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庭审实质化的路径和方法 被引量:169
1
作者 龙宗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156,共18页
在我国,推动庭审实质化是刑事审判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刑事司法的体制、机制、制度、理念的变革紧密相关。实现庭审实质化,需适度阻断侦审联结,直接、有效地审查证据,包括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需充实庭审调查,改善举... 在我国,推动庭审实质化是刑事审判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刑事司法的体制、机制、制度、理念的变革紧密相关。实现庭审实质化,需适度阻断侦审联结,直接、有效地审查证据,包括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需充实庭审调查,改善举证、质证与认证;需完善庭审调查规则,调整审判节奏,加强释明权的运用,改革裁判方式;需充实二审庭审,明确检察官在二审法庭的职能定位,发挥其诉讼功能,合议庭则应当运用职权推动二审审理的精细化和庭审实质化。为适应庭审实质化要求,应改善庭审准备、加强辩护权保障、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以及建立、完善司法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司法改革 司法权
原文传递
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刘瑞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7-93,共7页
本文从宪政角度阐述了司法权的基本特征。认为司法权具有独立性 ,表现为司法权形态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运行过程的独立性 ;消极性 ,表现为司法权的被动性、司法裁判范围的有限性和庭审的消极性 ;终极性 ,表现为司法裁决效力的至上性、终局... 本文从宪政角度阐述了司法权的基本特征。认为司法权具有独立性 ,表现为司法权形态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运行过程的独立性 ;消极性 ,表现为司法权的被动性、司法裁判范围的有限性和庭审的消极性 ;终极性 ,表现为司法裁决效力的至上性、终局性 ;交涉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基本特征 独立性 消极性 终极性 交涉性 国家权力 司法裁判范围 人权保护
下载PDF
论侦查权的性质与特征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永生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侦查权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司法权,这导致犯罪嫌疑人在认为侦查机关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无权申请法院进行审查,这对于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是极其不利的。从本质上来看,侦查权是一种执行权,这与行政权是一致的,而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 侦查权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司法权,这导致犯罪嫌疑人在认为侦查机关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无权申请法院进行审查,这对于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是极其不利的。从本质上来看,侦查权是一种执行权,这与行政权是一致的,而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从基本特征来看,侦查权在价值与功能、体制与人员以及权力运作方面也与司法权有着根本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 性质 特征 行政权 司法权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司法权构建 被引量:49
4
作者 沈德咏 曹士兵 施新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7,206,共19页
中国国家治理系统包括党的执政系统、人大系统、行政系统、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司法权的中立性、被动性、独立性和终局性反映出它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其成长过程的历史性、复杂性和变革性决定了司法权的构建必然会... 中国国家治理系统包括党的执政系统、人大系统、行政系统、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司法权的中立性、被动性、独立性和终局性反映出它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其成长过程的历史性、复杂性和变革性决定了司法权的构建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艰辛的过程。鉴于中国司法权功能的局限性及其现实后果,应着眼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系统结构功能的优化,以权力制约为理念配置司法权,以权利保护为核心运行司法权,以实现良性运转为标准保障司法权,以培育法治文化为根本支撑司法权,在优化国家治理系统自身结构的同时,增强其适应、整合、目标达成和维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司法权 法治文化 系统构建
原文传递
司法责任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陈卫东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1,共11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如何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本文对司法权的主体、审判责任的概念与设置原则、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豁免条件、错案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审判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裨益于当前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司法权 构成要件 责任豁免 监督制约
原文传递
审判委员会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左卫民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9-173,共15页
长期以来,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和研究方法,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方向产生了较大分歧。由于审判委员会运作的公开性不够,既有的研究存在不少误读与偏见。实证研究发现:审判委员会委员兼具知识技术的专业性和政治上... 长期以来,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和研究方法,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方向产生了较大分歧。由于审判委员会运作的公开性不够,既有的研究存在不少误读与偏见。实证研究发现:审判委员会委员兼具知识技术的专业性和政治上的官僚性,很难简单地对其人员构成状况予以消极评价;审判委员会只是极少数案件而非所有重大案件的最终决策者,且其功能发挥在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法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审判委员会的议事程序相对制度化,在讨论内容上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并重,讨论结果在整体上趋向于认同合议庭或审判法官的意见。审判委员会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大幅限缩审判委员会讨论常规案件的范围,审慎处理审判委员会对案件事实的讨论,分层级、分区域区别化界定审判委员会的功能,进一步构建制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的议事讨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委员会 权力运作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40
7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首先是一个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问题,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法治化问题,其次才是司法问题。司法权的重要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的需要,而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则又是社会生活理性化的结... 司法权的"中国"问题,首先是一个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问题,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法治化问题,其次才是司法问题。司法权的重要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的需要,而公共权力的理性化与民主化则又是社会生活理性化的结果。因此,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司法制度,形成一个以理性与民主精神为灵魂和价值取向的强大的司法权,维护理性与民主基础上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必然是研究中国司法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决定了,研究中国的司法权问题,必须且不能不将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摆在中心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中国问题 司法腐败 监督 制约
下载PDF
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中国民事诉讼发展路向的思考 被引量:37
8
作者 肖建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55,共12页
民事审判改革是二十年来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审判改革的实践为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机遇,民事诉讼理论为审判改革进行方向性的指引。但是,把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纯粹的程序公正等作为理想目标来进行制... 民事审判改革是二十年来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审判改革的实践为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机遇,民事诉讼理论为审判改革进行方向性的指引。但是,把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纯粹的程序公正等作为理想目标来进行制度建构,以改革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却忽视了相关的理念和制度配合,造成了审判权的缺位与失范,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为此,理论上必须重新审视民事诉讼理念,通过确认审判权力和审判义务、承认法官独立等途径实现审判权之规制,完成中国版民事诉讼理论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 中国 民事诉讼 程序公正 法官
原文传递
环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协调与衔接——基于责任承担方式的视角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辉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51,共9页
从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环境行政权主要体现为环境行政执法,环境司法权主要体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不难发现环境行政执法的内容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承担方式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如环境行政执法... 从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环境行政权主要体现为环境行政执法,环境司法权主要体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不难发现环境行政执法的内容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承担方式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如环境行政执法中的罚款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赔偿损失。对于这些在功能上相似、形式上重合的责任承担方式,关键问题是如何协调与衔接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几种责任承担方式的具体概念出发,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和法院具体案例,认为环境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应当遵循行政权优先于司法权,司法权应充分尊重行政权,对于能用行政手段解决的问题,司法权应该避免介入,司法权应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权 司法权 责任承担方式
原文传递
论侦查权的性质 被引量:31
10
作者 但伟 姜涛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侦查权是一种重要的公权力,对其性质的准确认定,直接影响到国家侦查体制和侦查程序的设计。在现代法理论中,对一种权力性质的界定,应主要着眼于其运作和功能等结构性因素,而不应局限于主体和范围等表层因素。据此推演,侦查权在本质上属... 侦查权是一种重要的公权力,对其性质的准确认定,直接影响到国家侦查体制和侦查程序的设计。在现代法理论中,对一种权力性质的界定,应主要着眼于其运作和功能等结构性因素,而不应局限于主体和范围等表层因素。据此推演,侦查权在本质上属于行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 司法权 侦查权 本质
原文传递
反思庭审直播——以司法公开为视角 被引量:27
11
作者 左卫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100,共10页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行和各级法院的积极实践之下,庭审直播作为司法公开的新路径并受到了广泛关注。无论是从域外经验还是本土实践来看,庭审直播都未成为司法公开的普遍形式。从法理角度审思,庭审直播与司法公开的根本宗旨存在冲突,...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行和各级法院的积极实践之下,庭审直播作为司法公开的新路径并受到了广泛关注。无论是从域外经验还是本土实践来看,庭审直播都未成为司法公开的普遍形式。从法理角度审思,庭审直播与司法公开的根本宗旨存在冲突,难以成为司法公开的适当路径。从长远来看,应当在准确把握司法公开的本质含义、价值界限的基础上,探寻一条更加合适、有效的司法公开实现路径。司法公开的价值不应挤压、侵入其他价值范畴。司法公开不得影响法官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也不得过分暴露当事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司法公开的根本宗旨,是在有限时空条件下针对特定主体的公开。司法公开主要应当以一种即时化、概括化、静态化的形式实现。将庭审直播作为司法公开的普遍形式存在潜在风险,可能成为中国司法改革的误区。其法理上也背离了司法公开的经典定义,可能影响审判公正和独立,不宜作为改革的目标而推广,只能作为例外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直播 司法公开 审判权
下载PDF
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叶建丰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3期87-93,共7页
评析了关于检察权定位的七种学说 。
关键词 法律监督权 检察权 司法体制 中国 检察制度 行政权 司法权
下载PDF
反思司法潜规则 被引量:19
13
作者 高一飞 《政法学刊》 2005年第4期46-49,共4页
司法潜规则是指在司法机关内部通行或者认可的但未向外界公布的办案规则与程序。具体表现为自由裁量权过大;无原则的量刑迁就;侵犯人权的诉讼拖延;变相放人的监外执行等等。其产生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对程序正义的忽视;转型时期司法权力... 司法潜规则是指在司法机关内部通行或者认可的但未向外界公布的办案规则与程序。具体表现为自由裁量权过大;无原则的量刑迁就;侵犯人权的诉讼拖延;变相放人的监外执行等等。其产生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对程序正义的忽视;转型时期司法权力的异化;程序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今天的司法正义是潜规则下被扭曲了的正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树立司法权威,加强程序法制;加强司法监督和权力制约;加强司法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潜规则 程序正义 司法权力 司法制约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嬗变 被引量:22
14
作者 章安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面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革命成果的重大刺激和影响。中国的司法权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亟需建构新的理想图景。在法律适用与事实认定上,人工智能将相关关系的思维方式引入裁判决策,通过大数据库实现"...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面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革命成果的重大刺激和影响。中国的司法权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亟需建构新的理想图景。在法律适用与事实认定上,人工智能将相关关系的思维方式引入裁判决策,通过大数据库实现"同案同判",并导致司法权从被动行使到主动出场。在司法的公正价值与效率追求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带来司法成本的锐减、司法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司法公正的重新审视以及裁判主体的智能化建构。在司法的制度规制与技术约束上,信息技术的硬约束将代替司法制度的软规范,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升级证人保护制度以及尝试建构审前风险评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权 相关关系 司法效率 硬约束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诉讼之现状——以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先雄 《行政与法》 2005年第9期86-88,共3页
我国立法上将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维护与监督关系”,现实运作上体现为:司法权对行政权维护有余而监督不足,司法权在一定程度上被行政权僭越甚至与其合而为一。如此关系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使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在困境中愈... 我国立法上将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维护与监督关系”,现实运作上体现为:司法权对行政权维护有余而监督不足,司法权在一定程度上被行政权僭越甚至与其合而为一。如此关系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使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在困境中愈陷愈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行政权 困境 行政诉讼
下载PDF
法律中的语言游戏与权力分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少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64,共14页
既然法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表达法律的语言就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立法者通过语言,确立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而语言所表征的分配方式本身,证明着规范的正当性。但是,立法者通过语言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分配不可... 既然法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表达法律的语言就足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立法者通过语言,确立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而语言所表征的分配方式本身,证明着规范的正当性。但是,立法者通过语言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分配不可能终局性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向后延伸到司法过程中。司法者通过对个案中具体权利的决断与平衡,将立法者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初次分配现实化、具体化、个别化。所以说,法之正义是由立法者和司法者共同缔造的,在立法者和司法者那里,语言本身都是一种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立法技术 司法技术 权力分配
原文传递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吗?——在司法的技术、权能与功能之间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吕尚敏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从司法技术的角度看,首长应诉制度存在"去专业化"之倾向,无助于提升司法的公正性。但此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法院司法审查权能之实际不足所引发的行政诉讼之整体危机,并对行政纠纷之彻底解决有所助益,故其在当下具有一... 从司法技术的角度看,首长应诉制度存在"去专业化"之倾向,无助于提升司法的公正性。但此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法院司法审查权能之实际不足所引发的行政诉讼之整体危机,并对行政纠纷之彻底解决有所助益,故其在当下具有一种作为权宜性策略的适行性。但是,《行政诉讼法》不宜直接规定首长应诉制度,而仅需对被告委派代理人出庭作出一般性宣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首长 出庭应诉 司法技术 司法权能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中的成熟性原则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蔡乐渭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60-65,共6页
成熟性原则是现代行政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原则,对于协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促进司法职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有利于维护和救济公民权利。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尽管有着对“成熟性”原则的考虑,但并未明确将之作为一个受理的... 成熟性原则是现代行政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原则,对于协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促进司法职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有利于维护和救济公民权利。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尽管有着对“成熟性”原则的考虑,但并未明确将之作为一个受理的原则确立下来,随着行政法治的发展,有必要在行政诉讼法中确立这一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成熟性原则 行政权 司法权
下载PDF
论司法改革中的检察权 被引量:13
19
作者 石少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9,共11页
正确评价我国现行的检察制度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 题,我国的检察改革是对现行检察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我国宪法对检察权性质的基本定位, 就要澄清种种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扩大公诉权,强化... 正确评价我国现行的检察制度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 题,我国的检察改革是对现行检察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我国宪法对检察权性质的基本定位, 就要澄清种种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扩大公诉权,强化侦查监督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和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以实现健全和完善检察权的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检察权 法律监督权
下载PDF
论宪法政制中的司法权——从孟德斯鸠的一个古典论断说开去 被引量:16
20
作者 林来梵 刘练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71,共8页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有现代宪法政制所赋予的本质属性,故成为政治上的“不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使这种司法权进一步演化为一种“政治存在”。这是司法参与权力制衡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对民主不信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司法权 司法审查制度 民主 不信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