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 被引量:132
1
作者 陈凡 何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新文科的建设理念不能仅仅重提跨学科交叉或文理科交叉的旧话,而应该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进行理解。新文科建设首先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而不是知识的存量重组;新文科要在... 新文科的建设理念不能仅仅重提跨学科交叉或文理科交叉的旧话,而应该放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来进行理解。新文科建设首先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而不是知识的存量重组;新文科要在世界的视野中,重新观察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提炼出有效解释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其次,新文科应该重新思考与探索人的培养,在立德树人上彰显新文科建设的中国文化内涵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经验 知识增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被引量:63
2
作者 李太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2-75,共4页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观念、信息道德等方面。应通过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以及...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观念、信息道德等方面。应通过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和家庭的信息环境等途径 ,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质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观念 信息道德 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途径
原文传递
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国华 许昌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较适合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本文探讨了由于集体培养方式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宽 ,不利于学术道德、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等 。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导师负责制 学术活动 知识拓宽 学术道德 健全人格 情感交流
下载PDF
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岩 高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以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收录的1987-2016年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的142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包括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 以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收录的1987-2016年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的142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包括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球迷骚乱和越轨行为;演进脉络从体育暴力的概念界定、分类等理论研究过渡到对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等问题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而细化到对体育暴力历史起源、法律规制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未来我国体育暴力研究应该采用整合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采用质性研究和数学模型的方法探析体育暴力发生的心理机制,增加道德手段对行为主体的约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手段对体育暴力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暴力 球场观众暴力 运动员 攻击行为 知识图谱 运动道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卫华 靳秀兰 《洛阳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青春期性教育是面向 21世纪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组成部分。通过对洛阳高校部分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 了解学生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态度、对性知识的需求及性道德观念, 为开展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出可行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青春期性教育 性知识 性态度 性道德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大学教育的追求:知识与道德的整合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知识与道德的疏离,造成了大学教育目标的偏离,由于知识教育在现代大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使道德、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日益淡化和削弱,道德教育步入困境,产生了道德教育的低效性、边缘性、虚伪性、无根性等情形。知识与道德的整... 知识与道德的疏离,造成了大学教育目标的偏离,由于知识教育在现代大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使道德、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日益淡化和削弱,道德教育步入困境,产生了道德教育的低效性、边缘性、虚伪性、无根性等情形。知识与道德的整合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实现两者整合要守护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知识 道德 文化传统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的定位与教学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知识的处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0,共7页
针对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困境,21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一理念并未彻底否定知识学习的作用,但亟须基于此理念重新定位知识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应以“生活逻... 针对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困境,21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一理念并未彻底否定知识学习的作用,但亟须基于此理念重新定位知识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接生活、通达意义。基于这些定位,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在现实生活的需求中学习生活的智慧,从感性认识通达一定普遍性的“体认之知”,在体验、讨论和探究中通达“体认之知”,发掘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生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程 知识学习 道德与法治 统编教材
下载PDF
“尊德性而道问学”:传统儒学知识伦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万求 刘志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7,共3页
中国古代知识伦理学相当发达,突出表现在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和把握上。儒家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最为全面的阐释。总体上讲,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 中国古代知识伦理学相当发达,突出表现在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和把握上。儒家对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尊德性而道问学"是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最为全面的阐释。总体上讲,儒家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回答是: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这对于我们当今处理好科学技术与道德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与道德 尊德性而道问学 知识伦理论
下载PDF
知识与道德的安顿——《论语》论“学”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继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6,共9页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识价值。在孔子那里,知识系统与道德系统既分立而自足,又内在地融通为一体;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既为共存关系,亦可能在现实的境遇中趋向对立;正确把握知识接受与德行训练之间的权重与互动关系,则可以使知识价值与道德价值皆有安顿之所。孔子的思想被后儒片面地加以取舍,以道德取代知识成为"学"之主流。于是,知识价值被淹没在对道德价值的过度张扬中,故而引发了近代以来对于儒家文化阻碍科学理性的批判。还原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不但有正本清源之功效,亦可以为消除当下存在的道德价值被知识价值逐渐消解之偏弊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知识 道德
原文传递
国内大语言模型在学科知识图谱自动标注上的应用--以道德与法治和数学学科为例
10
作者 寇思佳 闫凤云 马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各种知识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能力.研究了国内大语言模型在中小学学科知识图谱自动标注中的应用,重点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和高中数学学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各种知识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能力.研究了国内大语言模型在中小学学科知识图谱自动标注中的应用,重点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和高中数学学科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对于整理和系统化学科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数据标注方面存在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工成本等问题.研究旨在通过大语言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知识图谱构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基于国内大语言模型的现状,探讨了其在学科知识图谱自动标注中的应用,以道德与法治和数学学科为例,阐述了相关方法和实验结果.首先,探讨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综述了国内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现状和学科知识图谱的自动标注技术.在方法与模型部分,尝试探索一种基于国内大语言模型的自动标注方法,力图完善其在学科知识图谱上的应用.还探讨了学科知识图谱人工标注方法模型,以此作为对比,评估自动标注方法的实际效果.在实验与分析部分,通过在道德与法治和数学学科的自动标注实验和对其结果的分析,发现两个学科的知识图谱自动标注均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与人工标注结果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研究为学科知识图谱的自动标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知识图谱 自动标注 道德与法治 数学
下载PDF
数字文化视野下的知识组织伦理探究
11
作者 贾君枝 刘思琦 《数字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数字文化发展的知识组织方式和伦理规范,为数字文化领域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文章在界定数字文化、知识组织和知识组织伦理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组织作为联结数字文化与公众交流的关键要... 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数字文化发展的知识组织方式和伦理规范,为数字文化领域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文章在界定数字文化、知识组织和知识组织伦理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组织作为联结数字文化与公众交流的关键要素和映射社会现实的透镜在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中焕发生机,伦理则是评判与检验数字文化视野下知识组织公平的必要手段。数字文化视野下的知识组织伦理问题,包括文化资源选择偏见与访问限制、知识表征与表达中的隐含偏见、知识组织从业者的价值观与决策偏见、数字文化场景中用户的知识组织与共享偏见、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知识过滤和偏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并推动跨文化视角的知识组织系统构建,对未来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知识组织 伦理道德 伦理风险
原文传递
略论观念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漆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观念文化是由科学知识、道德、艺术所构成的有机系统,观念文化的作用即科学知识、道德、艺术的作用。科学知识的作用在于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合乎规律的知识,从而使人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道德的作用在于通过规范调整方方面面的关系,从... 观念文化是由科学知识、道德、艺术所构成的有机系统,观念文化的作用即科学知识、道德、艺术的作用。科学知识的作用在于为人类实践活动提供合乎规律的知识,从而使人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道德的作用在于通过规范调整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而使人在有序的活动中实现目的。而艺术的作用在于使活动主体超越功利性而得到提升。它们的相互联结构成人的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观念文化有工具性的一面,即满足活动主体活动的需要。然而观念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工具价值方面,还在于目的方面,即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内在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文化 科学知识 道德 艺术 价值
下载PDF
知识社会:从伦理与科学视角的论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志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社会的稳定是知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其一、稳定的社会可以为知识生产者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其二、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确保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其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知识生产的社会化合作。比较中西知识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成就中... 社会的稳定是知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其一、稳定的社会可以为知识生产者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其二、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确保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其三,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知识生产的社会化合作。比较中西知识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成就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相对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因此,构建知识社会,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将伦理建设提到极端重要的战略高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伦理道德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建设主体;其次要加强教育;其三要注重方式方法;最后还要具有世界眼光。近现代以来,中国伦理道德体系遭到从西方引进的"哲学—科学"思想的严重破坏,而伦理的缺失已经引起中国知识界的严重混乱,从而严重阻滞了知识的发展。知识社会必须首先是一个道德的社会,知识社会应该追求伦理知识和"哲学—科学"知识的和谐发展、良性互动、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 伦理道德体系 哲学—科学 古希腊 李约瑟难题
下载PDF
论古代蒙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春香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8期92-95,共4页
知识与道理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侧重做人的教育目的、注重人类文明传承的教育内容、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自我提高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古代蒙学的教育思想。古代蒙学作为优秀文化教育遗产,对在教育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知识与道理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侧重做人的教育目的、注重人类文明传承的教育内容、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自我提高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古代蒙学的教育思想。古代蒙学作为优秀文化教育遗产,对在教育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本研究在总结归纳古代蒙学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探求其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蒙学 知识与道德 中学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下载PDF
至善至美与求知求真:中西哲学的不同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淑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真、善、美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文化的形成。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者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哲学 价值取向 道德
下载PDF
宏观知识管理论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九常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2,240,共4页
本文在阐明宏观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网络知识道德建设,重点论述了宏观知识管理与宏观信息管理的关系以及国家如何在实践上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宏观 论略 管理措施 道德建设 网络知识 信息管理
下载PDF
应同时加强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俊英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5期38-39,47,共3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针对青春期孩子性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适时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与开展模式。结果与结论:青春期孩子性知识性道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身心健康及树立正确... 目的:探讨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针对青春期孩子性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适时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与开展模式。结果与结论:青春期孩子性知识性道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身心健康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性知识 性道德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载PDF
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克兵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早期儒家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基础上,朱熹更为系统和精密地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反思。他在重视和突出了知识意义及其独立性的同时,指出了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也强调了道德对知识的范导意义与知识的道德指向。
关键词 朱熹 知识 道德
下载PDF
论庄子以知识换道德的社会政治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松辉 罗凤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学界一致认为庄子的社会观是倒退的,应受到批判。我们认为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标准。庄子反对以丧失美德为前提的物质文明生活,主张以知识换道德。这一主张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它提醒人类... 学界一致认为庄子的社会观是倒退的,应受到批判。我们认为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标准。庄子反对以丧失美德为前提的物质文明生活,主张以知识换道德。这一主张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它提醒人类:要汲取历史教训,在尽量不破坏人类美德的前提下去发展物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知识 道德 进步 倒退
下载PDF
高校有效体育教学之教师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正 胡万祥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8,共4页
基于第八次课改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对高校有效体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认为,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感、教学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感和... 基于第八次课改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对高校有效体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影响高校有效体育教学的教师因素。认为,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感、教学能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效能感和师德八个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能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关注和扶持,为其进行有效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体育教学 教师 教学观念 知识 能力 效能感 师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