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病人蛛网膜下腔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阻滞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琼 佘守章 +2 位作者 张永福 劳建新 金宇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布比卡因腰麻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病人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5例。4组病人均用布比卡因15mg腰麻,A、B、C、D组腰麻液中分...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布比卡因腰麻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病人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5例。4组病人均用布比卡因15mg腰麻,A、B、C、D组腰麻液中分别加舒芬太尼0、2.5、5.0、7.5μg。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病人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镇静评分;记录副作用。结果4组病人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B、C、D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依次缩短;C、D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的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B、C、D组病人丙泊酚用量分别比A组减少7.1%、28.1%、34.8%,C、D组病人丙泊酚用量少于A、B组(P<0.05)。B、C、D组病人分别有4例(26.7%)、3例(20%)、6例(40%)腰麻后发生瘙痒。结论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阻滞效应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蛛网膜下腔中舒芬太尼剂量越大,布比卡因阻滞效应越强,但不良反应越大。舒芬太尼5.0μg为较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麻醉 脊髓 腹腔镜 宫外孕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鞘内置管技术在大鼠胸髓损伤模型中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向哲 谢财忠 +4 位作者 王娜 宋新建 吴勤峰 方露 王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率、死亡率、咬管率、利多卡因试验、体重变化和蓝墨水定位试验情况,并在SCI后1周行Alzet渗透压泵植入术,观察长期置管和渗透压泵植入对大鼠死亡率、体重和脊髓形态的影响。结果:置管及SCI后7 d,两组咬管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淘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置管及SCI后两组大鼠体重均出现下降,置管后第35天T组大鼠体重高于C组(P〈0.05);蓝墨水定位试验显示,两组导管均通畅且位置未出现明显偏移;Alzet渗透压泵植入4周,组织相容性良好;HE染色显示,两组腰髓后角均受到轻度压迫。结论:经L3~4置管法致残率和咬管率低,且更易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CI模型鞘内置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鞘内置管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SD大鼠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海峰 周鸿雁 +1 位作者 王一蓉 陈嘉勤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脑缺血性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病于各年龄段,如脑卒中、外伤、中毒、感染、变性等均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功能丧失。该病具有发病、致残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而脑缺血损伤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有关... 脑缺血性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病于各年龄段,如脑卒中、外伤、中毒、感染、变性等均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功能丧失。该病具有发病、致残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而脑缺血损伤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有关基础医学的重视。理想的全脑缺血损伤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蛛网膜下腔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及神经保护类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我们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损伤模型结合枕骨大孔处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构建一重复性高、死亡率低的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由于以上脑缺血模型和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均存在手术难度大、大鼠死亡率高等特点,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虎纹蜘蛛毒素(HWTX I)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经5 0多例大鼠动物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能产生严重脑缺血,置管定位准确稳定可靠的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 SD大鼠 HWTX-I
原文传递
脊髓腔电针镇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锡民 李家群 +5 位作者 李倩华 丁曼华 汪春莲 梁勋厂 张静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电针治疗50例腰腿痛病人,有效率为96.0%,显效以上占74.0%。35例肢体血流图显示治疗后病肢血流量增加率比健肢明显(P<0.01)。用大白鼠作试验,比较椎管内,外电针的镇痛效果。发现椎管内电针有更明显的镇痛效果(P<0.001),而且以低... 电针治疗50例腰腿痛病人,有效率为96.0%,显效以上占74.0%。35例肢体血流图显示治疗后病肢血流量增加率比健肢明显(P<0.01)。用大白鼠作试验,比较椎管内,外电针的镇痛效果。发现椎管内电针有更明显的镇痛效果(P<0.001),而且以低频(4~16Hz)为优。此外,作者还对电针的安全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止痛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小鼠经腰段鞘内置管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静 孙彩霞 +3 位作者 张进 陆培春 蒋锦 苏兆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7-11,共5页
目的介绍改良的小鼠经腰段鞘内置管的方法,旨在为神经学和疼痛学研究提供更安全、方便、高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技术。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改良组和Wu方法组,分别接受经改良和传统的Wu方法行小鼠鞘内置管术,记录两组小鼠导管泄... 目的介绍改良的小鼠经腰段鞘内置管的方法,旨在为神经学和疼痛学研究提供更安全、方便、高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技术。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改良组和Wu方法组,分别接受经改良和传统的Wu方法行小鼠鞘内置管术,记录两组小鼠导管泄漏率、瘫痪率、死亡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热甩尾潜伏期(TFL)、50%机械缩足阈值(MWT)、导管滑脱率。解剖脊髓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及置管情况。结果两组小鼠在死亡率、TFL、50%MW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Wu方法组比较,成功率提高,瘫痪率、导管泄漏率、导管滑脱率降低(P<0.05)。结论改良的鞘内置管方法较传统的Wu方法更加安全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置管 小鼠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导管
下载PDF
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昌顺 孙培 林春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n=30)和改良组(M组,n=30)。C组使用尖端磨平的20G针头穿刺置管,置入微量导管后...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n=30)和改良组(M组,n=30)。C组使用尖端磨平的20G针头穿刺置管,置入微量导管后于大鼠颈部两耳间穿出,留置2~3 cm,导管末端热封后游离放置;M组使用鞘内穿刺置管针进行操作,并以微量注射旋塞保护鞘内导管末端。术后1 d评估两组大鼠运动功能,分别于术后1、3、7、14、21 d进行利多卡因试验,至30 d鞘内注射亚甲蓝定位,观察并记录鞘内导管位置;记录两组鞘内给药操作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上述时点两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术前及术后一周行旷场实验,评估两组大鼠自主活动情况。结果:运动功能分级:C组Ⅰ级75.9%,Ⅱ级20.7%,Ⅲ级3.4%,M组Ⅰ级96.7%,Ⅱ级3.3%,M组运动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率显著高于C组(P<0.05);利多卡因实验和亚甲蓝定位导管位置显示:C组分别于置管后第14日、21日各有1例脱落,至置管后第30日,共有4例导管脱落,而M组导管均在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鞘内注药操作时间多在1 min左右,而C组超过3 min,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WT变化情况:两组置管后一周内PWT有波动,第3日降至最低,两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置管后7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旷场实验:M组置管前后在总路程、中央区活动路程以及运动时间和速度等方面均无差异,两组间各指标之间相比也无差异。结论: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较常规穿刺置管工具穿刺效能一致,但对大鼠运动功能影响小;微量注射旋塞能有效避免鞘内导管脱出,快速便捷完成注药,并对大鼠自主活动无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置管 大鼠 蛛网膜下腔 疼痛 微量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