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吴飞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问题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问题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法益侵害说"以及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说"都不能圆满地说明身份犯...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问题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问题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法益侵害说"以及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说"都不能圆满地说明身份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此问题的个别看法也不无纰漏。以"身份法益侵害说"作为身份犯的处罚根据,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犯 处罚根据 身份法益
下载PDF
赔偿作为量刑情节的司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瑞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43,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一再肯定赔偿对量刑的影响作用,司法实践中也将"赔偿"作为量刑情节予以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在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中,从立法层面肯定了部分案件中赔偿、和解与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一再肯定赔偿对量刑的影响作用,司法实践中也将"赔偿"作为量刑情节予以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在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中,从立法层面肯定了部分案件中赔偿、和解与刑罚之间的关联性。但赔偿何以影响刑罚、赔偿如何影响刑罚以及赔偿影响刑罚如何实现量刑均衡、"拒绝赔偿"可否作为量刑情节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存在,需要从刑法基本原理出发进行解答。赔偿作为量刑情节适用,要具备一定的依存条件,个案中要围绕赔偿影响刑罚的联结点,结合其他因素来合理地把握赔偿影响刑罚的度,赔偿数额要合理,"拒不赔偿"不能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偿 量刑情节 刑罚正当化 量刑规范化
原文传递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倡导 被引量:4
3
作者 梅锦 张晓静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相适应 刑事责任 刑罚正当化 罪责刑相适应
下载PDF
批判法益论的另一种可能——一个刑罚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继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9-157,共19页
法益论是我国目前刑法学理的通说,但在一些问题上已经暴露了其弊端。刑罚正当性属于刑罚哲学的范畴,对其探讨能够启发对法益论的审视。目前刑罚正当性的回答有两大趋势: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趋势,认为刑罚正当性来源于内部与外部;... 法益论是我国目前刑法学理的通说,但在一些问题上已经暴露了其弊端。刑罚正当性属于刑罚哲学的范畴,对其探讨能够启发对法益论的审视。目前刑罚正当性的回答有两大趋势: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趋势,认为刑罚正当性来源于内部与外部;规范重构主义的兴起,力图借助黑格尔哲学碎片将刑罚视作话语主义的表达。刑罚理论为批判法益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前者认为法益论无法完全解决刑事立法的问题、无法完全囊括责任的概念;后者认为法益论过分注重法益的地位、在某些问题上忽视人的主体性;两者皆认为法益论的方法论过于狭隘,应当予以改造。刑法教义学研究应当更加注重与刑罚理论的融贯,并为与其他学科沟通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主义 功利主义 规范重构主义 法益论 刑罚正当性 黑格尔 罗克辛 雅克布斯
下载PDF
我国刑法对刑罚折中论的重构
5
作者 赵灿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3-97,共5页
刑罚以剥夺犯罪人的权益与施加道德谴责为内容,不仅可以剥夺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甚至可以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对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构成了刑罚理论的基础,更决定了刑法的精神。应当在分析刑罚理论上的报应刑论(绝对主义... 刑罚以剥夺犯罪人的权益与施加道德谴责为内容,不仅可以剥夺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甚至可以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对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构成了刑罚理论的基础,更决定了刑法的精神。应当在分析刑罚理论上的报应刑论(绝对主义)、功利刑论(相对主义)与折中论(并合主义)的内涵与价值,指出它们分别存在的合理性和弊端,并对折中论进行了再思考,提出折中论是理想的刑罚观念。最后联系我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根据刑罚的本质,分析我国具体情况,对折中论进行重构,总结出一种适合我国刑罚适用的以报应刑论为主的折中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中国化的合理的刑罚根据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正当化 报应刑论 功利刑论 折中论
下载PDF
论刑罚
6
作者 爱德姆德 L.品科夫 高灵灵 《湘江法律评论》 2015年第2期132-164,共33页
报应主义者与功利主义者关于刑罚正当性的争论和两者对刑罚概念的不同理解,来源于两者相互矛盾的看法,在指出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各自的弱点和形成理论僵局的基础上,需要探索能使两个理论更加完善的道路。虽然刑罚的正当性问题依然... 报应主义者与功利主义者关于刑罚正当性的争论和两者对刑罚概念的不同理解,来源于两者相互矛盾的看法,在指出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各自的弱点和形成理论僵局的基础上,需要探索能使两个理论更加完善的道路。虽然刑罚的正当性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但是基于道德或实践效果上的理由,刑罚对于减少犯罪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主义 功利主义 刑罚正当性
原文传递
刑罚的正当化危机与积极的一般预防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金林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 随着矫治与改善理论的无效性被普遍地接受,刑罚再次陷入了正当化的危机之中。一种能够使刑罚走出正当化危机的理论,必须根据自身的理论属性,一方面通过经验有效性与(或)规范妥当性的检验,另一方面对刑罚的内容与形态、刑罚所涉的主体以及刑罚的存在范围作全面的合理阐释。传统的特殊预防理论、威慑的一般预防理论、报应理论以及综合理论都无法达到前述标准。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以"民众对规范有效性的认同"缓和了刑罚经验有效性的逼问,以宏观上回应民众期待与微观上的"合比例原则"兼顾了民众与罪犯的利益,并能对经验研究的结论持开放的态度。结合部分经验性结论和相关原则,这种理论能解除刑罚的正当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的正当化 经验有效性 规范妥当性 周全性 积极的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度及理由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泊毅 《南海法学》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发生,也不能再降低。理由如下:从国际公约上看,可接受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2岁,而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推荐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或16岁;已有实践表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对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并无显著作用,而且代价巨大;最为关键的是,少年虽可以认识到对与错,但由于少年缺乏内化刑法所保护法之价值的能力与条件,因而就此认为12岁以下的少年也应当负刑事责任是缺乏理性基础的。所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可能只是单纯回应报复需求的工具,其正当性根据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犯罪认识可能性 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内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