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景区核心景点旺季时段旅游容量阈值管理研究——以河南嵩山景区少林寺景点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玉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
针对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核心景点旺季旅游时段的超载问题,提出分析旅游容量可供选择的阈值标准,并与景区管理方实际接待的游客数量进行对比研究,进而评价景区旅游容量阈值管理决策的实际效果,以便为景区设定科学的容量、提高管理水平提... 针对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核心景点旺季旅游时段的超载问题,提出分析旅游容量可供选择的阈值标准,并与景区管理方实际接待的游客数量进行对比研究,进而评价景区旅游容量阈值管理决策的实际效果,以便为景区设定科学的容量、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容量 核心景点 黄金周 阈值管理 少林寺景点
下载PDF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评价及其提升路径
2
作者 邹永广 衷浩滢 崔一付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探讨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自然断点法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探讨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自然断点法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绩效,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绩效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递减的规律。②从2010—2022年的空间六分位图来看,绩效高的地区呈现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市域的绩效等级呈现波动趋势。③从乡村旅游类型上看,东部地区较强的区位辐射效应遮蔽了乡村旅游类型对乡村振兴绩效的影响,西部景区依附型和中部文化遗产型具有较大的振兴绩效。④从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看,9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支撑条件保障型”“文化基础夯实型”“客源市场局限型”和“环境质保缺陷型”4种高、低振兴绩效组态路径模式。最后,从政府、行业、市场、企业和社区5个层面提出了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三生空间 绩效测度 旅游重点乡镇 景区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维艳 林锦屏 沈琼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3-684,共12页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研究表明:“S-S”理论的协同应用,对于跨界民族文化景区业已显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的剖析与诊断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可为整合冲突与建立协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滇、川两省告别“一湖两治”,共同申报泸沽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利益相关者 共生冲突 共生整合机制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 泸沽湖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街区品牌构建的关键接触点识别——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少艾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2-37,共6页
旅游者通过品牌接触因素形成对旅游景区的品牌印象。历史文化名街区的品牌接触因素由直接接触域(旅游者体验)和间接接触域(广告、口碑)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历史文化名街区的品牌接触因素的四分图模型;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区为案例地,对... 旅游者通过品牌接触因素形成对旅游景区的品牌印象。历史文化名街区的品牌接触因素由直接接触域(旅游者体验)和间接接触域(广告、口碑)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历史文化名街区的品牌接触因素的四分图模型;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区为案例地,对其品牌构建的关键接触点进行识别,为提高旅游景区品牌投资的效率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街区 品牌接触因素 关键接触点 三坊七巷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