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特征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丽平 欧阳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倒伏的调控机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孕穗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株/m2(D1)、300株/m2(...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倒伏的调控机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孕穗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株/m2(D1)、300株/m2(D2)和450株/m2(D3)3种密度,研究了灌溉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特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显著影响了小麦的茎秆特征和倒伏指数。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株高、重心高度和产量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单位茎秆与基部节间干质量及干物质输出量、茎秆粗度及机械强度均随灌溉次数增多显著降低或变细。5种灌溉模式中,株高、茎粗、成熟期茎秆机械强度与单位茎秆干质量、基部一二节间单位干质量及产量均以W2较高。随密度增加,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高;茎粗、机械强度、单位茎秆与基部节间干质量显著减小或降低;产量高低以D2>D3>D1。综合各项指标,春季灌拔节和孕穗2水,并采取300株/m2基本苗密度更有助于改善小麦的茎秆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密度 茎秆特征 倒伏指数 小麦
下载PDF
西北干旱缺水区大田作物滴灌灌溉制度试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自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滴灌次数、滴灌定额与作物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函数关系.在春小麦—玉米间作的模式下,设计了11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3个小区.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玉米间作滴灌次数与玉米产量的函数关系.运用回... 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滴灌次数、滴灌定额与作物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函数关系.在春小麦—玉米间作的模式下,设计了11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3个小区.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玉米间作滴灌次数与玉米产量的函数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得到了间作玉米组分的滴灌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溉定额的函数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并得出了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滴灌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大面积推广大田滴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溉制度 大田作物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丽平 欧阳竹 +1 位作者 武兰芳 孙振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1122,共7页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万.hm-2(D1)、300万... 为明确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灌水(W0)、灌1水(W1j,拔节期灌水;W1b,孕穗期灌水)、灌2水(W2,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水)、灌3水(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5种灌溉模式和基本苗180万.hm-2(D1)、300万.hm-2(D2)、450万.hm-2(D3)3种密度的二因素试验,研究了灌溉模式对不同密度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拔节水的基础上增加灌溉显著提高了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成穗率,三个指标基本上均表现为W3>W2>W1j>W1b>W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低表现为W2>W1j>W1b>W3>W0。产量则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多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W2>W3>W1b>W1j>W0。密度从D1增加到D3,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则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因此在春季降雨较少的条件下,灌溉模式W2即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就可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群体合理构建和高产的需要,其适宜密度为300万.hm-2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模式 密度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垄作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及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师学珍 王增丽 温广贵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制种玉米合理的灌溉制度,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次追肥量和追肥次数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生育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大,随制种玉米播后天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 为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制种玉米合理的灌溉制度,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次追肥量和追肥次数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生育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大,随制种玉米播后天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随灌水次数增加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多次峰值。制种玉米经济产量介于2 704.14~4 877.5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介于0.737~1.053 kg/m^3。制种玉米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4)。产量与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各产量特征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垄膜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6次(播后灌水定额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水定额均为400m^3/hm^2),总灌溉定额为2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N肥1次(追肥量150 kg/hm^2)的水肥调控措施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沟灌 灌溉制度 土壤水分 制种玉米
下载PDF
基于多年降水的豫东地区夏玉米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晋锴 冯跃华 +1 位作者 张子敬 高子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1,共4页
以灌溉日期和灌溉水量为决策变量,结合豫东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和玉米在各生育期耗水量等条件,实现多年作物产量的均值最大、方差最小以及玉米生育期总灌水量最小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抽雄期、抽雄期至灌浆期进行两次灌水,灌水... 以灌溉日期和灌溉水量为决策变量,结合豫东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和玉米在各生育期耗水量等条件,实现多年作物产量的均值最大、方差最小以及玉米生育期总灌水量最小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抽雄期、抽雄期至灌浆期进行两次灌水,灌水定额分别为85和75 mm,可以使相对产量达到98.2%,并且方差数量级达到10^(-5),证明优化后的灌溉制度在当地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制度 多年降水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油橄榄灌溉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东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综述了油橄榄灌溉需水量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典型模型,阐述不同亏缺灌溉策略在油橄榄灌溉中的应用,并分析和比较不同灌溉制度在油橄榄灌溉管理上的优劣,以期对我国油橄榄灌溉管理研究和油橄榄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油橄榄 灌溉管理 亏缺灌溉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基于Jensen模型的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波 田军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9,155,共8页
针对压砂地西瓜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灌溉制度问题,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试坑对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分析了压砂地西瓜耗水规律及需水关键期,并用Jensen模型对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 针对压砂地西瓜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灌溉制度问题,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试坑对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分析了压砂地西瓜耗水规律及需水关键期,并用Jensen模型对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压砂地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为79.6-409.9 mm;(2)西瓜需水关键生育阶段顺序为"苗期〉开花坐果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伸蔓期〉膨大后期";(3)压砂地西瓜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λ1=0.6171,λ2=0.2707,λ3=0.0355,λ4=0.1097,λ5=0.1390,λ6=0.1106;(4)通过灌溉制度优化发现:供水量范围为80-240 mm时增产效果最明显,供水量达到320 mm时,压砂地西瓜可获得高产。最优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20-30 mm,伸蔓期灌水50-55 mm,开花坐果期灌水40-45 mm,膨大初期灌水70 mm,膨大中期灌水60-70mm,膨大末期灌水60-6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压砂地 灌溉制度 JENSEN模型
下载PDF
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怀博 田军仓 +1 位作者 宋露露 王存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重点论述了国内外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问题有:在单一作物模型中基于SPAC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作物需水时间划分不够具体;多种作物水资源优化配置注重经济效益而在面向生态的综合效益研究较少。比较了在模型设计中... 重点论述了国内外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问题有:在单一作物模型中基于SPAC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作物需水时间划分不够具体;多种作物水资源优化配置注重经济效益而在面向生态的综合效益研究较少。比较了在模型设计中多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今后作物灌溉制度研究中应运用多种模型组合优化方法,加强学科交流以解决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以期为解决区域内不同节水模式下作物优化灌溉制度和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提供灵活可行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优化灌溉制度 水资源优化配置 动态模型 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