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水石质山地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清 李乡旺 黄春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建水县石质山地进行了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模式和干香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的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林木的生长状况也较好。前者中墨西哥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车桑... 在建水县石质山地进行了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模式和干香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的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林木的生长状况也较好。前者中墨西哥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车桑子均为94.44%;后者中干香柏的造林成活率为77.78%、保存率为72.22%,车桑子均为100%。经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种混交模式的乔灌木层次的明显性、群落的盖度、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等4个方面作比较,得出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的稳定性优于干香柏+车桑子混交模式。由于石质山地的土壤较为瘠薄,影响了乔木树种的生长,使两种乔灌混交林中乔木树种墨西哥柏和干香柏的生长高峰期提前在第3-4年到来。相比较墨西哥柏比干香柏更能适应试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造林后第6年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仍达0.99m和1.08cm,而干香柏只有0.44m和0.4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 石质山地 乔灌混交模式 造林成效
下载PDF
广西岩溶石山飞机草种群的繁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春强 刘明超 +3 位作者 唐赛春 潘玉梅 蒲高忠 岑艳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对广西岩溶石山3个典型群落(飞机草优势群落、黄荆条-飞机草混合群落和类芦-蔓生莠竹群落)中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种群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头状花序数为520~3281个m-2;种子产量为12941~74386粒m... 对广西岩溶石山3个典型群落(飞机草优势群落、黄荆条-飞机草混合群落和类芦-蔓生莠竹群落)中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种群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头状花序数为520~3281个m-2;种子产量为12941~74386粒m-2;头状花序的平均种子数为22~25粒;种子千粒重为0.17~0.19 g。混合群落中飞机草的单株头状花序数和种子产量与伴生群落的差异显著,而飞机草优势群落与这两个群落无显著差异。单株飞机草的种子产量与株高、生物量呈正相关;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与开花植株数、头状花序数呈正相关,而与盖度的相关性较小。飞机草在干旱贫瘠的岩溶石山的3个群落中均能够产生大量轻的种子,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表现出较强的入侵性,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繁殖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山 飞机草 繁殖特征 入侵能力
下载PDF
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土壤因子基本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解婧媛 曾薇薇 +1 位作者 纳超 姜勇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6期22-24,共3页
对广西桂林市临桂县西南部的会仙镇与阳家村喀斯特石山土壤采用对角线取样法进行样点布置,建立20 m×20 m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 对广西桂林市临桂县西南部的会仙镇与阳家村喀斯特石山土壤采用对角线取样法进行样点布置,建立20 m×20 m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8个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喀斯特石山土壤pH、TN、TK、AP含量阴坡高于阳坡,土壤AN、AK、OM、TP含量阳坡高于阴坡。研究区土壤全钾缺乏,有效磷很低,pH偏碱性,说明喀斯特地区的坡向是造成土壤因子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山 土壤因子 坡向 比较
下载PDF
桂林喀斯特石山50种常见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耐荫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姜明 黄婧 +1 位作者 杨栋林 梅军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74,共8页
【目的】分析桂林喀斯特石山植物叶片光合色素指标的数量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光合色素的角度探索出主要耐荫性指标,并对不同植物进行耐荫性程度分类,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喀斯特石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光合色素生理特征,为修复退化喀斯特石... 【目的】分析桂林喀斯特石山植物叶片光合色素指标的数量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从光合色素的角度探索出主要耐荫性指标,并对不同植物进行耐荫性程度分类,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喀斯特石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光合色素生理特征,为修复退化喀斯特石山生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桂林喀斯特石山生境中常见的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总叶绿素Chl(a+b)含量和Chl a/b比值5个光合色素指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不同植物光合色素指标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光合色素指标值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植物叶片光合色素指标中的主要变量;基于50种植物耐荫性主成分排序,采用有序样本分割法对50种植物进行耐荫性程度划分。【结果】50种植物叶片Chl a,Chl b,Car,Chl(a+b)和Chl a/b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89 mg·dm-2,1.19 mg·dm-2,0.59 mg·dm-2,4.07 mg·dm-2和2.47;50种植物叶片光合色素5个指标值分别均存在极显著差异;Chl a,Chl b,Car,Chl(a+b)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Chl a/b比值与Chl b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Chl 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征桂林喀斯特石山生境中50种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主要指标为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chl(a+b)],其次为Chl a/b比值;50种植物划分为3种类型:(I)阴生植物、(II)植物兼有阴生和阳生的特性、(III)植物具有阳生性或者中生性特征。【结论】基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hl a/b比值判断植物耐荫性与实际情况总体较吻合,这2个指标是反映植物耐荫性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物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有序样本划分 桂林喀斯特石山
下载PDF
桂林喀斯特石山50种常见植物叶片光合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玉凤 黄婧 +1 位作者 马姜明 莫燕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49-8659,共11页
选取桂林喀斯特石山生境中常见的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A_(area))、单位质量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环境CO_(2)浓度比值(Ci/Ca)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 选取桂林喀斯特石山生境中常见的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A_(area))、单位质量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环境CO_(2)浓度比值(Ci/Ca)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指标,探讨不同物种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探究不同植物适应喀斯特石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50种植物叶片A_(area),A_(mass),Gs, WUE,Ci/Ca和Tr的平均值分别为8.35μmol m^(-2) s^(-1), 110.98 nmol g-1 s^(-1), 0.10 mol m^(-2) s^(-1), 94.84μmol/mol, 0.57和2.37 mmol m^(-2) s^(-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物种之间在A_(area),A_(mass),Gs, WUE,Ci/Ca和Tr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征50种常见植物叶片光合特性的6个指标相关性除Ci/Ca与A_(area)和A_(mass),WUE与A_(mass)不一致外,其他指标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表现为一致性,其中Gs与Ci/Ca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在6个光合特性指标中,Gs和Ci/Ca可作为反映喀斯特石山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光合指标,主要表征对水分条件的敏感程度以及耐旱性强弱,同时反映了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大小,用于衡量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基于Gs和Ci/C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50种植物划分为3类:即中等Gs较高Ci/Ca型,较低Gs较高Ci/Ca型和较低Gs,Ci/Ca型。本研究表明,喀斯特生境植物在生理生态方面所表现出的适应策略主要为对资源利用方式及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适应策略,这为后续选择物种加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光合特性 常见植物 桂林喀斯特石山
下载PDF
桂林喀斯特石山50种常见植物叶片养分特征及其适应性差异 被引量:9
6
作者 周俊妞 黄婧 +2 位作者 马姜明 莫燕华 王海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126-6134,共9页
选取漓江流域岩溶石山50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中碳(C)、氮(N)、磷(P)、钾(K)及钙(Ca)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叶片养分组成特征,探讨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岩溶石山生境的适应性差异,旨在为岩溶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建设提供... 选取漓江流域岩溶石山50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中碳(C)、氮(N)、磷(P)、钾(K)及钙(Ca)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叶片养分组成特征,探讨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岩溶石山生境的适应性差异,旨在为岩溶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差分析表明,50种常见植物叶片中Cmass、Nmass、Pmass、Kmass、Camass、C/N、C/P和N/P等8个养分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C、Ca含量较高,N、P含量较低,植物生长主要受P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C%与N%和C/N呈极显著相关,与K%和Ca%呈显著相关;N%与C/N、C/P、P%和K%极显著相关;P%与K%、C/N和N/P呈极显著相关,与C/P呈显著相关;K%和C/N呈极显著相关;C/N、N/P与C/P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基于叶片养分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的50种植物可划分为三类,即喜钙植物、高生产力植物和高抗旱植物。研究结果可为该石漠化地区植被的重建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喀斯特石山 叶片养分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面积曲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解婧媛 利恒春 +1 位作者 向珊珊 姜勇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6期1-6,9,共7页
利用随机样法构建种-面积曲线,对每一取样面积下的物种数进行999次随机抽样后计算均值,得到不同取样面积下的植物物种数,由此绘制实际种-面积曲线,并采用8种曲线模型拟合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种-面积关系,结合赤池信息量准... 利用随机样法构建种-面积曲线,对每一取样面积下的物种数进行999次随机抽样后计算均值,得到不同取样面积下的植物物种数,由此绘制实际种-面积曲线,并采用8种曲线模型拟合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种-面积关系,结合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及生物学意义确定最优拟合模型,通过对比群落总种数比例法、二阶导数法与实际种-面积曲线结果,最终确定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最小面积。结果表明,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面积关系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累积韦伯分布模型(cumulative Weibull),拟合方程为S=73.8017(1-exp(-0.0138A ^(0.6685)))。二阶导数法比群落总种数比例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确定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最小面积为2500 m ^(2)。所以,最小面积的确定应根据实际区域的物种特征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岩溶石山 种-面积曲线 最小面积 模型拟合 二阶导数法
下载PDF
桂林岩溶试验场植被水文过程总有机碳通量垂直变化特征
8
作者 邓艳 蒋忠诚 +2 位作者 郭益铭 徐烨 岳祥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该研究以广西桂林岩溶石山区的两种典型植被(香椿林和云实灌丛)为例,利用野外长期定位监测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钻孔和表层岩溶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林冠层TOC浓度和通量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通过大气... 该研究以广西桂林岩溶石山区的两种典型植被(香椿林和云实灌丛)为例,利用野外长期定位监测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钻孔和表层岩溶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植被林冠层TOC浓度和通量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通过大气-植被-土壤/岩石的过程,TOC浓度变化趋势为树干径流>穿透雨>钻孔水>泉水>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TOC浓度呈现为雨季大旱季小的趋势,钻孔水和泉水的TOC浓度月变化则相对稳定; TOC浓度的增幅不同,穿透雨和树干径流TOC浓度的平均增量和变化幅度比钻孔水和泉水的大;香椿林树干径流TOC浓度与树干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TOC月平均通量为云实穿透雨>香椿穿透雨>降雨>泉水>香椿树干径流>云实树干径流;云实灌丛林下降雨(204.86 kg·hm^(-2)的TOC通量是香椿林(153.48 kg·hm^(-2)的1.3倍;观测期间,大气降雨输入的TOC通量为63.06 kg·hm^(-2),表层岩溶泉水输出为48.29 kg·hm^(-2),TOC输入输出之差为14.77 kg·hm^(-2),系统TOC为正平衡;降雨进入植被内部后时,植被林冠层作为"TOC活库"具有增加TOC通量的"源"作用,而表层岩溶带的土壤/岩石系统作为"TOC死库"具有吸收、过滤和固定TOC的"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通量 大气-植被-土壤/岩石系统 岩溶石区 水文过程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潺槁木姜子叶片性状的微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吕仕洪 李象钦 +4 位作者 白坤栋 潘玉梅 唐赛春 邓丽丽 曾丹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为背景,比较其自然封育区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微地形主要有石面、土面、石沟、... 以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为背景,比较其自然封育区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微地形主要有石面、土面、石沟、石窝和石缝5种类型,面积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59.3%、24.1%、9.6%、6.3%和0.7%;同一类型不同单元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变异较大。石沟、石窝和石缝的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土面和石面;土面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显著小于石窝和石沟,pH值及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和全Mg含量均最低;石缝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P、全Ca和全Mg含量最高,石面土壤全N和全K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显著大于土面、石窝和石缝,石缝中潺槁木姜子比叶质量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土面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C和全Mg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N、全P、全K和全Ca含量最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受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结构和土壤组成的影响,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潺槁木姜子叶片性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微地形分异特征,在该区植被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土壤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自然封育和人工促进修复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土壤理化性质 潺槁木姜子 叶片性状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 桂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