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3
1
作者 于春江 闫长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仅可以全切除肿瘤,而且还可以保留面神经甚至听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不仅可以全切除肿瘤,而且还可以保留面神经甚至听神经功能。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功能保留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手术经验和文献资料,分析听神经瘤的显微操作技术和面、听神经保留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当前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现状。作者指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肿瘤的全切除不能以牺牲病人的神经功能为代价,要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以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治疗 神经电生理 肿瘤 面神经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世杰 陈国强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开颅前将刺激电极刺入患侧眼轮匝肌用以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电极刺入患侧口轮匝肌用以记... 目的探讨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开颅前将刺激电极刺入患侧眼轮匝肌用以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电极刺入患侧口轮匝肌用以记录诱发肌电图,分别在硬脑膜切开前、排放脑脊液、剥离压迫血管、垫入Telfon棉后、硬脑膜缝合完毕后行电刺激及记录诱发肌电图。结果 39例于术前记录到潜伏期约10毫秒的异常诱发肌电图波形,手术后38例异常诱发反应消失。术后随访5年2个月至6年4个月,平均5年8个月,手术治愈率94.7%,好转率2.6%, 复发率2.6%。结论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可客观地指导和判断责任血管和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 术中监测 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
原文传递
颅脑手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661例效果评估 被引量:24
3
作者 卜博 姜燕 +4 位作者 许百男 周定标 余新光 张远征 魏少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狭窄237例(249侧),颅内动脉瘤64例,脑干肿瘤21例,其他桥小脑病变47例,垂体瘤4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12例,侵犯海绵窦肿瘤15例。结果通过诱发肌电图、EEG、SEP、ABR、F-VEP及M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或脑实质的功能状态,颅神经的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长束功能监测可以提供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如脑供血的情况、功能区脑灌注状态。结论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监测 诱发肌电图 诱发电位
下载PDF
术中超声与病理评价颅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立淑 何文 +2 位作者 刘会昭 林松 田永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评价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定位病灶,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对超声判断的瘤腔周围残余肿瘤及脑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中超声判断残余...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评价脑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定位病灶,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对超声判断的瘤腔周围残余肿瘤及脑组织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中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4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26例,高级别胶质瘤22例,术中共活检150次。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1.4%,术中超声判断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以向残腔周围脑组织突入的不规则偏强回声团为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结论术中超声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提高颅脑胶质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中监测 超声检查 脑肿瘤 神经上皮肿瘤
原文传递
功能神经导航及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语言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晓雷 许百男 +5 位作者 王飞 孟祥辉 张军 姜金利 余新光 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神经导航及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脑语言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48例语言区胶质瘤患者接受了功能神经导航及iMRI辅助下的手术。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显示... 目的探讨功能神经导航及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脑语言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48例语言区胶质瘤患者接受了功能神经导航及iMRI辅助下的手术。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显示语言区皮层,同时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弓形束,将上述语言功能结构图像融合后,导入导航系统,进行镜下神经功能导航,并利用iMRI进行术中肿瘤及功能结构影像的更新。术前、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功能神经导航和iMRI扫描,12例发现病变残留并继续进行扩大切除,其中2例全切除。最终38例(79.2%)胶质瘤全切除,10例(20.8%)病变次全切除;全切除率从75.0%提高至79.2%。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显示,仅有1例(2.1%)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语言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无术后死亡及严重致残病例。结论功能神经导航及高场强iMRI系统能较好地定位语言区皮层及白质纤维束,准确评估病变切除范围,对语言区胶质瘤切除过程中语言功能结构的保留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术中监测 术中磁共振 语言功能区
原文传递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5 位作者 蒋晓星 林健 高寒 李建亭 王国良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 电刺激术 脑功能区 手术入路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Hemodynamic monitoring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被引量:16
7
作者 Mona Rezai Rudnick Lorenzo De Marchi Jeffrey S Plotki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1302-1311,共10页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 be marked by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requiring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hemodynamic monitors to aide in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s ...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 be marked by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requiring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hemodynamic monitors to aide in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s essential,but the accuracy of peripheral readings in comparison to central measurements has been questioned. When discrepancies exist,central mean arterial pressure,usually measured at the femoral artery,is considered more indicative of adequateperfusion than those measured peripherally. The traditional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is less frequently used due to its invasive nature and known limitations in measuring preload bu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asuring cardiac output(CO) when required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 Pulse wave analysis is a newer technology that uses computer algorithms to calculate CO,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 and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 Although SVV and PPV have been found to be accurate predicators of fluid responsiveness,CO measurements are not reliable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s finding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reload status,cardiac contractility and the diagnosis of a variety of pathologies. It is limited by the expertise required,limited transgastric views during key portions of the operation,the potential for esophageal varix rupture and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CO in the absence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Physiologicmonito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变化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应婷婷 李世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305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分别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305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面神经MVD术中AMR的实时监测,并分别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术中AMR变化与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记录到典型AMR波形,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9.8%、93.8%、94.8%。术中监测AMR消失组和AMR显著变化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P<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肌反应 面肌痉挛 术中监测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时的神经根电生理监护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薇薇 邱勇 王斌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采用肌电图监护避免神经根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25例患者均于术中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护.刺激电极的阳极置于被检测的椎弓根螺钉通道内的克氏针上,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肌肉中记录. 结果 ... 目的探讨在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采用肌电图监护避免神经根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25例患者均于术中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护.刺激电极的阳极置于被检测的椎弓根螺钉通道内的克氏针上,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肌肉中记录. 结果 1例患者于16.2 mA时引出波形,4例患者≥35 mA时引出波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根症状.结论将10 mA定为最低刺激强度,即<10 mA引发波形的应重新调整螺钉位置,10~20 mA引发波形的应在术中透视和直视下检查螺钉位置,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20 mA引发波形的可不做任何处理.术中电刺激肌电图监测是一种监护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手术中监护 肌电描记术 电生理学 神经根
原文传递
旁路传导通路术中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附2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启民 程彦昊 +6 位作者 戴超 费昶 王新功 张风华 邵梅 陈春美 李连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旁路传导通路术中连续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应用美国EpochXP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在微血管减压术中连续刺激面神经... 目的探讨旁路传导通路术中连续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应用美国EpochXP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在微血管减压术中连续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眼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反应,观察整个手术过程中颏肌异常肌电反应(AMRl变化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随访24个月,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9.29%(25/28),有效率为100%,未见复发病例。隔离血管和神经后AMR完全消失22例,术后随访12个月面肌痉挛治愈21例,部分治愈1例。本组患者术中AMR波幅变化与术后随访24个月的临床效果存在相关性(kr=O.627,P=-0.023)。结论旁路传导通路术中连续监测可以在术中实时客观的判断减压效果和估计预后,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AMR波幅下降大于50%也可以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术中监测 旁路传导通路 异常肌电反应 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佟静 王硕 +1 位作者 赵元立 赵继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881-884,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共51个动脉瘤进行了47次开颅手术。术中分别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 MDU 对动脉瘤和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的检查。结果 MDU 证实在47次动... 目的评价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共51个动脉瘤进行了47次开颅手术。术中分别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 MDU 对动脉瘤和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的检查。结果 MDU 证实在47次动脉瘤手术中,有6次由于瘤夹位置而导致邻近血管狭窄或闭塞,而肉眼观察未发现(占12.76%);另外,在51个动脉瘤中,MDU 发现1个动脉瘤在夹闭后未完全闭塞(占1.96%)。夹闭后出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动脉瘤夹闭不全的发生率与动脉瘤大小密切相关。在前交通和颈内动脉动脉瘤手术中发生血管狭窄的几率相对偏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常规应用术中 MDU,特别是对于巨大动脉瘤和没有明显瘤颈的动脉瘤,以及前交通和颈内动脉动脉瘤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术中监测 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亚峰 王建伟 +1 位作者 张婕 邵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变。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行椎体次全切手术者术中监测“严重警报”发生率较高。结论颈前路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能作为手术疗效评价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椎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肌电图
原文传递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效果评估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陶晓蓉 乔慧 +3 位作者 王硕 王明然 刘莉 杨丽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静脉麻醉下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SEP和TES-MEPs联合监测,以神经功能检查作为评价指标,... 目的 探讨全静脉麻醉下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SEP和TES-MEPs联合监测,以神经功能检查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诱发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43例神经功能未见显著改变,4例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例MEP及SEP同时出现波幅下降>50%或消失,且手术结束时未恢复至基线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具有一致性.结论 术中监测指标的改变可较早地获得脑缺血的证据,联合SEP与MEP监测有利于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临时阻断
原文传递
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diagnosis, surgical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被引量:12
14
作者 DING Yu HU Yong +1 位作者 RUAN Di-ke CHEN 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74-1378,共5页
Background The 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s well as the usefulness of monitoring intraoperative potentials in terms of safety ... Background The 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s well as the usefulness of monitoring intraoperative potentials in terms of safety and predictive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Each of the 76 myelopathic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wave configurations of the SEPs, the cases were categorised into four groups: Type Ⅰ, Ⅱ, Ⅲ and Ⅳ. The clinical myelopathy disability was classified and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as scored. Clinical function after surgery was evaluated. Preoperative potentials and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were categori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voked potentials detection, monitoring, myelopathy disability and surgical outcome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s of the SEPs, there were 27 patients (36%) of Type Ⅰ, 30 patients (39%) of Type Ⅱ, 8 patients (11%) of Type Ⅲ, and 11 patients (14%) of Type Ⅳ. The categorised evoked potentials were shown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representation of myelopathy (P 〈0.01) and the recovery rate from identifiable SEPs waves (groups A, B and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identifiable waves (group D, P〈0.01). A deterioration of SEPs was detected in 23 cases (30%), whereas there was no change in 40 cases (53%) and improvements in 13 cases (17%).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overy rates could be observed in various monitoring groups within the short-term follow-up period, while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long-term follow-up groups. Conclusions SEP technique is a valuable and practical tool for the diagnosis,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of myelopathy. Classified evoked potentials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isability, and unidentifiable SEPs waves in patients are indicative of a relatively poor outcome. In addition,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of SEPs plays an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URGERY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正明 张智峰 +1 位作者 陈坚 雷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研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组(32例)与非IFNM组(30例),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的面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0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 目的 研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组(32例)与非IFNM组(30例),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的面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10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26例和15例,Ⅳ~Ⅴ级者分别为6例和15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9例和20例,Ⅳ~Ⅴ级者分别为3例和1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面神经监测能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保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思远 乔慧 +3 位作者 贾桂军 贾旺 王明然 刘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改变和FNMEP波幅术后/术前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NMEP波幅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MEP波幅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或仅为轻度功能障碍(H—BI级或Ⅱ级)。结论FNMEP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可对现有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术中监测 运动诱发电位 小脑脑桥角区肿瘤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经翔 丁建民 +3 位作者 王彦冬 王毅军 聂福华 杜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69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9例肝...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69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9例肝癌患者中因肿瘤累及肝内大血管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放弃手术治疗17例;余252例(368个肝癌病灶,104个直径<1.5cm,264个直径≥1.5cm)术前常规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04个(82.6%)、增强CT显示肝癌病灶329个(89.4%)、术中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57个(97.0%,直径<1.5cm肝癌小病灶95个);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的显示率高于术前常规超声及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诊断直径<1.5cm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67.9%及82.1%。(2)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肝切除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15例(17个病灶);肝切除手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例(2个病灶),48例经术中超声检查改变了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结论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尤其直径<1.5cm小病灶)显示率高,在肝癌切除术或射频、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中可引导临床医师精确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手术中监测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旎 周守静 +1 位作者 严惠昌 谢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前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自2007年1—3月期间于华山医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全麻诱导后均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前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自2007年1—3月期间于华山医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全麻诱导后均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于50±10,芬太尼以2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肌松维持用维库溴铵静脉持续输注并行TOF监测,分别于TOF4(TOF=4)、TOF2(TOF=2)及TOF0(TOF=0)时,监测上肢前臂各肌群的MEP,记录并比较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随着肌松程度的不断增加,MEP的波幅显著减小(P〈0.05),潜伏期在TOF2较TOF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OF0绝大部分患者已无法记录到MEP波形(P〈0.01)。结论神经肌肉阻滞剂能明显抑制MEP的产生,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短串电刺激 术中监护
原文传递
七氟醚和异丙酚对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群喜 乔慧 +4 位作者 李建珉 朱军 刘淑玲 王明然 刘莉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比较全麻药物异丙酚和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30例和异丙酚(P)组20例。S组于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使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依次达到0.5、1.0、1.5 MAC,... 目的:比较全麻药物异丙酚和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30例和异丙酚(P)组20例。S组于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使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依次达到0.5、1.0、1.5 MAC,并分别将其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P组于诱导后全凭静脉稳定泵入异丙酚,并分别将诱导后泵入前、泵入后15、30、45 min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记录两组麻醉前及上述各时点的SEP波幅、潜伏期变化。结果:S组随着麻醉深度的改变和七氟醚浓度的增加,其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在各肺泡七氟醚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P组平稳麻醉各时点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小,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时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醚对SEP波幅、潜伏期有明显影响,吸入浓度小于1.0 MAC时SEP较为稳定,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SEP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SEP) 术中监测 麻醉 异丙酚 七氟醚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艺 叶劲 +5 位作者 林志雄 吴景明 黎文 卢永辉 白波 卢伟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变切除术中采用CSEP+TESMEP+自由EMG+激发EMG监护。结果 (1)CSEP和TES-MEP:监测成功率各为100%和93.6%;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7.0%;联合监测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均为0%;10例诱发电位阳性均与手术操作有关,8例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后渐恢复,2例MEP阳性未能恢复,术后肌力下降;6例CSEP改善,术后症状好转。(2)自由和激发EMG:34例患者术中出现自由EMG,其中1例马尾神经严密包裹病变的患者,术后小便功能异常,术后渐恢复。结论 (1)椎管内占位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2)术中自由及激发EMG监测可准确探查和鉴别占位病变神经组织分布,实时反映神经受激惹情况,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肌电图 术中监护 脊髓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