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聚合稳定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曹同玉 戴兵 +2 位作者 戴俊燕 王艳君 袁才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分散聚合动力学,发现其反应初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于溶液聚合,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反应中心由溶液相向粒子相的转移,其反应后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乳液聚合。同时还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机理,用沉淀法和漫反...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分散聚合动力学,发现其反应初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于溶液聚合,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反应中心由溶液相向粒子相的转移,其反应后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乳液聚合。同时还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机理,用沉淀法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法证明了吸附稳定机理和接枝稳定机理同时存在,但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动力学 稳定机理 聚合
下载PDF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950℃和1000℃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65
2
作者 赵双群 董建新 +1 位作者 张麦仓 谢锡善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利用热重分析法、XRD 和 SEM(EDX)研究了 1 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 950℃和 1 000℃的高温氧化行为。合金在 950℃氧化时,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表面氧化膜无剥落,在 1 000℃氧化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剥落,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膜由 ... 利用热重分析法、XRD 和 SEM(EDX)研究了 1 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 950℃和 1 000℃的高温氧化行为。合金在 950℃氧化时,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表面氧化膜无剥落,在 1 000℃氧化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剥落,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膜由 Cr2O3,Ni,Co)Cr2O4,TiO2,SiO2和 Al2O3组成,并有内氧化现象发生。合金在 1 000℃的氧化速度比在 950oC 时约高出 1 个数量级。根据氧化膜的组成进一步分析了合金的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氧化动力学 氧化机理
下载PDF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现象与理论 被引量:53
3
作者 董瀚 孙新军 +1 位作者 刘清友 翁宇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67,55,共13页
晶粒超细化是钢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是最接近于现行钢铁生产 TMCP的晶粒超细化方法 ,应用前景良好。从实验证实、热力学、动力学、影响因素和相变机制 5个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对存在的学术分... 晶粒超细化是钢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是最接近于现行钢铁生产 TMCP的晶粒超细化方法 ,应用前景良好。从实验证实、热力学、动力学、影响因素和相变机制 5个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对存在的学术分歧既进行了客观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 超细晶 热力学 动力学 相变机制 钢铁材料
下载PDF
NO_x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徐安武 刘汉钦 李玉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51-1256,共6页
利用 Ti O2 光催化氧化技术对 NOx 进行了净化研究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NOx 光催化氧化降解率很高 ,P-2 5的降解达 97% .考察了氧气、水含量等对 NOx 光催化氧化的影响 ,同时对 NOx 的吸附、光催化氧化动力学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 .利用... 利用 Ti O2 光催化氧化技术对 NOx 进行了净化研究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NOx 光催化氧化降解率很高 ,P-2 5的降解达 97% .考察了氧气、水含量等对 NOx 光催化氧化的影响 ,同时对 NOx 的吸附、光催化氧化动力学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 .利用 FTIR分析确定反应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二氧化钛 光催剂
下载PDF
不同热解条件下合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常春 王胜利 +2 位作者 郭景阳 刘天琪 赵莹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1-2502,共12页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和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的玉米芯与龙爪槐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可见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同时用颗粒内扩散模型、班厄姆方程和Boyd外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两种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限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氧化SO_2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井立强 孙晓君 +2 位作者 徐自力 蔡伟民 杜尧国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ZnO光催化技术对SO2 氧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SO2 氧化的转化率较高 ,32 0℃下焙烧的ZnO超微粒子上SO2 氧化的转化率高达 99% .考察了氧和水蒸气分压等因素对SO2 氧化反应的影响 .用化学... 利用ZnO光催化技术对SO2 氧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 ,ZnO超微粒子光催化SO2 氧化的转化率较高 ,32 0℃下焙烧的ZnO超微粒子上SO2 氧化的转化率高达 99% .考察了氧和水蒸气分压等因素对SO2 氧化反应的影响 .用化学法对气态和凝聚态产物SO3 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对S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超微粒子 二氧化硫 光催化氧化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大气污染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聚硅酸系列混凝剂混凝过程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胡翔 周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用聚硅酸系列混凝剂—聚硅酸铝(PSA)、聚硅酸铁(PSF)、聚硅酸铁铝(PSFA)等处理松花江原水,测定了余浊与静沉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最佳水力条件选择,并对混凝过程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聚硅酸盐 混凝 动力学 机理 混凝剂 水处理
下载PDF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廖艳芬 王树荣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劲松 余春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6,189,共6页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 .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 ,期间大量挥发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 .试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 ,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 ;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 ,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 6 0 0 K作为分界点 ,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 6 7k J/ m 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 174 k J/ mol左右的低活化能 .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 ,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 ,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表观反应动力学 热裂解机理 热裂解动力学 生物质能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石英玻璃与HF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苏英 周永恒 +1 位作者 黄武 顾真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为控制石英玻璃与HF酸的反应 ,实现石英玻璃精密元件的化学蚀刻 ,系统研究 3类石英玻璃与HF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 :石英玻璃与HF酸的反应速度由化学反应控制 ,其中≡Si—O—Si≡网络中Si—O键的断裂决定反应速率 ;影响反应速率... 为控制石英玻璃与HF酸的反应 ,实现石英玻璃精密元件的化学蚀刻 ,系统研究 3类石英玻璃与HF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 :石英玻璃与HF酸的反应速度由化学反应控制 ,其中≡Si—O—Si≡网络中Si—O键的断裂决定反应速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反应温度、HF酸中活性成分与浓度以及石英玻璃结构。Ⅰ类石英玻璃在金属坩埚中熔制 ,金属杂质含量高 ,结构中存在较多缺陷 ,导致反应速率最快 ;而Ⅲ类石英玻璃中羟基含量高是反应速率高于II类石英玻璃的主要原因 ;各类石英玻璃在HF酸中的反应活性依次是Ⅰ >Ⅲ >Ⅱ类。反应过程中 ,HF酸中的活性成分 (HF) 2 或HF- 2 吸附于石英玻璃表面 ,对Si原子产生亲核性侵蚀使Si—O键断裂 ,而H+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在HF酸高浓度区 (>7mol/L)反应速率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溶液中生成更多活性较大的 (HF) nF- 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 氢氟酸 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茶渣生物炭制备及其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42
10
作者 范世锁 刘文浦 +3 位作者 王锦涛 胡红梅 杨伊宁 周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8-1318,共11页
以茶渣(tea waste)为对象,在300、 500和700℃限氧条件下热解制备成生物炭(TWBC300、 TWBC500和TWBC700),研究其对溶液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去除特性.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茶渣(tea waste)为对象,在300、 500和700℃限氧条件下热解制备成生物炭(TWBC300、 TWBC500和TWBC700),研究其对溶液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去除特性.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WBC300、 TWBC500及TWBC700进行表征;考察生物炭添加量、溶液初始pH、离子类型及强度等因素对四环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仪器表征结果探究生物炭对溶液中四环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适合的生物炭投加量为4.0g·L^-1.溶液初始pH对生物炭去除四环素的影响较小.溶液中阳离子类型对生物炭吸附四环素的抑制作用依次是Mg^2+>Ca^2+>K^+>Na^+.NH4^+能略微促进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而铜离子却显著抑制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去除.环境温度增加能提升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去除效果.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茶渣生物炭吸附四环素的过程.茶渣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量依次是TWBC700>TWBC500>TWBC300.孔隙扩散、氢键和π-π作用是茶渣生物炭去除四环素的主要机制.因此,高温制备的茶渣生物炭可作为废水中四环素去除的良好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生物炭(TWBC) 四环素(TC)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机制
原文传递
臭氧在水中的自分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31
11
作者 钟理 张浩 +1 位作者 陈英 朱运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实验研究了臭氧在 2 93.2~ 2 98.5K和 pH =3.2~ 13条件时的液相自分解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自分解反应动力学相对于臭氧浓度为一级 ;在 pH =10 .1~ 10 .3之间 ,溶液中OH- 浓度对臭氧自分解的影响有一突变点 ;当 pH <10 .1时 ,... 实验研究了臭氧在 2 93.2~ 2 98.5K和 pH =3.2~ 13条件时的液相自分解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自分解反应动力学相对于臭氧浓度为一级 ;在 pH =10 .1~ 10 .3之间 ,溶液中OH- 浓度对臭氧自分解的影响有一突变点 ;当 pH <10 .1时 ,反应级数相对于OH- 浓度为 0 .13,反应的活化能为 14 6.7kJ·mol- 1;当 pH >10 .1时 ,反应相对于OH- 浓度为 1.37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自分解机理 自分解反应动力学 废水处理 反应级数 活化能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梁美生 李春虎 +1 位作者 郭汉贤 谢克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62,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和安装的微反 色谱联用装置 ,在 5 0~ 70℃ ,n(H2 O) /n(COS) =6 0~ 5 5 0的条件下 ,以TGH为催化剂 ,对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利用不同的目标函数 ,采用非线性Marquar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 ,所建立... 采用自行设计和安装的微反 色谱联用装置 ,在 5 0~ 70℃ ,n(H2 O) /n(COS) =6 0~ 5 5 0的条件下 ,以TGH为催化剂 ,对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利用不同的目标函数 ,采用非线性Marquar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 ,所建立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式为r(COS) =- dXd(W/f(COS) ) =1 82·10 14 p(COS)p-0 5(H2 O) exp - 75 80 08 374T .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条件 羰基硫 水解反应 本征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食品中花色苷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3
作者 宋会歌 刘美艳 +2 位作者 董楠 张子沛 赵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55-359,共5页
花色苷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水溶性酚类色素,具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类优良的功能性食品着色剂。花色苷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光、热、活性氧等)的影响而发生降解褪色,不稳定性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方面。通过查阅... 花色苷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水溶性酚类色素,具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类优良的功能性食品着色剂。花色苷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光、热、活性氧等)的影响而发生降解褪色,不稳定性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方面。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花色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动力学及受不同因素调控的降解机制(光降解、热降解、氧化降解、肠道菌群降解机制等),同时提出有关花色苷降解新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食品加工中花色苷的稳定化控制提供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降解动力学 降解机制
下载PDF
DSA类电极催化降解硝基苯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卫锋 林美强 +2 位作者 倪亚明 朱又春 孙水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3,21,共5页
用新兴的电化学催化系统 ,以特殊工艺自制的DSA类电极作阳极 ,对模拟硝基苯废水进行了降解处理 ,得出了该试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 ,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模型。根据分析 ,推测硝基苯分子主要先被阴极产生的H·还原为亚硝基苯、苯胺等 ... 用新兴的电化学催化系统 ,以特殊工艺自制的DSA类电极作阳极 ,对模拟硝基苯废水进行了降解处理 ,得出了该试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 ,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模型。根据分析 ,推测硝基苯分子主要先被阴极产生的H·还原为亚硝基苯、苯胺等 ,然后再扩散到阳极附近被HO·氧化为偶氮苯、氧化偶氮苯等 ,最后进一步氧化开环 ,生成苯基丁二酸等酸类物质以至二氧化碳 ,同时硝基苯分子也可以直接在阳极附近得到氧化生成 2 -硝基苯酚。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催化降解 硝基苯 废水处理 化学动力学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立丰 李明俊 +2 位作者 万诗贵 邢瑶 蒋国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5-348,共4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无机高分子铝盐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及余浊度变化、密度变化等。
关键词 浊度 复合絮凝剂 水处理
下载PDF
应用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 被引量:32
16
作者 武甲 田秀君 +1 位作者 王锦 景传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5-652,共8页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并结合体系中Fe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Zeta电位和理论计算得到的pe-pH图对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处理模拟含Cr(Ⅵ)无氧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并结合体系中Fe2+浓度、氧化还原电位、Zeta电位和理论计算得到的pe-pH图对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率随着初始Cr(Ⅵ)/Fe质量比的升高而降低.当溶液的pH为7.0,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025、0.050、0.075和0.100时,相应地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100.0%、85.6%、72.7%和39.6%.酸性条件更有利于纳米零价铁对Cr(Ⅵ)的去除,当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100,溶液的pH为3.0、5.0、7.0、9.0和11.0时,体系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73.4%、57.6%、39.6%、44.1%和41.2%.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当溶液的pH为7.0,初始Cr(Ⅵ)/Fe质量比为0.025时,吸附速率常数(k)最大,为9.76×10-3g.(mg.m in)-1.Cr2O27-吸附到纳米零价铁表面后被迅速地还原为Cr3+,生成的Cr3+与纳米零价铁表面的FeOOH结合生成Cr-Fe膜.而Cr-Fe膜将阻断电子在纳米零价铁与Cr2O27-之间的传输,Cr(Ⅵ)得不到还原,从而纳米零价铁对Cr2O27-的去除以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Cr(Ⅵ) 地下水 动力学 机制
原文传递
二氧化氯氧化水中苯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范志云 黄君礼 +3 位作者 王鹏 苏立强 郑永杰 李英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8,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苯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对二氧化氯氧化苯胺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ClO2 氧化苯胺的反应对于ClO2 和苯胺均为一级反应 ,总反应级数为二级 .在pH6 86和水温 (TW) 2 87K条件下 ,二级反应速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苯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对二氧化氯氧化苯胺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ClO2 氧化苯胺的反应对于ClO2 和苯胺均为一级反应 ,总反应级数为二级 .在pH6 86和水温 (TW) 2 87K条件下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 0 11L·(mol·s) -1,反应活化能为 73 11kJ·mol-1,表明ClO2 氧化苯胺的反应在一般水处理条件下即可发生 .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k值均较中性条件下大 ;亚氯酸根ClO-2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 .GC MS检测到对氨基酚和偶氮苯 2种主要反应中间产物 ,文中对ClO2 氧化苯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苯胺 动力学 机理
下载PDF
高铁酸盐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罗志勇 郑泽根 张胜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以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原料,探讨了影响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加入量、pH值、持续搅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都影响苯酚去除效果。其中高铁酸盐加入量是影... 以自制高铁酸钾(K2FeO4)为原料,探讨了影响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盐加入量、pH值、持续搅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都影响苯酚去除效果。其中高铁酸盐加入量是影响苯酚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高铁酸盐氧化降解苯酚的最佳pH值范围为9~10,持续搅拌和提高反应温度只影响苯酚降解速率而不影响苯酚降解率。苯酚的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苯酚被高铁酸盐氧化生成CO2、H2O以及一部分难矿化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氧化降解 苯酚 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31
19
作者 马少云 祝方 商执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53-1959,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ZVI/Cu对土壤中的Cr(Ⅵ)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初始p H为7,温度为30℃时,加入2 g·L^(-1)的n ZVI/Cu材料,在10 min内Cr(Ⅵ)含量为88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的Cr(Ⅵ)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改变n ZVI/Cu加入量、p H值、反应温度以及添加腐殖酸都会对Cr(Ⅵ)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改变p H值和反应温度对去除土壤中Cr(Ⅵ)的影响都比较明显,p H值越小,反应温度越高Cr(Ⅵ)的去除效果越好,添加腐殖酸对去除土壤中的Cr(Ⅵ)有一定的影响.n ZVI/Cu降解Cr(Ⅵ)的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还原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定律,反应活化能Ea为104.26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ZVI/Cu 土壤修复 CR(VI) 还原动力学 降解机制
原文传递
微波辅助提取石蒜和虎杖中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26
20
作者 范华均 林广欣 +1 位作者 肖小华 李攻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0-1264,共5页
以鳞茎药材石蒜(Lycoris radiata)和根茎药材虎杖(Rhizma Polygoni Cuspidat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提取(MAE)石蒜中的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的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研究了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机理。分别对这5种组分在提... 以鳞茎药材石蒜(Lycoris radiata)和根茎药材虎杖(Rhizma Polygoni Cuspidat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提取(MAE)石蒜中的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的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研究了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机理。分别对这5种组分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搅拌速度和颗粒度等因素影响下MAE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与常规的溶剂回流提取法(SRE)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MAE和SRE提取后样品的表面细胞结构。结果表明,石蒜和虎杖的MAE提取过程具有明显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其机理分别基于内部扩散传质控制和细胞破壁引起的界面反应控制。与SRE相比,MAE能引起石蒜和虎杖的细胞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降低了表观活化能Ea,组分的表观速率常数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动力学 提取机理 石蒜 虎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