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小板抑制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玲 侯华娟 +5 位作者 刘亚红 李敏 郭芮兵 葛良 李明泉 杨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我院123例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我院123例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组(n=7)、氯吡格雷组(n=8)、阿司匹林+氯吡格联合组(n=108)。结果 123例患者中,阿司匹林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率为(87.04±22.71)%,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平均值为(46.61±24.4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分别(77.87±27.98)%和(50.23±29.27)%。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分别有115和116例,其AA和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8.42±27.69)%;(49.99±28.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敏感者(血小板抑制率≥50%)分别为97例(84.34%)和89例(75.72%),而不敏感者(血小板抑制率<50%)分别为18例(15.65%)和27例(23.28%),两种药物疗效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06,P=0.054)。结论服用100mg/d阿司匹林,在绝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能产生较强的血小板抑制效应,而服用75mg/d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稍弱,但多数患者仍能达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小板抑制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跃慧 田跃雷 +2 位作者 梁文华 白莹 吴玲玲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病例组)包括IM...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病例组)包括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15例,颈动脉斑块组6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3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正常组。病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Lp-PLA2、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1)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病例组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高于IMT增厚组,IMT增厚组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2)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缩小(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有关,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对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跃慧 田跃雷 +2 位作者 梁文华 白莹 吴玲玲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血脂(TC、TG、LDL-C、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血沉)、脑血管储备能力、屏气指数、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75%、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明显缩短,TC、TG、LDL-C、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血沉及复发率明显降低,HDL-C、脑血管储备能力、屏气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储备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
下载PDF
补体系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成林 徐运 《临床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4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本文对4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总补体、C_3、C_4测定。结果提示:起病早期,C_3和C_4低于正常,总补体高于正常。治疗30天后,C_3、C_4增高,总补体继续处于高水平状态。说明补体系统参与了缺血性... 本文对4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总补体、C_3、C_4测定。结果提示:起病早期,C_3和C_4低于正常,总补体高于正常。治疗30天后,C_3、C_4增高,总补体继续处于高水平状态。说明补体系统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补体系统 脑血管病患者 总补体 治疗前后 病理过程 C3 C4 高水平
原文传递
氙CT定量脑血流测定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妍 李萌 +1 位作者 焦力群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氙CT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动力学评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有完整的术前、术后氙CT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 目的探讨氙CT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动力学评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流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有完整的术前、术后氙CT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进行脑血流量测定及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价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前25例患者静息状态下患侧局部脑血流量〈40ml·100g^-1·min^-1,较对侧明显降低(P〈0.001);患侧血管扩张能力〈30%,低于健侧(P〈0.001)。术后25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静息状态下患侧局部脑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17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氙CT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显示局部脑血流量轻度下降及脑血管储备功能不足者可能从血流重建手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氙CT 乙酰唑胺 血流重建 缺血性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利嘉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心理治疗使脑栓塞患者树立信心,近快恢复健康。方法:对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查,对比、交流等方法。结果: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脑栓塞 中风 缺血性脑血管疾
下载PDF
蕲蛇酶与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最小成本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颜陶 万先惠 +3 位作者 费慧芝 代先坤 胡小娅 周岐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评价蕲蛇酶和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重庆市花溪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蕲蛇酶组和疏血通组,分别计算2组的治疗成本和有效率,做经济学分析。结果:蕲蛇酶组平均成本为890.90元,有效... 目的:评价蕲蛇酶和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重庆市花溪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蕲蛇酶组和疏血通组,分别计算2组的治疗成本和有效率,做经济学分析。结果:蕲蛇酶组平均成本为890.90元,有效率为70%;疏血通组平均成本为1235.66元,有效率为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新农合"比例报销后蕲蛇酶组自付费用不变,疏血通组自付费用为820.08元。结论:自费患者用蕲蛇酶成本较低,"新农合"患者用疏血通更省。但可能随"新农合"政策的调整而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酶 疏血通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经济学 最小成本分析
原文传递
SPECT对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英 高聪 曾国玲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2-23,21,共3页
本文对21例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SPECT检查,并对SPECT对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发现SPECT诊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阳性率为95%,明显高于头颅CT。
关键词 SPECT 缺血性脑血管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影响蕲蛇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研究
9
作者 颜陶 万先惠 +4 位作者 费慧芝 黄碧有 代先坤 牟钰钦 周岐新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求影响蕲蛇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和预后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掌握使用该药的适应证。方法:对200例单用蕲蛇酶或蕲蛇酶联用地塞米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 目的:探求影响蕲蛇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和预后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掌握使用该药的适应证。方法:对200例单用蕲蛇酶或蕲蛇酶联用地塞米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疗程为影响蕲蛇酶疗效和预后的正性因素(P=0.000);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代谢性疾病为负性因素(P=0.000);而年龄、性别以及联用地塞米松则为混杂因素(P>0.10)。结论:单用蕲蛇酶仅适合于非重症患者,且须用足但疗程不能延长;而联用地塞米松治疗无助于提高蕲蛇酶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酶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疗效 预后 Logistic回归方法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应用于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10
作者 孙丹 刘智胜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1例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儿经DSA确定部位后,再通过导管注入尿激酶、右旋糖酐以观察注药后血管影像学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否改善。结果31例中24例(77%)示脑血管异常改变,其中脑动静脉畸形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21例。21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者行介入灌注治疗后,即刻观察肌力变化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肌力提高1级的13例,提高2级的3例,提高3级的2例,无明显改善的3例。即刻肌力提高率达86%。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12例,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7例,不通2例。结论DSA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儿童
原文传递
抗磷脂抗体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芳 童丽萍 +1 位作者 任双凤 李明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7-709,共3页
目的 研究抗磷脂抗体 (APA)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各 30例 ,60例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各 30例 )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 目的 研究抗磷脂抗体 (APA)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与脑梗死各 30例 ,60例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各 30例 )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 (ACA) ,包括ACA -IgG及ACA -IgM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本组 1 2 0例心脑缺血性疾病患者中ACA阳性率 34 1 7%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 6 7% (P <0 0 5)。②ACA阳性患者脑卒中复发率与多灶率明显高于ACA阴性患者 (P <0 0 5)。③ACA阳性与是否有心律失常无关 (P >0 0 5)。④ACA阳性患者血液黏稠度明显高于ACA阴性患者 ,并有微循环指标异常。⑤ACA -IgG于发病 1周内增高明显。结论 APA在心脑缺血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其能够诱发血液高凝状态 ,引起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心肌缺血 血栓形成 抗磷脂抗体 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过程中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柏成 李爱平 唐海虹 《微循环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2-13,共2页
利用微量阿司匹林(M-ASA)和安慰剂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不同效应,探讨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服用M-ASA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血沉值及血沉K值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 利用微量阿司匹林(M-ASA)和安慰剂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不同效应,探讨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服用M-ASA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血沉值及血沉K值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血球压积较服药前明显上升(P<0.005);但全血粘度值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服用安慰剂前后的微循环各指标积分值和血液流变性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疾病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心率变异性异常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郭健 刘琴 李国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12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185例患者按临床随机分为A、B、C、D、E5组,分别服用抗栓1、2、3、4、5号口服液3个月。结果:在缓解心绞痛、TCD、心电图...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185例患者按临床随机分为A、B、C、D、E5组,分别服用抗栓1、2、3、4、5号口服液3个月。结果:在缓解心绞痛、TCD、心电图、血瘀证、脑影像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总有效率方面,A、B、C组明显优于D组、E组(P<0.01或P<0.001);A、B、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疗效,以A组(江医14号)、C组(江医2号)和B组(阳性对照药利脑心胶囊)最优,D组(江医37号)次之,E组(安慰剂二陈汤)最差(P<0.05~0.001)。各药均安全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液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循证医学 心率变异性 血瘀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