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动脉血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海君 赵立明 +1 位作者 高健东 王淑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辅助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动脉血气、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肺炎患儿178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n=60)、雾化吸入组(n=44)和联合组(n=74)。静脉滴注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辅助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动脉血气、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肺炎患儿178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n=60)、雾化吸入组(n=44)和联合组(n=74)。静脉滴注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雾化吸入组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辅助。用药7 d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3、7 d血气指标[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IL-6、IL-10变化情况;比较各临床症状发热、湿啰音、咳嗽、气喘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雾化吸入组发热、湿啰音、咳嗽、气喘消失时间均早于静脉滴注组,而联合组又短于雾化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3 d,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及联合组PaO_2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2组(P<0.05);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PaCO_2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下降,低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7 d,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及联合组PaO_2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2组(P<0.05);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及联合组Pa CO2下降(P<0.05),联合组下降低于其他2组(P<0.05)。静脉滴注组、雾化吸入组治疗后3、7 d IL-2、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3、7 d IL-2、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同时间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不同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 炎性因子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甲氨蝶呤两种给药方式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吉文倩 何娟 刘亚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380-3383,共4页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给药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给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清宫术前给予甲氨蝶呤注射液50 mg/m^2,静脉滴注;B组患者在...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给药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给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在清宫术前给予甲氨蝶呤注射液50 mg/m^2,静脉滴注;B组患者在清宫术前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插管,以甲氨蝶呤注射液50 mg/m^2与明胶海绵颗粒序贯注入子宫动脉内,复查影像学确定栓塞满意后拔除置管。两组患者均每24 h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待血β-HCG水平降至1 000 mU/mL以下后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瘢痕妊娠病灶直径、血β-HCG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A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瘢痕妊娠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术前,两组患者瘢痕妊娠病灶直径显著小于同组用药前,且B组显著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术前后,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显著低于同组用药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滴注给药,甲氨蝶呤子宫动脉灌注栓塞给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可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出血量,促进血β-HCG水平降低和月经恢复,并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静脉滴注 动脉灌注栓塞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下载PDF
维生素B_6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妊娠期剧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文秀 张玉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口服、静脉滴注及穴位注射3种不同方式给予维生素B6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盲取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A组口服维生素B6,B组静脉滴注维生素B6,C组穴位注射维生素B6。观察3组治疗前后胃动... 目的:探讨采用口服、静脉滴注及穴位注射3种不同方式给予维生素B6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盲取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A组口服维生素B6,B组静脉滴注维生素B6,C组穴位注射维生素B6。观察3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含量及治疗效果。结果:经1周治疗后,C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均明显高于A组的71.43%和B组的82.14%(P<0.01)。治疗后C组胃动素水平高达(133.53±33.16)ng/L,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C组中仅1例由于按压时间短发生皮下出血,未给予特殊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6可有效提高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治疗妊娠剧吐目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静脉滴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剧吐 口服 穴位注射 静脉滴注 维生素B6
下载PDF
胰岛素一次性冲击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廖宴 刘博语 +2 位作者 黄文龙 戴娟 徐贵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一次性冲击治疗方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血酮、肌酸激酶(CK)、乳酸值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D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胰岛素静注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究胰岛素一次性冲击治疗方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血酮、肌酸激酶(CK)、乳酸值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D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胰岛素静注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胰岛素一次性冲击治疗,之后使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糖达标时间、病情缓解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酸中毒相关指标[血β-羟丁酸(β-HB)、血乳酸(Lac)、血酮体]、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肌酶谱[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病情缓解时间、血pH值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两组患者β-HB、Lac、血酮体、FPG、2hPG、HbA1c、心肌酶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一次性冲击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静脉滴注 血酮体 肌酸激酶 血乳酸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 被引量:17
5
作者 苏励 茅建春 顾军花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加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尿蛋白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中医辨证属气...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加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尿蛋白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且伴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中医辨证属气虚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0.8 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1次/月,并静滴黄芪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12 d,休息18 d。对照组单用环磷酰胺0.8 g静脉滴注,1次/月。两组每个疗程均为30 d,连续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活动性临床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为4.35%,对照组感染率为2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24 h尿蛋白、CD8、红细胞及白蛋白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水平在治疗后虽有下降,但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加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狼疮性肾炎在降低感染发生率和尿蛋白以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用环磷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环磷酰胺 黄芪 静脉内滴注
下载PDF
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旭 熊芬 +2 位作者 苏芬丽 苏志强 利亭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31个品种,发生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1.12%,以女性患者居多;静脉滴注给药占88.46%;涉及抗感染药物82例,占24.26%;中成药74例,占21.89%;单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41例,占12.13%;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8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永曦 翁金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行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行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单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51例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率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00%(33/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皆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可以取得比单用胺碘酮更为明显的效果,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血压与心率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美托洛尔 联合治疗 静脉滴注 观察
下载PDF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结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诊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正 《中国医药导刊》 2018年第6期335-340,共6页
目的:对比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结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急诊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静脉... 目的:对比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结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急诊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头晕耳鸣、心动过速、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率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总分等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指标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出现头晕耳鸣、心动过速、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9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总分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可快速将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改善患者心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急诊 卡托普利 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 静脉滴注
下载PDF
中枢性高热患者静滴低温液体降温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梅琪 高雅文 刘蒙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对30例在接受物理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液温0~10℃,40~60gt/min进行降温。结果:降温有效率达100%,降温前后体温差经统计学检验,...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对30例在接受物理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液温0~10℃,40~60gt/min进行降温。结果:降温有效率达100%,降温前后体温差经统计学检验,P<005。提示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护理要点:掌握适应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确定液温、液量,适时对症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 低温液体 静脉滴注 护理 发热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52例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萌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63-64,67,共3页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集的参麦注射液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原发疾病类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以...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集的参麦注射液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原发疾病类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临床表现。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以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为主;与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 min内出现反应的比例最高;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比较,过敏反应与心血管系统占50%以上,以皮肤瘙痒、心悸、胸闷、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居多。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给予不同的关注,需要了解患者原发疾病,采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重点观察,并针对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准备好必要的抢救及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过敏反应 静脉滴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佳 严雪 《医学信息》 2009年第12期2755-2757,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替硝唑加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法和静脉滴注替硝唑加传统常规护理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对比情况。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替硝唑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B组...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替硝唑加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法和静脉滴注替硝唑加传统常规护理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对比情况。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替硝唑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B组对照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替硝唑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84%(P<0.01)。结论采用静脉滴注替硝唑加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法是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疾病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传统常规护理 慢性盆腔炎 静脉滴注
下载PDF
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文杰 贺艳 +1 位作者 马建兵 肖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01—2018-12完成的150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30 mg/kg);B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 目的探讨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8-01—2018-12完成的150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30 mg/kg);B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给药(20 mg/kg),3 h后再次给药(10 mg/kg);C组50例在止血带充气前20 min给药(10 mg/kg),3 h后第2次给药(10 mg/kg),6 h后第3次给药(10 mg/kg)。比较3组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结果 150例均随访4周后进行结果评定,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组各有2例需要输血。C组总失血量、术后失血量小于A组和B组,C组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A组和B组,C组术中失血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总剂量相同的氨甲环酸静脉多次应用较单次应用更有效,不会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静脉滴注 多次应用 失血量
原文传递
静脉与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华 颜宇 +3 位作者 马红兵 曾勇 徐兵 王俊瑞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对比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0例和腔内使用组(治疗组)33例,其中... 目的对比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0例和腔内使用组(治疗组)33例,其中静脉滴注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氨甲环酸10 mg/kg,最大剂量1 g;腔内使用组患者术中关节囊缝合完成且止血带未放松前将氨甲环酸1g注入关节腔。结果腔内使用组术后总失血量较静脉滴注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检测凝血功能(PT,APTT,INR)、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与静脉滴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且较安全的方案,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局部注射 静脉滴注 凝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幸仪 卢妤 林沛茹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8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感染患者132例,根据静脉滴注速度的不同分为慢速组...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感染患者132例,根据静脉滴注速度的不同分为慢速组(20滴/min)、中速组(26滴/min)和快速组(33滴/min),每组44例,观察三组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接受程度。结果:慢速组与中速组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组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慢速组、中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速组与中速组患者接受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组患者接受率明显低于慢速组、中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组患者静滴时间明显短于慢速组和中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20滴/min内为宜,可减少皮肤血管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输液速度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文渊 《现代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338-339,3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实验1组、...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实验1组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实验2组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实验3组则联合使用2种给药方式,对4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发现,3个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结论:对于小儿肺炎以不同方式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都会有良好的效果,以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针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小儿肺炎
下载PDF
顺铂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紫杉醇对卵巢癌患者血清HGF、VEGF、T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军 赖琳 +2 位作者 罗传文 黄楚鹰 杨尊敬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324-328,共5页
探讨两种顺铂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GF、VEGF、TNF-水平的影响。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4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73)采用静脉滴注顺铂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观察组(... 探讨两种顺铂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GF、VEGF、TNF-水平的影响。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4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73)采用静脉滴注顺铂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观察组(n=73)采用腹腔灌注顺铂联合静脉滴注紫杉醇进行化疗。统计分析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变化及KP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HGF、VEGF、TNF-水平变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78%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6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均明显减小(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79.45%明显高于对照组KPS评分改善率67.12%(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的HGF、VEGF、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HGF、VEGF、TNF-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给药方式在治疗卵巢癌上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与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相比,腹腔灌注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更好,对血清中的HGF、VEGF、TNF-α水平的影响更大,是一种优于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紫杉醇 静脉滴注 腹腔灌注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66例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计紫超 赵环宇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共计66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共计66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例(53.03%),女性患者31例(46.97%),平均年龄(67.33±20.12)岁;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最多(31.87%),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6.09%)、肝胆系统(14.49%)等;最早出现症状者为首次给药10 min后,最迟为给药2周后;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例,表现为药物性肝损害(1例),谵妄、躁动、四肢抽搐(1例)。结论: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多轻微、可逆,但仍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足够重视,加强用药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静脉滴注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宫腔镜术前MTX两种给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出血量、血β-hCG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友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8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甲氨喋呤(MTX)静脉滴注和经子宫动脉栓塞给药对行宫腔镜手术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患者出血量、血β-hCG水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CS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在宫腔镜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甲氨喋呤(MTX)静脉滴注和经子宫动脉栓塞给药对行宫腔镜手术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患者出血量、血β-hCG水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CS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在宫腔镜术前采用MTX静脉滴注与经子宫动脉栓塞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血β-hCG水平和月经复常时间,治疗前后瘢痕妊娠病灶直径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患者血β-hCG水平和月经复常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宫腔镜术前瘢痕妊娠病灶直径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血β-hCG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同时B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滴注给药,MTX经子宫动脉栓塞给药用于治疗宫腔镜手术CSP,可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促进血β-hCG水平和月经复常,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X 静脉滴注 子宫动脉栓塞 宫腔镜 CSP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长青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7期16-1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治...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酮转阴用时、尿酮转阴用时、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使用总量以及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合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酮转阴用时(26.2±4.0)h、尿酮转阴用时(41.0±5.1)h与参照组的(36.0±5.3)h、(48.3±6.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用时(11.3±2.0)h、胰岛素使用总量(0.5±0.1)U/(kg·d)与参照组的(13.2±3.0)h、(0.9±0.3)U/(kg·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低血糖合计率2.86%与参照组的1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对比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展示更优临床疗效,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胰岛素 静脉滴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广元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3期181-183,19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胰岛素给药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研究组(胰岛素泵皮下输注),... 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胰岛素给药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研究组(胰岛素泵皮下输注),各50例。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略高于对比组(9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较对比组更少,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和血糖达标时间较对比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比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较,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用药方法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静脉滴注 皮下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