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changes in lakes in the Hoh Xil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1 outburst of Zonag Lake 被引量:11
1
作者 LIU Wen-hui XIE Chang-wei +6 位作者 ZHAO Lin WU Tong-hua WANG Wu ZHANG Yu-xin YANG Gui-qian ZHU Xiao-fan YUE Guang-y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1098-1110,共13页
Zonag, Kusai, Hedin Noel and Yanhu Lakes are independent inland lakes in the Hoh Xil reg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September2011, Zonag Lake burst after the water level had increased for many years. Floods f... Zonag, Kusai, Hedin Noel and Yanhu Lakes are independent inland lakes in the Hoh Xil reg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September2011, Zonag Lake burst after the water level had increased for many years. Floods flowed through Kusai and Hedin Noel Lakes into Yanhu Lake; since then, the four small endorheic catchments merged into one larger catchment. This hydrological process caused the rapid shrinkage of Zonag Lake and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Yanhu Lake. In this study,based on satellite images,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we examin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four lakes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fore 2011, the trends in the four lake areas were similar and displayed several stages. The change in the area of Zonag Lake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change in annual precipitation(AP), 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change was less than that of a non-glacier-fed lake. Although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caused Zonag Lake to expand, increased glacier melting and permafrost thawing due to climate warming also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After the 2011 outburst of Zonag Lake, due to the increasing AP and accelerating glacier melting, the increases in water volume of the three lakes were absorbed by Yanhu Lake, and Yanhu Lake expanded considerably. According to the rapid growth rates in water level and lake area, Yanhu Lake is likely to burst in 1-2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CHANGE lake areas Influencing factors GLACIER CHANGE PERMAFROST thawing Zonag lake
下载PDF
大暖期青藏及蒙新湖区古湖泊面积重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风菊 薛滨 +2 位作者 姚书春 李珊英 王晓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5-1536,共12页
特征时期古湖泊面积变化受控于当时的降水和湿度状况,恢复特征时期的古湖泊面积,可以为古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进而为预测未来区域水文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以我国五大湖区中的青藏及蒙新湖区所代表的寒区及干旱区湖泊为研究对... 特征时期古湖泊面积变化受控于当时的降水和湿度状况,恢复特征时期的古湖泊面积,可以为古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进而为预测未来区域水文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以我国五大湖区中的青藏及蒙新湖区所代表的寒区及干旱区湖泊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全新世大暖期(6&#177;0.5ka B.P.)湖泊水量(水位、面积等)记录,收集所有具有大暖期湖泊面积及古降水的记录共计21条,据此推算古湖泊面积与古降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该关系应用到青藏及蒙新湖区的其他湖泊,初步恢复了大暖期两大湖区的古湖泊面积.同时,分别选取位于西藏及蒙新地区的羊卓雍错和乌梁素海作为典型湖泊,通过其近几十年来实际观测面积与经古湖泊面积-古降水量间关系推算面积的对比验证,表明恢复的大暖期两大湖区古湖泊面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重建结果表明,青藏及蒙新湖区大暖期古湖泊面积分别约为8.8&#215; 104km2和4.1&#215; 104km2,是现代湖泊面积的2.1倍和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暖期 古湖泊面积 青藏高原湖区 蒙新湖区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武汉市湖泊面积变化监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晗 夏丹宁 +1 位作者 张昊成 王晓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0,74,共4页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TM/ETM+为数据源的常用水体提取方法有阈值法、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分类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考虑混合像元的影响。遥感影像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混合像元,这使得基于像元的遥感信息提取精度难以满足较高精...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TM/ETM+为数据源的常用水体提取方法有阈值法、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分类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考虑混合像元的影响。遥感影像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混合像元,这使得基于像元的遥感信息提取精度难以满足较高精度应用需求。首先利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方法从2006年武汉地区LandsatTM影像上计算得到了东湖水面面积,并与传统基于像元的方法处理得到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精度更高。随后,又利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法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上提取了1995-2006年武汉市主要湖泊水域面积变化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湖泊面积在11年间普遍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湖泊萎缩强度指数ILLI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像元 线性分解 湖泊面积 变化监测
下载PDF
1985-2016年南漪湖湖泊面积变化对沉积速率及泥沙输移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雷 薛滨 +4 位作者 姚书春 程龙娟 朱洪伟 殷露 赵子涵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Pb CRS计年模式和^(137)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Pb CRS计年模式和^(137)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漪湖1985—2016年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结合构建的湖泊泥沙输移模型,定量估算了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移量;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与湖泊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漪湖同一湖区不同年份沉积物柱芯剖面中^(210)Pb_(ex)和^(137)Cs比活度分布特征相近,^(210)Pb_(ex)比活度遵循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137)Cs则在24和16 cm左右分别记录了1954年首次沉降和1963年最大沉降蓄积峰值;南漪湖沉积速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沉积速率出现极大值,随后至采样年份该沉积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可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过去31年间,南漪湖湖泊面积整体上呈缩小趋势,减少了57.37 km^(2),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和东南部等区域,湖泊周边过度围垦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导性因素;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移量约为1904.60 t/a,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受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加,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分别呈指数降低和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_(ex)和^(137)Cs 湖泊面积 沉积速率 泥沙输移 南漪湖
下载PDF
Climate-Driven Changes in Lake Areas for the Last Half Century in the Valley of Lakes, Govi Region, Southern Mongolia 被引量:1
5
作者 Alexander Orkhonselenge Goro Komatsu Munkhjargal Uuganzaya 《Natural Science》 2018年第7期263-277,共15页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hanges in lake areas in the Valley of Lakes, the Govi region, southern Mongolia. The recent changes in lake areas show decreases depending on vulnerability of lake basins and response of Govi ...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hanges in lake areas in the Valley of Lakes, the Govi region, southern Mongolia. The recent changes in lake areas show decreases depending on vulnerability of lake basins and response of Govi landscape to the present climatic warming. During the recent 44 - 45 years (from 1970 to 2014 or 2015), modern lakes have encountered the present rapid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ater evaporation and drying up that induced the reduction in lake areas in the Valley of Lakes. The finding of the reduction in lake area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on increasing in temperature since 1995 and fluctuating precipitation since 1975. Investigations with detailed chronology of lake sediment are needed from the lakes to review a more complete evolution of lake basin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paleoclimatic history in Mongolia and Central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S lake areas CLIMATE Change Govi REGION SOUTHERN Mongolia
下载PDF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of Cotonou (Benin Republic)
6
作者 Gbèmahon Roger Houssou Colette Sylvie Azandjeme +2 位作者 Nadia Fanou Clémence Germaine Metonnou Charles Jérôme Sossa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3年第3期218-234,共17页
Introduction: Low birth weight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low-and-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 Introduction: Low birth weight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low-and-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of Cotonou.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alytical study included 931 records of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2022 in the Cotonou 1-4 health zone. Completed maternity record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except for premature births an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Birth weight w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ociodemographic, obstetrical, preventive care and child-related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digitized form.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 birth weight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was 16.30%. Factors related to this prevalence were non-use of mosquito nets during pregnancy (OR = 2.72;CI: 1.275 - 5.805), twin pregnancy (OR = 9.97;CI: 3.869 - 25.696), previous abortion (OR = 1.61;CI: 1.034 - 2.515), low number of pregnancy (OR = 3.97;CI: 1.276 - 12.393), trimester of first antenatal visit (OR = 3.47;CI: 1.821 - 6.638) and birth size less than 45 cm (OR = 5.98;CI: 2.965 - 12.083).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justifies the need to support pregnant women in this health zone.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wom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Birth Weight Pregnant Women lake areas Cotonou
下载PDF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of Cotonou (Benin Republic)
7
作者 Gbèmahon Roger Houssou Colette Sylvie Azandjeme +2 位作者 Nadia Fanou Clémence Germaine Metonnou Charles Jérôme Sossa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3期218-234,共17页
Introduction: Low birth weight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low-and-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 Introduction: Low birth weight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low-and-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of low birth weight in the lake areas of Cotonou.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alytical study included 931 records of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2022 in the Cotonou 1-4 health zone. Completed maternity record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except for premature births an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Birth weight w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ociodemographic, obstetrical, preventive care and child-related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digitized form.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 birth weight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was 16.30%. Factors related to this prevalence were non-use of mosquito nets during pregnancy (OR = 2.72;CI: 1.275 - 5.805), twin pregnancy (OR = 9.97;CI: 3.869 - 25.696), previous abortion (OR = 1.61;CI: 1.034 - 2.515), low number of pregnancy (OR = 3.97;CI: 1.276 - 12.393), trimester of first antenatal visit (OR = 3.47;CI: 1.821 - 6.638) and birth size less than 45 cm (OR = 5.98;CI: 2.965 - 12.083).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justifies the need to support pregnant women in this health zone.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wom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Birth Weight Pregnant Women lake areas Cotonou
下载PDF
江西省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家钢 胡广汉 +5 位作者 李东 林瀚 张矩 吴晓华 王延安 郑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为血防部门研制科学、实用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系统。 方法 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信息网络 ,然后开展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 ,并征求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系统。 结果 建立了 8个资料数据库 ,产生了... 目的 为血防部门研制科学、实用的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网络系统。 方法 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信息网络 ,然后开展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 ,并征求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系统。 结果 建立了 8个资料数据库 ,产生了 12种统计报表。 结论 该信息网络可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和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湖沼型疫区 信息网络
下载PDF
滨湖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方法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华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第6期166-167,共2页
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开采阶段的采区勘探的重要、普及手段,用以解决采区地质构造、目的煤层的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和形态等问题。本次研究以微山湖湖西矿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为今后滨湖地区地表... 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开采阶段的采区勘探的重要、普及手段,用以解决采区地质构造、目的煤层的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和形态等问题。本次研究以微山湖湖西矿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的工作,为今后滨湖地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湖 三维地震勘探 施工
下载PDF
昆仑山高寒山区阿克苏库勒湖面积显著变化简析
10
作者 李娟 《能源与节能》 2021年第6期87-89,共3页
围绕《关于昆仑山阿克苏库勒湖可能溃决并在南疆部分地区造成重大生命财产灾害的紧急预警》开展分析,以阿克苏库勒湖(原名"塔什库勒湖")附近水文观测河流的径流量、降水量变化趋势,间接说明位于昆仑山高寒山区的阿克苏库勒湖... 围绕《关于昆仑山阿克苏库勒湖可能溃决并在南疆部分地区造成重大生命财产灾害的紧急预警》开展分析,以阿克苏库勒湖(原名"塔什库勒湖")附近水文观测河流的径流量、降水量变化趋势,间接说明位于昆仑山高寒山区的阿克苏库勒湖的入湖径流量是增加的,应在该湖泊及其附近建设监测站点,及时为下游居民点、水利工程、铁路和公路安全提供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面积 显著变化 径流量 趋势检验 突变检验
下载PDF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79
11
作者 陈红根 曾小军 +4 位作者 熊继杰 姜唯声 洪献林 胡神助 郭家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综合防治 传染源 鄱阳湖区
原文传递
太湖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3 位作者 高光 朱广伟 汤祥明 王小冬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63-2969,共7页
2006年7月-2007年6月对太湖不同湖区(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研究期间,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种类数分别为23、15、14和21;河口区轮虫的年平均密度最高,为475个... 2006年7月-2007年6月对太湖不同湖区(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研究期间,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种类数分别为23、15、14和21;河口区轮虫的年平均密度最高,为475个·L^-1,梅梁湾最低,为164个·L^-1,太湖湖心区为189个·L^-1,贡湖湾为338个·L^-1。4个湖区优势种不同,河口区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梅梁湾为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优势种都是针簇多肢轮虫(P.trigla)。食物的不同以及大型浮游甲壳动物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太湖4个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枝角类数量、枝角类生物量和桡足类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轮虫数量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太湖4个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轮虫 不同湖区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21
13
作者 易平 彭再之 +4 位作者 李小松 罗志红 蔡凯平 李以义 任光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文阐述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指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提出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在努力做好传染源控制的... 本文阐述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指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提出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在努力做好传染源控制的同时,仍应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常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及湖陆风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容 杜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4,共5页
通过流域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了流域气候条件,并通过对湖区测点的气象观测资料与陆区测点—焉耆站的同步资料对比分析,讨论了博斯腾湖区域小气候及其湖陆风特征。
关键词 博斯腾湖流域 气候 湖陆风
下载PDF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指标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14
15
作者 易平 任光辉 +5 位作者 彭再之 李晓松 罗志红 董如兰 文师吾 赵正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分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采用有关数学模型推算不同时期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结果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10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 目的分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采用有关数学模型推算不同时期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结果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10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3%和94.7%;病人数从60万人下降至8.8万人;急性血吸虫病人年发病数从2 732例下降至18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从5.5万例下降至5 632例。结论政府高度重视、因地制宜调整防治模式,大规模资源投入是洞庭湖区取得血吸虫病防治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指标 演变趋势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和双边界提取的湖泊面积变化监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争光 王祎婷 +2 位作者 池天河 刘素红 毕建涛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3期34-38,共5页
如何通过充分考虑地物复杂性和地域时间限制,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的精度和普适性,是目前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湖泊面积监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双边界提取和混合象元分解的高效算法,最后基于AVHRR数据对... 如何通过充分考虑地物复杂性和地域时间限制,提高混合像元分解算法的精度和普适性,是目前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湖泊面积监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双边界提取和混合象元分解的高效算法,最后基于AVHRR数据对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湖泊面积变化进行遥感监测,验证了算法的高精度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面积变化监测 混合像元分解 双边界提取 端元
下载PDF
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移动监测及其气候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严应存 高贵生 +2 位作者 刘宝康 肖建设 杨春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22,共6页
根据青海湖周边地区3个定点沙丘监测点近5a沙丘移动监测资料,结合邻近气象局气象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移动距离、方向和高度变化规律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近年来青海湖湖东地区沙丘主要向ENE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减慢,... 根据青海湖周边地区3个定点沙丘监测点近5a沙丘移动监测资料,结合邻近气象局气象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移动距离、方向和高度变化规律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显示,近年来青海湖湖东地区沙丘主要向ENE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减慢,沙丘高度降低;龙羊峡水库西北部的两个沙丘主要向偏SW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东部快西部慢,沙丘高度均有所降低。沙丘移动速度及方位主要受4~8m·s^-1风速级风向出现频率的影响。近年来兴海、海晏水热条件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兴海风速自1996年以来变化平稳,海晏近几年虽有所增加,但在2004年前经历了16a较平稳的低风速阶段,气候条件对沙丘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和降水增幅较小,气温持续升高,且在2004年以前经历了13a的高风速阶段,对沙漠化具有加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周边地区 沙丘移动 定位监测 气候驱动力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云安 杨连勇 +4 位作者 杜华安 韦玮 唐小美 张志雄 向国红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22-228,共7页
【目的】了解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类型、生活型和原产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 【目的】了解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类型、生活型和原产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4属,原产于美洲的有51种,占总数的58.6%,双子叶植物有21科53属73种,单子叶植物仅有5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共84种,占97.6%,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主要为世界广布;入侵植物属的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广布为主。【结论】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种类较多、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区系成分复杂且危害严重,应根据入侵现状对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组成 区系 防治
下载PDF
洞庭湖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PHC管桩标准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卿 陈光 +2 位作者 刘勇 盖永斌 乔秋衡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以洞庭湖区某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为工程背景,在结构计算、经济性、节能减排效益等方面系统地研究PHC管桩在湖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中的标准化设计及应用,并开展PHC管桩现场堆载及自平衡试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采... 以洞庭湖区某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为工程背景,在结构计算、经济性、节能减排效益等方面系统地研究PHC管桩在湖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中的标准化设计及应用,并开展PHC管桩现场堆载及自平衡试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C管桩设计方案,结构桩身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桩长缩短比例测算,PHC管桩方案比常规钻孔灌注桩方案可节约造价22%左右,可减少碳排放量32%左右。现场试桩试验表明,洞庭湖地区圆砾石持力层的PHC管桩为端承摩擦型桩。试验结果验证了PHC管桩在洞庭湖区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形成的标准化设计方法及质量检验要求可为PHC管桩在同类型桥梁中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湖区桥梁 中小跨度桥梁 PHC管桩 标准化设计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洪峰流量约10000m3/s,这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但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以及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使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江湖洪水威胁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洪峰流量约10000m3/s,这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但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以及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使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江湖洪水威胁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洞庭湖区是实施该原则的重点地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洞庭湖与长江耦合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型,针对1998年洪水,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并设计了8种方案分别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降低洞庭湖区江湖洪水位,缓解江湖洪水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洪水 退田还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