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建勋 冯凯 +6 位作者 王伏声 丁毅 牛晓暐 徐旭英 康煜冬 李勇 吴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2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1周应用益气活血通脉中药,1周后抽取骨髓液,依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2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1周应用益气活血通脉中药,1周后抽取骨髓液,依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辨证循经的方法注射缺血肢体。术后在益气活血通脉方基础上,连服4—6周具有温阳、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观察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PPG)、经皮氧分压(Tc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痛感、冷感、创面生长愈合等情况,进而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注射1—2周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静息痛、冷感改善较明显;2周后下肢膝关节下10cm处有不同程度的TcPO2升高和TcPCO2降低;4周后ABI有增加趋势;PPG波形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跛行距离延长;疮面愈合周期缩短。结论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对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循经注射 骨髓单个核细胞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应用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修翠 刘曙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7-9,39,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行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的...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行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及支架植入术。分析记录手术后血管造影以及临床指征以评定手术价值。结果同侧逆行PTA以及支架植入术患者6例,共7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其中4段为闭塞髂动脉内植入支架4枚以及3段狭窄髂动脉行超声引导下PTA。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以及支架植入手术12例,共22段病变血管,包含植入髂动脉支架6枚以及股浅动脉支架6枚。12段股动脉采用PTA,髂动脉闭塞段植入支架共放置10枚,平均长度(7.59±1.41)cm,选择支架直径设定为(8.1~11.9)mm,6枚股浅动脉支架放置长度(4.51±1.09)cm。介入手术完成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病变段血管血流均有一定程度好转,手术失误率为0,无1例患者出现血管夹层反应以及血栓。术后半年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支架内血管血流正常运作,没有支架段出现闭塞情况。治疗前ABI为(0.35±0.13),治疗后ABI为(0.53±0.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3,P=0.0005)。结论将腔内介入手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缺血病症中,能够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血运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腔内介入 下肢缺血病症 指标改善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0d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0dRutherford分级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降低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有效改善下肢缺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缺血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疗效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华 邵成伟 +3 位作者 左长京 生晶 田建明 熊源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单次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行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对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25例(B组);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加L3椎旁留置导管毁损治疗23例(BT组)。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操作,术后3d采...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单次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行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对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25例(B组);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加L3椎旁留置导管毁损治疗23例(BT组)。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操作,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BT组患者如第3天VAS仍然≥4分,则在患者俯卧位下首先经留置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如5min后VAS≤3,则再次经导管注入无水乙醇5ml。1周后再次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B组显效率32%,有效率80%。BT组显效率60.9%,有效率9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下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明显优于单次乙醇注射毁损法,该方法使治疗更加个体化,疗效更高,更易被医患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毁损 下肢缺血
下载PDF
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体会与分析
5
作者 姚寒晖 胡何节 +1 位作者 邓福生 王晓天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88-789,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急性缺血的病因、治疗及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61例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结果9例保守治疗;8例行截肢术;44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出现死亡4例,截肢10例。结论及早的诊断及治疗直接关系着此病的愈后,正... 目的探讨下肢急性缺血的病因、治疗及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61例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结果9例保守治疗;8例行截肢术;44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出现死亡4例,截肢10例。结论及早的诊断及治疗直接关系着此病的愈后,正确的术中、术后的处理及用药对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术 人工血管
下载PDF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6
作者 董国祥 赵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2-13,共2页
腰文感神经切除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伴有脑或冠心病的患者难以耐受。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7例下肢缺血性疾病,5例(71.4%)获满意效... 腰文感神经切除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尤其是伴有脑或冠心病的患者难以耐受。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7例下肢缺血性疾病,5例(71.4%)获满意效粟,特别是对雷诺氏病患者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本法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及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下肢缺血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杰 常光其 +3 位作者 李松奇 李晓曦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切开 导管取栓 慢性下肢缺血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立巍 刘艳 梁增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传统CDT的疗效,以期寻求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传统CDT的疗效,以期寻求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组(联合组,n=46)与传统CDT组(传统组,n=40)。术后常规检测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酶和肌酐等生化指标。记录并对比患者耐受情况以及血栓清除率和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传统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情况显示,两组血栓部位及病因和诱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尿激酶用量的比较,联合组所用的尿激酶明显比传统组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血栓清除率要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评分比较,联合组要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的方案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可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供,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截肢术后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娜娜 师堂旺 +1 位作者 韩梅 宗晓玲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9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导致足趾坏死行截肢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住的18例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导致足趾坏死行截肢治疗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护理上... 目的探讨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导致足趾坏死行截肢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住的18例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导致足趾坏死行截肢治疗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护理上包括积极的心理疏导、残端创面的精心护理、饮食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等,一期愈合不良的创面经过一段时间清创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负压封闭引流1周,观察术肢残端愈合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一期愈合;5例患者术后创面发生脂肪液化,部分切缘不愈合,加强换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二期缝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患者术后出现心衰症状;经综合治疗与护理,17例患者残端伤口均愈合,肢体功能锻炼良好,肺部感染、心衰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均控制在9.0 mmol/L以下,1例高龄患者术后4 d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下肢缺血性疾病导致足趾坏死截肢术后需要配合安全、精心的护理与健康饮食指导,对促进患者康复、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截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护理
原文传递
理气活血方调控MCP-1/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慢性下肢缺血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
10
作者 金沐阳 王培利 +4 位作者 马鲁波 刘剑刚 李天天 张雯 于春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基于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MCP-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糖尿病股动脉慢性下肢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 目的基于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MCP-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糖尿病股动脉慢性下肢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血管内导丝穿刺操作,不损伤股动脉;余40只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构建糖尿病模型,然后在糖尿病模型基础上,应用血管内球囊损伤股动脉及髂动脉缩缝方法建立慢性下肢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理气活血方高剂量组、理气活血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1.80 mg/kg灌胃,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理气活血方8.10 g生药/kg和4.05 g生药/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净水灌胃,均1次/d,连续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形态,电镜下观察股动脉内皮的病理形态,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股动脉中MCP-1、JAK2、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及血清TC、TG、LDL-C、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与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病理观察,模型组大鼠血管内膜增厚,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狭窄,血管内皮拉伤,可见内弹力板、中膜断裂损伤;辛伐他汀组与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减少,管腔狭窄明显减轻,内皮损伤和断裂的内膜部分修复,裸露的内皮有部分覆盖。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MCP-1、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方 下肢慢性缺血 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处理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峥 赵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比较取栓治疗与置管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2013年经彩色多普勒和(或)CT血管造影检查收治的6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发病在3 d内),根据患方意愿分别归入取栓组(32例)和溶栓组(34... 目的比较取栓治疗与置管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2013年经彩色多普勒和(或)CT血管造影检查收治的6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发病在3 d内),根据患方意愿分别归入取栓组(32例)和溶栓组(34例)。收集患者术后的症状缓解率、保肢率、病死率、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包括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功能衰竭发生率、肌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出血率及肢体功能障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取栓组与溶栓组的症状缓解率(93.8%vs 94.1%)、保肢率(96.9%vs 100%)、病死率(3.1%vs 0)、出血率(0vs 8.8%)、患肢功能障碍率(0 vs 5.9%)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取栓组(2.9%vs 37.5%,P<0.05)。结论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与取栓治疗基本相同,对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肾功能损伤方面较取栓治疗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缺血 导管介导溶栓 取栓术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岩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3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32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切开取栓28例,动脉重建术2例。术后行筋膜室切开12例。截肢5例,死亡4例。结论:下肢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其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32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切开取栓28例,动脉重建术2例。术后行筋膜室切开12例。截肢5例,死亡4例。结论:下肢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其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程度成正相关;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再灌注损伤 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术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海全 杜翠芬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对照组16例,行球囊取栓,常规治疗;治疗组12例,除上述方法,加用乌司他丁.结果对照组:小腿筋膜切开5例,截肢4例,死亡2例.治疗组:小腿肌筋膜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对照组16例,行球囊取栓,常规治疗;治疗组12例,除上述方法,加用乌司他丁.结果对照组:小腿筋膜切开5例,截肢4例,死亡2例.治疗组:小腿肌筋膜切开3例,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实施手术是预防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术后结合乌司他丁的综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乌司他丁
下载PDF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致横纹肌溶解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伟 陈翠菊 +2 位作者 郑启昌 郭曙光 周兴立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7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致横纹肌溶解征的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11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并发横纹肌溶解征患者的治疗。全部病例首先均行手术取栓治疗,4例截肢。结果6例痊愈(54.5%);5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5%),其中...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致横纹肌溶解征的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11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并发横纹肌溶解征患者的治疗。全部病例首先均行手术取栓治疗,4例截肢。结果6例痊愈(54.5%);5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5%),其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9.1%)。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致横纹肌溶解征的危重并发症,及时截肢是重症患者取得好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 下肢 横纹肌溶解征 治疗
下载PDF
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智慧 魏征 +11 位作者 符伟国 陈斌 郭大乔 张祥满 王志梅 邹善华 史振宇 竺挺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7例,其中【舡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结节性红斑伴血栓形成1例,年龄23... 目的探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7例,其中【舡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结节性红斑伴血栓形成1例,年龄23~54岁,平均(39±11)岁;均小具备血臀重建条件。经G-CSF动员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卜肢肌肉局部注射,观察不良反应和缺血缓解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技术和保肢成功,移植细胞数(7.1±2.3)x10^5/kg[(4.6×10^5~1X10^6)/kg]。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3)个月。术后1个月静息痛均明显缓解,Wong—BakerFACE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7.1±2.0(4~10)降至1.1±1.1(0~2),P=0.0000。无痛步行时间术前平均(4±4)min(1~10min),术后3个月延长至(12±7)min(5~21min),P=0.04,术后6个月(20±12)min(6~40min),P=0.02。术前踝肱指数0.54±0.18(0.41—0.87),术后3个月提高至0.66±0.13(0.52~0.86),P=0.17,术后6个J{0.72±0.13(0.56—0.91),P:0.07。6例溃疡中,3例直径〈2cm者完全愈合,另3例直径〉2cm者明硅缩小。经皮氧分压术前(29±14)mmHg(10~52mmHg),术后3个月(464-14)mmHg(27~63mmHg),P=0.04,术后6个月(57±10)mm Hg(41—66mmHg),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细胞移植 下肢缺血 抗原 CD34
原文传递
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原标 张葆现 +4 位作者 张望德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苑超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慢性下肢缺血 旁路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泗芹 李艳花 +1 位作者 张红 李艳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介入治疗(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将11例2型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术后重点做好患肢、患足的观察与护理,同时注意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警...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介入治疗(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将11例2型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术后重点做好患肢、患足的观察与护理,同时注意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警惕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3例(27.2%),显效7例(63.6%),有效1例(9.11%),总有效率达100%,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糖尿病下肢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通过对患者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观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袁晖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9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对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4肢)经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24肢中,治疗成功20肢,截肢1例,死亡1例。结论采...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对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4肢)经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24肢中,治疗成功20肢,截肢1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个体化疗法的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对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高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下肢动脉供血的救治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动脉硬化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动脉Ⅲ号方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影响
19
作者 贾林龙 孙超楠 +5 位作者 付佳娜 张晓丽 李晓亮 郑学军 陈阚鹰 徐家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Ⅲ号方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2只,在麻醉下结扎大鼠左下肢股动脉及其分支,并切断股动脉,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将制作成功的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动脉Ⅲ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重组人粒细胞... 目的:观察动脉Ⅲ号方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2只,在麻醉下结扎大鼠左下肢股动脉及其分支,并切断股动脉,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将制作成功的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动脉Ⅲ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同时设假手术组(麻醉后暴露股动脉),每组12只。测量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双下肢温差,大鼠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比例,大鼠左下肢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腓肠肌毛细血管数目。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动脉Ⅲ号方给药组和rhG-CSF组能降低大鼠下肢温差(P<0.05),提高CD34阳性细胞比例(P<0.05),增加腓肠肌微血管数(P<0.05),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动脉Ⅲ号方能提高大鼠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比例,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Ⅲ号方 下肢缺血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