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海生 张爱伟 +4 位作者 陈伟建 郑汉朋 王军 黄海 邱乾德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RAML的患者137例,结合影像资料去除含明确脂肪的患者122例,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乏脂肪RAML患者共15...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RAML的患者137例,结合影像资料去除含明确脂肪的患者122例,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乏脂肪RAML患者共15例,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肾癌并且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患者31例,分析其MRI DWI信号特点,测量各病灶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5例乏脂肪RAML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7±6.0)岁,ADC值为(1.62±0.18)×10-3 mm2/s;31例肾癌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7.5)岁,透明细胞肾癌19例,乳头状肾癌7例,嫌色细胞肾癌5例,肾癌ADC值为(1.46±0.283)×10-3 mm2/s;乏脂肪RAML ADC值与肾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阈值选择为1.57×10-3 mm2/s时,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77.4%。结论: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MRI DWI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ADC值在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肾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柯琦 谢刚 +3 位作者 杨永红 王安群 刘丹 刘盛军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0至2015年收治的2例后肾腺瘤,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61岁和41岁(平均年龄51岁)...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0至2015年收治的2例后肾腺瘤,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61岁和41岁(平均年龄51岁)。2例术前B超及CT均诊断为肾脏占位。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病理学特点:肿瘤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构成,排列成密集腺泡状结构,灶区呈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肿瘤细胞无异型性,细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未见核仁,核分裂未见。肿瘤间质多少不一,伴透明变性及小灶区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CK和Vimentin阳性,EMA、CK7、CD34、CD56、Syn及Cg A阴性。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原发性上皮性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不易与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鉴别,确诊需进行病理检查,因此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肾癌、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毕波 宋希双 +2 位作者 张仁科 王法鹏 高春章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肾错构瘤(AML)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对30例肾癌15例肾AML患者行47人次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瘤体直径平均2.83cm,肾AML瘤体平均直径5.7cm。无症状22例,有症状23例。单侧肾癌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肾错构瘤(AML)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对30例肾癌15例肾AML患者行47人次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瘤体直径平均2.83cm,肾AML瘤体平均直径5.7cm。无症状22例,有症状23例。单侧肾癌28例,肾AML13例;双侧肾癌1例,肾AML2例,术后孤立肾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37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8例。全部通过电话对其随访。结果4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平均63个月,除1例肾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而死亡外,2例肾AML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癌、肾AML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在适应证下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错构瘤 肾单位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霜梅 刘宇 +4 位作者 罗巍 韩迪珺 薛丽燕 温芃 高燕宁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的。肾细胞癌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肾原发透明细胞癌、7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5例嫌色细胞癌、71例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灶、24例透明细胞癌淋巴结...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的。肾细胞癌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肾原发透明细胞癌、7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5例嫌色细胞癌、71例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灶、24例透明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18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DL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近端及远端肾小管中DLK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组织低表达率分另4为33.0%(31/94)、27.6%(21/76)及33.3%(15/45),与正常肾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肾癌组织之间DLKl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KI蛋白表达水平与透明细胞癌患者性别(男60例,女34例)、年龄(≥55岁50例,〈55岁44例)、病理分期(I期41例,Ⅱ期9例,Ⅲ期21例,Ⅳ期23例)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转移76例,有转移18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透明细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肿瘤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肾细胞癌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降低。DLK1蛋白低表达与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基因 DLK1 生物学标记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军 张勇 +2 位作者 李强 陈志刚 王晓雷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评估后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5例,统计其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及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25例中有3例因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评估后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5例,统计其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及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25例中有3例因并发症手术野模糊而中转开放手术,22例获得成功。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穿刺Trocar孔未见有种植转移病例。结论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考虑肾恶性肿瘤的病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根治性手术 肾肿瘤 肾切除术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泛素连接酶Pirh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吴小荣 沙建军 +5 位作者 刘东明 陈勇辉 张进 黄吉炜 薄隽杰 黄翼然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泛素连接酶Pirh2蛋白(p53-induced RING—H2 protein,Pith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肾透明细胞癌标本92例,G1 29例、G2 36例、G3 24例、G4 3例,T1 55例、T2 16例、T3 20例、T4 1例;...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泛素连接酶Pirh2蛋白(p53-induced RING—H2 protein,Pith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肾透明细胞癌标本92例,G1 29例、G2 36例、G3 24例、G4 3例,T1 55例、T2 16例、T3 20例、T4 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Pirh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肾组织中Pith2蛋白表达率为20.0%(4/20),肿瘤组织为52.2%(48/92),且随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增加,Pirh2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Pirh2蛋自在G1、G2、G3、G4组织中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1%、30.6%、75.0%和66.7%,T1、T2、T3、T4期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5%、50.0%、75.O%和100.0%,分级问分期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7~70个月,平均42个月,复发10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Pirh2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Kaplan.Meier曲线显示,Pith2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71.1%与94.4%)和无复发生存率(78.9%与9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rh2蛋白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Pirh2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泛素连接酶Pirh2蛋白
原文传递
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治疗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新民 左翼 郑少斌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7-218,共2页
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加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伴腔静脉浸润性癌栓8例,提高了患者存活期。术前注重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运动训练,促进双下肢的静脉回流。术后选择上肢或颈静脉输液,严密观察肾功能变化,下肢血液循环及切口引流管... 下腔静脉节段切除术加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伴腔静脉浸润性癌栓8例,提高了患者存活期。术前注重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运动训练,促进双下肢的静脉回流。术后选择上肢或颈静脉输液,严密观察肾功能变化,下肢血液循环及切口引流管的引流物,对有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者协助作下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下腔静脉节段 切除术 护理 腔静脉癌栓
原文传递
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7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肖劲逐 李浩勇 +1 位作者 梁培育 欧善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9期524-525,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肾盂鳞状细胞癌 6例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 1例。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等方法。均行根治... 目的 :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肾盂鳞状细胞癌 6例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 1例。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等方法。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随访平均 5年 ,存活 2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肿瘤 肾盂上皮细胞癌 肾盂鳞状细胞癌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挺 张宝金 +3 位作者 颜力昊 蒋悦 杨凌峰 楼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0期588-589,共2页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 (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RAML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过程。结果 :11例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4例行患肾切除术 ,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5例行肿瘤切除术。1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 (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RAML破裂出血的急诊处理过程。结果 :11例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4例行患肾切除术 ,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5例行肿瘤切除术。1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为术前确诊主要依据 ;对RAML破裂出血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错构瘤 破裂 自发性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祖飞 纪建松 +1 位作者 苏金亮 周利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4-97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 目的:总结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5.4 cm,境界清晰,均位于肾皮质区,向肾外突出。CT平扫病灶多呈等密度;平扫T1WI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其中4例中央裂隙状疤痕呈更低信号;T2WI病灶呈等、高信号或低信号,肿瘤内混杂稍高信号,中央疤痕呈裂隙状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7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疤痕大部分无强化,少部分延迟强化;1例皮髓质期扫描呈"轮辐状"强化。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位于肾皮质区,可向肾外突出,边界清楚。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中央出现星状疤痕以及肿瘤"轮辐状"强化内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错构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秀宇 叶兆祥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肾错构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987年1月至2003年3月20例(共23个病灶)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脂肪组织较多的肿瘤14例(共17个病灶);少脂或无脂肿瘤6例,2例经薄层CT扫描发现常规扫描不能确定... 目的总结肾错构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987年1月至2003年3月20例(共23个病灶)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脂肪组织较多的肿瘤14例(共17个病灶);少脂或无脂肿瘤6例,2例经薄层CT扫描发现常规扫描不能确定的脂肪成分。结论含脂肪较多的错构瘤CT及MRI表现典型,诊断容易;少脂或无脂的错构瘤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薄层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错构瘤 CT MR 诊断 MRI扫描 肿瘤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阳 倪型灏 曹浩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8期405-406,共2页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MESTK)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MESTK患者的诊治情况 ,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 :MESTK常见于成年女性 ,大多由实性或伴囊性成分混合而成。组织学上以不等量增生的腺上皮和...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MESTK)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MESTK患者的诊治情况 ,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 :MESTK常见于成年女性 ,大多由实性或伴囊性成分混合而成。组织学上以不等量增生的腺上皮和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间质混合组成为特征 ,尤以瘤性梭形细胞间质增生为主体 ,形似平滑肌原性肿瘤。结论 :MESTK为一种独立的肾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诊断 病例报告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MESTK
下载PDF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国耀 张明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认识.探讨其合理的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结果 4例均行手术治疗.肾部分切除1例.肾切除3例。术后随访2~10年,残肾及对侧肾脏均未见肾瘤。结论 本...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认识.探讨其合理的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结果 4例均行手术治疗.肾部分切除1例.肾切除3例。术后随访2~10年,残肾及对侧肾脏均未见肾瘤。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依靠B超、CT,手术是治疗主要手段。病变超过半肾,对侧肾功能正常者,建议做一侧肾切除术;病变局限小于半肾可选择肾部分切除术,但切缘宜超出病变至少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囊性 多房性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及胚胎肾中性糖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健 张积仁 周殿元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胚胎肾及肾癌中性糖脂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的 Hakomori的方法 ,提取了肾透明细胞癌及胚胎肾组织的中性糖脂 (neutral glycosphingolipids,N-GSL s) ,并进行了高效薄层层析。结果 胚胎肾 N- GSL s的表达随着胚胎... 目的 为了研究胚胎肾及肾癌中性糖脂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的 Hakomori的方法 ,提取了肾透明细胞癌及胚胎肾组织的中性糖脂 (neutral glycosphingolipids,N-GSL s) ,并进行了高效薄层层析。结果 胚胎肾 N- GSL s的表达随着胚胎的成熟而呈规律性的变化 ,肾癌 N- GSL s的表达存在着异质性 ,与胚胎期肾组织 N- GSL s表达相似 ,它们都不含有正常成人肾所具有的长糖链的红细胞糖苷脂(Globoside)。结论 中性糖脂参与了胚胎肾组织的成熟与分化过程 ,中性糖脂中长糖链红细胞糖苷脂与肾组织的恶变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胚胎肾 中性糖脂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L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刚 张青汉 +2 位作者 叶绪龙 王瑜 陈朝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5-1056,共2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及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8例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38例肾细胞癌中Livin...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及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8例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38例肾细胞癌中L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22/38)、60.53%(23/38);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均无表达,肾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表达率与肾细胞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肾细胞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LIVIN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肾结石并肾肿瘤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立刚 胡少群 刘龙亚 《中国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细胞癌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上盏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伴灶性磷癌1例。采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等方法诊断。结果仅2...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细胞癌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上盏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伴灶性磷癌1例。采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等方法诊断。结果仅2例获得术前诊断,为肾细胞癌。其余3例为术中发现及术后病检证实。结论年龄大于50岁、马蹄形肾结石及反复感染的肾结石患者,及时的追踪复查才能提高其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甫剑 张俊杰 吴天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诊治的14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4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错构瘤,术前B超诊断...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诊治的14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4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错构瘤,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28.6%,CT为71.4%,MRI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CT和MR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可靠方法,可明确出血的范围,对于直径大于5cm的肿瘤应早期积极手术,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地保留肾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错构瘤 自发性破裂
下载PDF
肾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克枢 徐文漭 +3 位作者 马建新 简燚 汪盛贤 王庆堂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4,i008,共4页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肾原发性OGC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老年女性,无痛性血尿1个月,CT示左肾盂占位。切除标本为红色息肉样肿物,突出于左肾盂和肾盏内...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肾原发性OGC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老年女性,无痛性血尿1个月,CT示左肾盂占位。切除标本为红色息肉样肿物,突出于左肾盂和肾盏内,息肉宽基底与肾盏处实质相连,肿瘤由单核间质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瘤细胞CD68、Vim、S100和α1ACT(+),CK(-)。结论肾原发的O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其恶性程度应结合组织结构特点、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因素综合考虑。该瘤尚可伴随某些恶性肿瘤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免疫组化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梅叶 孟晓 +4 位作者 尹继云 唐利生 李凌波 何文强 程红梅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评价MVD对肾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 ,检测 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 ,并以 10例...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评价MVD对肾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 ,检测 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 ,并以 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 :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 (5 8.6 2± 2 3.86 ) ,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 (P <0 .0 1) ;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1) ,而与肾癌的分级、远处转移及 5a生存期有相关性 (P <0 .0 1)。结论 :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癌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血管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MVD
下载PDF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清平 韦友龙 +1 位作者 余泽谦 葛京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对1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瘤,无临床症状;双肾CT及核磁共振检查示肿瘤巨大,但无腹膜后... 目的探讨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对1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瘤,无临床症状;双肾CT及核磁共振检查示肿瘤巨大,但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无包膜,瘤细胞成梭形,排列成管状,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免疫表型: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显示CK8/18(+)、Viminten阳性。病理诊断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