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黄酮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介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梅霞 陈双林 +1 位作者 闫淑珍 霍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从银杏 (GinkgobilobaL .)叶片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内生真菌EG4 ,经形态分类学研究鉴定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sp .用TLC分析培养液发现该菌可产生黄酮类化合物 .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碳、氮源对其生长和代谢有不同的影响 ,蔗糖... 从银杏 (GinkgobilobaL .)叶片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内生真菌EG4 ,经形态分类学研究鉴定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sp .用TLC分析培养液发现该菌可产生黄酮类化合物 .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碳、氮源对其生长和代谢有不同的影响 ,蔗糖和葡萄糖、NH+ 4,能够明显促进其生长 ;乳糖、NO- 2 能够明显促进其酮类物质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真菌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 鉴定 培养
下载PDF
HIV抗体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高敏 吴守丽 严延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10,F0003,共4页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仍呈增长趋势,尽早、准确、可靠的诊断是防止其快速流行和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认试验方法是蛋白印迹试验(WB)。由于受到检测技术以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确认实验中会有约7.9%...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仍呈增长趋势,尽早、准确、可靠的诊断是防止其快速流行和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认试验方法是蛋白印迹试验(WB)。由于受到检测技术以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确认实验中会有约7.9%的样品结果为不确定。随着检测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样本来源更加复杂,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会越来越多。这给受检者、医务人员及咨询人员带来很大困扰。尽快解决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问题,有助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该综述就导致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与HIV感染有关的因素和非特异性反应,以及p24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1型艾滋病病毒分离培养等相关的检测方法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抗体不确定 蛋白印迹试验 非特异反应 p24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 1型艾滋病病毒分离培养 CD4+T淋巴细胞检测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忠 高毅 +1 位作者 汪艳 潘明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73-97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hBMSCs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BMSCs的超微结构;Giemsa染色检测hBMSCs的细胞核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BMSCs。hBMSCs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CD29、CD34、CD44、CD45、CD71、CD105、CD166、HLA-ABC、HLA-DR、UEA-1阳性表达细胞比率分别为95.3%、1.8%、94.7%、0.8%、96.2%、96.6%、92.7%、96.3%、1.1%、98.7%。h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传代7代之前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超微结构显示hBMSCs表面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囊腔扩张,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核型分析显示第3、6代hBMSCs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hBMSCs,能表达hBMSCs的表型特征。hBMSCs能在体外较长期培养,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生物学鉴定
原文传递
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筛选、培养 被引量:24
4
作者 况启生 李安明 +3 位作者 戴余军 盖益泉 苏越 张福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96,共3页
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种中除大量根霉外,其他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系丰富,生产的米酒清香醇厚,甜度适中。但美中不足的是菌种质量不易稳定。为此,我们将优质传统米酒菌种进行分离、鉴定,初步分离出36个种、属的微生物菌株,从中筛选出6个属中... 孝感民间传统米酒菌种中除大量根霉外,其他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系丰富,生产的米酒清香醇厚,甜度适中。但美中不足的是菌种质量不易稳定。为此,我们将优质传统米酒菌种进行分离、鉴定,初步分离出36个种、属的微生物菌株,从中筛选出6个属中的13种优良菌株进行纯种培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菌种混合制曲,生产出酶系丰富、质量稳定的优质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感米酒 分离 鉴定 米酒菌种 筛选 纯种培养 混合制曲
下载PDF
野生桑黄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3
5
作者 雷萍 孙悦迎 +1 位作者 张文隽 张慧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新鲜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该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5,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栽培培养基是鲜桑树枝木段培养基。
关键词 桑黄 菌种分离 生物学特性 人工栽培
下载PDF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吞噬功能测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华 曲震寰 +3 位作者 王莹 阮洪生 葛文中 秦学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内吞噬功能。方法:0.5%淀粉生理盐水诱导小鼠腹腔产生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体内吞噬5%鸡红细胞悬液,测定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率...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内吞噬功能。方法:0.5%淀粉生理盐水诱导小鼠腹腔产生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体内吞噬5%鸡红细胞悬液,测定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率>95%,形态典型,形成良好细胞单层;平均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26%和0.28。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分离培养 吞噬功能
下载PDF
新型产甲烷古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段昌海 张翠景 +1 位作者 孙艺华 李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995,共15页
产甲烷古菌是一类能利用简单化合物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菌。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结合宏基因组学和其他技术先后发现了众多之前未被报道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基因组分析等研究发现这几类新型产甲烷古菌具有独特的甲烷代谢... 产甲烷古菌是一类能利用简单化合物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菌。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结合宏基因组学和其他技术先后发现了众多之前未被报道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基因组分析等研究发现这几类新型产甲烷古菌具有独特的甲烷代谢通路以及广泛的生态分布,科学家推测它们在全球生态调节以及碳循环中可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这些新型产甲烷古菌大部分尚未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其确切的生理代谢机制和生态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这些新型产甲烷古菌,本文从它们的分类、系统发育地位、代谢机制、生态分布以及分离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新型产甲烷古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产甲烷古菌 系统发育 甲烷代谢 生态分布 分离培养
原文传递
一株野生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会明 张焱珍 +4 位作者 柴红梅 张小雷 罗万东 刘定清 季罗菊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 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光照条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5℃、6.0~7.0、黑纸包裹、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该菌株在4号配方培养料(40%新鲜牛粪,20%草坪粉,20%米糠,18%木屑,1%蔗糖和1%石膏)上生长优于其它参试培养料:菌丝萌发(2d)、封口(12d)、满袋(40d)以及子实体的采收(9d)均用时最短,头潮菇产量最高(每袋21.1g),但覆土后出菇时间(42d)最长。相对于野生子实体,人工栽培子实体菌盖的紫色减弱,采收后紫色消失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花脸香蘑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栽培特性
下载PDF
贵州黑山羊猝死症的病原学研究——魏氏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永明 文明 +2 位作者 张登祥 李海阔 王开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6期418-425,共8页
魏氏梭菌是一类温和厌氧菌 ,据对 1991年以来各地的调查资料和本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的研究 ,结果表明 ,魏氏梭菌与家畜猝死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病原学关系。通过对魏氏梭菌的分类地位、分离培养基、厌氧培养方法、形态、染色、特殊结构、... 魏氏梭菌是一类温和厌氧菌 ,据对 1991年以来各地的调查资料和本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的研究 ,结果表明 ,魏氏梭菌与家畜猝死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病原学关系。通过对魏氏梭菌的分类地位、分离培养基、厌氧培养方法、形态、染色、特殊结构、生理和生化反应进行总结与讨论 ,提出了魏氏梭菌的细菌学鉴定程序。从发生猝死症的黑山羊病例中分离出 14株细菌 ,经鉴定 11株为魏氏梭菌 ,占分离菌株的 78 6% ;2株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性梭菌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羊 猝死症 魏氏梭菌 分离 细菌学鉴定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和真菌野生株及其突变株的分离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玉雯 崔承彬 韩小贤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培养并筛选获取野生型与突变型药源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野生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筛选获得抗生素抗性突变株;用K562细胞,采用MTT法测试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 目的: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培养并筛选获取野生型与突变型药源微生物抗肿瘤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野生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筛选获得抗生素抗性突变株;用K562细胞,采用MTT法测试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天津塘沽驴驹河渤海湾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放线菌126株、真菌29株,其中,在1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大于20%的放线菌17株、真菌3株,在10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小于5.5%的无活性放线菌19株。以10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为4.8%的无活性放线菌野生株L8-5x为原始菌,经抗性筛选获得链霉素抗性突变株78株,其中在100μg/ml样品浓度下抑制率大于25%的活性突变株2株。结论:所获野生型与突变型抗肿瘤活性菌株为后续新药筛选提供了药源微生物活性菌株。由无活性菌株转化获取活性突变株的研究结果表明,已分离得到的大量无活性菌株也是可转化获取药源活性突变株的很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微生物 放线菌 真菌 分离培养 链霉素抗性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生长及冻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文元 杨亚冬 +2 位作者 房国坚 边敏章 陈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建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以及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性,测定其贴壁率及第3、8、13、18... 目的:建立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以及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髂骨及胫骨的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MSC,并增殖。观察MSC的生长特性,测定其贴壁率及第3、8、13、18代的生长曲线,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MSC在12.5%DMSO条件下经液氮或-60℃冻存复苏,测其成活率。结果:MSC为贴壁生长,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所测各代的生长曲线呈相似的S型,倍增时间约为35h。MSC需液氮保存,短期也可-60℃冰箱保存。结论:获得的兔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其分离、培养、纯化、增殖、冻存方法是可行的,可较长时间稳定地培养增殖、冻存,传代的MSC可保持其原代的生物学特性。MSC将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冻存技术 生物学特性 密度梯度离心法 MSC 生长曲线 增殖能力 体外分离 分离纯化 生长特性 冻存复苏 DMSO 倍增时间 液氮保存 冰箱保存 冻存方法 培养增殖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 骨髓液 培养法 贴壁率 成活率
下载PDF
一株山羊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霞 孙翠平 +2 位作者 唐娜 苗立中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05-1909,共5页
本试验从一例病死山羊组织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通过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原菌为羊致病性A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β2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 本试验从一例病死山羊组织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通过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原菌为羊致病性A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β2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昆明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病死山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定A型魏氏梭菌为引起该山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结果为该羊场魏氏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魏氏梭菌 分离 厌氧培养 细菌学鉴定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和鉴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新杰 胡长林 蔡文琴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神经干细胞并进一步培养、诱导分化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吸管吹打机械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无血清培养和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结果... 目的:探讨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神经干细胞并进一步培养、诱导分化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吸管吹打机械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无血清培养和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的细胞呈巢蛋白免疫阳性并能在体外传代培养和连续形成克隆;血清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别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β-微管蛋白Ⅲ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结论:分离和培养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并且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说明新生大鼠海马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分化 鉴定 大鼠
原文传递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晓野 杨莲茹 +2 位作者 刘珍莲 董世娟 考桂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7,共4页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 ,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 :即套捕型 (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 (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 3种。...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 ,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 :即套捕型 (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 (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 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 (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梨形指环菌 (Dactylaria pyriformis) ,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 (器官 ) ,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 (chlamyd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 (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 ,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 :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 4 0 .4 1% ;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 ,采用 0 .4 g/ 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分离 培养 分布规律 套捕型 粘捕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4种方法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安邦权 孙兆林 +3 位作者 凌晓午 刘水和 李红梅 罗湘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通过4种方法对尿道分泌物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和适用的检测方法。方法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同时检测226份分泌物中的淋菌,其中部分标本加用培养法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鉴定。... 目的通过4种方法对尿道分泌物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和适用的检测方法。方法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同时检测226份分泌物中的淋菌,其中部分标本加用培养法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鉴定。结果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检查尿道分泌物淋菌阳性率分别为71.68%和7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染色法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法(33.33%)(P<0.05),而较PCR法检出率85.71%低(P<0.05)。结论对于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检查,PCR法阳性率最高;染色法阳性率较高,其中瑞氏染色法更简便、快速和廉价;培养法阳性率最低,不适于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尿道分泌物 瑞氏染色 革兰染色 聚合酶链反应 分离培养
下载PDF
人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群 杨光辉 +4 位作者 丛笑倩 崔磊 张文杰 刘伟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79-82,共3页
目的建立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分离得到单个毛囊,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进行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培养各代细胞做生长曲线,RT-PCR检测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识分子K15和细胞分... 目的建立毛囊外根鞘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分离得到单个毛囊,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进行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培养各代细胞做生长曲线,RT-PCR检测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识分子K15和细胞分化标识分子外皮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能培养出毛囊外根鞘细胞,并可传代培养,组织块法细胞生长慢,不易汇合,消化法细胞增殖快。各代细胞中K15和外皮蛋白mRNA均有表达。结论消化法适合毛囊外根鞘细胞的体外培养,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培养毛囊干细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毛囊 外根鞘细胞 细胞培养 Hair Follicle 组织块法 消化法 透射电镜观察 毛囊干细胞 培养方法 蛋白 相对特异性 倒置显微镜 细胞增殖 细胞形态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体外培养 生长曲线 分子 纯化培养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文瑾 孙建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颞骨上皮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女性腹部皮下脂肪,0.3%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hADSCs,进行成脂、成骨诱导验...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颞骨上皮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整形外科吸脂术获得女性腹部皮下脂肪,0.3%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hADSCs,进行成脂、成骨诱导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MT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结果:该实验获得形态均一的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的hADSCs,具有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高表达CD105、CD29、CD90,低表达CD34、CD45;细胞有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结论:该实验分离获得的细胞具有hADSCs特性,可作为颞骨上皮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原文传递
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洪雯 余荣杰 +4 位作者 李敛 刘宏 干磊 吴雄飞 曾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836-1839,F0002,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 纤维连接蛋白提前包被培养瓶和培养板中的盖玻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完全培养基,贴壁法,37℃, 5%CO2,饱和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原代培养.部分培...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 纤维连接蛋白提前包被培养瓶和培养板中的盖玻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完全培养基,贴壁法,37℃, 5%CO2,饱和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原代培养.部分培养瓶细胞消化后计数.其余培养瓶和培养板中盖玻片细胞继续培养,细胞近融合时传代,分别在第6、9、12和24天进行细胞鉴定.内皮祖细胞鉴定:免疫细胞化学的vWF和VEGFR-2染色;内吞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结合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FITC-UEA-1)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骨髓单个核细胞种植24h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变大,倒置显微镜下贴壁细胞透亮度增强,并逐渐伸出伪足样突起,呈小杆状或梭形.培养第3天贴壁细胞开始增殖,呈"集落"样生长,外周梭形细胞较多.第6天梭形细胞显著增多,培养至第12天左右,梭形细胞首尾相连,呈“毛细血管”样排列.培养第6天的细胞数量级为10^6~10^7/瓶.内皮祖细胞的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DiI-acLDL和FITC-UEA呈红绿免疫双荧光阳性.培养第6天细胞VEGFR-2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大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培养为内皮祖细胞,且数量级达到10^6~10^7,可以满足动物实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皮祖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胶陀螺菌种分离及驯化栽培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晓龙 刘振钦 +1 位作者 李晓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7,93,共4页
利用胶陀螺菇木、子实体和子囊孢子分离的方法得到胶陀螺菌种。通过培养及镜检观察试验 ,初步明确了胶陀螺菌丝体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 ,并模仿自然生态环境人工木段栽培获得胶陀螺子实体。
关键词 药用真菌 胶陀螺 菌种分离 驯化栽培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亮 何少茹 +6 位作者 庄建 郑曼利 孙云霞 梁穗新 刘玉梅 孙新 陈晓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4951-4957,共7页
背景: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尚缺乏理想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及诱导分化的功能进行分析。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背景: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尚缺乏理想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及诱导分化的功能进行分析。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无菌环境取兔骨髓,经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细胞至第2代,流式细胞术鉴定第1、第2代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的表达。无菌环境取气管,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蛋白聚糖的合成。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础上,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气管软骨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非接触式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蛋白聚糖的合成,荧光实时定量PCR鉴定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 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不规则形聚集生长,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呈鱼群状聚集生长。第1代有96.97%的细胞表达CD44、13.72%的细胞表达CD45,第2代有99.11%的细胞表达CD44、8.54%的细胞表达CD45。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基因,甲苯胺蓝染色示阳性。结果表明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代纯度较高,且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气管软骨细胞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气管软骨细胞 分离 培养 诱导分化 鉴定 部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