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重建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临床问题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彦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54-457,共4页
咬合重建修复是对现有牙列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通常涉及全牙弓面的再造及颌位的改变,因此属于修复领域的疑难问题。修复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现有口腔条件,制订周密的修复计划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修复过程一般包括颌位调整、临... 咬合重建修复是对现有牙列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通常涉及全牙弓面的再造及颌位的改变,因此属于修复领域的疑难问题。修复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现有口腔条件,制订周密的修复计划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修复过程一般包括颌位调整、临时冠桥过渡、永久修复体完成及修复后维护4个阶段,每个阶段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致内容各不相同。修复中应注意咬合垂直距离的升高、临时修复体的选择、咬合设计的个性化以及修复各阶段新建颌位的稳定等问题。成功的咬合重建修复充分体现口腔修复的整体观、精品意识和团队合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咬合垂直距离 颌位 过渡性修复体
原文传递
无牙颌患者不同垂直距离时下颌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乐康 胡燕萍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不同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及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对无牙颌患者制作不同高度 (H-2 、H-6、H-10 )全口义齿 ,在头颅定位下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 ,比较分析SND、GoGn -SN、ANB、SL、SE测量值与垂直距离间的关系。结...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不同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及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对无牙颌患者制作不同高度 (H-2 、H-6、H-10 )全口义齿 ,在头颅定位下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 ,比较分析SND、GoGn -SN、ANB、SL、SE测量值与垂直距离间的关系。结果 从H-2 到H-10 位SND、SL值呈逐渐增大 ,GoGn -SN、ANB值呈逐渐减小趋势。SE值从H-2 到H-6位时亦呈增大趋势 ,而在H-10 位时SE值明显减小。结论 随垂直距离减小 ,下颌骨颏部向前上、髁状突向后发生旋转移位。当垂直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时 ,下颌骨可能发生整体前移 ,而并非是髁状突继续向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垂直距离 下颌位置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无牙颌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的颌位记录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学武 柳忠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14-616,共3页
无牙颌再修复颌位记录的内容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以及铰链轴关系。因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旧义齿使用多年,其关系多表现为牙位与肌位的不一致。如果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不及时调整这种颌位关系的不当,最终会诱导或加... 无牙颌再修复颌位记录的内容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以及铰链轴关系。因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旧义齿使用多年,其关系多表现为牙位与肌位的不一致。如果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不及时调整这种颌位关系的不当,最终会诱导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因此,确定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适宜的颌位关系是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也是再次修复成败的关键。本文就垂直颌位关系的记录、水平颌位关系的记录和铰链轴关系的记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全口义齿 哥特弓 面弓 牙位 肌位
下载PDF
咬合重建的六阶段实用治疗原则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帆 李峥 +6 位作者 王飞龙 叶红强 王祖华 寻春雷 胡文杰 刘云松 周永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21-628,共8页
咬合重建涉及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分析、周密的治疗计划和繁多的治疗步骤,还需要注重修复细节、精准实施,是一种高难度的复杂序列治疗过程,因此往往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作为口腔修复专科医生,... 咬合重建涉及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分析、周密的治疗计划和繁多的治疗步骤,还需要注重修复细节、精准实施,是一种高难度的复杂序列治疗过程,因此往往要求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作为口腔修复专科医生,依据咬合重建相关经典理论及临床经验,并结合其他专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复杂的咬合重建过程提纲挈领地分为6个治疗阶段,包括检查设计阶段、口腔准备阶段、颌位调整阶段、临时修复阶段、永久修复阶段和随访维护阶段,并详述每个阶段的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此外,文章展示1例在此原则指导下完成的临床病例,以期梳理咬合重建繁杂的治疗过程,阐述不同阶段的治疗细节,为临床提供一套便于参考的实用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多学科联合治疗 颌位关系 重度磨耗
原文传递
学几个基本概念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康宏 张雪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是上下颌牙列之间的静态接触或动态咬合接触关系,以及在口颌系统功能和功能紊乱中控制牙接触的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生物学关系。学以咬合研究为中心,探索咬合的生理病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理解咬合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是上下颌牙列之间的静态接触或动态咬合接触关系,以及在口颌系统功能和功能紊乱中控制牙接触的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生物学关系。学以咬合研究为中心,探索咬合的生理病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理解咬合形态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与颌位是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对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及正中关系的正确理解在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牙合] 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 正中关系
原文传递
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方法的探索和精度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房硕博 杨广聚 +2 位作者 康艳凤 孙玉春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 目的: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光学牙列模型与重建的CBCT模型,并将融合后的模型配准到下颌运动数据的参考系。根据受试者前牙开口3 mm和矢状位上髁突位于关节窝中部确定再定位牙合垫的颌位,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受试者试戴牙合垫后拍摄CBCT,观察比较戴入后的髁突位置与设计时的髁突位置。体外模型实验中,灌制一副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在底座上粘固标志球体,模型于牙尖交错位上全可调牙合架。扫描模型建立数字化牙列模型,使用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牙合架上模拟的下颌运动并重复3次。融合牙列模型与下颌运动数据,基于下颌运动数据辅助确定3个颌位,分别为切点沿运动轨迹升高4 mm、5 mm、6 mm且下颌均前伸2 mm,保存设计颌位为STL格式数据,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将再定位牙合垫戴入石膏牙列模型进行3次颌位扫描,获得扫描颌位的STL格式数据。以下颌模型为共同区域配准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比较上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拟合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上颌标志球的球心坐标,计算球心在X、Y、Z轴方向上的差值绝对值。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α取0.05。结果: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和个体下颌运动,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右侧髁突实现了预期的调整,左侧髁突较预期位置偏前下。体外模型实验中,扫描颌位与设计颌位上颌模型的整体偏差(均方根误差)为(0.25±0.04)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球球心在X、Y、Z轴方向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垫 颌位 下颌运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肘板固定支承点位置对动颚行程特征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大明 蒋顺梅 杨春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6-238,共3页
动颚行程特征值是决定颚式破碎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运动学参数。以复摆颚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进行动颚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在当前结构条件下,在保持肘板长度、动颚肘板衬垫中心位置、动颚处于最低位置的排料口尺寸... 动颚行程特征值是决定颚式破碎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运动学参数。以复摆颚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进行动颚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在当前结构条件下,在保持肘板长度、动颚肘板衬垫中心位置、动颚处于最低位置的排料口尺寸不变时,改变肘板固定支承点位置对动颚行程特征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肘板支承点位置的变动,进料口动颚行程特征值逐渐减小,但变化不大;排料口动颚行程特征值逐渐增大,在某一支承点位置出现极值,以后逐渐减小,并且保持进料口行程特征值小于排料口行程特征值,即肘板支承点位置的变动不影响一般水平行程从进料口到排料口逐渐减小的要求。这个结论有助于对该产品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佳肘板支承点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板 动颚 支承点位置 行程特征值 颚式破碎机
下载PDF
正常人群咬合接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珍香 潘在兴 +1 位作者 郑志强 林捷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833-836,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广大临床医生对学越来越重视,对正常人群咬合接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正常人群的咬合接触是口颌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颞下颌关节、咬合力、身体姿势、脑功能等多因素相关,对研究错畸形...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广大临床医生对学越来越重视,对正常人群咬合接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正常人群的咬合接触是口颌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颞下颌关节、咬合力、身体姿势、脑功能等多因素相关,对研究错畸形和口腔临床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该文结合文献对正常人群的咬合接触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咬合接触 颌位 学 干扰
下载PDF
无牙颌位至最大开口位下颌运动规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洪臣 王东胜 +2 位作者 田建宇 王照五 章捍东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从无牙颌位至最大开口位时下颌颏部及髁突顶部的运动轨迹的规律,分析在无牙颌患者牙尖交错位建与此运动轨迹的关系。方法:分别对22例无牙颌患者行无牙颌位、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头颅侧位X线片拍摄,测定在三个位置时颏... 目的:探讨从无牙颌位至最大开口位时下颌颏部及髁突顶部的运动轨迹的规律,分析在无牙颌患者牙尖交错位建与此运动轨迹的关系。方法:分别对22例无牙颌患者行无牙颌位、牙尖交错位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头颅侧位X线片拍摄,测定在三个位置时颏前点、髁突顶点以及相应的面角的改变。结果:颏前部从无牙颌位至牙尖交错位及最大开口位发生向下向后的移位,髁突顶发生向下向前的移位,SNPg角逐渐减小。结论:颏部及髁突从无牙颌位到最大开口位下颌的位置出现旋转性的位移,颏前部及髁突顶部可出现不同的旋转曲线,在此轨迹上有助于帮助确定牙尖交错位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开口位 下颌运动规律 牙尖交错位
下载PDF
口腔治疗中不同颌位与髁突位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宏旗 李晓箐 孟玉坤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6期399-403,共5页
在口颌系统中,与颌位稳定相关的因素分别是、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的稳定,其中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获得一个稳定的颌位密切相关。但口腔治疗中涉及到颌位的选择时,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对于髁突在关节窝中应处的位置也一直处于争议... 在口颌系统中,与颌位稳定相关的因素分别是、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的稳定,其中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获得一个稳定的颌位密切相关。但口腔治疗中涉及到颌位的选择时,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对于髁突在关节窝中应处的位置也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口腔修复和正畸治疗中颌位选择及“髁突前上位”、“髁突前下位”、“治疗性颌位”的适应证、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文献复习结果提示,当关节无器质性改变或髁凹关系稳定时,髁突前上位即正中关系为传统建的理想颌位。当关节盘增生、变形、盘突关系紊乱无法寻找理想的髁突前上位时,可选择髁突前下位,缓解关节症状的同时促进骨质改建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甚至对于部分安氏Ⅱ类高角或者轻度骨性错的病例,亦可以尝试利用髁突改建的潜力,前下定位髁突,通过掩饰性矫治简化正畸正颌手术方案;而“治疗性颌位”是针对颅下颌功能紊乱症导致的最大牙尖交错位异常或偏斜、肌肉症状和关节功能异常、颌位不稳定等,通过改变原有咬合或关节的异常引导,在有咬合支持和新的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并且稳定一个新的牙尖交错位。它摆脱了髁突定位的争论,但此颌位下髁突具体位置未见报道。不同颌位及髁突位置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关节是否有器质性改变及颌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判断。但对于采用不同颌位和髁突位置进行口腔治疗的远期效果未来还需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颌系统 颞下颌关节 关节窝 颌位 髁突前上位 髁突前下位 治疗性颌位
下载PDF
RW(牙合)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峰 刘从华 +2 位作者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8个月后,通过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治疗前后髁突在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和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时颌位(∠ANB,∠SN-MP,S-G0/N-Me)及咬合关系(磨牙、尖牙位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值)的变化值。结果 RW-splint治疗后,15例患者∠ANB值(t=4.971,P=0.001)、∠SN-MP值(t=9.895,P <0.01)均显著增加,S-G0/N-Me变小(t=5.342,P=0.005)。15例患者下颌左右侧第一磨牙相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7±0.79)mm,(1.69±1.29)mm;下颌左右侧尖牙均向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4±0.50)mm,(1.51±1.08)mm;前牙覆[牙合]减小,覆盖增加,其均值分别为(1.16±0.60)mm,(1.99±0.85)mm。结论经RW-splint治疗后伴TMD的安氏Ⅱ类患者下颌皆发生顺时针旋转,磨牙及尖牙相对位置均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颌位 安氏Ⅱ类 咬合关系 正畸修复 颞下颌关节疼痛 功能性移位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放疗中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对肺组织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昊 陈华 +4 位作者 顾恒乐 蔡旭伟 郭金栋 王常禄 徐志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 回顾性设计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比较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和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研究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对正常肺组织保护.方法 选取12例在本院行IMRT的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 目的 回顾性设计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比较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和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研究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对正常肺组织保护.方法 选取12例在本院行IMRT的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计划,计划全部为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针对相同CT图像与靶区设计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同一角度射野分野后各准直器位置分别由各分离靶区形状决定.处方剂量60 Gy分30次,计划要求95%PTV达到100%处方剂量.通过DVH统计PTV相关剂量参数、CI、HI、机器跳数、肺组织及心脏剂量体积参数.对两种计划组间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两种计划均达到临床要求,两种计划靶区D2、D98、CI和HI均相近(P均〉005).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机器跳数比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多15%-20%(P=0010).全肺V5、V10、V20、V30、Dmean均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00、0000、0002、0000);健侧肺V5、V20、Dmean同样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17、0000).脊髓和心脏剂量体积参数两种计划剂量体积参数均相近(P均〉005).结论对周围性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调强计划设计可考虑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设计,可一定程度减小肺组织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放射疗法 调强 分野锁定准直器方法 调强 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方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对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美清 张扬 +4 位作者 张旭东 董福生 刘丽瑾 杨新光 武利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9月来本院就诊上颌骨内埋伏牙儿童患者263例行锥形束CT扫描,获取牙体表...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9月来本院就诊上颌骨内埋伏牙儿童患者263例行锥形束CT扫描,获取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体层图像,从多个角度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牙位置的关系。结果263例患儿312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252颗位于腭侧,50颗位于唇侧,10颗位于牙槽骨中部;牙冠正向生长77颗,牙冠倒置生长154颗,牙冠横向生长81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锥形束CT是精确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有效方法,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骨 埋伏牙 多生牙 定位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数字孪生辅助调整颌位流程的临床新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龚衍吉 刘洋 尹德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根据MRI数据进行评估将148个关节分为正常盘-髁关系组(正常组)、可复性盘移位(DDWR)组以及不可复性盘移位(DDWoR)组,用CT数据重建患者口颌系统三维模型并构建个性化参考系进行颌位调整,将调整后的咬合关系输出打印为咬合导板,患者佩戴后行MRI复查。测量不同组别调整颌位前后患者髁突及关节盘的移位量和方向以及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评估其与髁突移位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下移动(-0.60±0.62)、(0.51±0.71) mm;在DDW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上移动(-1.33±1.38)、(-0.09±1.31) mm;在DDWo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前、下移动(0.49±1.76)、(1.35±1.76) mm。在3组中,患者的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在调整颌位后都减小。所有患者在调整颌位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结论使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调整颌位能够简化流程、降低技术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盘-髁结构及症状,在治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位调整 数字化技术 AVIA软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无牙颌原有咬合垂直距离的恢复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建华 李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7期472-476,共5页
颌位关系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咀嚼功能,而准确地恢复咬合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OVD)是无牙颌患者咬合重建的关键。无牙颌患者OVD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常用OVD记录法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 颌位关系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咀嚼功能,而准确地恢复咬合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OVD)是无牙颌患者咬合重建的关键。无牙颌患者OVD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常用OVD记录法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测量方法以及操作要点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研究表明,拔牙前记录法较为客观且准确度高,但要求拔牙前的诊断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原有的OVD;息止颌位参照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颌位关系不稳定的无牙颌患者禁用;吞咽法的主观性较强,特别适用于情绪紧张,配合较差的患者;面部标志测量法的客观性较强,但也受一定程度的主观测量因素的影响,颌面部畸形患者禁用;语音法的主观性较强,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失语、失聪患者禁用。X线头影测量法与手指测量法的客观性强,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测量方法,发展前景好,其中手指测量法特别适用于颌面部畸形或肿瘤术后畸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无牙颌 垂直颌位关系 咬合垂直距离 咬合重建 垂直颌位关系记录法 息止颌位参照法 吞咽法 工作原理 面部标志测量法 语音法 适用范围 X线头影测量法 手指测量法
下载PDF
关于颌位调整方法的思考和改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尹德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99-505,共7页
咬合与颌位二者相互关联,处在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中。咬合改变,可以导致颌位改变;反之亦然。临床工作中,既有可能因为改变咬合而导致口颌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也有可能通过调改颌位,重建口颌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 咬合与颌位二者相互关联,处在不断变化的平衡状态中。咬合改变,可以导致颌位改变;反之亦然。临床工作中,既有可能因为改变咬合而导致口颌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也有可能通过调改颌位,重建口颌系统的功能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工具的局限性,传统调整干预颌位的方法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操作难度大,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患者个性化的口颌面部精细咬合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调整颌位和咬合关系,可以消除传统面弓架系统的系统误差,实现精准调控,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数字化降低了技术门槛,实现了临床操作流程标准化,方案设计远程化;是未来开展远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位调整 虚拟架 远程诊断 AVIA系统
下载PDF
6-PSS仿生下颌咀嚼平台工作空间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锋 王加森 +2 位作者 卢慧 马德军 俞经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仿生下颌机器人是可以模拟人类下颌运动行为的机器人,在食品科学、生物力学、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类下颌系统驱动肌肉不对称、生物力方向不同,实现其运动的仿生机构较为复杂。根据机械仿生原理,首先建立基于6-PSS并联机... 仿生下颌机器人是可以模拟人类下颌运动行为的机器人,在食品科学、生物力学、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类下颌系统驱动肌肉不对称、生物力方向不同,实现其运动的仿生机构较为复杂。根据机械仿生原理,首先建立基于6-PSS并联机构的仿生下颌机器人模型。运用Matlab软件,根据并联机构位置逆解求得其空间位置逆解,并利用UG三维软件进行仿真,以验证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其次,根据人类生物特性,对仿生下颌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并以球副转角、驱动杆干涉作为约束条件,对机构进行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下颌机器人 位置逆解 工作空间 优化
下载PDF
数控车削轮毂的夹爪改进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彩英 《装备制造技术》 201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阐述在轮毂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夹具的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致使工件在加工时产生变形,尺寸精度大大超差,严重时甚至工件会脱落于夹具,导致工件报废。经过本人认真研究,通过改进夹爪、调整工件夹紧位置,适当改变夹头夹紧力... 阐述在轮毂的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夹具的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致使工件在加工时产生变形,尺寸精度大大超差,严重时甚至工件会脱落于夹具,导致工件报废。经过本人认真研究,通过改进夹爪、调整工件夹紧位置,适当改变夹头夹紧力及优化加工工艺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 夹爪 夹紧位置 夹紧力
下载PDF
探讨头高位联合托下颌改良快顺序诱导插管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婷 于颖颖 +2 位作者 孙杰 丁正年 蒋金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饱胃患者采用头高位20°~30°联合呼吸暂停期间托下颌开放气道的安全性。方法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197例,男96例,女101例,年龄18~80岁,体重45~75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快诱导组(M组,n=99)和传统快诱导组(R... 目的探讨急诊饱胃患者采用头高位20°~30°联合呼吸暂停期间托下颌开放气道的安全性。方法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197例,男96例,女101例,年龄18~80岁,体重45~75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快诱导组(M组,n=99)和传统快诱导组(R组,n=98)。充分预给氧后,M组头高位20°~30°行快顺序诱导,呼吸暂停期间托下颌开放气道;R组平卧位下行快顺序诱导,同时行环状软骨压迫,两组均未机械辅助通气。若SpO2<92%,手控小潮气量辅助呼吸维持氧合。记录喉镜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无通气时间、最低SpO2、SpO2从100%降至99%所需时间。记录呛咳、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喉镜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无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M组SpO2最低值明显高于R组(P<0.01),SpO2从100%降至99%所需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两组呛咳、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高位20°~30°联合呼吸暂停期间托下颌开放气道的改良快顺序诱导气管插管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反流误吸,而且可以维持较高的SpO2,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下颌 无通气安全时间 头高位 快顺序诱导插管
下载PDF
颞颌关节脱位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亚斌 陈彦琪 罗奋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2005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颞颌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口内法复位成功60例,口外法复位成功8例,口内法及口外法均失败2例,失...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2005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颞颌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口内法复位成功60例,口外法复位成功8例,口内法及口外法均失败2例,失败病例在全麻下采用口内法复位成功。结论:颞颌关节脱位首选口内法复位,口外法和全麻法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方法;患者及医师采取稳定、舒适的体位,医师合理用力,可明显提高复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脱位 体位 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