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年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建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政府影响和导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7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开始于1954年,在之后的30余年间被“指定”为政府确定...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政府影响和导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7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开始于1954年,在之后的30余年间被“指定”为政府确定重点高校的唯一方式。“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之后,以“211工程”为标志,重点建设高校的产生方式由指定转向有竞争的遴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长期实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重点高校的发展呈现出“捷足先登”的效果;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助推了高等教育在地区间、院校间形成明显的“差序格局”;促使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重点化”趋向,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 重点建设变化 政策影响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方向:基于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章明 许营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8,共26页
相关政策文本和理论研究文献表明,"核心素养"的出现,主要为了因应后工业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经济竞争以及国家发展需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素养"实为"通用能力... 相关政策文本和理论研究文献表明,"核心素养"的出现,主要为了因应后工业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经济竞争以及国家发展需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素养"实为"通用能力",具有超越的特性,应从知识、智力和理解维度进行界定、遴选和落实,力求促进个体、家庭、国家、世界的共同进步。未来,"通用能力"应由工商业领袖主导开发和调整,也将重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代教育向古典人文教育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通用能力 生成逻辑 认知过程 政策文本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维懿 胡咏梅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重要连接,政府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虽然政策设计者用意良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多重结果。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实施的历史演进说明,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主要行动者...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重要连接,政府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虽然政策设计者用意良苦,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多重结果。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实施的历史演进说明,基于利益相关者逻辑的主要行动者(包括高校组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对于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的反应、行为选择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多重结果。在多样性社会背景下,相关行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不断分化,而政策工具没能跟上形势变化并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政策工具与制度情境间的这种不匹配,引发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非预期的政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 利益相关者 政策结果 政策分析
原文传递
“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制度调适、实施逻辑与推进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志刚 宗晓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7,共7页
中国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纳入了'国家行动'框架,通过重点建设政策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政策的延续,'双一流'在遴选机制、拨款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进行了制度调适,同时,'马太效应'、分层区隔、... 中国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纳入了'国家行动'框架,通过重点建设政策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政策的延续,'双一流'在遴选机制、拨款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进行了制度调适,同时,'马太效应'、分层区隔、身份固化问题依然存在。'双一流'建设需构建开放竞争的高等教育系统,培养重点建设高校的'自生能力';坚持学科基础,弱化分层区隔,避免'双一流'成为新的院校层级划分方式;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破除身份壁垒,摆脱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 重点建设政策 自生能力
下载PDF
我国重点建设大学的集聚与流动--基于尺度重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5
作者 莫玉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4,共11页
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治理工具,它的直接效果是形成了一批重点建设大学。随着“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实施,重点建设大学数量不断增加,每个省份至少有一所,但是省域分布的离散程度加大,部分省份成为... 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治理工具,它的直接效果是形成了一批重点建设大学。随着“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实施,重点建设大学数量不断增加,每个省份至少有一所,但是省域分布的离散程度加大,部分省份成为集聚高地。同时,重点建设大学开始通过跨地域流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尺度重构。资源流动与权力重构是息息相关的,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权力的凸显成为影响当前重点建设大学发展的关键特征。在“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我国应适度改变重点建设大学的遴选与评价方式,扩大城市高等教育管理权限,规范重点建设大学跨区域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建设政策 重点建设大学 尺度重组 权力重构 “双一流”建设
下载PDF
我国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福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政策、GDP、人口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政策是影响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最重要因素,GDP和人口等因素作用范围有限。建议改变延续并加强现有的区域不平衡格局的政策模式,根据我... 通过政策、GDP、人口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政策是影响重点建设高校区域分布的最重要因素,GDP和人口等因素作用范围有限。建议改变延续并加强现有的区域不平衡格局的政策模式,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做好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人口等因素,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将区域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建设高校 区域分布 政策 GDP 人口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莎莎 钟晓龙 李慧慧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走过了由试点初探到大力推进、再到改革优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重中之重”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等不同形式。本文基于诺斯...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走过了由试点初探到大力推进、再到改革优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重中之重”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等不同形式。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发现政策演变呈现以下特征:由外在服务到内在提升的演变任务、由单一主体到协同治理的演变主体、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为动力、以效率优先为演变路径。本文肯定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探讨未来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政策 制度变迁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范式变迁及其嬗变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凤娟 胡彬玮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27,共9页
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路径,系统探讨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范式变迁及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一流学科建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领域的重要政策文本,对其进行高频词... 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路径,系统探讨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范式变迁及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一流学科建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领域的重要政策文本,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编码、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划分为理性本位(1985-1991年)、效益导向(1992-1997年)、创新为先(1998-2005年)、协同创新(2006-2014年)和追求卓越(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重点学科建设政策在政策情境、政策行为主体、政策问题、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方面均呈现较大差异,重点学科建设政策范式变迁也体现了一定的嬗变逻辑,如政策情境呈现出由单向度到多向度的转变,政策行为主体经历了由一元主体到多元协同的发展,政策问题发生了由强制性到诱致性与强制性结合的演变,政策目标体现了由注重基础到追求内涵的变革,政策工具则展现出由刚性到刚柔并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学科 建设政策 政策范式
原文传递
逻辑阐释与优化策略:基于混合方法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研究
9
作者 赵婷婷 李广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0,共13页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系统研究这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和政策文本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系统研究这一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和政策文本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重点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211和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四个政策演进阶段的政策主体、目标和内容变化,认为这一政策体现着以点带面的发展逻辑、需求导向的价值逻辑、学科核心的建设逻辑和项目牵引的管理逻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阶段的政策优化方面,应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势、学科固化的惯性桎梏、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和项目牵引的路径依赖,真正提升政策效果,使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建设政策 混合研究方法 政策逻辑 优化策略 “双一流”建设
原文传递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不虞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永堂 李娜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8年第2期53-89,共37页
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构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治理高等教育的总体意图与具体思路。本文在考察我国重点建设的由来与进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还原了其政策建设的初... 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构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治理高等教育的总体意图与具体思路。本文在考察我国重点建设的由来与进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还原了其政策建设的初始意图,并着重讨论了重点建设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在高校组织发展层面获得了较为显著的预期内和预期外正面效果,在高等教育系统层面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应,在宏观治理层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基于此,本文指出,应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局限性,并尽可能使建设的逻辑遵循生成的逻辑,同时注重塑造合理的高等教育秩序,促成人造秩序向自发、自生秩序的转变,最终从基于目标的政策向基于规则的政策转变,从而最大可能地防范意外负面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建设政策 政策意图 不虞效应 高等教育发展
原文传递
浅析铁路工程概算清理工作要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兴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铁路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概算清理工作作为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能充分体现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又能反映项目整体建设管理水平,对参建各方都有着重要意义,参建各方历来对概算清理... 铁路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概算清理工作作为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能充分体现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又能反映项目整体建设管理水平,对参建各方都有着重要意义,参建各方历来对概算清理工作都高度重视。本文基于以往铁路工程概算清理工作经验,根据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投资控制管理规定、文件,结合近期概算清理项目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对铁路工程概算清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阐述,可供境内铁路工程项目竣工阶段的概算清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概算清理 工作要点 投资控制 建设管理 政策调整
下载PDF
政府决策能力论析: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决策之视界——以长江三峡工程决策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健荣 徐西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7,共9页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决策是检验政府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其决策具有卷入决策主体多、决策难度大、决策周期长、决策影响面广等显著特点。从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其决策有较...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决策是检验政府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其决策具有卷入决策主体多、决策难度大、决策周期长、决策影响面广等显著特点。从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其决策有较强的科学性,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民主决策在一定程度实现,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对决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亟待规范。基于对长江三峡工程决策的论析,关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决策能力的评价需要从决策价值导向能力、决策目标获取与锁定能力、决策资源动员整合能力、决策环境协调能力、决策机制完善与运行能力以及决策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决策能力 国家重点工程决策 长江三峡工程决策 决策效度 决策分析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制度审思——基于运动式治理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阎梦娇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02-110,共9页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中具有历史传承性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创新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转变,在“国家创立”和“运动式治理”的...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中具有历史传承性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创新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转变,在“国家创立”和“运动式治理”的制度逻辑主导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繁荣,但存在行政体制隐秘性强化,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人为秩序”下办学同质化以及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等值得进行总体性制度审思的问题。新时期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合理变革,在教育公平、制度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估、大学主体的自我生成等方面实现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 运动式治理 府学关系 教育公平 第三方评估
下载PDF
重点院校建设政策背景下中国高校教师流动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娴娴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第2期123-128,135,共7页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重点大学政策与高校教师流动的变迁的关系,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流动是重点院校政策下国家权力主导、院校市场驱动、学术专业文化强化的结果;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院校政策的不同取向会造成院校不同的行动取向,进而...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重点大学政策与高校教师流动的变迁的关系,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流动是重点院校政策下国家权力主导、院校市场驱动、学术专业文化强化的结果;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院校政策的不同取向会造成院校不同的行动取向,进而造成高校教师流动的不同样态。随着重点院校政策的不断发展,重点院校评选方式开放化、建设主体学科化、建设方式市场化、建设目标科研化、建设依托项目化等加剧了高校教师流动的范围和频率,促使高校教师“孔雀东南飞”,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和工科教师流动大的现象。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的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可通过加大中西部“双一流”建设力度,重视基础学科和教育教学等扭转高校教师流动的无序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院校政策 “双一流”建设 高校教师流动 政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