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ent软件的滴灌双向流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47
1
作者 田济扬 白丹 +2 位作者 于福亮 王新端 郭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5-71,共7页
开展滴灌双向流流道数值模拟研究,对提高灌水器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分析流道消能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Fluent软件计算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重点研究了网格划分和湍流模型选取对模拟精度的影响,以及流道的消能机理。结... 开展滴灌双向流流道数值模拟研究,对提高灌水器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分析流道消能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Fluent软件计算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重点研究了网格划分和湍流模型选取对模拟精度的影响,以及流道的消能机理。结果表明:当网格划分为0.2 mm,分别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与标准k-ω模型模拟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98,数值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且流道的进口压力越大,反向水流与正向水流的比值越大,流态指数越小,水力性能越好,特别是在灌水器压力低于0.10 MPa区间,流态指数低于迷宫式流道;从流道的速度矢量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正向水流与反向水流的分布与混掺过程;分析流道压力分布图,发现流道内压力在正、反向水流混掺后大幅度下降,进一步验证了双向流流道的消能机理与消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数值方法 湍流 灌水器 双向流流道 水力性能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肖娟 危常州 +4 位作者 张君 董鹏 王娟 朱齐超 王金鑫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4-561,共8页
设置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增加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滴灌棉花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 设置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增加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滴灌棉花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大于漫灌,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漫灌,滴灌条件下较好的水分条件抑制了棉花根系生长而促进地上部生长。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在施氮量为360 kg.hm-2时最大,过高氮肥投入无助于棉花产量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对棉花单株铃数及皮棉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棉花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及补给系数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志杰 杨树青 +4 位作者 史海滨 马金慧 李瑞平 韩文光 张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准确估计内蒙河套灌区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采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根据灌水前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计算了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并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数值模拟验证,得到作物生育期灌溉补... 为准确估计内蒙河套灌区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采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根据灌水前后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计算了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并依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数值模拟验证,得到作物生育期灌溉补给地下水系数为0.15,秋浇灌溉补给地下水系数为0.3。河套灌区地下水位埋深相对较浅,通过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灌水2~4d补给地下水量达到最大,8~10d后即完成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不同灌水量灌溉水入渗规律基本一致,入渗补给量和入渗时间与灌溉水量直接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确定维持灌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引水量阈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试验 数值方法 SWAP 补给地下水系数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春生 史海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节水灌溉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节水灌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对于其广泛推广还存在一系列难题。节水灌溉研究由最初的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田间灌溉水储存率等方面的研究到现在的与作物生长机理、田间灌溉微环境研究相结合,本文归纳总... 节水灌溉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节水灌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对于其广泛推广还存在一系列难题。节水灌溉研究由最初的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田间灌溉水储存率等方面的研究到现在的与作物生长机理、田间灌溉微环境研究相结合,本文归纳总结了众多学者对节水灌溉理论、灌水方法、节水技术的研究,特别对灌水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针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灌溉方法 节水效果
下载PDF
控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秋菊 李明贤 +1 位作者 赵宏亮 迟力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206-208,共3页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探讨不同控水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影响不同,适当的控水灌溉可以增加水稻根系长度、数量、根体积及干物质的重量,同时能够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控水灌溉能够节约用水2625...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探讨不同控水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影响不同,适当的控水灌溉可以增加水稻根系长度、数量、根体积及干物质的重量,同时能够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控水灌溉能够节约用水2625m3/hm2,提高水稻产量580.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根系 节水 产量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厢沟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法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亮 张玉龙 +2 位作者 马玲玲 孟庆龙 范庆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和沟灌等4种灌溉方法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法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均无明显影响,而对果实膨大速度影...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和沟灌等4种灌溉方法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法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均无明显影响,而对果实膨大速度影响显著。其中,第一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是滴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沟灌;第二、第三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不同灌溉方法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酸度和糖酸比均有显著差异,总的来看滴灌、普通渗灌和节点渗灌的V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总酸度较低。番茄产量的顺序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节点渗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以得出,从灌溉方法的效果而论保护地栽培番茄应优选节点渗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日光温室 番茄生长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灌水方法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付时丰 李中 +1 位作者 杨丽娟 苏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对塑料大棚内渗灌、滴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春和秋冬低温期,保护地内采用渗灌、滴灌可以比沟灌更能保持较高的土温,灌水方法对上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大于对深层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灌水方法对0—3... 对塑料大棚内渗灌、滴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春和秋冬低温期,保护地内采用渗灌、滴灌可以比沟灌更能保持较高的土温,灌水方法对上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大于对深层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灌水方法对0—30cm土层平均温度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渗灌比沟灌高1.79℃,滴灌比沟灌高2.70℃。灌水后1d内保护地0~20cm土层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是:10:00~18:00各层土壤温度为渗灌和滴灌高于沟灌,而06:00~08:00和18:00—22:00沟灌高于滴灌和渗灌;这种变化趋势以5~15cm土层最明显,该层土壤温度日较差以渗灌为最大,其次是滴灌,而以沟灌最小。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依次延后2h左右。20cm及其以下层次3种灌水方式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平缓,而且不同处理之间温度差异也逆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灌溉方法 土壤温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成臣 杨秀霞 +5 位作者 汪建军 程慧煌 罗亢 曾勇军 石庆华 商庆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双季稻为对象,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和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试验设置持续淹水(F)、中期烤田(F-D-F... 为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双季稻为对象,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和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试验设置持续淹水(F)、中期烤田(F-D-F)和间歇灌溉(F-D-F-M)共3种处理。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F-D-F和F-D-F-M处理早稻平均产量分别增加9.8%和2.7%,晚稻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8%和2.0%,其中F-D-F早稻产量显著高于F-D-F-M处理。与F处理相比,F-D-F和F-D-F-M处理早稻平均每穗粒数分别增加12.5%和5.7%,晚稻平均每穗粒数分别增加9.7%和3.1%。在双季稻系统3年轮作周期中,F、F-D-F和F-D-F-M处理CH_4周年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678.2~988.4、322.6~661.7 kg·hm^(-2)·a^(-1)和208.3~520.6 kg·hm^(-2)·a^(-1),N_2O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5.86~12.64、4.25~11.24 kg N·hm^(-2)·a^(-1)和9.14~14.91 kg N·hm^(-2)·a^(-1)。与F处理相比,F-D-F和F-D-F-M处理全球增温潜势分别显著降低31.5%~44.9%和38.2%~53.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显著降低36.2%~48.7%和38.8%~54.6%。因此,在南方双季稻区,与持续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中期烤田和间歇灌溉处理都可以实现水稻高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还田 灌溉方式 温室气体 产量
下载PDF
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齐智娟 冯浩 +1 位作者 张体彬 周立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08-113,共6页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探究不同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生长季内垄作全膜处理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最高,保水保温效果明显。2)耕层土壤温... 通过设置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以及平作半膜4个覆膜耕作处理,探究不同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生长季内垄作全膜处理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最高,保水保温效果明显。2)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3)玉米生育期内随着温度升高和作物耗水量增大,全膜覆盖和垄作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效果愈加明显;干旱条件下,耕作措施较覆膜方式对地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在水量充沛条件下,覆膜方式则表现出对地温更显著的影响。田间起垄耕作结合全膜覆盖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穗行数和穗粒数,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滴灌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形成,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和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水分 滴灌 耕作方式 覆膜 土温 玉米
下载PDF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春玉米耗水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邹宇锋 蔡焕杰 +2 位作者 张体彬 王云霏 徐家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7-248,共12页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春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响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畦灌下平均有10%的灌水通过深层渗漏而损失,而滴灌低水处理每个生长季有10.5~29.0 mm的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进入根区而被作物吸收;滴灌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响应系数Ky(0.684)小于沟灌(0.8215),说明因作物耗水量的减少所引起的减产幅度更小,这更易于在潜在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的作物产量;相对于传统畦灌,沟灌高水处理可以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中水处理可以在保持产量和净收益持平的情况下,节约灌溉水31%;滴灌条件下,维持土壤水势-10 kPa和-30 kPa以上的高水和中水处理相对节水分别为19%和57%,且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分别为21%和15%,提高净收益分别为28%和2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综合考虑黄河引水情况、地下水状况和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建议将沟灌中水处理或滴灌中水处理作为替代传统畦灌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河套灌区 灌溉方式 作物耗水 经济效益 水分生产函数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武益 朱利群 +2 位作者 王伟 张政文 卞新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淹水和干湿交替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翻耕还田和覆盖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淹水灌溉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pH降低,还原性有毒物质累积,降低土壤通气性,导致水稻根系泌氧能力降低,黑化程度增加,同时...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淹水和干湿交替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翻耕还田和覆盖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淹水灌溉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pH降低,还原性有毒物质累积,降低土壤通气性,导致水稻根系泌氧能力降低,黑化程度增加,同时顶三叶叶面积降低、夹角变大,从而影响水稻生长后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和物质转运;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有效缓解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增加水稻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两种灌溉方式下的覆盖还田方式在水稻根系活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方面都优于翻耕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秸秆还田 水稻 土壤还原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灌溉方式的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姜益娟 郑德明 翟云龙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用冲根法,研究了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 本文用冲根法,研究了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常规沟灌;常规灌溉棉花侧根数量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73.7%,以10-20 cm土层根数量最多。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68.3%-76.8%,其中0-10 cm土层占侧根总数的42.6%-43.7%;常规沟灌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平面几何构型呈"垂直断面伞型"或"扇型"。膜下滴灌棉花根系朝滴灌带和膜内侧方向的根系多而密集,其它方向的根系相对较少,呈极不对称构型。膜下渗灌棉花根系的二维平面几何图像呈"马尾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灌溉方式 根系 分布
下载PDF
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兵 李俊良 +2 位作者 陈清 刘庆花 王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34-2042,共9页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适宜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传统氮素管理、优化氮素管理和推荐氮素管理。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番茄产量、氮肥追施量、氮素损失量、化学氮肥和灌溉水农学效益等。【结果】(1)对照处理未追施化学氮肥,产量仍达到较高水平,冬春季出现了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减产的现象。(2)传统氮素管理每季的氮肥追施量为600kgN·hm-2,灌溉量约7500m3·hm-2,不合理的水氮管理造成每年1416kgN·hm-2的表观氮素损失;与传统处理相比,推荐氮素管理每季番茄氮肥追施量减少50%,全年氮肥损失量减少32.2%;优化氮素管理两季番茄氮肥追施量为314和124kgN·hm-2,灌溉量分别为3900和4550m3·hm-2,全年的氮肥损失量减少38.6%。(3)传统、优化和推荐氮素管理全年的化学氮肥农学效益为0、24.9和0.3kgFW·kg-1N,传统和优化灌溉的灌溉水农学效益分别为12.2和23.2kgFW·m-3。(4)优化氮素管理模式每年可减少4000元/hm2的氮肥和灌溉用电费用。【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量已不是番茄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氮素追施调控结合小管出流及夏季休闲时施用小麦秸秆和氰氨化钙的水氮管理是较优的番茄氮素管理和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氮素管理 灌溉模式 小麦秸秆 氰氨化钙 产量 农学效益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咏霖 屈忠义 +3 位作者 丁艳宏 杨威 马贵仁 李争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5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中长期综合影响效应,推荐适宜的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盐碱化耕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灌溉方...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炭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中长期综合影响效应,推荐适宜的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盐碱化耕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灌溉方式、玉米秸秆生物炭用量为二因素,设计完全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其中灌溉方式为地下水滴灌、地下水畦灌、黄河水畦灌,生物炭用量为0、30 t/hm^2。生物炭在2016年玉米播种前施入土壤表面并通过旋耕机混入土壤耕层,2017年和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2018年玉米生长季考察并分析不同灌溉条件-生物炭耦合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动态、降盐效果、玉米产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地下水滴灌条件下,与未施加生物炭的处理相比,施加生物炭的脱盐量增加13.3%,作物蒸散量提高10.5%,水分利用效率6.0%,产量提高3.5%。而畦灌条件下,施用生物炭的处理的脱盐量增加5.0%,蒸散量提高1.3%,产量提高4.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3.1%。【结论】生物炭施用后的第3年仍能抑制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农田0~100 cm土壤的盐分积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相比而言,膜下滴灌下施用30 t/hm^2的生物炭的节水降盐增产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灌溉条件 生物炭 中长期效应 脱盐量 土壤水分 产量构成要素
下载PDF
水旱轮作模式和灌溉方式对西南地区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1 位作者 韦锋 邓鑫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灌溉方式 技术效率 内生性问题 DEA—Tobit模型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魏子涵 魏占民 +2 位作者 李春强 边新洋 李志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8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及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株籽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土壤水分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期内,玉米生物量膜下滴灌高于喷灌,喷灌高于低压管灌,膜下滴灌高于喷灌46.74%,高于低压管灌98.81%,喷灌高于低压管灌35.49%;膜下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2.85%,大于低压管灌7.83%,喷灌大于低压管灌4.84%。总体来说,3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最好,喷灌次之,低压管灌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玉米 植株生长参数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需水量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2 位作者 林贤青 陈惠哲 张卫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利用桶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蒸发渗漏处理下的水稻需水量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以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无水层、干干湿湿和70%水分处理需水量分别比有水层处理减少42.5%、51.3%和57.6%;水稻叶面蒸腾量、棵... 利用桶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蒸发渗漏处理下的水稻需水量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以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无水层、干干湿湿和70%水分处理需水量分别比有水层处理减少42.5%、51.3%和57.6%;水稻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与田间渗漏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0.1%、16.4%和23.5%;干干湿湿处理水分利用率达到1.6 kg/m3,叶片光合速率最大,收获指数最高,从节水和增效的角度看,以干干湿湿灌溉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 需水量 渗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及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谷鹏 焦燕 +3 位作者 杨文柱 温慧洋 白曙光 杨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研究沟灌、滴灌、喷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及不同灌溉处理下微生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控制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微生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土壤通透性受灌溉方式的影响显著... 【目的】研究沟灌、滴灌、喷灌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通透性的影响及不同灌溉处理下微生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控制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微生物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土壤通透性受灌溉方式的影响显著,节水灌溉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提高了土壤的Eh和孔隙度。不同灌溉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丰度,与沟灌处理相比,滴灌与喷灌处理下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7.8%与30.63%,真菌丰度分别增加了13.09%和21.68%,放线菌丰度分别增加了3.87%和59.72%。节水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丰度,具体表现为喷灌>滴灌>沟灌。RDA分析表明,微生物丰度与Eh、孔隙度、有机碳和pH值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718、0.445和0.443,与土壤体积质量、氨态氮和硝态氮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508和-0.361。【结论】节水灌溉能显著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土壤通透性、pH值、氨态氮与硝态氮是影响微生物丰度的主要因子,土壤通透性、pH值高,铵态氮、硝态氮量低的土壤微生物丰度高,有机碳、总氮与相对密度对微生物丰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微生物 通气性 EH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数值解法的一维全水动力学畦灌模型 被引量:17
20
作者 章少辉 许迪 李益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4,共8页
数值模拟畦(沟)灌水流运动过程可为地面灌溉系统设计与评价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该文采用时-空混合数值解法构建起一维全水动力学畦灌模型,并基于典型畦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采用混合数值解法和Roe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一维畦灌全水动力... 数值模拟畦(沟)灌水流运动过程可为地面灌溉系统设计与评价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该文采用时-空混合数值解法构建起一维全水动力学畦灌模型,并基于典型畦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采用混合数值解法和Roe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一维畦灌全水动力学模型在数值计算稳定性与收敛性、计算精度与效率间的差异,验证基于混合数值解法的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混合数值解法要比Roe有限体积法表现出更佳的数值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形成的水平衡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相对较低,相同度量环境下的计算效率提高2倍以上。基于混合数值解法的一维畦灌全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可明显增强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有效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开展畦灌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值模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动力学 数值解法 计算机仿真 数值法的收敛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