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蔡福满 姜丽萍 +2 位作者 杨晔琴 韦泾云 吴永琴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6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探讨压疮缺血再灌注时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2h组、再灌注4h组、再灌... [目的]探讨压疮缺血再灌注时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2h组、再灌注4h组、再灌注6h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6组大鼠血浆中SOD、LDH的活性以及NO、MDA、ET-1的含量。[结果]再灌注组各组较对照组和缺血组SOD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DA、ET-1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缺血组较对照组LDH活性和ET-1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时存在损伤,该损伤与氧自由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氧自由基 内皮素-1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丹参红花有效部位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蕾 刘剑刚 +4 位作者 史大卓 丰加涛 卢晓燕 杨小平 梁鑫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目的:通过中药组分优化方法将丹参红花提取物有效部位(丹参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提高,观察其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A左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大鼠... 目的:通过中药组分优化方法将丹参红花提取物有效部位(丹参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提高,观察其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A左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后10min,股静脉注射给药。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丹红注射液(0.065生药g.kg-1)组、丹参红花提取物有效部位-丹参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含量10.44mg·mL-1、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22.1mg·mL-1)小剂量(1.94生药g·kg-1)组、中剂量(3.89生药g·kg-1)组和大剂量(5.83生药g·kg-1)组,每组10只动物。试验测定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观察药物对大鼠心电图ST-T幅度变化及血浆中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有效部位大、中、小剂量均可使大鼠血清cTnT,CK-M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丹参红花有效部位中、大剂量组还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清中TXB2的含量(P<0.01),并使6-Keto-PGF1α/TXB2的不平衡得以纠正(P<0.01);缺血再灌注30min时丹参红花有效部位小、大剂量组的心电图ST-T下降幅度显著改善(P<0.01)。结论:丹参红花有效部位配伍配比可以降低大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6-Keto-PGF1α/TXB2的失衡,减少损伤心肌CK-MB酶的漏出,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酚酸B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小板聚集性
原文传递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齐艳艳 史永照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就丹参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丹参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厉泉 徐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近年来 ,其心肌保护作用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 β受体阻滞剂心肌保护作用的理论基础 ,在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纠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保护血管功能等各个方面分别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肌保护作用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功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治疗 冠心病
下载PDF
七叶皂甙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和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学军 郭科 +2 位作者 肖波 资晓宏 宋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5,275,共6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七叶皂甙钠组。假手术组手术过...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七叶皂甙钠组。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但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再灌后不同时相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Bcl2和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七叶皂甙钠组各时相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且凋亡高峰时下降明显。结论: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七叶皂甙钠 Bcl-2 CASPASE-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岳峰 张陈匀 续自灵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后心源性休克和持久的左心功能不全。分析MIRI的临床表现。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MIRI发生率为58.8%,再灌注后45例胸痛迅速缓解,15例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频发室早12例,室速5例,室颤6例,2例无复流,3例慢复流,2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超过1周。4例出现ST段回落后又抬高,1例ST段无明显下降。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的MIRI发生率58.8%。再灌注时间越短越易发生MIRI,再灌注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ST段回落后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也可能室壁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冠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2 位作者 郭丽 杨晓钰 刘景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0,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缺血再灌注 4h后各时间点均可见到凋亡及坏死的神经细胞 ,其中以凋亡细胞为主 ,再灌注 2 4 h最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贾钰华 周玉平 +2 位作者 陈育尧 张云仙 孙学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研究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组织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及再松开的方法制备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记录导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常规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 目的研究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组织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及再松开的方法制备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记录导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常规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定心方干预后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轻(P<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定心方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心方 心肌 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NF-ΚB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及取脑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高永强 杨巧莲 王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规范制备方法和不同灌注方法灌注取脑的对照研究,总结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不结扎翼腭动脉,用适当粗细的鱼线从CCA盲插入颈内动脉(ICA)直到阻断...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规范制备方法和不同灌注方法灌注取脑的对照研究,总结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不结扎翼腭动脉,用适当粗细的鱼线从CCA盲插入颈内动脉(ICA)直到阻断大脑中动脉,拔出再灌注;规定时间4%多聚甲醛缓冲液心脏灌注取脑。结果:造模成功率高,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典型;非灌注固定取脑,脑组织结构保留差;短期灌注固定取脑较好保留皮层和海马结构,但深部白质及核团结构保留差;长期灌注固定保留结构都好,但耗时长,固定液用量大,进行脑深部白质及核团结构研究效果好。结论:本模型制备方法易操作,注意事项详细,可信度高;研究皮层和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选择短期灌注固定取脑尚可满足需要,如需研究深部白质及核团结构尚需长期灌注固定取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注射用内给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卫东 雷振东 李永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了探讨注射用内给氧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将48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周围静脉注射用内给氧组(C组),缺血再灌注+肝动脉注射内给氧组(D组),每组12只... 为了探讨注射用内给氧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将48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周围静脉注射用内给氧组(C组),缺血再灌注+肝动脉注射内给氧组(D组),每组12只,采用Pringle氏法建立肝脏I/R模型,比较4组大白兔缺血再灌注后1、2、24h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肝脏的细胞能荷(EC)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C、D三组肝功能损害重,肝组织ATP含量,能荷值(EC)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P<0.05),B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更为显著,与B组比较,C、D二组肝组织ATP含量,能荷值(EC)高(P<0.05);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P<0.05);C组与D组比较,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表明,注射用内给氧可通过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内给氧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黏膜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劲军 徐康清 +2 位作者 罗文颖 黑子清 陈秉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抗氧化损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正常组行假手术,不放血。模型组和黄芪组制备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抗氧化损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正常组行假手术,不放血。模型组和黄芪组制备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和黄芪注射液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复苏1h后处死动物,取距回肠末端5cm肠段行蜡块包埋,光镜观察各组肠黏膜病理学变化,并按改良Chiu′s方法评分量化损伤程度;刮取相邻10cm小肠的黏膜,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病理学改变:正常组肠黏膜正常,模型组肠黏膜损伤最重,黄芪组次之,各组间Chiu′s评分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组织MDA含量以模型组最高,与黄芪组和正常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略高于正常组,但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组织SOD、GSH-PX活性黄芪组最高,模型组最低,两者间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高于模型组,低于黄芪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减轻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的氧化损伤,其机制与其提高抗氧化损伤的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小肠 黏膜 氧化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全血内源性一氧化碳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包巍 杨建华 +1 位作者 郭继强 李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一氧化碳含量及海马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变化。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并于1h后再灌注制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施行颈部...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一氧化碳含量及海马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变化。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并于1h后再灌注制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施行颈部切开及游离右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予栓塞。以生物化学法检测2组大鼠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HO-1的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全血COHb含量和海马组织中HO-1的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均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全血COHb含量的升高和海马中HO-1的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碳氧血红蛋白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不同压力作用形式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燕 薛燕 +1 位作者 侯冉 王海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9期5-7,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作用形式(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压疮的影响,为其纳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给予相应分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远交群大鼠(sprague dawley,S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垂直压力组(B组)、摩擦力组(...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作用形式(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压疮的影响,为其纳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并给予相应分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远交群大鼠(sprague dawley,S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垂直压力组(B组)、摩擦力组(C组)和剪切力组(D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肉眼观察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和颜色变化,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受压部位的表皮及肌肉组织进行观察。结果除对照组外,肉眼及光镜观察其他3组大鼠的受压部位均出现损伤,其中剪切力组肌肉损伤比垂直压力组更明显;摩擦力组表皮损伤比垂直压力组更明显。摩擦力组和剪切力组血清SOD和NO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对照组及垂直压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可以纳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且分值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远交群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环氧合酶与胃粘膜防御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杰 侯晓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近年来,环氧合酶同工酶COX-1、COX-2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认识的深入,认为只是COX-1催化产生粘膜保护性前列腺素,并维持胃粘膜完整性的观念日益受到挑战。此文就COX在胃粘膜保护中的不同效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 环氧合酶 胃粘膜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溃疡愈合
下载PDF
甘草酸18α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开龙 何娅妮 +2 位作者 王惠明 赵玲 陈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550-2552,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18α体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成年(2月龄)野生型鼠[p21(+/+)]和p21基因敲除鼠[p21(-/-)]分成4组:p21(+/+)鼠生理盐水组和p21(+/+)鼠甘草酸治疗组,p21(-/-)鼠生理... 目的探讨甘草酸18α体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成年(2月龄)野生型鼠[p21(+/+)]和p21基因敲除鼠[p21(-/-)]分成4组:p21(+/+)鼠生理盐水组和p21(+/+)鼠甘草酸治疗组,p21(-/-)鼠生理盐水组和p21(-/-)鼠甘草酸治疗组;左肾IRI模型建立:无创动脉夹阻断左肾动脉血流45min,开放动脉夹形成再灌注。于再灌注后0、1、7d处死实验动物,制作双肾(右肾作自身对照)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定量检测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坏死,半定量分析发现甘草酸治疗组比生理盐水组轻,p21(+/+)鼠组比p21(-/-)鼠组轻(P<0.01)。在p21(+/+)鼠,甘草酸治疗组p21蛋白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多(P<0.01)。p21蛋白表达与肾小管坏死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甘草酸主要通过对小鼠IRI肾脏p21蛋白表达的上调,减轻肾小管坏死,从而对IRI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18α体 肾脏 IRI P21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漫丽 吴雅臻 +2 位作者 戚卉 范斌 张小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6h、12h、24h、48h和72h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缺血组大鼠均行单眼生理盐水前房高压灌注(110mmHg×60min,1kPa=7.5mmHg)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rp78在视网膜中的定位及时相性表达,取各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rp78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6hgrp78的表达量开始升高(A值为0.778±0.004,与正常对照组0.756±0.007相比P<0.05);再灌注后24h其表达量达到峰值(A值为0.851±0.0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12h组(A值为0.799±0.010)相比P<0.01;再灌注48hgrp78表达开始下降(A值为0.825±0.007,与24h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72h组grp78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rp78参与了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若能在损伤早期内质网应激环节上加以干预,可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华 姜正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CAO)是标准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该模型的制作方式及方法不断改进,研究手段逐渐由过去简单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组织形态观察,发展到功能学、神经生化、分子生物学等领域。MCAO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脑... 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CAO)是标准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该模型的制作方式及方法不断改进,研究手段逐渐由过去简单的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组织形态观察,发展到功能学、神经生化、分子生物学等领域。MCAO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脑缺血损伤的病变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对近年来MCAO模型及脑缺血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模型 脑功能 分子生物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磁性川芎嗪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彦进 孙鹏飞 +3 位作者 肖义青 刁婷婷 张丽 陈振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19-621,628,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川芎嗪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制备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健康SD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实验组注射磁性... 目的探讨磁性川芎嗪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制备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健康SD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实验组注射磁性川芎嗪脂微球;对照组注射川芎嗪注射液;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测定3组注射后7 d皮瓣的成活率、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及微血管的数目。结果成活率: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皮瓣组织的MAD含量: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微血管数目: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3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磁性川芎嗪脂微球可有效改善大鼠腹部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大鼠模型 磁性川芎嗪脂微球 靶向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左旋卡尼汀对缺血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 高春霖 《医学综述》 2008年第5期755-757,共3页
左旋卡尼汀,又称肉碱,由哺乳动物体内自身合成。左旋卡尼汀的作用是协助长链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加速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内ATP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左旋卡尼汀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功能和... 左旋卡尼汀,又称肉碱,由哺乳动物体内自身合成。左旋卡尼汀的作用是协助长链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加速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内ATP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左旋卡尼汀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功能和促进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卡尼汀 缺血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旺哲 宋震坤 吴建民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9期2994-2996,共3页
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平滑肌上,对骨骼肌的研究较少。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钙、自由基、细胞黏附分子、补体等多种生物分... 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平滑肌上,对骨骼肌的研究较少。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钙、自由基、细胞黏附分子、补体等多种生物分子的含量、活性改变,在细胞凋亡方面也有很多研究,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中药丹参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对再灌注损伤相关生物分子有明显调节作用,在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丹参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能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