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停药原因及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绪云 席少枝 +3 位作者 刘佳 荆晶 陈韵岱 尹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停药原因及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募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2例,分析患者3个月内替格瑞洛停用的发生情况及停药原因。对入选患...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停药原因及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募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2例,分析患者3个月内替格瑞洛停用的发生情况及停药原因。对入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与持续服用该药发生缺血事件[包括主要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和次要缺血事件(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人院)]及出血终点事件[包括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主要和次要出血]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164例(25.55%)患者分别在住院期间(42例,25.61%)、出院当天(7例,4.27%)和出院至随访3个月时(115例,70.12%)停用替格瑞洛。停药患者在不同冠心病诊断中的分布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占78.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13.4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MI)占4.27%和稳定型冠心病占4.27%。院内或出院时替格瑞洛停用的原因主要为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32.65%)、出血(22.45%)和非复杂病变的PCI术(18.37%);院外停用替格瑞洛的原因主要为当地无法购买替格瑞洛(68.70%)和经济原因(16.52%)。停药后,除10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更改抗栓治疗方案,其中153例转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例单独阿司匹林治疗。对完成6个月随访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n=499)分析发现,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患者发生主要缺血终点事件(4.58%VSO.82%,HR6.62,95%CI1.17-37.36,P=0.032)及联合缺血事件(11.45%VS4.89%,HR2.46,95%CI1.03~5.89,P=0.043)的风险均显著高于持续该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抗血小板治疗 停药 缺血事件 出血事件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晶 李毅 +7 位作者 裘淼涵 陈玉山 王贺阳 荆全民 庞文跃 王志方 金哲 韩雅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LF),定义为心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TLF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女性组6.35%,老年男性组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发生BARC出血(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1-5级)的风险较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7.72%vs 4.5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女性是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95%CI:1.19-2.84,P=0.006)。结论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PCI术后TL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老年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女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出血
下载PDF
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大群 汪洋 +4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余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F0003,共8页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343例,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技术的时间(2021年1月),将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非基因检测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和基因检测组(2021年1—12月)。非基因检测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于超快代谢型及快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对于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缺血事件的差异,同时对影响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非基因检测组181例,基因检测组162例。(1)非基因检测组与基因检测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动脉瘤栓塞程度、出血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检测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非基因检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62)比11.6%(21/181),χ^(2)=4.905,P=0.027]。(2)发生缺血事件组与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编织型支架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军 贾志 霍立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高残留血小板活性(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214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HRPR组和LRPR组。检测血小板表面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水平。随访1年统计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HRPR组PAC-1^(+)/CD62p^(+)、PAC-1^(-)/CD62p+、PAC-1^(+)/CD62p^(-)血小板水平高于LRPR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与PAC-1^(+)/CD62p^(+)、PAC-1^(+)/CD62p-呈正相关(P<0.05)。PAC-1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抗CD62p抗体预先孵育血小板后,血小板聚集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HRPR组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LRPR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PCI术后HRPR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有关,与P-选择素无关,HRPR可增加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高残留血小板活性 Ⅱb/Ⅲa受体 P-选择素 缺血事件
下载PDF
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YG与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鹤 裘淼涵 +4 位作者 那堃 范鹏 祁子钊 李毅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1年主要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登记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探讨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1年主要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登记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的2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TYG将患者分为TYG<9.1047组(n=1101)和TYG≥9.1047组(n=110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特征、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出院后1年内缺血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TYG与主要结局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YG对1年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TYG<9.1047组比较,TYG≥9.1047组患者的年龄偏小,男性比例较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P<0.05)。与TYG<9.1047组比较,TYG≥9.1047组出院后1年内的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对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出院后1年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5%CI 0.55~0.68)和0.61(95%CI 0.55~0.68),区分主要终点1年缺血事件的最佳切点为9.5948,敏感度为47.3%,特异度为76.5%。结论AMI患者入院时TYG过高与急诊PCI术后1年内缺血事件的增多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三酰甘油-葡糖糖指数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血液高凝状态和缺血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翥 范修才 +1 位作者 刘品刚 陶亮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血液高凝状态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118例行PCI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采取TEG分为TEG组和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TEG检测结果和凝血...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血液高凝状态和缺血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118例行PCI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采取TEG分为TEG组和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TEG检测结果和凝血指标水平,观察术后6个月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EG组和常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高于常规组,而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和血块最大振幅(MA)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常规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利于CHD患者PCI后快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降低CHD患者PCI后缺血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栓弹力图 血液高凝状态 缺血事件
下载PDF
重视脑出血后缺血性事件的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帅 吴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4,共9页
脑出血后幸存者面临着出血复发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双重风险, 因此脑出血后血管性事件的预防常常存在治疗矛盾。目前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脑出血的复发, 而忽略了对缺血性事件的预防。如何权衡出血与缺血复发的风险、是否使用抗栓和他汀... 脑出血后幸存者面临着出血复发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双重风险, 因此脑出血后血管性事件的预防常常存在治疗矛盾。目前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脑出血的复发, 而忽略了对缺血性事件的预防。如何权衡出血与缺血复发的风险、是否使用抗栓和他汀类药物以及何时启动治疗, 是脑出血后二级预防的棘手问题。文中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系统梳理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事件诊治中的关键问题, 旨在促进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关注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缺血性事件 抗栓 他汀 预防
原文传递
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伊楠 裘淼涵 +7 位作者 严育东 惠曼 党丹 田浩甫 李颖颖 李丰怡 李毅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56例接受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56例接受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物标志物水平(高敏肌钙蛋白T≥0.1μg/L、N端B型利钠肽≥450.0 pg/ml、高敏C反应蛋白≥2.0 mg/L为升高,每个升高的生物标志物记为1分),将患者分入低风险组(0~1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2450)、中风险组(2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1704)、高风险组(3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2302)。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及结局事件,分析生物标志物评分与12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高敏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PCI、吸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SYN-TAX评分,以及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位置在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2个月缺血事件、心原性死亡、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事件中,中风险组比低风险组风险比为2.38(95%可信区间1.60~3.52,P<0.001),高风险组比低风险组风险比为2.55(95%可信区间1.76~3.70,P<0.001)。结论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采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T N端B型利钠肽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鹤 裘淼涵 +3 位作者 那堃 范鹏 祁子钊 李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05-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接受PPCI的28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接受PPCI的28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入收缩压<120 mmHg组(n=1267)和收缩压≥120 mmHg组(n=1563)。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基线资料、介入治疗相关资料等。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电话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后1年的缺血事件,包括心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次要终点为出院后1年的全因死亡及缺血事件的各独立成分。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确定入院时收缩压与1年内缺血事件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结果收缩压≥120 mmHg组的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位置为前降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比例高于收缩压<120 mmHg组,而SYNTAX评分以及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位置为右冠状动脉比例低于收缩压<12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120 mmHg组的缺血事件、心性死亡、全因死亡发生率低于收缩压<12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缺血事件呈U型关系,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P<0.05),以入院时收缩压水平120 mmHg为参考,随着收缩压水平升高或降低,患者1年内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呈增加趋势。结论接受P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缺血事件发生率呈非线性相关,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收缩压 预后 缺血事件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血压控制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康宁 黄河清 +1 位作者 陈胜利 黄园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不同时间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96例,在发病后4、7、10 d进行降压治疗,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起病后4 d进行降血压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不同时间降压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96例,在发病后4、7、10 d进行降压治疗,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起病后4 d进行降血压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在3个月明显重于7 d及10 d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7 d及10 d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最好在起病7 d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压 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中轩 白鹏 刘长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848-85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6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作回...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接受直接PCI治疗的6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346例)及替罗非班低剂量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出血事件、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替罗非班低剂量组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P=0.274),缺血事件(P=0.324)及MACE事件(P=0.208)发生风险。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出血事件 缺血事件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短程双联抗栓后单用替格瑞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胜峰 张晶 +3 位作者 吴宁宁 李茹 曹军 何胜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短程双联抗栓后单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及江苏省苏北...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短程双联抗栓后单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过PCI术的ACS患者172例,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分为3组:A组(单纯替格瑞洛组)50例;B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组)62例;C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组)60例。观察患者术后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心衰、出血等情况。结果:3组之间术后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心衰、出血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I术后短程双抗后单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缺血性事件、心衰无增加,而且可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性事件 出血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怀胜 彭凌云 刘安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992-994,998,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24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ACS患者24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按照患者是否发生缺血事件分为事件组52例与非事件组18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水平、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情况,并做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事件组吸烟人数占比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较非事件组更高(P<0.05)。事件组患者CYP2C19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基因、血小板高反应人数占比相比非事件组明显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WBC、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CYP2C19基因、血小板高反应性均是ACS患者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与ACS患者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缺血事件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高反应性
下载PDF
凝血酶调节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预警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复发
14
作者 任杰 王竞 +1 位作者 门剑龙 张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患者组,男71例,女93例,年龄51~83岁。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M水平;采用TECAN Sunrise酶标仪测定血清PAD4水平。以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比对,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性能;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HR值。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复发组血浆T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值均<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浆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治疗后T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IS患者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PAD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治疗前,未复发组血清PAD4水平与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治疗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清PAD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在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间(P<0.001)。治疗前,血浆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5,临界值为13.04TU/mL;治疗后,AUC^(ROC)为0.909,临界值为10.52TU/mL。治疗前,血清PAD4的AUC^(ROC)为0.606,临界值为11.45ng/mL;治疗后,AUC^(ROC)为0.939,临界值为10.00ng/mL。TM与PAD4联合评估的治疗前AUC^(ROC)为0.877,治疗后AUC^(ROC)为0.976。用Logistic回归做多元分析,AIS患者治疗后的TM和PAD4水平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后,TM、PAD4以及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均可有效预测患者在随访期内缺血事件复发的累积风险(Log-rankχ^(2)分别为20.597、5.836和27.786,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调节蛋白 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事件 复发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及临床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陈禹 沈龙山 +2 位作者 程雯 陈刘成 王震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66-570,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本文从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状态等多个维度对多模态MRI在评估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精准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事件 高危因素
下载PDF
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预后预测价值比较
16
作者 廖佳 苏晓琳 +5 位作者 祁子钊 李丰怡 李晶 李毅 裘淼涵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06-1110,F0002,共6页
目的比较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136例接受PCI治疗的AC... 目的比较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136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分别根据SYNTAXⅡ评分与OPT-CAD评分将患者分为不同评分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不同风险组危险比与95%可信区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不同评分对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与SYNTAXⅡ评分低风险组相比,SYNTAXⅡ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1.81倍、5.67倍,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1.92倍、9.62倍;与OPT-CAD评分低风险组相比,OPT-CAD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2.53倍、13.39倍,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2.30倍、20.09倍(P<0.001)。SYNTAXⅡ评分、OPT-CAD评分预测出院后缺血事件风险的AUC分别为0.69(95%可信区间0.66~0.72)、0.72(95%可信区间0.69~0.75),提示OPT-CAD评分的区分度更好(P=0.02),且OPT-CAD评分下的NRI、IDI显著提高(NRI=0.250,P<0.001;IDI=0.009,P<0.001)。SYNTAXⅡ评分、OPT-CAD评分预测出院后全因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76(95%可信区间0.73~0.79)、0.76(95%可信区间0.73~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但OPT-CAD评分下的NRI显著提高(NRI=0.17,P=0.004)。结论与SYNTAXⅡ评分相比,OPT-CAD评分对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Ⅱ评分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事件 全因死亡
下载PDF
既往合并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蕴 裘淼涵 +5 位作者 王贺阳 方楚嫒 边丽雅 李晶 韩雅玲 李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既往合并缺血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纳入的851例有缺血事件病史,已接受1年D... 目的探讨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既往合并缺血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纳入的851例有缺血事件病史,已接受1年DAPT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将患者分为DAPT组(n=584)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组(n=267)。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2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DAPT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SAPT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全部出血、BARC3-5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长DAPT并不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的风险。结论对于既往合并缺血事件且耐受1年DAPT的ACS患者,延长疗程至2年可进一步降低其心源性死亡风险,且不会增加全部出血及BARC3-5型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事件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毅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3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缺血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反应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效果确切,可预防缺血和出血事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小板反应指数,应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 缺血事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SYNTAXⅡ评分系统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洋 裘淼涵 +3 位作者 那堃 李晶 韩雅玲 李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探讨SYNTAXⅡ评分系统(SS-Ⅱ)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2个月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PCI且可计算SS-Ⅱ评分的1666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SYNTAXⅡ评分系统(SS-Ⅱ)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2个月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PCI且可计算SS-Ⅱ评分的1666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S-Ⅱ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入3组,分别为SS-Ⅱ低分组(评分≤45.43分,n=5555)、SS-Ⅱ中分组(评分45.43~53.70分,n=5556)、SS-Ⅱ高分组(评分≥53.70分,n=5556)。比较3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SS-Ⅱ高分组缺血事件、缺血事件独立组成成分(心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SS-Ⅱ低分组和SS-Ⅱ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Ⅱ中分组和SS-Ⅱ高分组出血学会研究联合会(BARC)3,5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SS-Ⅱ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ARC 2,3,5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Ⅱ评分是预测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临床预后的良好工具,SS-Ⅱ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Ⅱ评分系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缺血事件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临床预后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丰怡 裘淼涵 +5 位作者 祁子钊 徐颖 李颖颖 李毅 韩雅玲 李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3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的最佳切点将患...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3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的最佳切点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SUA<400.5μmol/L组(n=1438)和SUA≥400.5μmol/L组(n=60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SUA≥400.5μmol/L组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SUA<400.5μmol/L组,男性、合并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比例均高于SUA<400.5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位置、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400.5μmol/L组缺血事件、心原性死亡、全因死亡发生率均高于SUA<400.5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UA<400.5μmol/L组比较,SUA≥400.5μmol/L组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2.36%比5.32%,P<0.05)。随着SUA水平升高,患者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呈上升趋势。结论SUA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相关,随着SUA水平升高,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事件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