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维军 狄小云 +1 位作者 王彬冰 白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2100-210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计划。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 7.6c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治疗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上的剂量差异性,寻求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较佳的治疗计划。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 7.6c计划系统,设计患侧乳腺切线方向小角度展开入射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和入射角度在患侧乳腺平面内均分的5野调强计划,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两种逆向调强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肺的V30、V2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0和平均剂量等剂量学指标。结果:通过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逆向调强计划设计中两种计划的比较发现,4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脏和肺保护较好,而5野逆向调强计划能够给靶区带来较佳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结论: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计划的设计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基本状况良好且心肺功能较好且的患者,可以考虑用5野逆向调强计划;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则应优先考虑切线方向适度展开照射野入射角度的4野逆向调强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保留术 逆向调强放疗 剂量
下载PDF
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在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维军 狄小云 +2 位作者 王彬冰 白雪 祝成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应用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分析运用脚本功能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研究脚本功能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 目的:应用pinnacle计划系统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分析运用脚本功能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研究脚本功能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7.6c计划系统,通过脚本的记录与回放功能,实现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并以体积剂量等参数评价由此产生的调强计划的剂量结果。结果:通过在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计划设计中脚本的应用研究,发现脚本功能能序贯处理调强计划设计的操作步骤,并节省计划设计的时间;与合理的调强优化参数相结合,一遍优化就能够获取满意的剂量结果。结论:脚本功能能够简化计划的操作步骤并缩短计划设计时间,对于相同部位、分期、处方剂量等临床要求相同的病种,设定相同的合理的优化目标函数,运用脚本功能能够快速完成调强治疗计划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脚本 优化参数
下载PDF
射线能量选择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丽娜 白彦灵 +3 位作者 陈林 云惟康 谷安鑫 刘莉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X线能量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实施常规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提供能量选择参考。方法选取8个不同病种病例,每个病例采用单弧(1Arc=360°)VMAT、等角度9个野、等角度5个野调强方式进行逆向治疗... 目的研究X线能量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实施常规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提供能量选择参考。方法选取8个不同病种病例,每个病例采用单弧(1Arc=360°)VMAT、等角度9个野、等角度5个野调强方式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在每种计划方式中又分别选用4、6、8、15MVX线能量。靶区选取适形指数、均匀指数、靶外体积指数,串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2%体积对应的最大剂量D2,并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某一剂量水平的体积Vx,评估治疗计划结果,分析能量对逆向计划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在3种计划方式下,靶K适形指数的F=0.07、0.08、0.06,P=0.976、0.971、0.981,均匀指数的F=0.13、0.51、0.09,P=0.939、0.679、0.965,靶外体积指数的F=0.15、0.31、0.15,P=0.930、0.818、0.931;每一病例在3种计划方式下危及器官的F〈0.20,P〉0.05。结论用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时中低能量x线(6、8MV)完全满足需要,而高能x线(15MV)并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治疗计划 X线能量 调强放疗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原文传递
全脑放疗伴随1~4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不同调强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宁丽华 赵桂芝 +4 位作者 张磊 陆中杰 卜路懿 严森祥 何昱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评价逆向静态调强和容积弧形调强两种不同技术用于全脑放疗(Whole Body Radiotherapy,WBRT)及单个到多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的可行性,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物理剂量对肿瘤局... 目的:评价逆向静态调强和容积弧形调强两种不同技术用于全脑放疗(Whole Body Radiotherapy,WBRT)及单个到多个脑转移瘤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的可行性,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物理剂量对肿瘤局部控制及器官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在本院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采用瑞典Ray Station v4.5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病人设计两种同期加量计划:五野静态调强(SIB-IMRT)和双弧容积弧形调强(SIB-VMAT)。全脑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脑转移瘤计划靶区(Planning Gross Target Volume,PGTV)处方剂量分别为40 Gy,46 Gy,均为20次。在靶区达到处方剂量要求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晶体、眼球、视神经、视交叉、外耳道等器官的最大或平均剂量。且比较两种治疗技术的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两种计划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同时都可以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但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指数都明显优于IMRT计划(P<0.05),且在转移瘤个数越多时,优势越加明显。对于脑干、晶体、视神经、中内耳的最大剂量,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相比于IMRT,VMAT能够显著降低眼球的最大及平均剂量,外耳道的最大剂量及V_(25)、V_(30)。同时平均MU降低了35.9%(P=0.023),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结论:VMAT在应用于全脑放疗及脑转移瘤同期加量时,相比于IMRT技术能够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同时也能降低重要正常器官的受量,在转移瘤数目愈多、分布较散的情况下更应优先考虑VMA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逆向静态调强 容积弧形调强 物理剂量
下载PDF
逆向3D-CRT与IMRT计划设计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富利 许卫东 +3 位作者 高军茂 陈建平 王平 郑明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704-1707,172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逆向三维适形(inverse3D-CRT)和调强适形(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方法: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采用6MV X射线对每例NSCLC进行逆向3D-CRT和3组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逆向三维适形(inverse3D-CRT)和调强适形(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方法: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采用6MV X射线对每例NSCLC进行逆向3D-CRT和3组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Gy/2Gy/30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Pinn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迭加(convolution/superposition)算法对两种放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及正常肺组织的剂量分布(PTV95/V20比值)以及Dmax-Dmin等指标。结果:3组IMRT放疗计划的PTV95/V20比值分别比逆向3D-CRT增加1.08(P=0.014)、0.72(P=0.089)和0.42(P=0.318)。结论:与3D-CRT放疗技术相比较,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适形度的同时降低了正常肺组织的受照体积,可在NSCLC的放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剂量覆盖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丽 王玉洁 +5 位作者 俞晓立 陈佳艺 陈兰飞 汪隽琦 柳光宇 郭小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按照RTOG标准及术中放置钛夹的位置勾画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并分析相应区域受量.结果 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3.0±7.5)、(17.9±11.3)、(7.3±6.6)Gy,V9s分别为(29.9±17.7)%、(9.0±14.5)%、(0.1±0.3)%.所有前哨淋巴结均位于第Ⅰ站腋窝淋巴结区域,前哨淋巴结的平均剂量为(43.0±10.0) Gy,58% (19/33)的平均剂量>45 Gy.结论 采用逆向IMRT照射乳腺时,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受量有限,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且未清扫腋窝者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逆向调强放射疗法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芙瑶 吴友义 +1 位作者 原少斐 王玉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7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 Tn 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 Tn 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 Tn 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 Tn 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 Tn 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 Tn 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 Tn 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癌根治术 逆向调强放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下载PDF
自动和逆向3DCRT与逆向IMRT计划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廖雄飞 李厨荣 +4 位作者 李宁山 黎杰 陈亚正 袁科 王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 比较自动3DCRT、逆向3DCRT、逆向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单一靶区肺癌10例和颅内肿瘤10例,经网络传输至RayStation4.5TPS.采用自动3DCRT、逆向3DCRT和逆向IMRT方法分别对20例病例进行治疗计划设计,3种PTV和OA... 目的 比较自动3DCRT、逆向3DCRT、逆向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单一靶区肺癌10例和颅内肿瘤10例,经网络传输至RayStation4.5TPS.采用自动3DCRT、逆向3DCRT和逆向IMRT方法分别对20例病例进行治疗计划设计,3种PTV和OAR剂量体积限制条件一致、射野数相同,比较3种计划的等剂量分布、靶区和OAR剂量参数.采用多相关变量和双相关变量分布分析.结果 肺癌病例中IMRT计划D98%、D50%、D2%、CI和HI均优于逆向3DCRT和自动3DCRT计划(P=0.007、0.001、0.002、0.000、0.000);自动3DCRT计划的CI优于逆向3DCRT计划(P=0.000),3种计划中心脏D33、脊髓Dmax和D1cm3、双肺的各参数受量均相近(P=0.702、0.237、0.163、0.739、0.908、0.832、0.886、0.722、0.429、0.840、0.702);颅内肿瘤病例中逆向IMRT和自动3DCRT计划的CI优于逆向3DCRT计划(P=0.002、0.034),其他靶区参数相近(P=0.648、0.783、0.256、0.931),3种计划全脑受量各参数相近(P=0.446、0.755、0.772、0.0266、0.440、0.290、0.939).结论 单一靶区肺癌和颅内肿瘤病例中,与逆向3DCRT技术相比,自动3DCRT技术可提高靶区CI;与逆向IMRT技术相比,对OAR保护相近,考虑到3DCRT的简便性和低成本,自动3DCR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放疗技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野角度自动优化 逆向三维适形放疗 自动三维适形放疗 逆向调强放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与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涛 卢洁 +6 位作者 尹勇 刘同海 陈进琥 林秀桐 朱健 白瞳 刘波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正向和逆向2种设计模式的区别。方法针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3 7.4f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在射野方向相同、保证处方剂量线包绕95%靶区体积的前提下,比较2种... 目的比较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正向和逆向2种设计模式的区别。方法针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3 7.4f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在射野方向相同、保证处方剂量线包绕95%靶区体积的前提下,比较2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加速器总跳数。结果2种调强计划相比,正向及逆向调强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适形度指数值分别为0.67±0.06和0.66±0.06(t=2.423,P〉0.05),均匀性指数值分别为(Z8.2±6.0)%和(26.1±6.8)%(t=2.164,P〉0.05);左肺V20分别为(18.7±3.3)%和(17.0±2.8)%(t=5.087,P〈0.05),V30分别为(15.5±3.0)%和(14.0±2.6)%(t:7.272,P〈0.05);心脏‰分别为(4.1±3.1)%和(3.5±2.5)%(z=1.916,P〉0.05);机器跳数分别为(262±5)MU和(308±14)MU(t=7.515,P〈0.05)。结论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相比,乳腺癌逆向调强计划中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无差别,左肺受量降低,心脏受量无差别;但机器跳数显著增加,增加了机器的磨损和治疗实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保留术 正向调强放射治疗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双侧整体化逆向调强放疗在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贺春钰 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 +1 位作者 韩有溪 木妮热.木沙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88-489,共2页
目的比较双侧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双侧胸壁同时和异时放疗的2种调强放疗方案,探讨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1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分别制定双侧整体化照射(A方案)及分次先后照射(B方案)的逆向调强计划,根据剂... 目的比较双侧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双侧胸壁同时和异时放疗的2种调强放疗方案,探讨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1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分别制定双侧整体化照射(A方案)及分次先后照射(B方案)的逆向调强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计划的优劣。结果 A方案靶区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1.42±0.02)、双肺V_(30)[(6.25±0.65)%]、V_(40)[(1.44±0.64)%]和心脏V_(20)[(47.90±15.93)%]、V_(30)[(11.60±7.20)%]、加速器总跳数(889.40±121.50)均低于B方案[HI为(1.74±0.04),双肺V_(30)为(6.82±0.75)%、V_(40)为(1.97±0.66)%,心脏V_(20)为(50.82±17.88)%、V_(30)为(13.86±6.80)%,加速器总跳数为(1 014.50±23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学上双侧同时放疗的逆向调强计划用于治疗双侧乳腺癌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逆向调强放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放疗计划方式下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玮 孟英涛 +5 位作者 宋远芳 孙涛 徐敏 邵倩 张英杰 李建彬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放疗计划方式间内乳区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1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放疗的患者均未接受内乳区放疗,依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内乳区...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放疗计划方式间内乳区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1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放疗的患者均未接受内乳区放疗,依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内乳区,按照计划方式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MRT)组和逆向调强放疗(I-IMRT)组。比较3组间内乳区受照剂量、不同肋间内乳区相关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分析内乳区受照剂量与心肺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中位受照剂量分别为33.80、29.65和32.95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12,P=0.299)。3组间同一肋间内乳区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受照剂量≥45 Gy的患者分别占10.42%、2.04%、9.76%,3组内乳区受照剂量在不同剂量区段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同一计划方式下,第2、3肋间内乳区的Dmean、V20、V30、V40、V50均明显高于第1肋间(均P〈0.05)。3D-CRT计划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Dmean呈正相关(r=0.338,P=0.019),与肺Dmean无相关性。F-IMRT和I-IMRT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受照剂量均无相关性,而与患侧肺Dmean及V20均呈正相关(F-IMRT方式:r=0.366,P=0.010;r=0.318,P=0.026;I-IMRT方式:r=0.427,P=0.005;r=0.411,P=0.008)。 结论 3D-CRT、F-IMRT和I-IMRT计划方式下,均有部分患者内乳区受照剂量可达到治疗量。相较于3D-CRT,F-IMRT和I-IMRT进一步降低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但内乳区为非计划靶区时,3种计划方式对内乳区的剂量覆盖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 野中 野逆向调强放疗 内乳区 非计划性受照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