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产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展云 彭惠梅 +3 位作者 蒋林斌 王东耀 刘汝锋 尚小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产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淀粉=3.5,丙烯酸中和度=83.3%,过硫酸钾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0%和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产物吸水率>800g/g。聚合过程中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并且接枝反应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晶结构,接枝产物趋于无定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木薯淀粉 丙烯酸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光引发玉米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莲英 孙玉凤 +1 位作者 何辰凤 杨万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9-743,共5页
采用2,2-二甲氧基苯基苯乙酮、二苯甲酮及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多种光引发剂,引发玉米淀粉-丙烯酸/水/煤油/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探讨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浓度、玉米淀粉和乳化剂的用... 采用2,2-二甲氧基苯基苯乙酮、二苯甲酮及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多种光引发剂,引发玉米淀粉-丙烯酸/水/煤油/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探讨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浓度、玉米淀粉和乳化剂的用量及光照时间对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种光引发剂都可引发玉米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30min内单体转化率达到65.31%~92.61%.将玉米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物适度交联,可制得颗粒状高吸水性树脂,交联剂的含量和加入方式都影响树脂的吸水性能.二次聚合可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和耐盐性能;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二次聚合结束时乳胶粒子的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 玉米淀粉 丙烯酸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合 吸水树脂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接枝共聚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尹丽 张友全 +2 位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龚福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引发剂浓度0.0175 mol/L、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在此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之聚合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5.46%和95.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焦亦正 尚小琴 +4 位作者 郭宇衡 潘伟昌 江德兴 颜伟贤 周勇强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诸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产物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絮凝剂能使污水中颗粒悬浮物絮凝成大颗粒沉淀,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关键词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絮凝性能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典模 朱升干 肖晗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油水体积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油水体积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50℃,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5:1,引发剂浓度为3.287mmol/L,油水体积比为1.4: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单体转化率92.60%、接枝率54.06%、接枝效率79.41%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玉米淀粉 丙烯酰胺
下载PDF
Starch-g-PAM絮凝剂的反相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易昌凤 周枝群 徐祖顺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以Span 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油相,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的考察得知油水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淀粉/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但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实... 以Span 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油相,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的考察得知油水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淀粉/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但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太大.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水=1.2(体积比),淀粉/丙烯酰胺=1/2,乳化剂用量为(占整个连续相)6%,引发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350 r.min-1,可得到最高接枝率为130%,最高接枝效率为93%,固含量为34.2%的接枝物,将所得接枝物处理造纸污水时,有较好的絮凝能力,且当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L-1时,絮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絮凝剂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被引量:6
7
作者 邰玉蕾 刘若望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研究了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型非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分别探讨了单体配比、油水体积比、引发剂浓度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方... 研究了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型非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分别探讨了单体配比、油水体积比、引发剂浓度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 接枝共聚 絮凝剂
下载PDF
明胶反相乳化接枝改性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雷雷 邱建辉 +1 位作者 陈国清 徐方圆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在断裂或开裂古墨文物的修复中,必须使用与古墨本体相容性好、亲和力强的溶剂型胶粘剂。以古墨中的胶质材料明胶(GEL)为主,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为辅,在两种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的条件下,采用反相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一种专用于... 在断裂或开裂古墨文物的修复中,必须使用与古墨本体相容性好、亲和力强的溶剂型胶粘剂。以古墨中的胶质材料明胶(GEL)为主,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为辅,在两种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的条件下,采用反相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一种专用于修复受损古墨的接枝改性明胶胶粘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稳定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明胶的预处理时间为2h、搅拌速率为300r/min、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5h和w(复合乳化剂)=10%(相对于油相而言)时,制取的接枝改性明胶胶粘剂能够满足古墨文物粘接修复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古墨 胶粘剂 反相乳液接枝共聚 丙烯酸丁酯 丙烯腈
下载PDF
玉米淀粉/丙烯酸在反相乳液体系中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申艳敏 熊玉春 王天贵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共3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吸水率为指标,利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淀粉接枝丙烯酸树脂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反应进行了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单体与淀粉质量配比2.5∶1、交联剂用量1.75%、引发剂用量2%、油水体积...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吸水率为指标,利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对淀粉接枝丙烯酸树脂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反应进行了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单体与淀粉质量配比2.5∶1、交联剂用量1.75%、引发剂用量2%、油水体积比1.2∶1、单体中和度50%。聚合物在自来水中最高吸水率为62 g/g,且产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丙烯酸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3 位作者 李丽琴 黄祖强 张友全 赵秋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026-14030,共5页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以机械活化淀粉(mSt)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以机械活化淀粉(mSt)为接枝母体,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浓度[M]、淀粉乳浓度[mSt]和乳化剂浓度[E]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动力学关系式为Rp∝[mSt]1.5[M]1.7[I]0.9[E]0.92,单体浓度和淀粉乳液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聚合反应速率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在45~60℃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9.5kJ/mol,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与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升干 郑典模 +2 位作者 伍丽萍 屈海宁 陈优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32-1136,共5页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研究了经球磨活化的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淀粉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对接枝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研究了经球磨活化的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淀粉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对接枝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NH4)2S2O4)]0.571[NaHSO3]0.571[St]0.592[M]1.18[E]0.523,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27.48kJ/mol。文章推导的该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及反应机理与实验结果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淀粉 反相乳液 动力学 接枝共聚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