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被引量:10
1
作者 宣华兵 罗新乐 +2 位作者 唐久阳 袁杰 王超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的近中期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0年7年至2018年3月临床资料。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共81例,平均疼痛时间(8±3)年,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膝关...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的近中期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0年7年至2018年3月临床资料。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共81例,平均疼痛时间(8±3)年,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膝关节内外翻、屈曲畸形通过术中骨赘清理、内外侧副韧带和后方关节囊等软组织松解等技术矫正。术后关节囊内注入氨甲环酸抗凝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拍摄下肢全长X片及膝关节正侧位X片记录股胫角度和屈曲畸形角度,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3、6、12、24月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情况,并进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用SPSS 17.0软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1±6)min,引流量平均(380±5)ml,膝关节股胫角术后平均为(1.3±1.0)°,术后有4例术后出现膝前痛。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下肢力线基本恢复正常。无术后感染发生。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膝关节KSS评分有显著改善(临床t=-66,功能t=-91.7,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术中应用骨赘清理、内外侧,后方关节囊等软组织松解等手术技术,可纠正内外翻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关节畸形 获得性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蒋靓君 李杭 +3 位作者 李伟栩 冯刚 王建卫 郑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45-854,共10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分析常见的四种翻修手术的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8例于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治疗的患者资料,男5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9.7岁。二次翻修手术...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分析常见的四种翻修手术的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8例于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治疗的患者资料,男5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9.7岁。二次翻修手术至初次手术时间2~24个月(平均10.4个月)。再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判断有无感染,如存在感染则改为外固定支架控制感染;判断患者有无条件行翻修内固定,如患者年龄>65岁或局部骨量较差则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余患者根据胫骨平台畸形特点分为以下四种手术方式:①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②胫骨结节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③胫骨干骺端开窗顶棒复位植骨内固定;④腓骨头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85 min。2例术前存在感染,行感染清创内固定拆除后改为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改行切复内固定或者继续外固定;1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采用干骺端开窗顶棒植骨复位内固定术;6例采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4例采用胫骨结节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2例采用腓骨头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VAS痛觉评分1.1分,较术前4.2分明细改善(t=8.960,P=0.001);术后Rasmussen评分平均22.9分,较术前14.4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9,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94.5°,较术前55°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3,P=0.001)。3例关节面仍遗留2 mm塌陷,3例仍存在轻度外翻(<5°),骨折复位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2例出现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难度较大,需进行详细的术前规划,采用合适的再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依据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截骨术 关节畸形 获得性 再手术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不同入路对伸膝装置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周超 彭玮 司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37-1342,共6页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前其应用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分析内侧髌旁和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82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1膝)和对照组(39例41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其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直腿抬高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置换前、置换后12周的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1周、6周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手术入路 关节畸形
下载PDF
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胫骨髁外翻截骨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峰 孔令驰 +3 位作者 徐佳 阮洪江 刘生和 康庆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探讨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治疗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TCVO手术的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45膝),男12例(18膝)... 目的探讨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治疗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TCVO手术的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45膝),男12例(18膝)、女20例(27膝);年龄(65.8±8.3)岁(范围52~79岁)。患侧膝关节均存在明显的外侧间隙增宽,关节线会聚角为7.19°±2.69°。于术前与术后2年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百分比、股骨胫骨角、髋膝踝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股骨近端内侧角,评估下肢解剖轴及机械轴对线变化;测量胫骨平台内侧凹陷角与胫后角,评估胫骨平台形态变化;测量关节线会聚角与关节间隙宽度,评估膝关节对合状态的恢复。依据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4±7.4)个月(范围25~40个月)。术后2年,下肢机械轴百分比由术前3.78%±14.34%提高至66.16%±9.90%、股骨胫骨角由185.41°±4.45°矫正至170.81°±2.87°、髋膝踝角由169.69°±1.70°提高至181.16°±2.39°、胫骨近端内侧角由83.03°±3.20°提高至90.84°±3.67°(P<0.05);而股骨远端外侧角为89.22°±1.52°,与术前88.97°±1.5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8,P=0.526);胫骨平台内侧凹陷角由术前-7.81°±3.27°改善至5.78°±2.19°(t=19.218,P<0.001);胫后角为81.63°±3.28°,与术前82.25°±2.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382);关节线会聚角由术前7.19°±2.69°降低至0.22°±2.09°,内、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分别由(2.45±0.23)mm、(5.86±0.25)mm矫正至(3.73±0.27)mm、(4.68±0.34)mm(P<0.05)。VAS及WOMAC评分分别由术前(6.46±2.21)分、(52.66±16.69)分下降至术后1年(2.94±1.72)分、(19.31±14.87)分,术后2年(1.36±1.4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畸形 获得性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在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子寒 张振信 +4 位作者 王本峰 孙要文 郭亚东 高文杰 秦高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采用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的效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13年5月,临床治疗25例.对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行瘢痕切除松解术,术中保留关节部位的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创面用脱细胞猪... 目的 探讨在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采用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的效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13年5月,临床治疗25例.对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行瘢痕切除松解术,术中保留关节部位的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创面用脱细胞猪皮生物敷料覆盖、包扎.术后行关节部位持续皮牵引7~14d,待关节恢复到伸直位,即行二期自体皮移植术.结果 25例患者二期植皮术后2~3周创面一期愈合,皮片完全成活、色泽及弹性良好,关节屈伸基本正常.经3个月至11年的随访,除1例肩关节功能锻炼不积极,效果欠佳,其余均无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可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减轻瘢痕形成,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植皮术 关节畸形 获得性 瘢痕 牵引术
原文传递
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畸形愈合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春超 李大为 黎立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集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7~14岁,手术距初次损伤...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集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7~14岁,手术距初次损伤时间范围为28~65 d。其中9例尺桡骨均存在明显畸形愈合,10例尺骨骨折愈合对位对线良好。桡骨矢状面成角畸形范围为39°~53°,平均桡骨矢状面成角畸形45°;冠状位成角畸形范围为31°~47°,平均冠状位成角畸形39°,全部按照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并行前臂U形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病儿术前腕关节背伸(49.74±12.14)°、掌屈(61.42±11.52)°、尺偏(22.68±7.56)°、桡偏(9.21±2.66)°,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78.68±5.43)°、掌屈(88.79±2.12)°、尺偏(52.21±2.49)°、桡偏(24.11±1.20)°,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拍摄双前臂全长正侧位DR,桡骨的掌倾角与尺偏角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7例,良2例。19例病儿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尺桡骨的长度关系及成角均获得良好恢复。结论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恢复效果好,短期内达到矫正前臂及腕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关节畸形 获得性 截骨术 骨板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行肱骨截骨矫形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文化 雷英 +5 位作者 马国栋 刘国强 陈沐吉 郭杰坤 刘胜平 华锦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加双钢板固定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术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髁间和(或)髁上粉碎性骨折夹板外固定后出现肘内翻畸形、屈肘畸形的病例,采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加双钢板固定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术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肱骨髁间和(或)髁上粉碎性骨折夹板外固定后出现肘内翻畸形、屈肘畸形的病例,采用经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术后1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平均9个月获骨性愈合,术后评定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截骨矫形加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肘关节复杂畸形,术后骨折断端愈合坚固,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畸形 获得性 截骨术
下载PDF
髌旁外侧入路进行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光磊 沈惠良 +2 位作者 冯明利 马立国 沈西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入路进行外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对10例(12膝)外翻膝畸形患者施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71.4岁(61~7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将外侧支持带进行冠状面&...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入路进行外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对10例(12膝)外翻膝畸形患者施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71.4岁(61~7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将外侧支持带进行冠状面"Z"字成形,分步骤按照拉花技术进行髂胫束止点、后外侧关节囊、外侧副韧带等松解以获得屈、伸间隙的软组织平衡,假体就位后错位缝合外侧支持带的浅、深层。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应用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应用后稳定型假体(G2,施乐辉公司,美国),全部患者的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下肢力线由术前平均外翻18.4°(15°~24°)恢复至平均外翻6.8°(4°~9°)。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2.4个月(3~24个月)。至最后随访时,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4分(35~58分)恢复到平均86.4分(76~95分)。结论膝关节外侧入路能很好地显露外翻膝的外侧挛缩结构,有利于对挛缩结构进行准确的松解,外侧支持带的"Z"字成型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髌骨的松解和假体软组织覆盖的矛盾,是中、重度外翻膝进行膝关节置换的良好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关节畸形 获得性
原文传递
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致盂肱关节畸形的Waters分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树锋 潘勇卫 +4 位作者 胡琪 陈山林 程晓光 常万绅 胡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对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导致的盂肱关节畸形进行CT或MR检查并按照Waters进行分型,探讨Waters分型与术前肩关节被动外旋角度的相关性。方法33例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患儿,男12例,女21例;年龄10个月 ̄16岁,平... 目的对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导致的盂肱关节畸形进行CT或MR检查并按照Waters进行分型,探讨Waters分型与术前肩关节被动外旋角度的相关性。方法33例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患儿,男12例,女21例;年龄10个月 ̄16岁,平均4.5岁。产瘫类型:TassinⅡ型19例,Ⅲ型13例,Ⅳ型1例。在肩关节横断面CT或MRI扫描图像上,按照Friedman的标准测量关节盂的后倾角及肱骨头向后脱位的比率。按照Waters分型标准对盂肱关节的畸形进行分型,同时测量患侧肩关节中立位被动外旋角度,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Waters分型标准,33例患儿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7例,Ⅳ型6例,Ⅴ型5例,Ⅵ型7例。Ⅰ、Ⅱ型患儿肩关被动外旋多能超过中立位;Ⅲ、Ⅳ型患儿肩关节多不固定在内旋位,但被动外旋很难超过中立位;Ⅴ、Ⅵ型患儿肩关节多固定在内旋位,被动外旋角度平均>-30°。盂肱关节畸形的程度与肩关节被动外旋受限的角度呈直线正相关。结论Waters分型较准确地提示盂肱关节的畸形程度,盂肱关节畸形越严重其肩关节被动外旋受限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产伤性 臂丛 肩关节 关节畸形 获得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晓明 赵孟君 +4 位作者 马丽 卢昕 谢瑶 赵华 王国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5-258,I0001,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及病理特征,提高对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资料,并检索复习近5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及病理特征,提高对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资料,并检索复习近5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特点。结果帕金森病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主要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6,平均在帕金森病病程约7.6年出现关节畸形改变;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及双足拇趾外翻畸形;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生化、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无异常,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等抗体均阴性;X线无关节侵蚀改变;滑膜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无典型类风湿关节滑膜增生及血管翳形成;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但抗帕金森病治疗可使关节症状缓解。结论帕金森病可合并类风湿样关节畸形,极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通过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滑膜病理分析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关节畸形 获得性 关节炎 类风湿
原文传递
膝关节外翻畸形股骨侧形态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德金 陈明学 周一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股骨侧形态结构改变特点,并分析各参数的异常分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68例(68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下肢全长X线片和膝关节CT容积性数据。在下肢全长...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股骨侧形态结构改变特点,并分析各参数的异常分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68例(68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下肢全长X线片和膝关节CT容积性数据。在下肢全长X线片上测量解剖学股胫角(aFTA)和解剖学股骨远端外侧角(aLDFA),将DICOM格式的CT容积性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测量股骨远髁角(DCA)和股骨后髁角(PCA)。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股骨侧各参数异常的构成比,并绘制散点图分析各参数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股骨侧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aFTA为(18.42±6.42)°,aLDFA为(74.71±4.63)°,DCA为(6.64±1.36)°,PCA为(4.51±1.82)°,其中DCA异常人数占比最高(95.59%)。DCA、PCA和aLDFA均存在异常的人数占比为51.47%。DCA与PCA和aLDFA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股骨外侧髁远端形态结构异常是膝关节外翻畸形股骨侧骨组织异常的主要来源。约1/2的患者同时存在股骨外侧髁远端、后方和股骨干骺端形态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股骨 生物形态 关节畸形 获得性
下载PDF
骨桥切除术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畸形愈合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齐克飞 董震 +2 位作者 李伟 李友 齐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我院1例骨桥切除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总结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经验。结果采用骨桥切除术成功治疗1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我院1例骨桥切除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总结胫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经验。结果采用骨桥切除术成功治疗1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儿。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折导致的畸形愈合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应根据病儿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生长面 关节畸形 获得性 骨桥切除
下载PDF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肘内翻
13
作者 何仁建 陈康 +2 位作者 刘旭 罗园超 杨富国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共37例肘内翻畸形患者,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2.1)岁;有10例合并内旋畸...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共37例肘内翻畸形患者,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2.1)岁;有10例合并内旋畸形。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进行治疗。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患侧肘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内翻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患侧及健侧肘关节的提携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0±0.8)年;截骨均全部愈合,完全愈合时间平均(74±10)d。术后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均明显矫正(t=19.749,P<0.05);患侧肘关节屈曲活动、伸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改善(t=3.279、-10.573,均为P<0.05);术后患侧肘关节提携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与健侧比较无差异(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发生,无内固定松动、脱落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具有术中操作简便,内翻畸形矫正明显,内固定强度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畸形 获得性 正畸金属丝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关节成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 被引量:11
14
作者 白人骁 毕晓阳 +2 位作者 张福江 徐世玺 高志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术式选择。方法观察股骨头颈切除术、髋关节双金属杯成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共计40例患者,58个够关节,术前屈髋畸形平均51.3°,已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者占8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术式选择。方法观察股骨头颈切除术、髋关节双金属杯成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共计40例患者,58个够关节,术前屈髋畸形平均51.3°,已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者占86.2%。结果随访时间平均5.9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疼痛指数平均改善1.1级,屈髓畸形平均改善40.6°,术髋活动范围平均改善58.4°,术后24髋(68.6%)可单腿负重。股骨头颈切除术组虽疼痛指数较术前加重,但屈髋畸形平均改善58.9°,术髋活动范围平均改善74.3°。双金属杯成形术组虽各项观察指标均劣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但仍可获得平均25.6°的矫形效果和平均47.2°的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对于屈髓畸形<50°,年龄大于30岁的绝大多数AS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应作为首选术式。股骨头颈切除术和双金属杯成形术仍有其特定适应证,前者适用于屈髋畸形>60°,对关节活动范围有特殊职业需求者;后者可用于屈髋畸形<30°,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患者,以推迟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髓关节畸形 关节成形术 髋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