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继儒山人身份考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献海 赵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8,共7页
晚明松江士人陈继儒绝意科举,以坐馆谋生。晚年获得官宦资助,得以隐居山野,尽管与山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始终不游走谋利,在明人眼中基本是名士,甚少以之为山人。然至清代,却被视为山人。从表面看,这是因乾隆时期蒋士铨夸大了陈继儒世... 晚明松江士人陈继儒绝意科举,以坐馆谋生。晚年获得官宦资助,得以隐居山野,尽管与山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始终不游走谋利,在明人眼中基本是名士,甚少以之为山人。然至清代,却被视为山人。从表面看,这是因乾隆时期蒋士铨夸大了陈继儒世俗功利的一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夸大了陈继儒隐逸山泽、忘却忧患的一面,但深层原因却是明清易代的政权更迭所催动的在野士人经世空间与学风、文风的巨大转变。这一事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控制力加强与士人社会地位下降的历史趋势,而且反映出历史记忆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因时而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儒 山人 小品文 经世 文以载道 王朝更代 历史记忆
下载PDF
论奇恒之腑辨证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爱良 王春荣 严暄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7-63,共7页
《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中,没有谈及奇恒之腑辨证,而奇恒之腑是属于臧象学说的内容。我作为30年前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的学员,首倡“奇恒之腑辨证”,值此“朱文锋学术思想暨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3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为... 《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中,没有谈及奇恒之腑辨证,而奇恒之腑是属于臧象学说的内容。我作为30年前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的学员,首倡“奇恒之腑辨证”,值此“朱文锋学术思想暨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3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为了完善脏腑辨证的内容,便于临床应用,再论奇恒之腑辨证,以供同道参考。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精室)为奇恒之腑.髓、骨在肾病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恒之腑 辨证研究 胞宫 精室
下载PDF
汉代石氏星官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小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该文首次利用傅里叶分析法对《石氏星经》星表的观测年代进行了研究,认为星表观测年代为公元前78年。并在此基础上复原了汉代的石氏星官,为进一步研究汉代星空提供了一个基础。
关键词 石氏星官 观测年代 星图
下载PDF
徐经世国医大师扶正祛邪治疗肝癌经验总结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灏 刘丽丽 +4 位作者 施美 李艳 侯勇 徐云生 张国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肝癌的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早期多表现为正虚邪实,木旺土虚;病延日久累及下元,则出现水不涵木的病理表现。正虚是该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治疗原则,病初...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肝癌的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早期多表现为正虚邪实,木旺土虚;病延日久累及下元,则出现水不涵木的病理表现。正虚是该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治疗原则,病初应“调和中州,培土达木”为主,病至后期则累及下元,治疗则应“滋水涵木,濡养下元”;同时强调饮食生活起居和情志调护,做到精神内守,从而使邪去正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徐经世
下载PDF
国医大师徐经世“三十二字”调肝法浅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元 徐经世 李永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95-2397,共3页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深刻体悟中医杂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杂病致因在郁,重在调肝",并针对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提出"三十二字"调肝法,即"疏肝理气,条达木郁;理脾和胃,和煦肝木;补益肾...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在60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深刻体悟中医杂病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杂病致因在郁,重在调肝",并针对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提出"三十二字"调肝法,即"疏肝理气,条达木郁;理脾和胃,和煦肝木;补益肾水,清平相火;活血化瘀,燮理阴阳",这是徐师治疗中医杂病总的治则,无论病在何脏,由郁而致者均可按此调之,和缓中州,转枢少阳,达到抑制木郁反克取胜,从而使邪去正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经世 中医杂病 治则治法 调肝法 国医大师
原文传递
从《易经证释》之本体生成论看“继善成性”说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5,共9页
《大学》《中庸》与《易经》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大学》讲的"至善"是超越于善恶之上的道之本体,故"止至善"及"格致诚正"为"内圣"之功夫;其所讲"明明德"及"修齐治平"... 《大学》《中庸》与《易经》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大学》讲的"至善"是超越于善恶之上的道之本体,故"止至善"及"格致诚正"为"内圣"之功夫;其所讲"明明德"及"修齐治平"则为道之发用,是"外王"之行。《中庸》所讲的"中和"之"中"为道之体,与"至善"之境相对应,"和"为道之用,与"明明德"相对应;"诚"既是体,又是用,"成性"即是"成诚"。"成性"由"成己""成物"两部分组成,"成己"为"内圣"之功,"成物"为外王之行。《易经证释》所讲的哲理可以为我们理解"继善成性"说提供本体论根据,其中的先天"太极"之境(○)与"至善"之境相对应。两仪图中的阳仪与"乾元"及后天世界中的"善"相对应;阴仪则与"坤元"及后天世界中的"恶"相对应。阳仪独接先天太极,而阴仪则无此性能,亦即人们只有通过行善才能上达"至善"之境即道之本体。由此可推,"继善"意为"继道者善";"成性"意为"成道者性",亦即道无可成,成性即是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证释》 继善成性 德至道凝
原文传递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盛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18-26,共9页
本文对《开元占经》中所保留的《石氏星经》数据的观测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三种方法进行的推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西汉初到元封年间(即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期间观测得到的。
关键词 石氏星经 观测年代 岁差
下载PDF
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孟祥林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京津冀地区与晋东、鲁西的部分区域整合,会弱化河北省由于北宽南狭而造成的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据此京津冀一体化就拓展为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广域京津冀能够在京津冀基础上,将太原、大同、济南等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北京—太原—济... 京津冀地区与晋东、鲁西的部分区域整合,会弱化河北省由于北宽南狭而造成的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据此京津冀一体化就拓展为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广域京津冀能够在京津冀基础上,将太原、大同、济南等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北京—太原—济南"三角形,促使城市高效互动。在广域京津冀整合发展过程中,要构建"大同—浑源—灵丘—涞源—保定—天津"与"太原—晋中—盂县—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两条城市链,分三个步骤进行,逐步构建"双核+双子"结构、"京津石"三角形、"倒靴型"城市体系。在不同子区域也要采取不同方式,晋东冀西区域要构建"双轴+Z带"子城市体系,冀东鲁西区域要构建"双枣核"子城市体系,在冀北区域要构建"双核+多子"子城市体系,并依此为基础进行"双层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京津冀 京津石三角形 京太济三角形 “倒靴型”城市体系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赜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春 文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 ,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 ,而是另辟途径 ,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皆史”的命题 ,主旨是辨析史学著述源流 ,区分史学著述体裁 ,兼论利弊得失 ,目的在于廓清史学的发展源...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 ,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 ,而是另辟途径 ,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皆史”的命题 ,主旨是辨析史学著述源流 ,区分史学著述体裁 ,兼论利弊得失 ,目的在于廓清史学的发展源流 ,并非是要把“六经教条 ,从神圣的宝座拉下来” ,更不能称之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考据学 史学 六经皆史
下载PDF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10
作者 孙洪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为” 义项 准系词 语法化
下载PDF
论方玉润的“涵泳说”及其经学内蕴
11
作者 杨淑琪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6-69,共4页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的情感指向,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以文学为途径来诠释《诗经》诗教思想的完整的《诗》学体系,体现出文学与经学交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涵泳 经学与文学 《诗》学观
下载PDF
邵雍易数哲学探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源一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43-50,65,共9页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易数 皇极经世 元会运世
下载PDF
《经传释词》的排序法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广元 周星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并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排序法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经传释词》 排序法 声纽 虚词
下载PDF
“实事求是”思想渊源考
14
作者 邵明厚 王光红 《菏泽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在宋明理学中,"实事求是"观念事实上被淡化。到了明末清初以及清代,随着考据学的重兴,"实事求是"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魏源
下载PDF
从三分到归一:唐朝前中期岭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岭南 统治格局 统府三分 五府经略使
原文传递
《经典释文》“髀”字注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军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103,共11页
《经典释文》“髀”字有三个音,涉及文字讹误、词义分化导致新读音出现、同义音异三个主要问题。根据我们研究,1.《礼记释文》“髀,毕婢反。徐亡婢反”中,“毕”当为“必”,“亡”当作“方”。2.在“髀”的帮纸开A、监荠开四和帮旨开A... 《经典释文》“髀”字有三个音,涉及文字讹误、词义分化导致新读音出现、同义音异三个主要问题。根据我们研究,1.《礼记释文》“髀,毕婢反。徐亡婢反”中,“毕”当为“必”,“亡”当作“方”。2.在“髀”的帮纸开A、监荠开四和帮旨开A三个音中,帮纸开A是最早跟“股外”即大腿外侧匹配的读音,中古韵书则以此音表示该词的引申义“髀股”或“股”即整条大腿,而又另用帮旨开A一音表示“股外”一义。3.没有区别意义的一字二音定有冗余,必定存在时空差异的问题。中古音韵文献对“髀”字两个不别义读音的注音主次变化及最终取舍,反映出南北两种读书音标准的嬗替。4.《经典释文》不同音义“髀”的注音差异,反映以江南音为主兼注北人音的一派和北人音为主兼注江南音一派的取舍异趣,同时反映两派“改撰”《释文》非同时进行。5.这些注音差别的消失,反映唐代为科举取士进行的语言文字规范的成效,也反映《释文》音义的“改撰”是在唐代语言文字规范过程中应时而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注音 书音标准 语文规范
原文传递
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
17
作者 韩陈其 立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3-47,共5页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观 句法观 《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
下载PDF
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片状剥落风化的几何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学良 张路青 +4 位作者 吕继祥 曾庆利 牛健 杨志法 孙学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在风化、冻融、冲刷等因素的影响下,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原来的2799个字变为现今的1069个字,残留下的经文目前也面临严重风化的威胁。现场调查和实际量测表明,该石坪表面石英闪长岩的多层片状剥落风化是导致... 在风化、冻融、冲刷等因素的影响下,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原来的2799个字变为现今的1069个字,残留下的经文目前也面临严重风化的威胁。现场调查和实际量测表明,该石坪表面石英闪长岩的多层片状剥落风化是导致经石峪石刻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片状剥落的层数最多可以达到5层,层厚多在0.5~0.8 cm之间。通过片状剥落风化的几何特征研究,作者给出泰山经石峪缓坡石坪表面的风化破坏模式。即先发生鼓胀离层,而后或直接剥落,或通过横向延展而形成延展离层后再次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经石峪 片状剥落 风化 几何特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监测站点布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思凡 初京刚 +3 位作者 李昱 王国利 杨甜甜 冷祥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68,共7页
科学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是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控,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制定水质监测站点的布设方案受到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的约束,同时,监测仪器精度、污染物衰减特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也对布设方案产生影响... 科学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是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控,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制定水质监测站点的布设方案受到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的约束,同时,监测仪器精度、污染物衰减特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也对布设方案产生影响。以中线工程京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水质模型,以突发水污染事件漏报率最低、发现时间最短以及监测站点布设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水质监测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布设方案进行优化,同时结合监测仪器精度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污染物衰减特性对最优布设方案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京石段 突发水污染事件 水质监测站点 优化布设
下载PDF
《经方实验录》葛根汤证寒温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文雪 许二平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487-2491,共5页
一般认为《伤寒论》葛根汤所治病证为太阳伤寒表实经输不利证,以及津液不足而外感风寒之刚痉等病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葛根汤为治疗太阳温病而设,葛根汤证即先日伤津,续得太阳病,此处太阳温病亦可理解为太阳伤寒兼阴津不足或素有... 一般认为《伤寒论》葛根汤所治病证为太阳伤寒表实经输不利证,以及津液不足而外感风寒之刚痉等病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葛根汤为治疗太阳温病而设,葛根汤证即先日伤津,续得太阳病,此处太阳温病亦可理解为太阳伤寒兼阴津不足或素有蕴热。伤寒与温病作为外感病的不同体系,其发展过程各有特点,不可混称,而病有阴阳变化,证有寒热兼夹或转化,因此治温与治寒之法可渗透交互。若疾病初期或发展过程中兼见津伤蕴热而未脱离伤寒本质,在治疗伤寒的基础上可灵活结合治疗温病思想,予葛根汤从寒从热治之;若疾病脱离太阳伤寒而传变,则应不泥初始之寒温,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葛根汤证 太阳伤寒 太阳温病 《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 姜佐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