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空间意识现象学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倪梁康 《新建筑》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空间意识现象学所要讨论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有空间意识,客观空间是如何在空间意识中被构造起来并且被客体化的。建筑与空间、场所以及空间意识、场所意识是内在相关联的。现象学把空间意识的研究视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这... 空间意识现象学所要讨论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有空间意识,客观空间是如何在空间意识中被构造起来并且被客体化的。建筑与空间、场所以及空间意识、场所意识是内在相关联的。现象学把空间意识的研究视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空间问题显然是联结建筑学与现象学之间的一条重要中介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空间意识现象学 空间意识 现象空间 客观空间 直观空间 几何空间
下载PDF
线性代数教学中直观性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9
2
作者 沈雁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8,共3页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及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线性代数 直观性 几何空间 图解法
下载PDF
概率与直觉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志兴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3,共4页
通过“免费抽奖问题”、“生日问题”、“肇事车认定问题”一个例子说明:在求某个事件的概率时,如果不经过认真分析,常常会被直觉误导。并分析了导致错觉的原因是错误地选择了样本空间,进而说明正确选择样本空间的重要性。
关键词 直觉 概率 样本空间
下载PDF
《漫长的告白》:生活在别处,心灵在此处——张律访谈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律(受访) 徐枫(采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张律电影创作以《豆满江》为划分点,之前为童年主题,之后为爱情叙事。极具中国传统特征的日本城市为他的爱情叙事提供空间。他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单机拍摄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了剧作、场面调度和演员指导的多维度现场即兴创作方法。张律强... 张律电影创作以《豆满江》为划分点,之前为童年主题,之后为爱情叙事。极具中国传统特征的日本城市为他的爱情叙事提供空间。他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单机拍摄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了剧作、场面调度和演员指导的多维度现场即兴创作方法。张律强调顺应演员本色特征以完成其开放和暧昧的人物演绎。《漫长的告白》中的小城柳川成为主人公们寄托他们记忆、创伤和爱情的场所。场面调度在直觉中沉淀深层的风格与表意性,声音则在精心制作与自然随意之间取得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自觉 空间 调度 声音
原文传递
拟人类思维的形式结构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蓁蓁 邢汉承 《智能系统学报》 2008年第6期529-535,共7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关注人脑思维功能并积极开发概括性的心智模型.如果能恰当地表示人类思维特征和推理方面的信息,则对智能概念的理解十分有益.因此在现有的思维科学研究基础上,将人类思维形式化,为它构造一个数学模型,主要包...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关注人脑思维功能并积极开发概括性的心智模型.如果能恰当地表示人类思维特征和推理方面的信息,则对智能概念的理解十分有益.因此在现有的思维科学研究基础上,将人类思维形式化,为它构造一个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对知识空间,直觉空间,潜意识空间这三个空间进行形式建模.以此说明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在知识空间里人类思维是逻辑的;在潜意识空间里,虽然人类思维出现随机、混沌现象,但在整体上仍是属于人类的理性活动,所以总能在与之联系的直觉空间里,找到"确定性"的概率方式进行,也就是说直觉空间是提供算法的.最后简单叙述它的理论可行性,由此阐述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思维 知识空间 直觉空间 潜意识空间
下载PDF
从“文本空间”到“神话诗歌世界模式”——托波罗夫艺术文本符号学思想评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爱国 姜宏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艺术文本"作为俄罗斯符号学和文艺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已结出丰硕成果。托波罗夫在这一领域有独到的建树,他提出的"文本空间"、"直觉空间"、"神话诗歌世界模式"等思想,不仅成为塔尔图—莫... "艺术文本"作为俄罗斯符号学和文艺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已结出丰硕成果。托波罗夫在这一领域有独到的建树,他提出的"文本空间"、"直觉空间"、"神话诗歌世界模式"等思想,不仅成为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学理中最重要的学术遗产之一,也对我们解构艺术文本的思维结构以及认识神话诗歌的文化特性乃至本质等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空间 直觉空间 神话诗歌空间 世界模式
原文传递
语言:性质和表征——以康德先验哲学为进路的形而上学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对康德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关键思想之一——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分——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语言属于感性直观"的观点,论述了作为感性直观的语言是如何运作与衍化的,以及语言又是如何使得意义和概念... 本文对康德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关键思想之一——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分——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语言属于感性直观"的观点,论述了作为感性直观的语言是如何运作与衍化的,以及语言又是如何使得意义和概念成为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直观 经验 纯粹 空间
原文传递
阿丽嘉·古德曼《直觉》中的空间与隐喻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瑞芳 赵紫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直觉》是古德曼将创作思路逐渐引向新浪潮小说创作这一处女地的代表,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因素,如城市背景、科技发展和知识分子群体等,为从城市视角描绘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坚守、发展传统犹太性打开了一扇窗。小说以古德曼的叙事空... 《直觉》是古德曼将创作思路逐渐引向新浪潮小说创作这一处女地的代表,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因素,如城市背景、科技发展和知识分子群体等,为从城市视角描绘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坚守、发展传统犹太性打开了一扇窗。小说以古德曼的叙事空间意识指向为出发点,借助于城市社会空间的多重隐喻意义,展现漫游人物的城市空间体验、精神之旅,具化当代犹太人的城市生活图景及美国现实社会的空间图谱,以此关注、反思当代犹太人的漫游生活状态,揭示新生代犹太作家如何结合时代特色和空间文学内涵去演绎犹太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丽嘉·古德曼 《直觉》 私人空间 社会空间 隐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野下康德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付高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8-28,共11页
康德从认知主体出发构想的直观空间,颠覆了此前从认知客体出发构想空间的思维方式,由此实现了空间观的“哥白尼革命”,但他没有对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空间观念的发展说以及认识机制的预设说试图解释该难题,但均遮蔽了... 康德从认知主体出发构想的直观空间,颠覆了此前从认知客体出发构想空间的思维方式,由此实现了空间观的“哥白尼革命”,但他没有对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空间观念的发展说以及认识机制的预设说试图解释该难题,但均遮蔽了直观空间与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唯物史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切理论之谜都可以通过对实践的理解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对于破解康德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而言,唯物史观不啻为一个合理的解释进路。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发现:身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的时代,康德无意识地发现了先验统觉,并将先验统觉的综合能力类推到欧拉的涌现空间上,最终将其改造成直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直观空间 起源难题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几何直观相关概念和表现形式的文献综述
10
作者 李颖 《林区教学》 2017年第1期79-80,共2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将空间与几何改成图形与几何。“几何直观”是重新修订后新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由图形的直观性更加形象地学习数学。几何直观是一种能力,不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将空间与几何改成图形与几何。“几何直观”是重新修订后新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由图形的直观性更加形象地学习数学。几何直观是一种能力,不仅锻炼学生利用实物去解决实际问题,几何直观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觉 空间观念 数形结合
下载PDF
“兴”的构造:道德之现象学意向性的直接性
11
作者 李志春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2期302-320,共19页
"兴"在西方语言表述中很少出现,却在中国诗歌语言中常见,中西之诗在语言上的差异,实质是思维方式、生存方式上的差异。"兴"之独特性蕴涵,自孔子将"兴"从通名变为专名,至王夫之便有了对其运思特质的揭示... "兴"在西方语言表述中很少出现,却在中国诗歌语言中常见,中西之诗在语言上的差异,实质是思维方式、生存方式上的差异。"兴"之独特性蕴涵,自孔子将"兴"从通名变为专名,至王夫之便有了对其运思特质的揭示。从运思、生存方式上看,"兴"是"道德之现象学意向性的直接性":所谓"现象学意向性的直接性",是指其意向指向(建构)是在直觉中直接进行的,不通过康德义的时空形式与逻辑范畴;"道德"是指此运思性质与胡塞尔不同,不是认知性的而是价值性的,其创生主体"道德之心"指向宇宙万物,赋予其"意义",创生"价值意味"的存有,同时此创生过程虽在形式上没有时空,但在存有内容上有"时空"。内容上的"时间"是人们将自己生存展开的时间赋予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的时时变迁是人生存展开的化生;内容上的"空间"并非"物理空间",而是人与事物打交道的"意义空间",它在距离上的表述虽然不客观,却有着生存的意义。它们道出了"兴"的本质,也构成了"兴发"何以可能的全部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智识 直接性 道德 生存 时空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流线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蔚 李江 《建设科技》 2020年第10期118-121,124,共5页
建筑流线是人或物在建筑中的行动路线,与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同一设计任务条件下,建筑流线的安排方式千差万别,对其空间组织效果的通常评价方式又存在诸多不足,难以使设计人员感受到建筑流线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因此... 建筑流线是人或物在建筑中的行动路线,与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同一设计任务条件下,建筑流线的安排方式千差万别,对其空间组织效果的通常评价方式又存在诸多不足,难以使设计人员感受到建筑流线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因此,亟需将具有浸入感的直观体验作为建筑流线组织效果的评价依据。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方案中使体验者以全景沉浸方式,行走在各股流线所串联起来的建筑空间当中,真实感受建筑空间的构成和尺度,进而对建筑流线安排与建筑空间效果作出评价,可以为改善设计方案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建筑流线 直观体验 空间效果
下载PDF
康德的空间概念与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5,共6页
康德的空间概念是以两种方式加以阐释的,即形而上学的方式和先验的方式,我把它们分别理解为"分析性的"和"整体论的"。康德强调直观在理解空间以及时间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康德的空间概念就是,空间不表象任何一些物... 康德的空间概念是以两种方式加以阐释的,即形而上学的方式和先验的方式,我把它们分别理解为"分析性的"和"整体论的"。康德强调直观在理解空间以及时间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康德的空间概念就是,空间不表象任何一些物自身的属性,它不过是外感官的一切显象的先天直观形式。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依据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关于左右手无法完全重合的论述,认为空间是我们借以显现事物存在的方式。在维特根斯坦那里,空间概念应当属于不能描述而只能显示的东西,但在康德那样,空间概念则被用于说明知性活动的方式。通过对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空间概念的比较分析,我发现,维特根斯坦实际上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的空间概念 直观 左右手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空间概念 逻辑空间
下载PDF
共轭梯度法的直观解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国良 张文星 赵熙乐 《大学数学》 2022年第1期73-82,共10页
在回顾传统共轭梯度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比较细致地分析了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和运算关系,并且利用数值例子和在高维空间的推广情况作了讨论和推广.这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共轭梯度法的深层含义,对该部分的教学具有一定... 在回顾传统共轭梯度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比较细致地分析了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和运算关系,并且利用数值例子和在高维空间的推广情况作了讨论和推广.这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共轭梯度法的深层含义,对该部分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化 投影 共轭梯度法 直观分析 高维空间
下载PDF
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T_3,T_4分离公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讨论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的T_3,T_4分离公理以及与T_1,T_2分离公理的关系。方法 L*-格值上Lukasiewicz蕴含算子。结果与结论首先给出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T_3,T_4分离性的概念,接着得到它们的等价命题,最后讨论了T_3,T_4分离性与... 目的讨论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的T_3,T_4分离公理以及与T_1,T_2分离公理的关系。方法 L*-格值上Lukasiewicz蕴含算子。结果与结论首先给出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T_3,T_4分离性的概念,接着得到它们的等价命题,最后讨论了T_3,T_4分离性与T_1,T_2分离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格值逻辑 直觉I-fuzzy拓扑空间 T3 T4分离性
下载PDF
关于区间值直观模糊集上的拓扑空间
16
作者 曾德胜 吴泽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83-585,共3页
在区间值直观模糊集上定义了一系列拓扑空间中的概念,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模糊集 直观模糊集 区间值直观模糊集 拓扑空间
下载PDF
知识创新空间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东 王惠临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5-79,共5页
介绍由日本学者和波兰学者近年来共同提出的知识创新空间理论模型,包括这一模型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与特点及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如何运用该理论模型指导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做好科技创新支持工作提出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人员... 介绍由日本学者和波兰学者近年来共同提出的知识创新空间理论模型,包括这一模型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与特点及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如何运用该理论模型指导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做好科技创新支持工作提出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 直觉 SECI模型 创新空间
原文传递
当代实验艺术的生命哲学解读——以法国当代艺术家米歇尔·布拉齐为例
18
作者 林苒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以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知觉记忆"、"意识流"、"绵延"、"时间记忆"等生命哲学概念为理论线索和依据来解析法国艺术家米歇尔·布拉齐视觉艺术作品;同时也用当代实验艺术的视觉传... 以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知觉记忆"、"意识流"、"绵延"、"时间记忆"等生命哲学概念为理论线索和依据来解析法国艺术家米歇尔·布拉齐视觉艺术作品;同时也用当代实验艺术的视觉传达角度来反证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章选取了艺术家米歇尔·布拉齐的《柳橙皮雕塑》、《喷泉泡沫》等几个装置艺术品进行剖析和阐释,推导其创作中的生命哲学,死亡与生命循环,时间流的存在与延绵,空间与共生能量的深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艺术 生命记忆和直觉 空间 能量
下载PDF
直觉I-Fuzzy拓扑空间中分离性的研究
19
作者 张春芝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首先给出直觉I-Fuzzy拓扑空间是a-T_i,a~*-T_i(=0,1,2)分离的概念,接着定义直觉I-Fuzzy拓扑空间是T_i分离的,最后讨论了两种分离性的关系。
关键词 直觉模糊集 直觉I-fuzzy拓扑空间 分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