduction of drag torque is one of important potentials to improv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Exist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ag torque was not accurate to predict the decrease after oil film shrinking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modeling the flow pattern between two plates.Flow pattern was considered as laminar flow and full oil film in the gap between two plates in traditional model.Subsequent equivalent circumferential degree model presented an improvement in oil film shrinking due to centrifugal force,but was also based on full oil film in the gap,which resulted difference between mode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above problem by using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An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as set up to test drag torque of disengaged wet clutch consisting of single friction and separate plate.A high speed camera was used to record the flow pattern through transparent quartz disk plate.The visualization of flow pattern in the clearance was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film shrinking.Visual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il film begins to shrink from outer radius to inner radius at the stationary plate and only flows along the rotating plate after shrinking.Meanwhile,drag torque decreases sharply due to littl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tationary plate and the oil.A three-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N-S) equation based on laminar flow is presented to model the drag torque.Pressure distributions in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as well as speed distributions are deduced.The mode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cceleration of flow in radial direction caused by centrifugal force is the key reason for the shrinking at the constant feeding flow rate.An approach to descript flow pattern wa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visual observation.The drag torqu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agrees well with test data for non-grooved wet clutch.The proposed model enhances the precision for predicting drag torque,and lays 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 clutches drag torque mathematical model laminar flow
下载PDF
幂律流体偏心环空轴向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树人 申家年 张景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利用控制体积法对幂律流体偏心环空轴向层流流动的基本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用ADI方法进行了求解。计算了流场中的速度分布和窄、宽边速度比等流场参数。在考虑了周向应力的情况下,分析了流体流变参数及环空几何参数对速度分布... 利用控制体积法对幂律流体偏心环空轴向层流流动的基本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用ADI方法进行了求解。计算了流场中的速度分布和窄、宽边速度比等流场参数。在考虑了周向应力的情况下,分析了流体流变参数及环空几何参数对速度分布等流场参数的影响。偏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偏心度增大时,窄、宽边的速度比减小。在钻井过程中,为了提高井眼的洁净度,应减小钻杆的偏心度。当偏心度较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流体 偏心环空 层流流动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层流型”分草曲面用于覆盖免耕播种机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谷谒白 张云文 宋建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51,共6页
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分草曲面的工作流场、秸秆覆盖层的连续介质属性,以及曲面用于分草、防堵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环槽试验方法”测定秸秆层的“相当粘度”,将分草曲面视为绕流物体,提出“层流型”曲面分草器最具良好的绕流... 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分草曲面的工作流场、秸秆覆盖层的连续介质属性,以及曲面用于分草、防堵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环槽试验方法”测定秸秆层的“相当粘度”,将分草曲面视为绕流物体,提出“层流型”曲面分草器最具良好的绕流性能,宜用作覆盖免耕播种机的防堵装置。本文并对5种流线的流速变化特征及其绕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抛物线与双曲线最宜用作分草曲面的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草器 免耕播种机 防堵装置
下载PDF
岩体裂隙水流的运动规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于龙 陶同康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对岩体裂隙水流运动规律进行了探讨。分别导出了Forchheimer渗流方程中系数a,b的表达式,它既适用于充填裂隙水流,又适用于非充填裂隙水流。大量试验表明,该式还适用于描述线性和非线性渗透运动。
关键词 渗流 裂隙水流 层流 紊流 岩体 水力学
下载PDF
液体动静压轴承的温度场与热变形仿真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郭力 李波 章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体仿真软件FLEUNT中,对层流状态下的液体动静压油膜-轴承这一流固耦合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动静压轴承的温度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对轴承的热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轴承的最高温... 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体仿真软件FLEUNT中,对层流状态下的液体动静压油膜-轴承这一流固耦合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动静压轴承的温度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对轴承的热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轴承的最高温升及径向最大热变形随主轴转速和偏心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供油压力对轴承热变形的影响不大。且轴承径向最大热变形值和轴承间隙在同一数量级,因此热变形在动静压轴承性能分析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动静压轴承 温度场 热变形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排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渗透性能试验测试技术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璠 陈荣生 倪富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8-1292,共5页
为评定排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的透水能力,设计了不脱模大马歇尔试件竖向渗透系数和水槽横向渗透系数测定方法,并制作了测试装置,对不同成型方法、不同空隙率的PAC-13与PAC-16试件进行了控制水头差的渗透系数测定.测试结果表明:排水性沥... 为评定排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的透水能力,设计了不脱模大马歇尔试件竖向渗透系数和水槽横向渗透系数测定方法,并制作了测试装置,对不同成型方法、不同空隙率的PAC-13与PAC-16试件进行了控制水头差的渗透系数测定.测试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与空隙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击实成型试件的渗透系数略大于静压成型试件,PAC-16的渗透性能优于相同空隙率的PAC-13且变化规律一致,试验测定的竖向渗透系数与横向渗透系数在工程常用的空隙率情况下相对误差不超过20%,有较好的一致性.工程设计应用中,采用与路面材料状况较一致的击实成型的不脱模大马歇尔试件测定竖向渗透系数能较好地反映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渗透系数 层流
下载PDF
交错波纹板原表面换热器通道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阴继翔 李国君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具有正弦波形通道交叉排列的原表面换热器多通道单元内三维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上下波纹板交错角θ、波纹相对节距P/H(波长/波高)及雷诺数Re对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段流动与换... 对具有正弦波形通道交叉排列的原表面换热器多通道单元内三维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上下波纹板交错角θ、波纹相对节距P/H(波长/波高)及雷诺数Re对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段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变化较大,此变化在沿主流方向第4个单元后基本消失;在水力直径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阻力系数f及平均努谢尔特数Nu随θ的增大而增大;f及Nu在P/H为1 5~3 1的范围内随P/H的增大而增大,在Re大于900及P/H为3 1~4 0时随P/H的增大却开始减小;壁面局部Nu的最大值发生在主流尾部以及与流体出口邻近的2个入口处附近,最小值在上下波纹板的接触点上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波纹板原表面 换热强化 层流流动 多通道模型
下载PDF
环形缝隙中压力水的流动规律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梓荣 李夕兵 刘迎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分析了压力流体在柱塞环形缝隙中的流动特性,得出了柱塞直径一定时微小缝隙中的层流与紊流的临界流量只取决于流体性质(粘度)的结论.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柱塞副环形间隙流量测试试验方案和试验装置.通过对水介质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压... 分析了压力流体在柱塞环形缝隙中的流动特性,得出了柱塞直径一定时微小缝隙中的层流与紊流的临界流量只取决于流体性质(粘度)的结论.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柱塞副环形间隙流量测试试验方案和试验装置.通过对水介质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压力流体通过不同间隙值的临界流量是相同的,且只有在间隙很小(≤0.01mm)及压力较低(<6.3MPa)时压力水在缝隙中的流动才是层流,而工程实际应用中常用的配合间隙(0.01~0.02mm)及工作压力(≥6.3MPa)条件下环形缝隙中水的流动接近于紊流.这一结论给工程流体力学有关环形缝隙中流体层流计算公式的应用提供了适用范围,可作为水压传动元件的设计、制造及应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水 环形缝隙 流量试验 层流 紊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